在大乘佛教地區,很多人在注解【金剛經】這一部經,由於這一部經的主旨是要破除一切相、破除一切執著,如果沒有歷經實修實證,你是做不到的;如果沒有做到,只是用頭腦在依文解字,用推理、理解在注解【金剛經】,不管你的學問多好、多高,不管你是大學問家、大佛學家、大法師、大法王… …都一樣,沒有真正斷除我慢、自我消失,無法真正解析【金剛經】的深義,因為它就是要破除“自我”,敍述 “無我”的世界-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算證到三果,還沒辦法真正做到“無我”,尚有 “五上分結”未斷除,深層的“自我”還是緊抓不放,仍然無法正確解讀【金剛經】,何況只用頭腦在理解、在推理,就著作很多的論著解釋【金剛經】,著作厚厚的一本“金剛經大全”、“金剛經集結” ……,結果呢?都是用頭腦在解讀、解析,後人在看這些論書也是一樣,都被帶入抽象的佛學名相裏面,在那裏鑽研、在那裏推敲而已。
所以,要真正理解【金剛經】深義,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如果沒有歷經實修實證,切莫注解【金剛經】,這樣容易“以盲引盲”。【金剛經】是要掃除一切文字、語言名相,結果你又在語言、經典文字堆裏面,以這一部經來解釋那一部經,再用那一部經來注解… …,不管怎麼注解,都沒辦法正確解讀【金剛經】的深義,因為【金剛經】是實修實證、破除諸相,來到“無字天書”的世界,佛陀最初的講經說法也是一樣,都是直接切入實修實證,不是依文解字。
有的人會認為“離經一字,等同魔說”,某些祖師、上師、大師,都特別強調不可離開經典,離經一字去說法,就等同魔說;然而又有與此很鮮明對比的“若依文解字,三世佛冤”,這兩種有什麼不同?前面是‘依文解字,等同魔說’,這樣的人是停留在語言文字堆,停留在語言名相、空洞抽象的世界裏面,還是停留在迷信型、信仰型的層次,沒有經過實修實證,才會這樣強調。後面“依文解字,三世佛冤”,這樣的人是來自實修實證,真正體會到法的核心。所謂“依文解字”,好像每個字都看得懂、都會,但是解釋、講述出來的,形成“三世佛冤”,在冤枉佛陀、扭曲佛陀的本意,你都不知道啊!
雖然有一部經的經文,也是幫助我們尋寶的寶藏圖,本來可以沒有,但是因為眾生不容易找到寶,不容易上到涅槃彼岸,於是不得已就要宣講出來,後人又集結出這樣的參考地圖,告訴大家何才能安全上到彼岸。所謂《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意思,“金剛”是形容非常堅固,以世間法來講,它是至寶,身價非常高;如果以比較白話來講,就是現代的鑽石,如同鑽石的堅硬,身價也如同鑽石的昂貴,形容這一部經是至高無上,非常崇高、非常重要。 “般若”就是智慧。“金剛般若”就是至高智慧、最高的智慧。“波羅密”就是到彼岸。“經典”就是一個尋寶圖、一個指南,也是一個指月的手指。經名整個綜合起來,意即最高智慧到彼岸的寶藏圖;再比較白話的解釋,就是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能夠開發我們最高、無上的智慧,幫助你快速又安全到達彼岸的聖典。
法會因由 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起請 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以前在聽聞人家講經說法,光是“經名”與“如是我聞”四個字,有些大法師就可以講述 一兩 個小時,我覺得常常像是在拖拖拉拉,都只是在作文章而已,其實“如是我聞”是佛教經典集結的一個印證,就像蓋一個保證說“是我阿難親自從佛陀聽聞來,佛陀確實講過的一些話”,本來只是一個證明,作為一項保證用的,如同一隻“官印”。在此,有一些真言想講,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批判、攻擊、圍剿;我若不講出真話,佛教界還是一直停留、倒退回到迷信、信仰的層面,很多的資料都似是而非,讓大家都無從查考,包括“如是我聞”四個字,本來是很具有權威性,然而就是因為太具有權威性,是一項很重要的官符、印章,如果使用在正確的用途上,是具有保證的作用,但是如果官印被拿去偷蓋、偷刻、偽造了呢?就像別人偷刻你的印章,去做保證、去做背書,後果如何呢?
在佛教界,如果有人拿此官印去運用,若是善意的欺騙,還無可厚非;如果是另有私心的企圖,想鞏固自己隸屬宗派的思想體系,如此蓋印下去,開去的支票卻無法兌現,又由誰來承擔呢?這是攸關整個佛教界、整個佛教徒,如果盜用此官印,只為了要鞏固你的宗派思想體系,結果造成“像法”、 “相似法”陸續出來,把佛教的真精髓漸漸的淡化、淡化,正法就會漸漸喪失掉,真正走入“末法時期”。所以,我們做事情要真實、真誠、負責,修行也一定要實實在在,講話、做事情要能夠負責,所開出來的支票要能夠兌現,不要說出一堆大話,卻留下很多的債務讓後人去承擔、收爛攤子,這是不負責的。編寫任何書籍、經典、文章,我會署名以示負責,比如《阿含解脫道次第》,就是署名“空海”、 “郭永進”,以示負責。很多方面也只能點到為止,我們要實實在在,所編寫的論注,我們要自行負責。如果引據哪一部經典、引用誰的說法,一樣都是要負責。
舉個實際的例子,我在五、六歲時期,經歷過一段滿恐慌的日子,因為當時是小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聽說官方要來查封家裏的房子,由於父親當年幫我們母子蓋好一棟房子不到一年,就有官方要來查封,過著隨時都沒有房子住的恐慌時日,當時是小孩子不知道原委,到後來漸漸長大,才知道其中錯綜複雜的原因。當年我的祖父是88歲,在我九歲的時候,他高齡九十歲才往生,當年祖父還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姑媽,滿聰明伶俐,喜愛做生意,於是偷拿祖父的印章去做擔保,由於祖父不認識字,而祖父的財產、田地,尚未正式分割給家父及叔伯,當遭逢姑媽生意失敗,官方要查封祖父的所有財產,我們整個家族全部都連累,雖然後來房子是有保住,但是祖父所留下來的田地,全部都被查封、拍賣。這樣就是做事不負責、不敢承擔,留下很多債務讓後人承擔,留下很多的痛苦讓別人去承受。
佛教裏面講說修行要來到“所作已作”,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負責,不可遺留債務讓別人承擔、受苦,具有這樣因果的正確觀念,做事、講話都會實實在在,不會隨便開空頭支票,自己量力能夠做多少,就承諾多少,支票一開出去,就是人格保證、人格擔保,就是可以兌現。要成為 “真人”,就要實實在在的做事,意即邁向“真人”的初步,“真人”就是真正真誠、真實,沒有虛偽、沒有虛假。
大家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佛教現有的所有經典,都不是佛陀親自編寫出來的,佛陀是有講法、有宣說法,但是當時還沒有文字,都還在初萌芽的階段而已,幾乎都沒有用文字在記述,所有的經典都不是佛陀親自撰寫,是後來的佛弟子慢慢編輯出來的,而編輯經典又有時間的次第,有些經典是在佛陀80歲大般涅槃之後,這些追隨佛陀的弟子,覺得佛陀已經走了,如果不擷集佛陀所講過的一些法要、法義,未來很容易就流失掉了,因此那些德高望重、有證量的阿羅漢,就集結更多有證量的修行人,大家一起來討論、一起來公認,公開討論佛陀是否有這樣講過,由於阿難最後25年都是跟隨佛陀,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幾年都像是獨行俠,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佛陀很風風光光,不是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