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01日 来源:全国人大法规库
【字体:大 中 小】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
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三条 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医师,给予奖励。
第六条 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
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
第八条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条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注册。
第十九条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第四章 考核和培训
第三十一条 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应当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
对医师的考核结果,考核机构应当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
第三十三条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执业活动中,医德高尚,事迹突出的;
(二)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作出显著贡献的;
(三)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救死扶伤、抢救诊疗表现突出的;
(四)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努力工作的;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予以表彰或者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师培训计划,对医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对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
第三十五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的培训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和创造条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所在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其中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由所在机构集体核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册并发给医师执业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适用本法。
第四十五条 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四十六条 军队医师执行本法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的原则制定。
第四十七条 境外人员在中国境内申请医师考试、注册、执业或者从事临床示教、临床研究等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 本法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醫師法施行細則
醫師法施行細則
修正日期 民國 99 年 06 月 15 日
第 1 條 本細則依醫師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訂定之。
第 1-1 條 本法第二條至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成績及格,指在經教學醫院評鑑通過,
得提供臨床實作訓練之醫療機構,於醫師指導下完成第一條之二至第一條
之四所定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之臨床實作,各科別考評成績均及格,且持
有該醫療機構開立之證明。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實習,辦理臨床實作訓練申請人與醫療機構間之選
配分發,並得就該業務委託民間專業機構或團體辦理。
第 1-2 條 本法第二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內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二、外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三、婦產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四、小兒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五、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每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八週或一千九百二十小時以上。
第 1-3 條 本法第三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中醫內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二、中醫傷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三、針灸學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四、中醫婦兒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五週或一千八百小時以上。
第 1-4 條 本法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兒童牙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二、口腔顎面外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三、齒顎矯正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四、膺復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五、牙周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六、牙髓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七、牙體復形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八、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合計至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第 1-5 條 前三條所定之臨床實作時數,不包括夜間與假日之值班。
第 1-6 條 於本法第二條至第四條所定國外大學、獨立學院相關學系畢業,領有國外
專科醫師證書後,曾在國外醫學院擔任專任教職,或國外醫學院指定之醫
院擔任專任主治醫師者,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專案審查,就其領有之國
外專科醫師證書科別,抵減第一條之二至第一條之四所定臨床實作訓練之
科別及週數或時數。但得抵減之週數或時數,不得逾該科別三分之二。
前項審查應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相關專科醫師、醫學專家、學者及相關部
會代表為之,其中專科醫師及醫學專家、學者合計之比例,不得少於二分
之一。
第 2 條 依本法第七條規定請領醫師證書、中醫師證書或牙醫師證書者,應填具申
請書,檢附考試院頒發之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考試及格證書,並繳納證
書費,送請中央主管機關核發。
第 3 條 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證書滅失或遺失者,應填具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
,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補發。
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證書損壞者,應填具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連同
原證書,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換發。
第 4 條 醫師執業,其登記執業之醫療機構以一處為限。
第 5 條 醫師歇業、停業,依本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報請備查時,應填具申請書,
並檢具執業執照及有關文件,送由原發執業執照機關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歇業:註銷其執業登記及執業執照。
二、停業:登記其停業日期及理由後,發還其執業執照。
第 6 條 本法第二十二條所稱有關機關,係指衛生、司法或司法警察機關。
第 7 條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監事之當選,不以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
選派參加之會員代表為限。
第 8 條 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表,不
以其理事、監事為限。
第 9 條 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表人數
,由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按各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會員人數比率定
之。但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
表按比率分配不足一人者,得選派一人參加。
前項會員代表人數,於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章程中定之。
第 10 條 本法及本細則所定證書、執業執照及申請書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1 條 本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包括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經醫師考試及格,領
有醫師證書,並已修習中醫必要課程部分學分,且於本法修正生效後
一年內完成全部學分,得有證明文件者。
二、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修習中醫必要課程
全部學分,得有證明文件,於本法修正生效後經醫師考試及格,領有
醫師證書者。
三、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入學之醫學系學生
,經修習中醫必要課程部分學分,且於畢業時完成全部學分,得有證
明文件,並經醫師考試及格,領有醫師證書者。
第 12 條 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自本法第四條之一所定
之地區或國家以外之外國醫學系、牙醫學系畢業或已入學學生於本法修正
生效後畢業,並依本法修正生效前教育部所定「國外學歷查證認定作業要
點」第十點規定,於本法修正生效前或後,通過美國醫學系畢業生教育委
員會 (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 辦理
之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 (USMLE) 及外國醫學系畢業生醫學科學考試 (Foreign Medical Gra-
duate Examination in the Medical Sciences) (FMGEMS) 之第一階段
基礎醫學及第二階段臨床醫學考試,或通過美國牙醫師學會 (The Ameri-
can Dental Association) 之國家牙醫師考試聯合委員會 (Joint Commi-
ssion on National Dental Examination) 辦理之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考
試者,得免經本法第四條之一規定之教育部學歷甄試。
前項所稱外國醫學系、牙醫學系,以依本法第二條、第四條規定符合教育
部採認規定者為限。
第 13 條 本法第四條之一所稱歐洲,指歐洲聯盟會員國。
持外國學歷參加考試者,其在本法第四條之一所定地區或國家之學歷,應
以實際在該等地區或國家修畢全程學業始予認定。
第 14 條 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
修正日期 民國 99 年 06 月 15 日
第 1 條 本細則依醫師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訂定之。
第 1-1 條 本法第二條至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成績及格,指在經教學醫院評鑑通過,
得提供臨床實作訓練之醫療機構,於醫師指導下完成第一條之二至第一條
之四所定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之臨床實作,各科別考評成績均及格,且持
有該醫療機構開立之證明。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實習,辦理臨床實作訓練申請人與醫療機構間之選
配分發,並得就該業務委託民間專業機構或團體辦理。
第 1-2 條 本法第二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內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二、外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三、婦產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四、小兒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五、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每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八週或一千九百二十小時以上。
第 1-3 條 本法第三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中醫內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二、中醫傷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三、針灸學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四、中醫婦兒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五週或一千八百小時以上。
第 1-4 條 本法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一、兒童牙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二、口腔顎面外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三、齒顎矯正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四、膺復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五、牙周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六、牙髓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七、牙體復形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八、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合計至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第 1-5 條 前三條所定之臨床實作時數,不包括夜間與假日之值班。
第 1-6 條 於本法第二條至第四條所定國外大學、獨立學院相關學系畢業,領有國外
專科醫師證書後,曾在國外醫學院擔任專任教職,或國外醫學院指定之醫
院擔任專任主治醫師者,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專案審查,就其領有之國
外專科醫師證書科別,抵減第一條之二至第一條之四所定臨床實作訓練之
科別及週數或時數。但得抵減之週數或時數,不得逾該科別三分之二。
前項審查應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相關專科醫師、醫學專家、學者及相關部
會代表為之,其中專科醫師及醫學專家、學者合計之比例,不得少於二分
之一。
第 2 條 依本法第七條規定請領醫師證書、中醫師證書或牙醫師證書者,應填具申
請書,檢附考試院頒發之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考試及格證書,並繳納證
書費,送請中央主管機關核發。
第 3 條 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證書滅失或遺失者,應填具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
,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補發。
醫師、中醫師或牙醫師證書損壞者,應填具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連同
原證書,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換發。
第 4 條 醫師執業,其登記執業之醫療機構以一處為限。
第 5 條 醫師歇業、停業,依本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報請備查時,應填具申請書,
並檢具執業執照及有關文件,送由原發執業執照機關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歇業:註銷其執業登記及執業執照。
二、停業:登記其停業日期及理由後,發還其執業執照。
第 6 條 本法第二十二條所稱有關機關,係指衛生、司法或司法警察機關。
第 7 條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監事之當選,不以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
選派參加之會員代表為限。
第 8 條 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表,不
以其理事、監事為限。
第 9 條 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表人數
,由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按各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會員人數比率定
之。但直轄市、縣 (市) 醫師公會選派參加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會員代
表按比率分配不足一人者,得選派一人參加。
前項會員代表人數,於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章程中定之。
第 10 條 本法及本細則所定證書、執業執照及申請書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1 條 本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包括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經醫師考試及格,領
有醫師證書,並已修習中醫必要課程部分學分,且於本法修正生效後
一年內完成全部學分,得有證明文件者。
二、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修習中醫必要課程
全部學分,得有證明文件,於本法修正生效後經醫師考試及格,領有
醫師證書者。
三、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入學之醫學系學生
,經修習中醫必要課程部分學分,且於畢業時完成全部學分,得有證
明文件,並經醫師考試及格,領有醫師證書者。
第 12 條 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已自本法第四條之一所定
之地區或國家以外之外國醫學系、牙醫學系畢業或已入學學生於本法修正
生效後畢業,並依本法修正生效前教育部所定「國外學歷查證認定作業要
點」第十點規定,於本法修正生效前或後,通過美國醫學系畢業生教育委
員會 (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 辦理
之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 (USMLE) 及外國醫學系畢業生醫學科學考試 (Foreign Medical Gra-
duate Examination in the Medical Sciences) (FMGEMS) 之第一階段
基礎醫學及第二階段臨床醫學考試,或通過美國牙醫師學會 (The Ameri-
can Dental Association) 之國家牙醫師考試聯合委員會 (Joint Commi-
ssion on National Dental Examination) 辦理之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考
試者,得免經本法第四條之一規定之教育部學歷甄試。
前項所稱外國醫學系、牙醫學系,以依本法第二條、第四條規定符合教育
部採認規定者為限。
第 13 條 本法第四條之一所稱歐洲,指歐洲聯盟會員國。
持外國學歷參加考試者,其在本法第四條之一所定地區或國家之學歷,應
以實際在該等地區或國家修畢全程學業始予認定。
第 14 條 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
歡喜思想台灣諺,慧光閃爍望平安,應世先賢垂典範,勇毅後進克艱難。
歡喜思想台灣諺,慧光閃爍望平安,應世先賢垂典範,勇毅後進克艱難。
星期三, 九月 08, 2010
莫用酷刑惡整良醫
感染科權威黃政華因旅非婦人染患瘧疾問題被重判十個月,絕非犯下敗德劣行。每個醫師在下診斷時,依其科別、資歷,自然會對若干疾病(或許三個、五個)一一鑑別。意即,我先把焦點放在最懷疑的一個,如果這樣醫,兩、三天沒好轉,我就會換抗生素或再做檢查,再找原因,斷不可能亂槍打鳥,把起初懷疑的每一個疾病的每一個檢查都不分時序全套立刻做。一來,健保局會大刀一砍認定你「濫作檢查」,台灣也沒有那麼多醫療資源供你揮霍,畢竟每個檢查都耗費若干成本。二來,這完全不符醫療專業,沒有一個病這樣醫,不然試問「不明熱」的診斷從何來?這是一個發燒三週,用一週還找不出原因下的診斷,回到黃醫師被告的例子,三天內確診瘧疾,竟然判決書用「長達兩天」來指控兩天之「長」,吾人只能感嘆,「醫生殺病菌,法官殺醫生!」
說來弔詭,能還黃醫師清白的,或許是那份判決領隊無罪的台北地院裁判書。
病人家屬一直以「延誤」一詞指控黃醫師,事實上,病人家人告醫師「業務過失致死」我情感上可以理解,病人家屬連當年出發前往非洲的領隊也告「業務過失致死」就真的不能苟同,因為細讀判決書(領隊獲判無罪),家屬竟然用「對可能身罹瘧疾有預見可能,疏未注意,未積極做任何緊急救治會給予任何醫療處置,任由被害人高燒不退下繼續行程」,事實上,該為領隊多所注意,病人回台灣是七月七號,住進國泰醫院是七月八號,但早在七月四號人在非洲時她就開始發燒,過程中眾人要帶她就醫屢拒絕(見諸多位證人證詞),其中一位說:「到阿迪斯(東非國家埃塞俄比亞的首都)時我有跟她講說首都醫生比較好,要不要叫醫生來看,她說不用了,過一會就回臺灣,可以給她自己的醫生看,在大廳的時候領隊也有這樣問她,她也是這樣回答。」
再舉病患女兒針對母親旅遊史的敘述如下:「媽媽已經去過非洲三、四次,從來沒有預防投藥。」
去年醫界聖經新英格蘭期刊(NEJM)一篇從非洲返(美)國的發燒婦女的個案報告顯示,該位美國婦人在出發及返國後針對防疫自己做了以下措施:出發前,她打了黃熱病、小兒麻痺、A肝、B肝、腦膜炎雙球菌以及傷寒疫苗,並在旅遊期間每天服用Mefloquine(針對惡性瘧藥物),旅遊返國後繼續服藥三週。
近日醫界雷公謝言堯也投書分享自己旅非的準備工作包括至疾病管制局接受黃熱病疫苗注射以及服用抗瘧疾藥物。赴非旅遊的台灣人,你呢?
如果該病人有聽導遊或團員的建議及早在非洲國家的首都就醫,而非自行拖延病情,在非洲進行的檢驗報告早在她回台灣的時候就能傳真到她家或簡訊傳至手機,是不是能更有效率的及早診斷?自誤者,莫怪人誤!
當蝴蝶拍翅,德克薩斯州會有龍捲風,所謂「掃到風颱尾」,正是感染科前輩黃政華的寫照!當法官重判好醫師,輕放強暴犯,這個社會只會更蔑視司法!
張貼者: ybonbon 於 6:56 上午
2 意見:
極緻宋奉宜醫師 提到...
敬謹引用
奉宜
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skin123
2:34 下午
Wang 提到...
嘉文借轉部落格,謝謝!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
王修含醫師 敬上
星期三, 九月 08, 2010
莫用酷刑惡整良醫
感染科權威黃政華因旅非婦人染患瘧疾問題被重判十個月,絕非犯下敗德劣行。每個醫師在下診斷時,依其科別、資歷,自然會對若干疾病(或許三個、五個)一一鑑別。意即,我先把焦點放在最懷疑的一個,如果這樣醫,兩、三天沒好轉,我就會換抗生素或再做檢查,再找原因,斷不可能亂槍打鳥,把起初懷疑的每一個疾病的每一個檢查都不分時序全套立刻做。一來,健保局會大刀一砍認定你「濫作檢查」,台灣也沒有那麼多醫療資源供你揮霍,畢竟每個檢查都耗費若干成本。二來,這完全不符醫療專業,沒有一個病這樣醫,不然試問「不明熱」的診斷從何來?這是一個發燒三週,用一週還找不出原因下的診斷,回到黃醫師被告的例子,三天內確診瘧疾,竟然判決書用「長達兩天」來指控兩天之「長」,吾人只能感嘆,「醫生殺病菌,法官殺醫生!」
說來弔詭,能還黃醫師清白的,或許是那份判決領隊無罪的台北地院裁判書。
病人家屬一直以「延誤」一詞指控黃醫師,事實上,病人家人告醫師「業務過失致死」我情感上可以理解,病人家屬連當年出發前往非洲的領隊也告「業務過失致死」就真的不能苟同,因為細讀判決書(領隊獲判無罪),家屬竟然用「對可能身罹瘧疾有預見可能,疏未注意,未積極做任何緊急救治會給予任何醫療處置,任由被害人高燒不退下繼續行程」,事實上,該為領隊多所注意,病人回台灣是七月七號,住進國泰醫院是七月八號,但早在七月四號人在非洲時她就開始發燒,過程中眾人要帶她就醫屢拒絕(見諸多位證人證詞),其中一位說:「到阿迪斯(東非國家埃塞俄比亞的首都)時我有跟她講說首都醫生比較好,要不要叫醫生來看,她說不用了,過一會就回臺灣,可以給她自己的醫生看,在大廳的時候領隊也有這樣問她,她也是這樣回答。」
再舉病患女兒針對母親旅遊史的敘述如下:「媽媽已經去過非洲三、四次,從來沒有預防投藥。」
去年醫界聖經新英格蘭期刊(NEJM)一篇從非洲返(美)國的發燒婦女的個案報告顯示,該位美國婦人在出發及返國後針對防疫自己做了以下措施:出發前,她打了黃熱病、小兒麻痺、A肝、B肝、腦膜炎雙球菌以及傷寒疫苗,並在旅遊期間每天服用Mefloquine(針對惡性瘧藥物),旅遊返國後繼續服藥三週。
近日醫界雷公謝言堯也投書分享自己旅非的準備工作包括至疾病管制局接受黃熱病疫苗注射以及服用抗瘧疾藥物。赴非旅遊的台灣人,你呢?
如果該病人有聽導遊或團員的建議及早在非洲國家的首都就醫,而非自行拖延病情,在非洲進行的檢驗報告早在她回台灣的時候就能傳真到她家或簡訊傳至手機,是不是能更有效率的及早診斷?自誤者,莫怪人誤!
當蝴蝶拍翅,德克薩斯州會有龍捲風,所謂「掃到風颱尾」,正是感染科前輩黃政華的寫照!當法官重判好醫師,輕放強暴犯,這個社會只會更蔑視司法!
張貼者: ybonbon 於 6:56 上午
2 意見:
極緻宋奉宜醫師 提到...
敬謹引用
奉宜
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skin123
2:34 下午
Wang 提到...
嘉文借轉部落格,謝謝!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
王修含醫師 敬上
單元名稱 第八章 日本殖民統治期的教育學術與社會
單元名稱 第八章 日本殖民統治期的教育學術與社會
第一節教育與學術發展
教案編寫 高雄縣路竹國中
蘇愛蒂老師
教材來源 國民中學認識台灣(歷史篇) 時間 45分 施教對象 國中一年級學生
教材研究 本單元主要了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本著差別待遇,隔離政策之原則,建立台灣的教育制度,及在台的學術研究方向和成果。
學生實習條件分析
學生已學習日本據台後的抗日運動,日本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之動機, 及各項經濟改革和邁設工程之情形。
教學方法 講述、問答、欣賞、比較
教學資源 認識台灣(歷史篇) 4.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
台灣博覽 5.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的高等教育
台灣紀事(上、下) 6.認識台灣歷史教師手冊
教
學
目
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方面
1.了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的教育和學術
2.明瞭這時期社會的變遷
3.明1920年代起的社會運動
4.了解日本的殖民政策
5.了解教育發展的情形
6.明瞭學術研究的目的
二、 技能方面
7.增進搜集資料的能力
8.訓練製圖的能力
9.培養雙語並用的技術
10.列表比較教育發展的設施
三、 情意方面
11.經由傑出人材的表現,以培養高尚的情操
12.肯定教育政策的成果
13.認清殖民政策的目的
1-1 能說出這時期台灣人民的學習意向
2-1 能列舉這時期人口的激增
2-2 能說明風俗習慣的顯著改變
3-1 能說明當時社會運動之意義
4-1 能說明殖民政策的含意
5-1 能說明當時教育發展的過程
5-2 能列舉當時教育的成果
6-1 能認清學術研究的動機
6-2 能舉出學術研究的遠程計畫
7-1 能搜集當代突出的教育人才
7-2 能搜集目據時期學校的照片
8-1 能繪製日語普及率曲線圖
8-2 能繪製教育進展之曲線圖
9-1 能說出簡易的日語
9-2 能列舉現今台語和日語的關聯
10-1能列出教育發展的比較表
11-1能欣賞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操
11-2能養成愛民族、愛國家的意識
12-1能肯定教育政策的推行,學術研究的發展,及人才培訓的成果
13-1能辨別差別待遇,隔離政策的動機
13-2能認清殖民政策的遠程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教 具 時間 評鑑 備註
4-1
1-1
2-1
2-2
3-1
5-1
4-1
9-1
10-1
5-1
5-1
5-2
7-1
11-1
11-2
12-1
13-1, 13-2
6-1
6-2
6-2
12-1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準備教材
2.製作投影片,蒐集相關資料、圖片及可供同學閱讀之參考書籍
3.尋求社會資源以補充課文內容
4.擬定教學大綱
學生:
1.復習前單元,預習本單元
2.準備筆記本作筆記
二、 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引用「雙語並用」之社會型態,讓學生考異族統治時期的環境,導入本單元
(二) 簡介日治時期的教育、學術與社會
說明當時台灣人民的學習意向
說明當時人口的激增
講解風俗習慣的顯著改變
說明當時社會運動之意
(三)介紹公學校為主的教育設施
說明初等教育的意義
講述「殖民政策」之原則
說明學齡兒童入學率的情形
評述日語教育之推行
說明「雙語並用」社會之形成
列表說明公學校之修業年限
(四)注重實用的中等以上教育
說明中等教育的教學目標
講解中等教育的修業年限
說明高等教育的成果
介紹高等學府的圖片
介紹優秀之知識分子,以激發學生之民族意識
a.杜聰明->台灣第一位博士(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醫學校」,進入「台灣總督府研究所」,潛心於細菌學研究)
b.鄭公筠->台南市第一位台籍律師(國語學校畢業後,負笈日本明治大學,與台北執業律師蔡式穀為台灣近代抗日民族運動兩大護法)
c.花岡一郎->先住民接受中等教育第一人(為「郝高社」山胞,原名為「哆及仕.濃溫比爾」,他是被先住民認為下賤「魔可妮」血統的後代,由日人「賜名」而得與日童「共學」。1925年,考上台中師範學校,為先住民接受中等教育之第一人。身為族人中唯一的知識分子,堂堂正正之「霧社青年」,將自己的熱血染紅了瑰麗的霧社櫻花)
d.韓石泉->專科醫院的先驅(17歲考取「醫學校」時,曾言:「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e.台北帝國大學->台灣第一所大學
6.說明留學教育為彌補高等教育的不足
(五) 講述配合殖民政策的學術研究
問:學術研究推展的目的
講解舊慣之調查會設置的目的
觀賞台灣纏足女子,解纏大會及男子辮髮圖
簡述台灣人民的衛習慣及時間觀念
奠定近代台灣人文、自然及應用科學研究的基礎
台灣成為亞洲熱帶醫學研究心中之一
台灣成為日本的華南、南洋區域研究的中心
說明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的意義
觀賞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的圖片
三、綜合活動:
解答學生問題
請學生列舉台、日語的例子,例:歐里桑、歐巴桑
指定作業:
a.簡述「日語講習所」職業講習所」之功能
b.日治時期,社會地位最高的職業?
c.舉出台灣總督府本著何種原則,建立台灣的教育制度
d.台灣總督府建立新教育制度,作為貫徹何種政策的工具?
投影片
投影片
圖表
課本73.74頁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課本77.78頁
課本75頁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2'
2'
2'
1'
2'
2'
1'
1'
1'
2'
2'
1'
1'
1'
3'
2'
1'
能說出
能明白
能說出
能正確指出
反應佳
能欣賞
能正確回答
能指出
正確舉例
正確回答
1'
2'
3'
4'
5'
6'
第一節教育與學術發展
教案編寫 高雄縣路竹國中
蘇愛蒂老師
教材來源 國民中學認識台灣(歷史篇) 時間 45分 施教對象 國中一年級學生
教材研究 本單元主要了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本著差別待遇,隔離政策之原則,建立台灣的教育制度,及在台的學術研究方向和成果。
學生實習條件分析
學生已學習日本據台後的抗日運動,日本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之動機, 及各項經濟改革和邁設工程之情形。
教學方法 講述、問答、欣賞、比較
教學資源 認識台灣(歷史篇) 4.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
台灣博覽 5.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的高等教育
台灣紀事(上、下) 6.認識台灣歷史教師手冊
教
學
目
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方面
1.了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的教育和學術
2.明瞭這時期社會的變遷
3.明1920年代起的社會運動
4.了解日本的殖民政策
5.了解教育發展的情形
6.明瞭學術研究的目的
二、 技能方面
7.增進搜集資料的能力
8.訓練製圖的能力
9.培養雙語並用的技術
10.列表比較教育發展的設施
三、 情意方面
11.經由傑出人材的表現,以培養高尚的情操
12.肯定教育政策的成果
13.認清殖民政策的目的
1-1 能說出這時期台灣人民的學習意向
2-1 能列舉這時期人口的激增
2-2 能說明風俗習慣的顯著改變
3-1 能說明當時社會運動之意義
4-1 能說明殖民政策的含意
5-1 能說明當時教育發展的過程
5-2 能列舉當時教育的成果
6-1 能認清學術研究的動機
6-2 能舉出學術研究的遠程計畫
7-1 能搜集當代突出的教育人才
7-2 能搜集目據時期學校的照片
8-1 能繪製日語普及率曲線圖
8-2 能繪製教育進展之曲線圖
9-1 能說出簡易的日語
9-2 能列舉現今台語和日語的關聯
10-1能列出教育發展的比較表
11-1能欣賞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操
11-2能養成愛民族、愛國家的意識
12-1能肯定教育政策的推行,學術研究的發展,及人才培訓的成果
13-1能辨別差別待遇,隔離政策的動機
13-2能認清殖民政策的遠程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教 具 時間 評鑑 備註
4-1
1-1
2-1
2-2
3-1
5-1
4-1
9-1
10-1
5-1
5-1
5-2
7-1
11-1
11-2
12-1
13-1, 13-2
6-1
6-2
6-2
12-1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準備教材
2.製作投影片,蒐集相關資料、圖片及可供同學閱讀之參考書籍
3.尋求社會資源以補充課文內容
4.擬定教學大綱
學生:
1.復習前單元,預習本單元
2.準備筆記本作筆記
二、 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引用「雙語並用」之社會型態,讓學生考異族統治時期的環境,導入本單元
(二) 簡介日治時期的教育、學術與社會
說明當時台灣人民的學習意向
說明當時人口的激增
講解風俗習慣的顯著改變
說明當時社會運動之意
(三)介紹公學校為主的教育設施
說明初等教育的意義
講述「殖民政策」之原則
說明學齡兒童入學率的情形
評述日語教育之推行
說明「雙語並用」社會之形成
列表說明公學校之修業年限
(四)注重實用的中等以上教育
說明中等教育的教學目標
講解中等教育的修業年限
說明高等教育的成果
介紹高等學府的圖片
介紹優秀之知識分子,以激發學生之民族意識
a.杜聰明->台灣第一位博士(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醫學校」,進入「台灣總督府研究所」,潛心於細菌學研究)
b.鄭公筠->台南市第一位台籍律師(國語學校畢業後,負笈日本明治大學,與台北執業律師蔡式穀為台灣近代抗日民族運動兩大護法)
c.花岡一郎->先住民接受中等教育第一人(為「郝高社」山胞,原名為「哆及仕.濃溫比爾」,他是被先住民認為下賤「魔可妮」血統的後代,由日人「賜名」而得與日童「共學」。1925年,考上台中師範學校,為先住民接受中等教育之第一人。身為族人中唯一的知識分子,堂堂正正之「霧社青年」,將自己的熱血染紅了瑰麗的霧社櫻花)
d.韓石泉->專科醫院的先驅(17歲考取「醫學校」時,曾言:「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e.台北帝國大學->台灣第一所大學
6.說明留學教育為彌補高等教育的不足
(五) 講述配合殖民政策的學術研究
問:學術研究推展的目的
講解舊慣之調查會設置的目的
觀賞台灣纏足女子,解纏大會及男子辮髮圖
簡述台灣人民的衛習慣及時間觀念
奠定近代台灣人文、自然及應用科學研究的基礎
台灣成為亞洲熱帶醫學研究心中之一
台灣成為日本的華南、南洋區域研究的中心
說明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的意義
觀賞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的圖片
三、綜合活動:
解答學生問題
請學生列舉台、日語的例子,例:歐里桑、歐巴桑
指定作業:
a.簡述「日語講習所」職業講習所」之功能
b.日治時期,社會地位最高的職業?
c.舉出台灣總督府本著何種原則,建立台灣的教育制度
d.台灣總督府建立新教育制度,作為貫徹何種政策的工具?
投影片
投影片
圖表
課本73.74頁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課本77.78頁
課本75頁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2'
2'
2'
1'
2'
2'
1'
1'
1'
2'
2'
1'
1'
1'
3'
2'
1'
能說出
能明白
能說出
能正確指出
反應佳
能欣賞
能正確回答
能指出
正確舉例
正確回答
1'
2'
3'
4'
5'
6'
國際換心權威 創新療法 魏崢:要救更多人
國際換心權威 創新療法 魏崢:要救更多人
2011年 05月15日 不論是生老病死,你我都得接觸醫生,《蘋果》每逢周六、日推出名醫專欄,由各大醫院推薦各個領域的名醫,讓讀者一窺他們白袍下的寫實人生。
【甯瑋瑜╱台北報導】提到換心手術,很多人會聯想到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他率領的團隊,創下全球多個「第一」紀錄,包括首例置放全人工心臟後,成功完成心腎聯合移植、首例自體心臟移植、首例以不輸血方式,為兩歲幼童換心,他更以缺氧13小時的心臟完成換心,一再以醫術為台灣揚名。
換過360顆心臟
亡率高困境,魏崢耗費多年研發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獲美國、台灣審查通過,使手術成功率提高到95%。最近他赴美國報告此成果,成為台灣首位獲頒美國胸腔外科學院會員醫師。
1989年,魏崢年僅38歲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術,至今完成上萬起心臟及大血管手術,360多例換心手術,換心人年齡從3歲到75歲。其中3人存活逾20年,也是換心術後,亞洲活得最久者。
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忠毅說,魏崢不只醫術佳,手術危急時判斷快而準,「可貴的是,他不藏私,主動提供他院技術支援,對國外醫師也傾囊相授。」魏崢說,「這是救人,我不怕別人學,我是怕別人不學。」
振興心臟外科醫師陽厚生說,魏崢常思考如何為病人找出更好的方法。魏崢說,「就算成功率99%,1%失敗都是人命。務必想辦法克服,才能救更多人。」他說,主動脈剝離手術是心臟外科醫師最大夢魘,被撕裂的主動脈難縫合,患者常因大出血死亡。就算勉強縫合,病人幾年後仍易復發。
長年推動器捐
魏崢思考出「既然不能縫,乾脆用綁的」,用空餘畫設計圖,休假時對豬隻做動物試驗,歷經多年開發出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套進脆弱的主動脈,再從外面綁緊,縫合時間從半小時到1小時,縮短為2分鐘,減少病患出血與腦部缺氧,半數病患不需輸血,手術成功率高達95%。
儘管換心成功率高、存活率長,良醫仍面臨無「心」可換。魏崢多年來推動器官捐贈,現擔任民間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我們不是為了多做幾個換心手術,而是希望救更多苦等器官的病人。」器官捐贈協會祕書長吳英萊說,魏崢長年關心捐贈家屬。他總說,「沒有捐贈家屬付出,另一段生命也無法重生。」
魏崢 小檔案
60歲
婚姻: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
經歷:振興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
現職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國防醫學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嗜好:看美式足球賽、登山、瑜伽等
專長:心臟移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動脈剝離手術及心臟瓣膜手術
興趣:開刀、音樂欣賞、口琴吹奏
資料來源: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88883/IssueID/20110515
資料來源:魏崢
2011年 05月15日 不論是生老病死,你我都得接觸醫生,《蘋果》每逢周六、日推出名醫專欄,由各大醫院推薦各個領域的名醫,讓讀者一窺他們白袍下的寫實人生。
【甯瑋瑜╱台北報導】提到換心手術,很多人會聯想到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他率領的團隊,創下全球多個「第一」紀錄,包括首例置放全人工心臟後,成功完成心腎聯合移植、首例自體心臟移植、首例以不輸血方式,為兩歲幼童換心,他更以缺氧13小時的心臟完成換心,一再以醫術為台灣揚名。
換過360顆心臟
亡率高困境,魏崢耗費多年研發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獲美國、台灣審查通過,使手術成功率提高到95%。最近他赴美國報告此成果,成為台灣首位獲頒美國胸腔外科學院會員醫師。
1989年,魏崢年僅38歲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術,至今完成上萬起心臟及大血管手術,360多例換心手術,換心人年齡從3歲到75歲。其中3人存活逾20年,也是換心術後,亞洲活得最久者。
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忠毅說,魏崢不只醫術佳,手術危急時判斷快而準,「可貴的是,他不藏私,主動提供他院技術支援,對國外醫師也傾囊相授。」魏崢說,「這是救人,我不怕別人學,我是怕別人不學。」
振興心臟外科醫師陽厚生說,魏崢常思考如何為病人找出更好的方法。魏崢說,「就算成功率99%,1%失敗都是人命。務必想辦法克服,才能救更多人。」他說,主動脈剝離手術是心臟外科醫師最大夢魘,被撕裂的主動脈難縫合,患者常因大出血死亡。就算勉強縫合,病人幾年後仍易復發。
長年推動器捐
魏崢思考出「既然不能縫,乾脆用綁的」,用空餘畫設計圖,休假時對豬隻做動物試驗,歷經多年開發出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套進脆弱的主動脈,再從外面綁緊,縫合時間從半小時到1小時,縮短為2分鐘,減少病患出血與腦部缺氧,半數病患不需輸血,手術成功率高達95%。
儘管換心成功率高、存活率長,良醫仍面臨無「心」可換。魏崢多年來推動器官捐贈,現擔任民間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我們不是為了多做幾個換心手術,而是希望救更多苦等器官的病人。」器官捐贈協會祕書長吳英萊說,魏崢長年關心捐贈家屬。他總說,「沒有捐贈家屬付出,另一段生命也無法重生。」
魏崢 小檔案
60歲
婚姻: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
經歷:振興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
現職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國防醫學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嗜好:看美式足球賽、登山、瑜伽等
專長:心臟移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動脈剝離手術及心臟瓣膜手術
興趣:開刀、音樂欣賞、口琴吹奏
資料來源: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88883/IssueID/20110515
資料來源:魏崢
韓石泉韓良俊 熱血鐵漢醫族
韓石泉韓良俊 熱血鐵漢醫族
()
【高有智、郭石城、謝錦芳/專訪】
素有「檳榔防制之父」稱號的知名牙醫韓良俊,穿著白袍穿梭在台大醫院的診間長廊,侃侃而談父親、府城名醫韓石泉對他的影響。韓石泉當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一度因抗日坐政治牢,韓良俊則挺身對抗檳榔業者,面對黑道威脅也在所不惜。兩代名醫的家族故事,在歷史長廊裡相映激盪。
韓良俊鐵漢身影背後,隱藏對父親無限懷念。提到年輕時候曾經頂撞父親,七十三歲的名醫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原本要放棄牙醫之路,也是受到父親勉勵才堅持到底。父愛就如同午後從老舊窗格灑落的陽光,明亮又溫暖……
日本統治 不當良相當良醫
問:韓石泉出身書香門第,為何立志從醫?
答:父親當年參加醫學校口試時,曾經引用范仲淹名言:「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在日本人統治下,台灣人無法從政,父親的志向其實是想為民服務,不能當良相,就只好選擇當良醫。
問:韓石泉是台灣內科專科的先驅,在台南行醫有何特殊之處?
答:父親當時一人開業,我們家就住在韓內科醫院三樓,值班護士經常在半夜爬樓梯緊急叫醒父親看診,父親儘管嘴裡埋怨,最後還是很滿足自己能以醫術服務人群,還喜歡和我們分享救人過程。
父親為了看診,經常中午不休息,有時候還會前往病人家「往診」,因此家中還有車伕。二次大戰時,我們全家都遷到本淵寮(今台南安南區),父親獨自留在市區照顧病人,當時還有藥劑生騎著腳踏車載他四處看病。
剪報鼓勵 牙醫路堅持到底
台南幫大老吳尊賢也是父親的病患,他年輕時曾在我家對面的新和興布行當學徒,經常半夜聽到有人敲我們家的玻璃門掛急診。因為父親看病很仔細,注重問診觀察,連驗血、驗尿都是親自檢驗,吳尊賢接近中年的時候,有一陣子身體狀況不好,看過很多醫生都找不出原因,最後仍然來找我父親診治。
問:你們父子兩代都是名醫,學醫是不是受到父親影響?
答:父親從不強求子女要當醫生,我當年同時考上台大牙醫系和高醫醫學系,父親希望我能和他一樣念醫學系,母親也擔心當牙醫太辛苦,但我因為哥哥們都在台大唸書,所以最後選擇念台大,父親還是尊重我的選擇。
台大牙醫系當時的設備和師資很簡陋,我求學早期相當失望,一度想轉學到高醫,父親此時卻反而勸我要堅持到底,甚至還剪了中央副刊一篇名為「堅持到底」的文章。後來我也認為,想當醫生為何一定要擠熱門的醫學系?台灣需要現代教育的牙科醫生,我想證明牙醫的價值。
事上鍊磨 父贈言當座右銘
問:你在父親身上學到什麼?
答:我比較擅寫文章,父親的文章或演講稿,都會請我謄寫,有時候,我會因為擔心做不好就推辭,父親常以「事上鍊磨」勉勵我,他總是說:「你要邊做邊學,不用完全有把握才作,這樣永遠就不會開始!」這句話一生讓我受用。我本來是很害羞內向的人,很怕在眾人面前演講,現在為反檳榔到處演講,也是這樣邊做邊學。
回想起來,父親有時候交代的事情,我不太會就想要推辭,當時年輕不懂事,父親問我做完沒,我還會頂撞說:「我又不是一天到晚只作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實在很不應該……(哽咽說不出話)
問:父子互動最令你懷念之處?
答:我在鳳山衛武營當醫官時,每周六都能回家,父親在晚年時候常邀我看電影,當時有一部電影「逃獄十二小時」,父子倆看完後還在二樓客廳討論情節,就像好友、兄弟。在晚年時能夠陪他看電影,這是最幸福一段時光。
每次看電影時,我還會特別轉過頭看他的表情,注意父親此刻內心的感覺是否和我一樣?因為從小兄弟姊妹眾多,我能獨佔父愛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看電影時,經常就會有字幕打出病人急診外找,能和父親完整看完一部電影的機會很難得,總是格外珍惜。
電影之約 父子宛如好兄弟
問: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人才濟濟,韓石泉與翁俊明、蔣渭水與杜聰明等人互動如何?
答:翁俊明、蔣渭水與杜聰明都是父親的學長,父親曾經形容翁俊明和蔣渭水是志士典型者,杜聰明則是有學者氣概者。
他和蔣渭水是抗日革命的伙伴,父親回台南從醫後,因為地緣關係,和杜聰明交情甚篤,小時候還常見杜聰明來家中拜訪,父親的《六十回憶》封面題字就是出自杜聰明之手。
翁俊明和我家則是世交,翁俊明的孫女翁倩玉小時候受到我的阿姨賴莊玉燕照顧,賴莊玉燕和翁倩玉的媽媽是表親關係,情同姊妹,翁倩玉都暱稱賴莊玉燕為「阿姨媽媽」。我和二哥良信、三哥良誠在唸台大時期,還曾抱過襁褓時期的翁倩玉。
()
【高有智、郭石城、謝錦芳/專訪】
素有「檳榔防制之父」稱號的知名牙醫韓良俊,穿著白袍穿梭在台大醫院的診間長廊,侃侃而談父親、府城名醫韓石泉對他的影響。韓石泉當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一度因抗日坐政治牢,韓良俊則挺身對抗檳榔業者,面對黑道威脅也在所不惜。兩代名醫的家族故事,在歷史長廊裡相映激盪。
韓良俊鐵漢身影背後,隱藏對父親無限懷念。提到年輕時候曾經頂撞父親,七十三歲的名醫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原本要放棄牙醫之路,也是受到父親勉勵才堅持到底。父愛就如同午後從老舊窗格灑落的陽光,明亮又溫暖……
日本統治 不當良相當良醫
問:韓石泉出身書香門第,為何立志從醫?
答:父親當年參加醫學校口試時,曾經引用范仲淹名言:「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在日本人統治下,台灣人無法從政,父親的志向其實是想為民服務,不能當良相,就只好選擇當良醫。
問:韓石泉是台灣內科專科的先驅,在台南行醫有何特殊之處?
答:父親當時一人開業,我們家就住在韓內科醫院三樓,值班護士經常在半夜爬樓梯緊急叫醒父親看診,父親儘管嘴裡埋怨,最後還是很滿足自己能以醫術服務人群,還喜歡和我們分享救人過程。
父親為了看診,經常中午不休息,有時候還會前往病人家「往診」,因此家中還有車伕。二次大戰時,我們全家都遷到本淵寮(今台南安南區),父親獨自留在市區照顧病人,當時還有藥劑生騎著腳踏車載他四處看病。
剪報鼓勵 牙醫路堅持到底
台南幫大老吳尊賢也是父親的病患,他年輕時曾在我家對面的新和興布行當學徒,經常半夜聽到有人敲我們家的玻璃門掛急診。因為父親看病很仔細,注重問診觀察,連驗血、驗尿都是親自檢驗,吳尊賢接近中年的時候,有一陣子身體狀況不好,看過很多醫生都找不出原因,最後仍然來找我父親診治。
問:你們父子兩代都是名醫,學醫是不是受到父親影響?
答:父親從不強求子女要當醫生,我當年同時考上台大牙醫系和高醫醫學系,父親希望我能和他一樣念醫學系,母親也擔心當牙醫太辛苦,但我因為哥哥們都在台大唸書,所以最後選擇念台大,父親還是尊重我的選擇。
台大牙醫系當時的設備和師資很簡陋,我求學早期相當失望,一度想轉學到高醫,父親此時卻反而勸我要堅持到底,甚至還剪了中央副刊一篇名為「堅持到底」的文章。後來我也認為,想當醫生為何一定要擠熱門的醫學系?台灣需要現代教育的牙科醫生,我想證明牙醫的價值。
事上鍊磨 父贈言當座右銘
問:你在父親身上學到什麼?
答:我比較擅寫文章,父親的文章或演講稿,都會請我謄寫,有時候,我會因為擔心做不好就推辭,父親常以「事上鍊磨」勉勵我,他總是說:「你要邊做邊學,不用完全有把握才作,這樣永遠就不會開始!」這句話一生讓我受用。我本來是很害羞內向的人,很怕在眾人面前演講,現在為反檳榔到處演講,也是這樣邊做邊學。
回想起來,父親有時候交代的事情,我不太會就想要推辭,當時年輕不懂事,父親問我做完沒,我還會頂撞說:「我又不是一天到晚只作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實在很不應該……(哽咽說不出話)
問:父子互動最令你懷念之處?
答:我在鳳山衛武營當醫官時,每周六都能回家,父親在晚年時候常邀我看電影,當時有一部電影「逃獄十二小時」,父子倆看完後還在二樓客廳討論情節,就像好友、兄弟。在晚年時能夠陪他看電影,這是最幸福一段時光。
每次看電影時,我還會特別轉過頭看他的表情,注意父親此刻內心的感覺是否和我一樣?因為從小兄弟姊妹眾多,我能獨佔父愛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看電影時,經常就會有字幕打出病人急診外找,能和父親完整看完一部電影的機會很難得,總是格外珍惜。
電影之約 父子宛如好兄弟
問: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人才濟濟,韓石泉與翁俊明、蔣渭水與杜聰明等人互動如何?
答:翁俊明、蔣渭水與杜聰明都是父親的學長,父親曾經形容翁俊明和蔣渭水是志士典型者,杜聰明則是有學者氣概者。
他和蔣渭水是抗日革命的伙伴,父親回台南從醫後,因為地緣關係,和杜聰明交情甚篤,小時候還常見杜聰明來家中拜訪,父親的《六十回憶》封面題字就是出自杜聰明之手。
翁俊明和我家則是世交,翁俊明的孫女翁倩玉小時候受到我的阿姨賴莊玉燕照顧,賴莊玉燕和翁倩玉的媽媽是表親關係,情同姊妹,翁倩玉都暱稱賴莊玉燕為「阿姨媽媽」。我和二哥良信、三哥良誠在唸台大時期,還曾抱過襁褓時期的翁倩玉。
醫師姓名: 林逸民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108號
首頁 > 宜蘭縣 > 眼科 > 林逸民
醫師姓名: 林逸民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宜蘭縣
醫院名稱: 羅東五福眼科
醫院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108號
醫院電話: 03-9542344
專 長: 白內障.青光眼.眼科疑難雜症
經 歷: 美國眼科及外科學院院士. Woodriver Township Hospital醫師.羅東五福眼科院長.北醫台大長庚臨床教授
1405人
讚
共有 483 人分享對這個醫師的看法 [分享規則] 關閉
留言分享者需為商周網站會員。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
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冒用他人名義發表分享。
張貼與主題無關之資訊。
其他商周媒體網站認定不適當之分享。
若分享內容遭檢舉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商周媒體網站有權刪除該篇分享留言。
輪迴 於 05月14日 20:36 分享
記得你們說的話~
世峰 於 05月12日 01:15 分享
當初是聽朋友介紹去看的,因為診所環境非常的棒.而且每個人都很親切用心,很少看到這麼好的地方!推~推~推~
登煌 於 05月07日 21:48 分享
醫技獨特,仁心仁術,視病猶親!能夠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令人足感心!林醫師 除自我專業夠水準之外,對於病患其他方面的問題也能提供意見,推薦其他合適的專科大夫!有眼睛方面的問題,我一定推薦林醫師 !
偉娥 於 04月22日 20:38 分享
剛看了林醫師的部落格,忽想到我姨婆約3年前也差不多是如此
http://tw.myblog.yahoo.com/jw!Nz31rZOFBREWuTwvXbzB/article?mid=1070
因姨婆年齡大了,有人說好像是腦的病變,也花了很多錢去做很多檢查,像斷層掃瞄什麼超音波基本上差不多說得到的都做過了,後來也去看眼科,因有人說曾發生一樣情況去看眼科,當時也是想接受眼科醫師建議,準備要去做眼瞼下垂的手術,後來是舅公說有位美國回來的教授很利害,要帶姨婆去看,說若要作手術也要找個好醫生,就去北醫給林醫師看囉~~結果也是說糖尿病引起的,要醫院幫姨婆檢查,也是血糖將近300,也是沒去做手術,還好當時給林醫師診斷出來,要不然血糖如此高我們都不知,不知會不會產生什麼併發症,到現在姨婆逢人只要是疑難雜症都努力推薦林醫師,她都直說命是林醫師檢回來的!!
芷育 於 04月20日 18:33 分享
我的眼疾在林醫師厲害的醫術下幾乎不再復發,醫師完全符合我的期待,耐心聽講與解決我的疑問,檢查仔細醫療水平高,值得等待!
台北我看過很多家 只有林醫師讓我症狀改善最多值得推薦!!
琬婷 於 04月01日 00:27 分享
林醫師是一位很細心的醫師
去看了幾次青光眼就改善非常多
服務真的很棒!!
醫院氣氛也讓人感覺很舒服~
軒豪 於 03月28日 23:27 分享
好朋友推薦我給林醫師看青光眼,是一個很用心的好醫師喔 !他很認真的分析雷射治療的適應青光眼類型,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很多反而是反效果,簡查後也說明我的情況應是藥物可控制的,不相信可點一陣子眼藥水看情況未改善再說,果然真的很厲害好幾年一直無法穩定的眼壓,遇到林醫師總算穩定了,感謝醫師~~
醫師姓名: 林逸民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宜蘭縣
醫院名稱: 羅東五福眼科
醫院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108號
醫院電話: 03-9542344
專 長: 白內障.青光眼.眼科疑難雜症
經 歷: 美國眼科及外科學院院士. Woodriver Township Hospital醫師.羅東五福眼科院長.北醫台大長庚臨床教授
1405人
讚
共有 483 人分享對這個醫師的看法 [分享規則] 關閉
留言分享者需為商周網站會員。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
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冒用他人名義發表分享。
張貼與主題無關之資訊。
其他商周媒體網站認定不適當之分享。
若分享內容遭檢舉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商周媒體網站有權刪除該篇分享留言。
輪迴 於 05月14日 20:36 分享
記得你們說的話~
世峰 於 05月12日 01:15 分享
當初是聽朋友介紹去看的,因為診所環境非常的棒.而且每個人都很親切用心,很少看到這麼好的地方!推~推~推~
登煌 於 05月07日 21:48 分享
醫技獨特,仁心仁術,視病猶親!能夠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令人足感心!林醫師 除自我專業夠水準之外,對於病患其他方面的問題也能提供意見,推薦其他合適的專科大夫!有眼睛方面的問題,我一定推薦林醫師 !
偉娥 於 04月22日 20:38 分享
剛看了林醫師的部落格,忽想到我姨婆約3年前也差不多是如此
http://tw.myblog.yahoo.com/jw!Nz31rZOFBREWuTwvXbzB/article?mid=1070
因姨婆年齡大了,有人說好像是腦的病變,也花了很多錢去做很多檢查,像斷層掃瞄什麼超音波基本上差不多說得到的都做過了,後來也去看眼科,因有人說曾發生一樣情況去看眼科,當時也是想接受眼科醫師建議,準備要去做眼瞼下垂的手術,後來是舅公說有位美國回來的教授很利害,要帶姨婆去看,說若要作手術也要找個好醫生,就去北醫給林醫師看囉~~結果也是說糖尿病引起的,要醫院幫姨婆檢查,也是血糖將近300,也是沒去做手術,還好當時給林醫師診斷出來,要不然血糖如此高我們都不知,不知會不會產生什麼併發症,到現在姨婆逢人只要是疑難雜症都努力推薦林醫師,她都直說命是林醫師檢回來的!!
芷育 於 04月20日 18:33 分享
我的眼疾在林醫師厲害的醫術下幾乎不再復發,醫師完全符合我的期待,耐心聽講與解決我的疑問,檢查仔細醫療水平高,值得等待!
台北我看過很多家 只有林醫師讓我症狀改善最多值得推薦!!
琬婷 於 04月01日 00:27 分享
林醫師是一位很細心的醫師
去看了幾次青光眼就改善非常多
服務真的很棒!!
醫院氣氛也讓人感覺很舒服~
軒豪 於 03月28日 23:27 分享
好朋友推薦我給林醫師看青光眼,是一個很用心的好醫師喔 !他很認真的分析雷射治療的適應青光眼類型,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很多反而是反效果,簡查後也說明我的情況應是藥物可控制的,不相信可點一陣子眼藥水看情況未改善再說,果然真的很厲害好幾年一直無法穩定的眼壓,遇到林醫師總算穩定了,感謝醫師~~
宜蘭縣 > 眼科 > 林逸民
宜蘭縣 > 眼科 > 林逸民
醫師姓名: 林逸民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宜蘭縣
醫院名稱: 羅東五福眼科
醫院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108號
醫院電話: 03-9542344
專 長: 白內障.青光眼.眼科疑難雜症
經 歷: 美國眼科及外科學院院士. Woodriver Township Hospital醫師.羅東五福眼科院長.北醫台大長庚臨床教授
1405人
讚
推薦人: coco********
推薦時間:2009-06-02 00:47:48
推薦原因:林逸民醫師自美攜帶最新醫療設備「雷射儀器、超音波、手術顯微鏡 …等」和最新醫療技術,服務鄉親。並受邀兼教台大、台北、長庚醫學大學,將所學貢獻教育後輩子孫。因覺個人力量有限,遂與馬階醫院建教合作,得到許\多醫師的協助,辛勤奉獻心力,將最新醫術嘉惠病患,令人感佩。
很難得林醫師願放棄美國教授回台將所學服務鄉里,又努力從事臨床教學,提攜頃囊教育後輩不遺餘力,令人敬佩!!
共有 483 人分享對這個醫師的看法 [分享規則] 關閉
留言分享者需為商周網站會員。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
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冒用他人名義發表分享。
張貼與主題無關之資訊。
其他商周媒體網站認定不適當之分享。
若分享內容遭檢舉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商周媒體網站有權刪除該篇分享留言。
徐軍 於 06月21日 02:54 分享
要做手術之前真的要多找幾家眼科做諮詢,
我之前術前就找了三家眼科,比較過後還是覺得五福眼科比較好!
醫師術前解說很詳細,讓我很放心!(難怪朋友力推我到五福)
眼科的服務人員態度好,也非常有耐心仔細的幫我做術前評估!
這間診所是我朋友介紹的,醫術很好 大推
後來我也在這裡做白內障手術,手術也很成功,
現在我真的超級開心!!
讓我非常滿意,
而且五福在羅東也蠻有名的後來問過我身旁有去做過白內障手術的人
也有很多人去五福眼科的喔
林醫師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家!
susan 於 06月19日 02:13 分享
剛看有很多網友熱情推薦林醫師的部落格,也進去瞧瞧,確實有很多另人很驚訝的病,醫師用簡短淺顯敘述疾病,讓不懂的人也知道了解注意事項或特徵,很值得推薦大家有空去逛逛!!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106&prev=1108&next=1101
Dennis 於 06月17日 00:12 分享
姨媽頭痛好多年,很多科都看過就是沒看過眼科,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越來越沒效,後來又報怨眼睛越來越不行,視物有些糢糊,就抽空帶她去給林醫師看,林醫師一看要她去做腦方面的檢查,可到大醫院醫師說沒問題不願開檢查,又回診林醫師問明知沒做,就親自打電話聯絡醫院要求醫院做腦部檢查,還好林醫師堅持發現得了腦瘤,在此推薦這位認真的利害的醫師!!
書緯 於 06月10日 00:39 分享
去年奶奶覺得一眼感覺比較看不清楚,抱怨目皗矇霧看不清,因65了就近看了眼科醫師,當時那位醫師就診斷說是白內障,要手術治療,家人本想年紀大白內障是理所當場,但奶奶不大想手術,大家都勸她才得知原來早上一起作運動的朋友們,有人手術後並不是很ok,所以奶奶覺得都一樣甚至有人說流目油還是眼乾之類更嚴重,就跟她協商再找醫師鑑定一下看說法是否一致,若一致當然要她手術畢竟眼睛還是不容忽視,剛巧大伯的同事手術後非常好就請教他到哪就醫手術,他介紹了林醫師,去就診林醫師很仔細問診,問模糊地方,也做視野,眼科斷層掃瞄,瞳孔放大、視力、視網膜檢查..等,問有無糖尿病、家族史遺傳、高血壓、高血脂..問得很仔細,他診斷說不是白內障,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因是初期所以有些醫師可能會診斷成白內障,很高興經治療後,視力有所提升,很謝謝林醫師,所以有時被診為白內障也不能認為是五六十歲以上理所當然的病,還是要找經驗豐富的醫師再診斷才決定!!
阿枝 於 06月07日 18:22 分享
阿姨還不到50在市場賣東西,因很忙之前有好幾天感到不適,但一直未就醫,忽然有天感到一眼看不到,趕緊去給林醫師看,林醫師說是視網膜中心血管堵塞,趕快緊急處理後有點看到,後量血壓竟160幾,所幸醫師經驗豐富趕緊處理還好未釀大禍,醫師說肯定有3高要她去醫院好好檢查,年齡不大還是要好好注意身體,注意3高尤其血壓的變化!!
jack 於 06月03日 18:42 分享
剛看到醫師部落格的"水疱性表皮鬆懈症"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95&prev=-1&next=1089
看來這種疾病會遺傳喔~那位小朋友的媽媽很偉大父子都是一樣的病
"金蟬脫殼"~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89&prev=1095&next=1087
我想以後我遇到這種情況不敢隨便揉眼睛囉~~
看到BB彈~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87&prev=1089&next=1081
我想要警惕家長不要給小孩買具有危險性的玩具
宥霖 於 05月16日 14:53 分享
很有口碑很不錯的眼科診所,如果身邊的人有眼睛方面的困擾,是我唯一敢推薦的診所,院長解說得非常詳細,作法很先進,nice..........................
醫師姓名: 林逸民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宜蘭縣
醫院名稱: 羅東五福眼科
醫院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108號
醫院電話: 03-9542344
專 長: 白內障.青光眼.眼科疑難雜症
經 歷: 美國眼科及外科學院院士. Woodriver Township Hospital醫師.羅東五福眼科院長.北醫台大長庚臨床教授
1405人
讚
推薦人: coco********
推薦時間:2009-06-02 00:47:48
推薦原因:林逸民醫師自美攜帶最新醫療設備「雷射儀器、超音波、手術顯微鏡 …等」和最新醫療技術,服務鄉親。並受邀兼教台大、台北、長庚醫學大學,將所學貢獻教育後輩子孫。因覺個人力量有限,遂與馬階醫院建教合作,得到許\多醫師的協助,辛勤奉獻心力,將最新醫術嘉惠病患,令人感佩。
很難得林醫師願放棄美國教授回台將所學服務鄉里,又努力從事臨床教學,提攜頃囊教育後輩不遺餘力,令人敬佩!!
共有 483 人分享對這個醫師的看法 [分享規則] 關閉
留言分享者需為商周網站會員。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
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冒用他人名義發表分享。
張貼與主題無關之資訊。
其他商周媒體網站認定不適當之分享。
若分享內容遭檢舉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商周媒體網站有權刪除該篇分享留言。
徐軍 於 06月21日 02:54 分享
要做手術之前真的要多找幾家眼科做諮詢,
我之前術前就找了三家眼科,比較過後還是覺得五福眼科比較好!
醫師術前解說很詳細,讓我很放心!(難怪朋友力推我到五福)
眼科的服務人員態度好,也非常有耐心仔細的幫我做術前評估!
這間診所是我朋友介紹的,醫術很好 大推
後來我也在這裡做白內障手術,手術也很成功,
現在我真的超級開心!!
讓我非常滿意,
而且五福在羅東也蠻有名的後來問過我身旁有去做過白內障手術的人
也有很多人去五福眼科的喔
林醫師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家!
susan 於 06月19日 02:13 分享
剛看有很多網友熱情推薦林醫師的部落格,也進去瞧瞧,確實有很多另人很驚訝的病,醫師用簡短淺顯敘述疾病,讓不懂的人也知道了解注意事項或特徵,很值得推薦大家有空去逛逛!!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106&prev=1108&next=1101
Dennis 於 06月17日 00:12 分享
姨媽頭痛好多年,很多科都看過就是沒看過眼科,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越來越沒效,後來又報怨眼睛越來越不行,視物有些糢糊,就抽空帶她去給林醫師看,林醫師一看要她去做腦方面的檢查,可到大醫院醫師說沒問題不願開檢查,又回診林醫師問明知沒做,就親自打電話聯絡醫院要求醫院做腦部檢查,還好林醫師堅持發現得了腦瘤,在此推薦這位認真的利害的醫師!!
書緯 於 06月10日 00:39 分享
去年奶奶覺得一眼感覺比較看不清楚,抱怨目皗矇霧看不清,因65了就近看了眼科醫師,當時那位醫師就診斷說是白內障,要手術治療,家人本想年紀大白內障是理所當場,但奶奶不大想手術,大家都勸她才得知原來早上一起作運動的朋友們,有人手術後並不是很ok,所以奶奶覺得都一樣甚至有人說流目油還是眼乾之類更嚴重,就跟她協商再找醫師鑑定一下看說法是否一致,若一致當然要她手術畢竟眼睛還是不容忽視,剛巧大伯的同事手術後非常好就請教他到哪就醫手術,他介紹了林醫師,去就診林醫師很仔細問診,問模糊地方,也做視野,眼科斷層掃瞄,瞳孔放大、視力、視網膜檢查..等,問有無糖尿病、家族史遺傳、高血壓、高血脂..問得很仔細,他診斷說不是白內障,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因是初期所以有些醫師可能會診斷成白內障,很高興經治療後,視力有所提升,很謝謝林醫師,所以有時被診為白內障也不能認為是五六十歲以上理所當然的病,還是要找經驗豐富的醫師再診斷才決定!!
阿枝 於 06月07日 18:22 分享
阿姨還不到50在市場賣東西,因很忙之前有好幾天感到不適,但一直未就醫,忽然有天感到一眼看不到,趕緊去給林醫師看,林醫師說是視網膜中心血管堵塞,趕快緊急處理後有點看到,後量血壓竟160幾,所幸醫師經驗豐富趕緊處理還好未釀大禍,醫師說肯定有3高要她去醫院好好檢查,年齡不大還是要好好注意身體,注意3高尤其血壓的變化!!
jack 於 06月03日 18:42 分享
剛看到醫師部落格的"水疱性表皮鬆懈症"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95&prev=-1&next=1089
看來這種疾病會遺傳喔~那位小朋友的媽媽很偉大父子都是一樣的病
"金蟬脫殼"~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89&prev=1095&next=1087
我想以後我遇到這種情況不敢隨便揉眼睛囉~~
看到BB彈~
http://tw.myblog.yahoo.com/wufueye/article?mid=1087&prev=1089&next=1081
我想要警惕家長不要給小孩買具有危險性的玩具
宥霖 於 05月16日 14:53 分享
很有口碑很不錯的眼科診所,如果身邊的人有眼睛方面的困擾,是我唯一敢推薦的診所,院長解說得非常詳細,作法很先進,nice..........................
污名化的醫療
污名化的醫療
別病得不明不白 劉墉揭開醫療真實面
台灣還有個怪象─洗腎比例冠全球,劉墉說,洗腎是筆長期大生意,不肖的洗腎中心可能和醫師打交道,每介紹一位病人就有一定的「感謝」,這種情況十分耐人尋味,他建議,若是醫師要你洗腎,除非緊急,最好多徵詢不同醫生的意見,免得走上不歸路。
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
如同liu兄所說,洗腎一直被污名化,病人不想洗的理由都是不知名的恐懼,『因為聽說洗下去一輩子就完了』『就變廢人了』『會被當作傳染病,沒人敢來跟你交往』,即使逼到不得已非洗不可,有些人還是躲躲藏藏,深怕讓人家知道是個洗腎患者。民眾無知口耳相傳,電台裡面為了賣藥也把洗腎說的很恐怖,好讓你吃了他的藥不用洗腎(其實可以合理懷疑這是腎臟科醫師插股,讓多點人早點洗腎),電視劇裡洗腎的整天躺在床上,比得了癌症還慘,現在連受過高等教育的知名作家也要參一腿,『秉著俠義寫書』,免得大家又被黑心『為了名利行醫』的腎臟科醫師給推入火坑。
台灣的洗腎為什麼會冠全球,真的不是因為台灣人是東亞病夫,或者醫療落後,一講再講就是因為不要錢,照顧得太好,不要老是說腎臟科醫師愛抓人洗腎,畢竟如前面所說的,連應該洗腎的都不肯洗了,不該洗腎的難道就真的願意乖乖就範?病人不撐個兩三年,搞到毒素破表(我就遇過BUN290[正常5-25],Cr 38[正常0.6-1.5]的),哪裡這麼聽話?再說毒素不高醫師讓你去洗腎,健保局就會乖乖付錢嗎?當然是一毛也不會付,你還得倒貼人工材料錢,愛錢的腎臟科醫師會做這種傻事嗎?
我也要再強調,洗腎就像高血壓糖尿病吃藥一樣的治療,是慢性長期的,將來哪一天洗腎可以用吃藥治療也說不定,是不會傳染的,病人也不是因為做了什麼缺德事遭天譴(有個病人一直以為是他把太多馬子了)。甚至說就像戴眼鏡矯正視力,裝義肢輔助行動一樣,只要好好的治療,一樣可以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可以上班結婚生小孩(這是男性病患而言,女性還是不建議懷孕,對母子風險太高),我們的腎友在各行各業表現得一樣好,並不如大家想的病奄奄躺在家裡等死,甚至大家電視常看到的林杰樑醫師,他洗腎也是幾十年了,還是生龍活虎,中氣十足啊。
我也寫過其實診斷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再怎麼高明的醫師也不敢說他從來不會有看錯的,如果敢說沒有的,那大概他看的病人不夠多,要不然就是錯得不知不覺,人體的奧秘我們所知不及萬分之一,事實上當了醫生才知道可以做得其實很有限。病沒有被第一時間診斷出來,你可以怪這個醫師學藝不精,但是事情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就像警察不是不破案,而是他還找不出兇手是誰。醫師不是沒有敗類,就像檢察官都可能做壞事了,沒有哪一行專出聖人的。所以自己多做功課,多發問,找第二意見都是很不錯的提議,但是不需要把醫療污名化,扯聽來的故事說黑心醫師賣病人的噱頭來寫書,即使你加了『部分』『不肖』字眼,那誰知道我遇到的是不是,真的有證據就去檢舉讓他關門,這才是真的秉著俠義,而不是動筆桿射冷箭。或許結論下得太早太武斷,只看了一篇報紙報導斷章取義就有感想是不對的,我會去找這本書來看完再說。
其實以前就有這麼一本書 如何活著離開醫院 ,但是或許是為了書的銷路,難免就要把一些部分誇大,提醒病人重視自己權益是正確的,但不需要相對把醫療提供者抹黑。我是比較希望有文筆好一點思路清晰的醫師可以出本讓醫病雙方雙贏的書,而不是去挖一些傳聞,進醫院如入盤絲洞,防醫師像防賊,畢竟病沒看好受傷害,醫師也得吃官司,誰也沒佔到好處。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1 PM | 引用
回應
我現在書看到一半了,覺得劉先生出發點不壞,但或許也是跟醫改團體一樣,打著掀出黑暗面,改善醫療品質的大旗,卻不肯花點時間作功課,瞭解事實。很多都是聽說來的,看電視的,看報紙的,前面hana的發言已經證明這一點,有時候你所認為的事實不見得是真相。然而卻有人可以堅持自己的偏執,並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擾亂視聽。
劉先生一再強調他認識很多醫生朋友,很多也是從醫生嘴裡聽來的故事,但是他卻不肯花點時間去討論查證他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是否為真,甚至校稿也是找護士,因為他認為『護士往往看的更清楚,也更敢說』,我覺得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那些電台賣藥的全都是佛心來的。
書中講的黑暗面我不能全盤推翻,因為我也沒去查證,但是如果告訴你這一鍋飯不小心掉入一顆老鼠屎,你是不是覺得整鍋都是臭的?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3:53 PM
我覺得所有的行業都ㄧ樣。
敢跟對方交易,就該基於誠信原則相信對方。
敢選擇這位醫師,就該相信他會以治好我為前提;
敢選擇這家餐廳,就該相信廚師不會下毒,所有食材都新鮮;
敢選擇這家銀行,就該相信行員不會A我錢;
敢走這條路,就該相信從工務單位發包開始,一直到路面施工的工人都很努力認真鋪好路。
社會不就是這樣運作的?
社會那麼大,總有自私自利的人,
但這不代表所有做我生意的人,就是會存心騙我。
心中如果懷疑,不妨當面就講出來,或者再找第二個同樣專業的人求證,
把心中的疑惑解開。
實在不應該就以報紙上寫的,路人甲說的就自顧自地猜測。
人家醫院、餐廳、銀行的大門開著,也沒強迫我進門
有所懷疑就不要讓他們賺我的錢就是。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然後賺那微薄卻也心安理得的收入。
社會上哪有那麼多壞人?
心中不相信醫師,卻又把命交給他
這種邏輯還真另人不解。
由 goban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3:44 PM
之前的洗完沒縫,熊醫師洗完縫很大.
誰洗的幹淨?
那誰又是壞心牙醫?
由 章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1:33 PM
這就是殘酷的事實, 我對這種現象已經很習慣, 也很灰心了.
清除牙結石真的是錢少又麻煩的事.
當您遇到一位認真負責的牙醫師, 願意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幫您徹底的清除牙結石, 得到的回應卻是如此不堪....
為何您不想想, 那位幫你做了四顆假牙的醫師, 為何沒有主動幫您把下排牙齒的結石清乾淨? 為何同樣是洗牙, 有的醫師花五分鐘, 有的醫師花半個小時?
我真的為這位熊姓醫師感到難過...唉...
關於超音波洗牙...http://www.dr-tony.com.tw/index/health_sub03-502.htm
只花幾秒鐘把這五個字打進google查一下, 就可以查到的.
你的身體要靠你自己去了解, 去照顧....
由 stuart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5:13 PM
謝謝T的安慰,不懂醫學的我開始好奇牙結石的由來。
不過說真的,每半年洗牙一次,持之多年的我,突然一夕之間洗完一次牙後,牙縫會大到讓我驚跳起來,這是很詭異的...
但最近我恐怕得上牙科洗牙了,僅管牙齒很健康沒病痛,但我實在太懷念白到發亮的牙牙模樣...也許這回我會請醫師事先說明我哪幾處牙縫內有牙結石,我很想認識它!^^
由 han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57 PM
我不是牙醫,但是至少我還知道牙結石多了會把牙縫稱大,現在牙結石去掉之後,自然牙縫看起來就大了。『去除牙結石,使牙齦恢復健康的狀態,牙縫自然顯現出來,這才是牙周當時真正的狀況,所以洗牙本身不會造成牙縫變大。』
可能會有牙醫來解惑吧,希望你聽了正解之後會稍微寬慰一點,要不然還是去劉先生的討論區或是醫改會,比較可以發洩你自認遇到壞醫師的怒氣。在這個年代我是覺得應該沒有醫師那麼白癡,洗牙又沒多少錢,卻弄壞病人的牙齒,除非他覺得真是賺太多了。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39 PM
我不知道發言的是不是都是醫生或相關人士,總之太多專有名詞我是不懂的,我以一個病人立場來聊聊好了。
我習慣每半年洗牙一次,直到那次洗完牙後,我再也不想去牙科了,幸好這些年來牙齒保健做得不錯,從來沒牙痛過。
那一次去常去的牙科診所,我的專治醫生很不幸地離職去台中開業了,他幫我做的四顆假門牙很漂亮說,真捨不得他。後來是一位熊姓醫生幫我洗牙,我一躺上去,就聽他一直在說好多牙結石,耳邊一直有鑽鑽鑽的聲音。
當時我沒想太多,等回家後洗完澡兼刷睡前牙時,才發現我下排門牙的牙縫變得好大,原本排得密密又整齊的小貝牙居然變得很疏離,牙根細到好像狠力一掰就斷了,我才想起那個鑽鑽鑽的聲音...怒!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醫療糾紛,因為好像很難提出熊姓醫生的意圖不當,雖然我一直覺得他是故意鑽壞我的下排門牙,起因是之前我出車禍上排門牙斷四顆,他曾爭取過要幫我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護士小姐排給另一名醫生(後來去台中開業那一位)。
總之,醫生裏有好也有壞,但是人心隔肚皮,你怎能知道你面對的是良醫還是惡醫,若是遇到後者,你真的別想活著離開醫院了...抱歉,我有點偏激,自從我的小貝齒不再密實排列後,我實在恨透壞心牙醫了,雖然不致於害人喪命,卻破壞了我的門面...怒ing...
由 han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10 PM
我還沒有用X光片可以看出腎結核的功力,我google一下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腎腫瘤,有的說腎結核,唯一確定的就是血尿。很多引用這個手術失誤的例子來說中醫比西醫好,並且罵梁啟超太迷信西醫。
時至今日當然可以做切片,到底當時真的是切錯邊,還是因為取出的腎臟在病理切片下找不到病灶而以為是切錯了,唯一的證據到現在還是只有從梁家友人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中,梁思成自己聽來的。以梁啟超這種大咖,院長級的來開真的還會搞錯邊嗎?雖然說世事無絕對,但遇到也實在太衰了。這種聽說來的通常很可怕,就好像某雜誌說那個羽扇輪巾的女歌手,以前跟誰去門診看性病一樣,也是實習醫師透露出來的。
引這種七八十年前的例子來說,我不知道說服力多少,現在在減少開錯的病人安全上做了不少努力,要不然大家可以參閱『洗手戰爭』這本書,看到那時候的無菌觀念豈不是要更加害怕?不過就算是時代在進步,技術在改變,人還是會出錯,這跟你在台灣,在美國,在小醫院或者醫學中心不一定有關,所以劉先生得到的啟發就是,『求閻王不如找小鬼』,叫你跟小醫生小護士熟一點,然後叫護士暗示主刀醫生跟病家有交情,這樣就會因為有眼線,所以會特別當心。
劉先生,我也不是教你詐,只是跟你講一點事實。
--- 最好你沒事可以到開刀房跟刷手護士套交情啦,開刀時的護士可不是每天給你量體溫發藥那個人。
--- 實習醫生只有拉勾挨罵的份,進去之後連哪條血管都搞不清楚,而且你的角色跟手術燈沒什麼兩樣,主治醫師會甩你個鬼咧,祈禱不要被電就偷笑了,還當什麼眼線。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3:50 PM
梁啟超之死那篇有些地方怪怪的:
1. 梁啟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wiki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2. 左腎有黑斑, 比較可能是腸氣, 結核應該是白色鈣化 (T 兄有靠 X 光片診斷 urinart tract TB 的經驗嗎?)
3. 如果死因是「错将健康的肾脏切除,保留了病肾」, 那麼肖龙友为梁启超切脉后,断然否定了协和医院的诊断结果:“肾脏绝无大病!”是錯誤診斷嗎?
由 markov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3:14 PM
梁啟超之死
http://www.eygle.com/archives/2006/03/what_is_a_pity.html
梁启超死因:好肾被割
http://17315.com.cn/news.asp?id=38097
剛收到書,正在閱讀中,或許像幫他寫序的宋宴仁想的,可以阿Q一點,讓醫生多知道一點病人在想什麼。(顯然他認為沒有幾個病人會來看這本書,要不然就是看完之後哈哈一笑『醫師也是會犯錯的啊』)
看了幾個章節,如果是一般人大概會覺得醫生真是混蛋,然而其中的衝突點很多都是馬後砲。當第一個醫師犯錯之後,第二個放馬後砲,或者是順口批評一句,或者是無端放矢,但是讓病人或家屬聽在耳朵裡,他就覺得你一定有過失。到目前為止我學到的不是他篇後寫的一些結論(這我有空再來整理解釋),而是真的不要在床邊隨便討論病情,因為聽不懂,就會斷章取義,當醫師跟當政治家一樣,話要出口前多想想。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2:14 PM
不曉得梁先生的 nephrectomy 是哪一年的事?
History of Nephrectomy (Khirurgiia (Sofiia). 1999;55(5):38-9)
animal experiments - 1803
accidental removal of the kidney - 1867
first scheduled nephrectomy - performed by Gustav Simon, 2 Aug 1869
nephrectom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often used kidney operations - 1913 (民國二年)
Ultrasound 發明是在 1960s, CT 發明是在 1971, 在那之前, 醫師如何確定那一側的腎臟有毛病呢? IVU? PE?
(最近聽到關於 PE 的冷笑話, 常常強調 PE 好就不用做 CT 的神內教授, 自己要開刀前, 要外科醫師好好看 CT, 不必好好看他做的 PE & NE)
由 markov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07 2:56 PM
怕Liu 先生沒看到,請T大原諒我一帖多貼,拜謝。
Liu 先生
您誤會了..
我知道洗腎是果不是因以及大致上目前洗腎的情況。
雖然我不是醫生,拜讀T大的文章恐怕也已經若干年了。
之所以貼出這個連結以及一句"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純粹只是有感而發。
連大作家都輕易地以非醫生的身分,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以及"聽說",把所有醫生的辛勞以及苦口婆心踩在腳下,有這樣的作家,還需要那些努力教育病人的醫生嗎?
這樣的大作家跟電台賣藥的有甚麼不同?
我不仇醫,我也為了教育自己的客戶弄得自己差點被投訴,有作家以及記者的"推波助瀾",醫生講再多也只是被認為是為了賺錢,"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
由 goban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07 11:31 AM
有關聯。都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
由 cato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1:46 PM
>>
■梁啟超手術烏龍
實習醫師洩露
他說,許多人迷信大醫院教授最權威,其實台灣曾發生名醫錯將「胎兒當腫瘤」開錯刀的烏龍,當年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做腎切除手術,結果壞的腎沒切,健康的腎卻被切除,醫院將這件大烏龍列入最高機密,事後才被實習醫師洩露
這個段落文字安排的超奇怪的
北京協和醫院...跟台灣曾經發生....中間是用逗點連接?
有關聯嗎?
由 alkahest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3 PM
說起來尷尬,我選腎臟科只是因為申請的人多,想說當fellow應該會比較輕鬆一點,根本沒想那麼遠。真的高出『甚多』嗎?那我得去問一下我老闆是不是忘記拿給我了。
不過就算你是真的看上以後可能收入高走這行,那你真的會把不該洗的病人送去洗嗎?行內或許風風雨雨很多,但我認識大多數的腎臟科醫師至少都是兢兢業業在做事,至少我到目前為止只有把不應該洗的往外推,每個月阿公或他的家屬都還來問我,『你確定真的不用洗嗎?』講了差不多一年,他們才放心知道那是急性的,不需要洗一輩子。
不要以為醫生那邊聽來的八卦就是真的,同行相輕,互相扒糞的也是有,拿這種不一定有根據的閒聊整理出書,難保不會有人把書中所謂『嘲諷』的語句描述當作真的,只是搞不懂,打馬光碟就得查扣,這類書籍反倒可以敲鑼打鼓大肆宣傳?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38 AM
那如何解釋腎臟科醫師仍是內科次專的大熱門? 原因之一也是去有洗腎室的地方執業, 其收入與付出比例比作苦功的科別高出甚多. 很多地方, 光顧洗腎室而不看門診, 不做porcedure的收入是比同為內科的其它次專但要看門診, 有procedure, 照顧住院病人的醫師高很多, 所以也不難猜想圈外人會認為腎臟科醫師要病人洗腎是以利益為導向. 試問板主在apply腎臟科時, 是否也是以其將來顧洗腎室income佳為很大的考量? 同為圈內人, 我認為大部份的人之所以要走腎臟科真的是看上抽入高這點, 我也不例外.
由 insideman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00 AM
趙醫師實在太認真了,還跟他詳細解說,
這哪裡是仇醫人士想看的啊?
十個裡面只要有一個,
就可以一竿子給你打翻。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健保局跟醫改團體,
不就是這樣跟媒體勾結拼命塗糞嗎?
換句話說,
如果壹週刊只報導事實,那賣給鬼看啊?
一樣是作家,跟白色巨塔作者的用功程度真是天壤之別。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51 AM
就算所有的牙醫都是不肖之徒好了
和洗腎有什麼關係?
還是叫病人去內科看牙嗎?
由 鄉民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39 AM
在劉墉先生所屬的水雲齋出版公司網站,有位牙醫師趙哲暘在討論區內對這本書有諸多指教,還要求劉墉停止出版呢;當然也獲得劉墉的回覆,不過看來雙方的對答是沒有交集:
http://www.syzbooks.com/forum/viewtopic.php?id=2452
[趙哲暘]...我個人是牙醫師,今日有幸在誠品書局購入此書,也深入的閱讀本書的內容。由書中內容可見到作者對於醫療生態的深入了解與問題的提出,然對於書中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頗不認同。
尤其作者並非醫療人員,僅由相關醫護人員的口述,而非實際參與整個醫療的運作,就寫下這些文章。光是這一點,我就認為本書應該停止出版,甚至應該負擔法律層面的責任...
[劉墉]...趙醫師,謝謝您的指正,我會好好檢討查證。
這本書中的故事地名及人名都假設那是國外,為的是不要太針對。但說句實話,我許多資料都是由牙醫提供,書稿寫成之後,也先請紐約的一位牙醫好友審閱;而且連這本書的推薦者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先生都在推薦序中提到他的醫牙噩夢(還是由他的牙醫朋友發現提醒的)。
我相信您是好醫生,但是請偷偷做個調查,牙醫中的不肖之徒恐怕確實不少。
由 echotpe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59 PM
最近聽到的例子
反正台灣人就是這樣吧
插管牙齒搖了說醫師沒醫德,應該要道歉
為何不想想為何他牙齒會掉或者會搖???
困難插管,竟然有插上,應該要感謝醫師而不是指責他吧
誰會希望病人在自己手上出事
台灣人就是這樣,沒有感恩的心,只認為自以為是的想法是對的
由 yarng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26 PM
看看推薦名單...
這本應該是醫改會教科書吧。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6:35 PM
我也覺得是幫書打廣告而已...
不過劉庸的這個系列倒是不錯啦
....
至於搞小動作的醫院多不多
我想也不少..
光是當初亂請健保款的牙醫或者寶路事件後作假的獸醫院
也都是有不少壞了粥的老鼠屎啊
根據經濟學的原理,有供給就有需求
有規則就有人作弊
作一些小動作就可以多賺一些錢
愛錢的就會整碗端走啊
由 Goodway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5:42 PM
容我轉貼
最近的怪現象, 藉由聳動煽情的書名, 將醫界醜化污名化, 達到銷售的目的.
醫界, 尤其是腎臟科醫師應針對此書有所反擊才對!
由 老烏鴉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4:55 PM
害人性命的話,就等著犧牲者告他。劉墉雖不是醫師,一樣得負責。
由 cato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4:05 PM
需要血液透析就是腎臟出了問題,
如果沒問題,根本不會開處方去洗腎,醫生又不是太閒,健保局也沒有錢到這種地步。
心臟肝臟壞死,沒等到器官移植就是一命嗚呼,
腎臟壞死還有血液透析可以延續生命。
我也遇到過拿X光片給病人看說某顆牙有齲齒需要治療,
他以『現在沒有不舒服』為由拒絕治療。
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行為自己做做就好,
還拿來出版賺錢,搞壞醫病關係事小,害人性命就糟了...
由 stuart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3:01 PM
別病得不明不白 劉墉揭開醫療真實面
台灣還有個怪象─洗腎比例冠全球,劉墉說,洗腎是筆長期大生意,不肖的洗腎中心可能和醫師打交道,每介紹一位病人就有一定的「感謝」,這種情況十分耐人尋味,他建議,若是醫師要你洗腎,除非緊急,最好多徵詢不同醫生的意見,免得走上不歸路。
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
如同liu兄所說,洗腎一直被污名化,病人不想洗的理由都是不知名的恐懼,『因為聽說洗下去一輩子就完了』『就變廢人了』『會被當作傳染病,沒人敢來跟你交往』,即使逼到不得已非洗不可,有些人還是躲躲藏藏,深怕讓人家知道是個洗腎患者。民眾無知口耳相傳,電台裡面為了賣藥也把洗腎說的很恐怖,好讓你吃了他的藥不用洗腎(其實可以合理懷疑這是腎臟科醫師插股,讓多點人早點洗腎),電視劇裡洗腎的整天躺在床上,比得了癌症還慘,現在連受過高等教育的知名作家也要參一腿,『秉著俠義寫書』,免得大家又被黑心『為了名利行醫』的腎臟科醫師給推入火坑。
台灣的洗腎為什麼會冠全球,真的不是因為台灣人是東亞病夫,或者醫療落後,一講再講就是因為不要錢,照顧得太好,不要老是說腎臟科醫師愛抓人洗腎,畢竟如前面所說的,連應該洗腎的都不肯洗了,不該洗腎的難道就真的願意乖乖就範?病人不撐個兩三年,搞到毒素破表(我就遇過BUN290[正常5-25],Cr 38[正常0.6-1.5]的),哪裡這麼聽話?再說毒素不高醫師讓你去洗腎,健保局就會乖乖付錢嗎?當然是一毛也不會付,你還得倒貼人工材料錢,愛錢的腎臟科醫師會做這種傻事嗎?
我也要再強調,洗腎就像高血壓糖尿病吃藥一樣的治療,是慢性長期的,將來哪一天洗腎可以用吃藥治療也說不定,是不會傳染的,病人也不是因為做了什麼缺德事遭天譴(有個病人一直以為是他把太多馬子了)。甚至說就像戴眼鏡矯正視力,裝義肢輔助行動一樣,只要好好的治療,一樣可以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可以上班結婚生小孩(這是男性病患而言,女性還是不建議懷孕,對母子風險太高),我們的腎友在各行各業表現得一樣好,並不如大家想的病奄奄躺在家裡等死,甚至大家電視常看到的林杰樑醫師,他洗腎也是幾十年了,還是生龍活虎,中氣十足啊。
我也寫過其實診斷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再怎麼高明的醫師也不敢說他從來不會有看錯的,如果敢說沒有的,那大概他看的病人不夠多,要不然就是錯得不知不覺,人體的奧秘我們所知不及萬分之一,事實上當了醫生才知道可以做得其實很有限。病沒有被第一時間診斷出來,你可以怪這個醫師學藝不精,但是事情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就像警察不是不破案,而是他還找不出兇手是誰。醫師不是沒有敗類,就像檢察官都可能做壞事了,沒有哪一行專出聖人的。所以自己多做功課,多發問,找第二意見都是很不錯的提議,但是不需要把醫療污名化,扯聽來的故事說黑心醫師賣病人的噱頭來寫書,即使你加了『部分』『不肖』字眼,那誰知道我遇到的是不是,真的有證據就去檢舉讓他關門,這才是真的秉著俠義,而不是動筆桿射冷箭。或許結論下得太早太武斷,只看了一篇報紙報導斷章取義就有感想是不對的,我會去找這本書來看完再說。
其實以前就有這麼一本書 如何活著離開醫院 ,但是或許是為了書的銷路,難免就要把一些部分誇大,提醒病人重視自己權益是正確的,但不需要相對把醫療提供者抹黑。我是比較希望有文筆好一點思路清晰的醫師可以出本讓醫病雙方雙贏的書,而不是去挖一些傳聞,進醫院如入盤絲洞,防醫師像防賊,畢竟病沒看好受傷害,醫師也得吃官司,誰也沒佔到好處。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1 PM | 引用
回應
我現在書看到一半了,覺得劉先生出發點不壞,但或許也是跟醫改團體一樣,打著掀出黑暗面,改善醫療品質的大旗,卻不肯花點時間作功課,瞭解事實。很多都是聽說來的,看電視的,看報紙的,前面hana的發言已經證明這一點,有時候你所認為的事實不見得是真相。然而卻有人可以堅持自己的偏執,並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擾亂視聽。
劉先生一再強調他認識很多醫生朋友,很多也是從醫生嘴裡聽來的故事,但是他卻不肯花點時間去討論查證他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是否為真,甚至校稿也是找護士,因為他認為『護士往往看的更清楚,也更敢說』,我覺得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那些電台賣藥的全都是佛心來的。
書中講的黑暗面我不能全盤推翻,因為我也沒去查證,但是如果告訴你這一鍋飯不小心掉入一顆老鼠屎,你是不是覺得整鍋都是臭的?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3:53 PM
我覺得所有的行業都ㄧ樣。
敢跟對方交易,就該基於誠信原則相信對方。
敢選擇這位醫師,就該相信他會以治好我為前提;
敢選擇這家餐廳,就該相信廚師不會下毒,所有食材都新鮮;
敢選擇這家銀行,就該相信行員不會A我錢;
敢走這條路,就該相信從工務單位發包開始,一直到路面施工的工人都很努力認真鋪好路。
社會不就是這樣運作的?
社會那麼大,總有自私自利的人,
但這不代表所有做我生意的人,就是會存心騙我。
心中如果懷疑,不妨當面就講出來,或者再找第二個同樣專業的人求證,
把心中的疑惑解開。
實在不應該就以報紙上寫的,路人甲說的就自顧自地猜測。
人家醫院、餐廳、銀行的大門開著,也沒強迫我進門
有所懷疑就不要讓他們賺我的錢就是。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然後賺那微薄卻也心安理得的收入。
社會上哪有那麼多壞人?
心中不相信醫師,卻又把命交給他
這種邏輯還真另人不解。
由 goban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3:44 PM
之前的洗完沒縫,熊醫師洗完縫很大.
誰洗的幹淨?
那誰又是壞心牙醫?
由 章 發表於 December 19, 2007 1:33 PM
這就是殘酷的事實, 我對這種現象已經很習慣, 也很灰心了.
清除牙結石真的是錢少又麻煩的事.
當您遇到一位認真負責的牙醫師, 願意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幫您徹底的清除牙結石, 得到的回應卻是如此不堪....
為何您不想想, 那位幫你做了四顆假牙的醫師, 為何沒有主動幫您把下排牙齒的結石清乾淨? 為何同樣是洗牙, 有的醫師花五分鐘, 有的醫師花半個小時?
我真的為這位熊姓醫師感到難過...唉...
關於超音波洗牙...http://www.dr-tony.com.tw/index/health_sub03-502.htm
只花幾秒鐘把這五個字打進google查一下, 就可以查到的.
你的身體要靠你自己去了解, 去照顧....
由 stuart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5:13 PM
謝謝T的安慰,不懂醫學的我開始好奇牙結石的由來。
不過說真的,每半年洗牙一次,持之多年的我,突然一夕之間洗完一次牙後,牙縫會大到讓我驚跳起來,這是很詭異的...
但最近我恐怕得上牙科洗牙了,僅管牙齒很健康沒病痛,但我實在太懷念白到發亮的牙牙模樣...也許這回我會請醫師事先說明我哪幾處牙縫內有牙結石,我很想認識它!^^
由 han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57 PM
我不是牙醫,但是至少我還知道牙結石多了會把牙縫稱大,現在牙結石去掉之後,自然牙縫看起來就大了。『去除牙結石,使牙齦恢復健康的狀態,牙縫自然顯現出來,這才是牙周當時真正的狀況,所以洗牙本身不會造成牙縫變大。』
可能會有牙醫來解惑吧,希望你聽了正解之後會稍微寬慰一點,要不然還是去劉先生的討論區或是醫改會,比較可以發洩你自認遇到壞醫師的怒氣。在這個年代我是覺得應該沒有醫師那麼白癡,洗牙又沒多少錢,卻弄壞病人的牙齒,除非他覺得真是賺太多了。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39 PM
我不知道發言的是不是都是醫生或相關人士,總之太多專有名詞我是不懂的,我以一個病人立場來聊聊好了。
我習慣每半年洗牙一次,直到那次洗完牙後,我再也不想去牙科了,幸好這些年來牙齒保健做得不錯,從來沒牙痛過。
那一次去常去的牙科診所,我的專治醫生很不幸地離職去台中開業了,他幫我做的四顆假門牙很漂亮說,真捨不得他。後來是一位熊姓醫生幫我洗牙,我一躺上去,就聽他一直在說好多牙結石,耳邊一直有鑽鑽鑽的聲音。
當時我沒想太多,等回家後洗完澡兼刷睡前牙時,才發現我下排門牙的牙縫變得好大,原本排得密密又整齊的小貝牙居然變得很疏離,牙根細到好像狠力一掰就斷了,我才想起那個鑽鑽鑽的聲音...怒!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醫療糾紛,因為好像很難提出熊姓醫生的意圖不當,雖然我一直覺得他是故意鑽壞我的下排門牙,起因是之前我出車禍上排門牙斷四顆,他曾爭取過要幫我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護士小姐排給另一名醫生(後來去台中開業那一位)。
總之,醫生裏有好也有壞,但是人心隔肚皮,你怎能知道你面對的是良醫還是惡醫,若是遇到後者,你真的別想活著離開醫院了...抱歉,我有點偏激,自從我的小貝齒不再密實排列後,我實在恨透壞心牙醫了,雖然不致於害人喪命,卻破壞了我的門面...怒ing...
由 han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4:10 PM
我還沒有用X光片可以看出腎結核的功力,我google一下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腎腫瘤,有的說腎結核,唯一確定的就是血尿。很多引用這個手術失誤的例子來說中醫比西醫好,並且罵梁啟超太迷信西醫。
時至今日當然可以做切片,到底當時真的是切錯邊,還是因為取出的腎臟在病理切片下找不到病灶而以為是切錯了,唯一的證據到現在還是只有從梁家友人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中,梁思成自己聽來的。以梁啟超這種大咖,院長級的來開真的還會搞錯邊嗎?雖然說世事無絕對,但遇到也實在太衰了。這種聽說來的通常很可怕,就好像某雜誌說那個羽扇輪巾的女歌手,以前跟誰去門診看性病一樣,也是實習醫師透露出來的。
引這種七八十年前的例子來說,我不知道說服力多少,現在在減少開錯的病人安全上做了不少努力,要不然大家可以參閱『洗手戰爭』這本書,看到那時候的無菌觀念豈不是要更加害怕?不過就算是時代在進步,技術在改變,人還是會出錯,這跟你在台灣,在美國,在小醫院或者醫學中心不一定有關,所以劉先生得到的啟發就是,『求閻王不如找小鬼』,叫你跟小醫生小護士熟一點,然後叫護士暗示主刀醫生跟病家有交情,這樣就會因為有眼線,所以會特別當心。
劉先生,我也不是教你詐,只是跟你講一點事實。
--- 最好你沒事可以到開刀房跟刷手護士套交情啦,開刀時的護士可不是每天給你量體溫發藥那個人。
--- 實習醫生只有拉勾挨罵的份,進去之後連哪條血管都搞不清楚,而且你的角色跟手術燈沒什麼兩樣,主治醫師會甩你個鬼咧,祈禱不要被電就偷笑了,還當什麼眼線。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3:50 PM
梁啟超之死那篇有些地方怪怪的:
1. 梁啟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wiki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2. 左腎有黑斑, 比較可能是腸氣, 結核應該是白色鈣化 (T 兄有靠 X 光片診斷 urinart tract TB 的經驗嗎?)
3. 如果死因是「错将健康的肾脏切除,保留了病肾」, 那麼肖龙友为梁启超切脉后,断然否定了协和医院的诊断结果:“肾脏绝无大病!”是錯誤診斷嗎?
由 markov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3:14 PM
梁啟超之死
http://www.eygle.com/archives/2006/03/what_is_a_pity.html
梁启超死因:好肾被割
http://17315.com.cn/news.asp?id=38097
剛收到書,正在閱讀中,或許像幫他寫序的宋宴仁想的,可以阿Q一點,讓醫生多知道一點病人在想什麼。(顯然他認為沒有幾個病人會來看這本書,要不然就是看完之後哈哈一笑『醫師也是會犯錯的啊』)
看了幾個章節,如果是一般人大概會覺得醫生真是混蛋,然而其中的衝突點很多都是馬後砲。當第一個醫師犯錯之後,第二個放馬後砲,或者是順口批評一句,或者是無端放矢,但是讓病人或家屬聽在耳朵裡,他就覺得你一定有過失。到目前為止我學到的不是他篇後寫的一些結論(這我有空再來整理解釋),而是真的不要在床邊隨便討論病情,因為聽不懂,就會斷章取義,當醫師跟當政治家一樣,話要出口前多想想。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7 2:14 PM
不曉得梁先生的 nephrectomy 是哪一年的事?
History of Nephrectomy (Khirurgiia (Sofiia). 1999;55(5):38-9)
animal experiments - 1803
accidental removal of the kidney - 1867
first scheduled nephrectomy - performed by Gustav Simon, 2 Aug 1869
nephrectom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often used kidney operations - 1913 (民國二年)
Ultrasound 發明是在 1960s, CT 發明是在 1971, 在那之前, 醫師如何確定那一側的腎臟有毛病呢? IVU? PE?
(最近聽到關於 PE 的冷笑話, 常常強調 PE 好就不用做 CT 的神內教授, 自己要開刀前, 要外科醫師好好看 CT, 不必好好看他做的 PE & NE)
由 markov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07 2:56 PM
怕Liu 先生沒看到,請T大原諒我一帖多貼,拜謝。
Liu 先生
您誤會了..
我知道洗腎是果不是因以及大致上目前洗腎的情況。
雖然我不是醫生,拜讀T大的文章恐怕也已經若干年了。
之所以貼出這個連結以及一句"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純粹只是有感而發。
連大作家都輕易地以非醫生的身分,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以及"聽說",把所有醫生的辛勞以及苦口婆心踩在腳下,有這樣的作家,還需要那些努力教育病人的醫生嗎?
這樣的大作家跟電台賣藥的有甚麼不同?
我不仇醫,我也為了教育自己的客戶弄得自己差點被投訴,有作家以及記者的"推波助瀾",醫生講再多也只是被認為是為了賺錢,"原來醫病關係就是這樣搞壞的..."。
由 goban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07 11:31 AM
有關聯。都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
由 cato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1:46 PM
>>
■梁啟超手術烏龍
實習醫師洩露
他說,許多人迷信大醫院教授最權威,其實台灣曾發生名醫錯將「胎兒當腫瘤」開錯刀的烏龍,當年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做腎切除手術,結果壞的腎沒切,健康的腎卻被切除,醫院將這件大烏龍列入最高機密,事後才被實習醫師洩露
這個段落文字安排的超奇怪的
北京協和醫院...跟台灣曾經發生....中間是用逗點連接?
有關聯嗎?
由 alkahest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3 PM
說起來尷尬,我選腎臟科只是因為申請的人多,想說當fellow應該會比較輕鬆一點,根本沒想那麼遠。真的高出『甚多』嗎?那我得去問一下我老闆是不是忘記拿給我了。
不過就算你是真的看上以後可能收入高走這行,那你真的會把不該洗的病人送去洗嗎?行內或許風風雨雨很多,但我認識大多數的腎臟科醫師至少都是兢兢業業在做事,至少我到目前為止只有把不應該洗的往外推,每個月阿公或他的家屬都還來問我,『你確定真的不用洗嗎?』講了差不多一年,他們才放心知道那是急性的,不需要洗一輩子。
不要以為醫生那邊聽來的八卦就是真的,同行相輕,互相扒糞的也是有,拿這種不一定有根據的閒聊整理出書,難保不會有人把書中所謂『嘲諷』的語句描述當作真的,只是搞不懂,打馬光碟就得查扣,這類書籍反倒可以敲鑼打鼓大肆宣傳?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38 AM
那如何解釋腎臟科醫師仍是內科次專的大熱門? 原因之一也是去有洗腎室的地方執業, 其收入與付出比例比作苦功的科別高出甚多. 很多地方, 光顧洗腎室而不看門診, 不做porcedure的收入是比同為內科的其它次專但要看門診, 有procedure, 照顧住院病人的醫師高很多, 所以也不難猜想圈外人會認為腎臟科醫師要病人洗腎是以利益為導向. 試問板主在apply腎臟科時, 是否也是以其將來顧洗腎室income佳為很大的考量? 同為圈內人, 我認為大部份的人之所以要走腎臟科真的是看上抽入高這點, 我也不例外.
由 insideman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00 AM
趙醫師實在太認真了,還跟他詳細解說,
這哪裡是仇醫人士想看的啊?
十個裡面只要有一個,
就可以一竿子給你打翻。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健保局跟醫改團體,
不就是這樣跟媒體勾結拼命塗糞嗎?
換句話說,
如果壹週刊只報導事實,那賣給鬼看啊?
一樣是作家,跟白色巨塔作者的用功程度真是天壤之別。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51 AM
就算所有的牙醫都是不肖之徒好了
和洗腎有什麼關係?
還是叫病人去內科看牙嗎?
由 鄉民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7 12:39 AM
在劉墉先生所屬的水雲齋出版公司網站,有位牙醫師趙哲暘在討論區內對這本書有諸多指教,還要求劉墉停止出版呢;當然也獲得劉墉的回覆,不過看來雙方的對答是沒有交集:
http://www.syzbooks.com/forum/viewtopic.php?id=2452
[趙哲暘]...我個人是牙醫師,今日有幸在誠品書局購入此書,也深入的閱讀本書的內容。由書中內容可見到作者對於醫療生態的深入了解與問題的提出,然對於書中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頗不認同。
尤其作者並非醫療人員,僅由相關醫護人員的口述,而非實際參與整個醫療的運作,就寫下這些文章。光是這一點,我就認為本書應該停止出版,甚至應該負擔法律層面的責任...
[劉墉]...趙醫師,謝謝您的指正,我會好好檢討查證。
這本書中的故事地名及人名都假設那是國外,為的是不要太針對。但說句實話,我許多資料都是由牙醫提供,書稿寫成之後,也先請紐約的一位牙醫好友審閱;而且連這本書的推薦者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先生都在推薦序中提到他的醫牙噩夢(還是由他的牙醫朋友發現提醒的)。
我相信您是好醫生,但是請偷偷做個調查,牙醫中的不肖之徒恐怕確實不少。
由 echotpe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59 PM
最近聽到的例子
反正台灣人就是這樣吧
插管牙齒搖了說醫師沒醫德,應該要道歉
為何不想想為何他牙齒會掉或者會搖???
困難插管,竟然有插上,應該要感謝醫師而不是指責他吧
誰會希望病人在自己手上出事
台灣人就是這樣,沒有感恩的心,只認為自以為是的想法是對的
由 yarng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11:26 PM
看看推薦名單...
這本應該是醫改會教科書吧。
由 TSUBASA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6:35 PM
我也覺得是幫書打廣告而已...
不過劉庸的這個系列倒是不錯啦
....
至於搞小動作的醫院多不多
我想也不少..
光是當初亂請健保款的牙醫或者寶路事件後作假的獸醫院
也都是有不少壞了粥的老鼠屎啊
根據經濟學的原理,有供給就有需求
有規則就有人作弊
作一些小動作就可以多賺一些錢
愛錢的就會整碗端走啊
由 Goodway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5:42 PM
容我轉貼
最近的怪現象, 藉由聳動煽情的書名, 將醫界醜化污名化, 達到銷售的目的.
醫界, 尤其是腎臟科醫師應針對此書有所反擊才對!
由 老烏鴉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4:55 PM
害人性命的話,就等著犧牲者告他。劉墉雖不是醫師,一樣得負責。
由 cato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4:05 PM
需要血液透析就是腎臟出了問題,
如果沒問題,根本不會開處方去洗腎,醫生又不是太閒,健保局也沒有錢到這種地步。
心臟肝臟壞死,沒等到器官移植就是一命嗚呼,
腎臟壞死還有血液透析可以延續生命。
我也遇到過拿X光片給病人看說某顆牙有齲齒需要治療,
他以『現在沒有不舒服』為由拒絕治療。
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行為自己做做就好,
還拿來出版賺錢,搞壞醫病關係事小,害人性命就糟了...
由 stuart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7 3:01 PM
中華民國91年12月24日星期二
中華民國91年12月24日星期二
《自由廣場》稿約
※ 基本學力測驗往下延伸 另一個粗糙的改革政策
※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關懷人
※ 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 重建台灣文化與國家認同
※ 打死小偷有罪嗎?
※ 聖誕故事
※ 聖誕和平之期望與實現
基本學力測驗往下延伸 另一個粗糙的改革政策
⊙洪儷瑜
日前教育部在一個非宣佈重大政策的場合,宣佈了「基本學力測驗」將往下延伸在小學階段開始實施,這本是教育改革上正確的方向,比起當年堅持以基本學力測驗為升高中職的唯一指標還要正確的做法,但是,這兩天由媒體到民間所聽見的,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聲音,不知道這樣的反彈是否能喚醒教育部的官員。
基本學力測驗原本就是國家對自己教育政策的定期檢驗,以便及早了解教育的績效與缺失,其主要在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最基本的教育能力指標,其做法比較像健康檢查,而非選手體能選拔,可惜的是,基本學力測驗當年首次引入我國,居然被強制用來當作升高中職選才的唯一標準,也難怪國人一聽到基本學力測驗就有聯考壓力的聯想。
這一連串國人對於教育改 革的反彈,除了反映出國人對於教育改革可能的誤解外,更反映出推動教育改革的教育部對於推動政策上的疏失。教育改革諮議書所建議的帶好每個學生的目標,課程開放、補救教育、多元入學等等都是原先計畫的工作,結果多元的課程反而讓條件好的學生需要學習更多,條件差的學生更無法趕上,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入學方案的反彈就是實證,除了可能是政策的執行有偏頗之外,也有可能是配套措施不夠,或是其他需要注意的準備。教育部在面臨這些反彈聲音時,除了堅持之外,似乎未見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如今,竟然在國人對於教育改革如此 不具信心之際,發佈這個震撼的消息,而且沒有任何配套說明,任憑這個焦慮在社會中有一個週末的時間發酵著。
任何一個有效的行政組織都 應該事先設法了解每一個政策對於社會的衝擊,再好的政策也應該評估社會對於這個新政策的接受程度或可能的困難與弊病。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多元入學方案、九年一貫課程,可以看到教育部事先沒有足夠的了解與溝通,也沒有充分宣導,更對於執行後可能的後果毫無預測。教育部經常都是在社會反彈聲音很大之後,再來被動地補救,國小基本學力測驗既然和現有的幾個重要教育改革是一配套的措施,而且在預定九十四年才實施,教育部為何不在當年基本學力測驗或九年一貫的規劃中事先宣導或是說明,或根據現有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檢討 ,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說明,甚至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安排比較長的時間以記者會方式說明與溝通,並將基本學力測驗與其他教育改革方案的配合共同提出說明讓社會大眾了解。
幾年前,我在美國的親戚家中, 晚餐桌上聽到小姪女很慎重地對她的父母說「老師要我們晚上應該吃好一點、早點睡覺。」大家聽了一楞,經過了解,原來小姪女學校隔天要對小三學生實施基本學力測驗,她的老師要求同學要吃得好、睡得飽,以便能有精神和體力把自己的實力表現出來。當天我和餐桌上幾位接受台灣教育的大人,私下討論如果是台灣的國小老師會怎麼處理這個消息,會怎麼對學生說明這件事,事隔幾年,終於發生在我們台灣了,媒體上所聽到的教師幾乎如我們預期的,都是強調將會讓小學生有更多的聯考壓力。在台灣長期對教育改革政策的誤解之下,老師 如此誤解應該是可以被了解的。
過去很多教育政策確實是教育 部長一聲令下,全國上下同力實施,誠實方案、補救教學政策等都是如此。然而時過境遷,我國的社會對於政府的政策早已不是被動地配合,不知道教育部是否已經察覺,九二八的教師遊行應該也是一種警訊。教育改革目標早在前一任政府已經確定,雖然歷經多位部長,重點有點差異,但方向一直沒有修改,教育部對於這個既定的政策為何以如此粗糙的方式宣佈,真是令人不解。任何一個民主的社會,對於重大政策不應該只有突來的宣佈,當局對於這樣的發布,是否預料到可能的反彈,是否有充分的說明或應變的措施,還是要讓小學基本學力測 驗變成教育部的農漁會金融改革政策呢?希望教育部能利用一個週末準備出一套撫平社會焦慮與反彈的因應措施。 (作者洪儷瑜╱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大學改革促進會理事)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關懷人
⊙賴其萬
由教育部醫教會主辦,陽明大學承辦,在陽明醫學院何橈通院長及通識中心蔡篤堅教授的悉心企畫下,台灣全國十一所公私立醫學院醫學系的領導者、通識教育的老師,以及熱心的醫學系學生們,一起在十一月三十日與十二月一日的週末,展開為期兩天的「全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觀摩會」。
醫學系的通識教育,與大學其他科系的通識教育不盡相同,這種師資人才在台灣也比較有限。這次觀摩會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會,使各校醫學系教導通識教育的老師齊聚一堂,互相觀摩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藉以全面增廣十一所醫學院校的通識教育課程內容與提高授課的水準,進而建立全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老師的通信網與人才庫,互相支援。
大會首先由國內對醫學人文教育最熱心關懷的兩位大師—醫教會主任委員、前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以「台灣醫學通識教育作得好嗎?」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以「如何做好醫學系的通識教育?」為題,做了兩場精彩絕倫的專題演講,之後全國十一所醫學院醫學系,分別報告如何規劃通識教育課程,並推出各校較有創意與特色的通識課程,與他校分享。同時,各校學生也主動參與討論通識教育的理念,以及檢討各校課程的長處與短處。
在這場討論會中,我們也有機 會聽到了各校對於加強醫學系通識教育之時間與內容所遭遇的困難。讓我尤其感慨良多的是,一所國內知名的醫學院談及醫學院評鑑訪視後,建議該校好好保留其醫學系第一、第二年所謂的「醫預科」,以充實通識教育,到第三年才開始進行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課程。然而有些醫學生的家長卻反映,既然醫學系有那麼重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為什麼不在第一、二年時,就讓學生早點進入醫學系的專業課程,甚至還有家長向學校抗議說,如果醫學系一、二年級的課程與文學院沒有兩樣的話,那麼怎麼算是進了醫學系。我想,我們可以理解 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的殷切期待,以及一些醫學生甫入校門就躍躍欲試、巴不得能夠披上白袍、掛上聽診器到病房實習的心情,但我們擔心的是,如果醫學系未能使學生先奠下深厚的人文教育,那我們的醫學院將只是粗製濫造「醫匠」的工廠,而不是培養能關懷照顧病人的「良醫」學府。以目前台灣的教育系統與美國醫學教育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高中學生教育的廣度與深度,遠比我們的高中學生以應付聯考為目標的教育來得更為理想,而他們進入四年制的醫學系之前,又已完成四年大學教育,修完核心通識課程,因此,美國的醫學生入校時,都已擁有充分的通識 人文修養。但在台灣,高中教育因為升學 主義帶來的先天不足,如果進入醫學系再沒有及時用心地「亡羊補牢」,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醫生將會是什麼樣的醫生?台灣醫界的許多亂象,一些令人齒冷的行徑不正是反映了我們醫學教育中欠缺的人文素養嗎?說實話,台灣今天的醫界已讓我們的醫界大老宋瑞樓教授感慨地說:「當年醫學生沒有教好,才會造成今天醫界如此的淪落,我真的要切腹自殺。」我們一定要讓社會明白,我們醫學界的自律應始於醫學系的教育,惟有透過理想的通識人文倫理課程,我們才能培養出一群不只是有專業的能力,又擁有理想、愛心的年輕醫生。
希望我們的社會,包括醫學生與其家長,都能夠了解最近出版的《一代醫人杜聰明》(楊玉齡著)所引述的這段醫學教育的內涵:「醫界耆老杜聰明教授的老師高木友枝校長也兼任生理衛生以及倫理修身課目的老師,指導學生做人的活學問,訓誡每屆畢業學生:『在做一個醫生之前,要先做一個人。』」
世界醫學教育聯會建議醫學 院的課程必須包括七項要目:「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基礎行為社會科學」、「人文」、「一般臨床技巧」、「臨床決定技巧」、「溝通能力」以及「醫學倫理」。試問我們如果不加緊第一、第二年的「醫預科」的通識教育,來做培養良醫的奠基工作,那麼我們的醫學課程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技巧」與「臨床決定技巧」三項,而今天醫病關係的不理想、醫療品質的江河日下,有些醫學生、醫生「向錢看」的價值觀、林林總總不也是與我們忽略了另外那四項重要課程有關嗎?在今天這「速食麵」的心態下,也許有 人真的以為我們也可能用福特幾分鐘合成一部汽車的高效率方法來製造醫生,但內科權威教科書作者哈利遜(Harrison)在第一版序言的金玉良言,應該是給這些忽視醫學教育真諦者的暮鼓晨鐘。他說:「醫師必須具備技巧、同情與了解的能力,因為病人並不只是症狀、徵候、喪失功能、損害器官以及不穩定感情的堆積物。病人是人,有恐懼但還抱有希望,想找尋解脫、幫忙與心安。對醫師而言,就像對人類學家一樣,人並不是奇怪或可憎的。一個不喜歡人類的人,雖仍可能是一流的器官疾病的診斷專家,但卻很難成為一位好醫師。一個真正的醫師,是能對人像莎士比亞一 樣,對聰明與愚昧,驕傲與謙虛,英雄與小人都有興趣。他必須關懷人。」
我衷心地希望醫學生、家長、醫學院的老師以及社會大眾都能了解並肯定醫學系通識教育在台灣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惟有透過這樣的共識,我們才能培養出有人文素養、能關懷病人、又有精湛醫術的良醫,而台灣的病人也才能得到合理的照顧。(作者賴其萬╱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
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封安珍
在喚起民眾對抗藥性的普遍重視之後。去年開始,行政院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家醫療品質委員會,作了許多努力來教導民眾正確服用抗生素的方法,希望能夠導正大家未經醫師處方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以免將來民眾身體產生抗藥性,有病沒藥醫。國人濫用抗生素是導致台灣抗藥危機的主因之一,但還有一個因素也令人十分擔憂,即是在一般門診經醫師診斷的確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抗生素的不當給藥方式和期程,恐怕也是導致抗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國,病人因為感冒發燒而到醫院看病。醫師仔細的檢查後,若診斷已為中耳炎,醫師開給病人十天的抗生素。醫師會向病人解釋,抗生素的一個療程為十天,十天的抗生素一定要服用完畢,不可隨意停藥,以免身體產生抗藥性。而在台灣,病人因為感冒發燒到醫院看病,若經診斷需要服用抗生素,醫師通常給予病人三天的抗生素。我疑慮抗生素吃三天足夠嗎?醫師告訴我,藥吃完後,再回來門診。
在醫院從事臨床研究工作,我與醫師同仁討論抗生素使用量,如果醫師提供了正確的診斷,當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程已經從病毒感染轉變為細菌性感染,而需要抗生素的治療,給藥三天是不夠的。事實上,服用過三天的抗生素,較弱的細菌已被消滅,較強的細菌尚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屈服於抗生素的藥效之下。此時若不繼續服用,倖存的細菌會改造強度繼續繁殖生存,導致了嚴重的抗藥性。
臨床上實際經驗顯示對於大部分的上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病人,服用過三天的抗生素後,病情開始好轉,許多病人往往覺得自己已經好了許多,不想再奔波去門診,便自然的沒有完成療程,停止服用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又產生了。抗生素過量與不及的不當使用,都是濫用。
三天而不是一個療程的抗 生素給藥方式,是否為台灣普遍的上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的給藥原則?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明文規定,門診使用抗生素以不超過三日為原則。如有必要,每次以七日為限。全民健保這項給付規定,無意中造成門診和醫院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況,無形的影響了台灣的醫療行為。即使在確診的情況下,礙於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制度,醫師也不會給全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只好夾在專業素養和藥品給付制度間,技巧的告訴民眾帶著健保卡再來回診。到底要看診幾次,蓋幾格健保卡,才能完成一個抗生素療程還是令人擔憂的其次,重點是病人會不會回來看診 ,完成抗生素療程?能不能按時服用?若未能按時完成抗生素療程,病是否會痊癒?這些考量使得抗藥性的產生,增添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以公共衛生的角度看來,如果沒有把握病人按時回診,以病人心理的考量,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過與不及的服用抗生素,導致國人驚人的抗藥性成長速度,實在可怕。抗生素屬於管制藥品,在衛政單位宣導教育民眾,切勿未經醫師診斷自行購買或服用抗生素之外,深切的影響著國人的醫療行為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於降低國人抗藥性,是責無旁貸的。既然抗生素的濫用,包含了過量與不及的不當使用抗生素。
從政策與制度上,全 民健保制度應該發揮特有的影響力,認真思考現行的對策與未來的方式,確實做到監測抗生素用藥處方的責任。從醫學與病人心理來考量,抗生素的給藥原則應以一個療程為準則。無論三天或七天,對不同的病因,都有可能是過與不及的處方。醫師掌握著抗生素用藥處方的權力與義務,無疑是導正抗生素濫用情況的重要因素。全民健保制度應該尊重醫師的診斷和處方,不應以給藥三天或七天的原則為限制。讓醫師能給予病人一個療程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服用療程不全,或是服藥間隔不定所導致的抗藥性。(作者封安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生物統計組長 )
重建台灣文化與國家認同
⊙陳隆志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於十二月二十一日舉辦「台灣文化的重建」研討會,參與的諸多學術界及文化界朋友,在台灣如何邁向現代化第一流國家的目標下,針對文化層面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流,經過參與者熱烈的討論,深深感受到台灣文化重建的迫切性,對強化國家認同有很大的意義。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也是一個移民佔大多數的社會,在這種情形下,台灣的文化自然充滿了多樣性。但是,過去在外來政權的戒嚴威權統治下,台灣文化的多元性被迫消音,取而代之的,是配合外來政權的利益,透過媒體與教育體系,對台灣人進行文化上的洗腦,造成自我定位、國家認同的錯亂。一個新國家的建立,所依賴的是堅強的意志與決心,台灣忽視自我文化定位的結果,就是有人甘願放棄政治的主導性,臣服在中國之下,而不願意接受「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認同台灣是自己國家的事實。
過去我們忽視台灣主體文化存在的價值,也很少思考如何配合祖先前輩的經驗累積,開拓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想要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國家,必須將前瞻的視野與積極的創造力,內化為文化的基礎。一方面,我們要發掘台灣文化的特殊性,積極展現自身的特色,深耕本土教育,強化國人對台灣歷史、地理及文化價值觀進一步的認同,作為重建台灣文化的基礎;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擴大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吸收他國文化的長處,以釐清中國化等同於全球化的迷思,確實將台灣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
台灣是一個由四大族群─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與「外省人」所組成的社會,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歷史經驗,必須相互包容尊重、團結合作,才能刻畫一個未來發展的願景。凡是認同台灣是自己國家的人,不分族群,都是台灣人;應在「台灣為自己國家」的前提下,凝聚「台灣人」的共識,共同打拚使台灣成為一個民主多元、世界第一流的國家。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打死小偷有罪嗎?
⊙蔡吉源
法官判決打死侵入屋內小偷的屋主防衛過當,所以予以過失殺人罪定讞。
海耶克曾說:「只有懂得經濟學的經濟學家,不是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我們可以延伸這句話說:「只有拘泥於法條的法官,或只有懂得法律的法官,不會是一個優秀的法官」。
一個社會是否文明,可以從整個制度及市民是否尊重財產權及隱私權而得知。當我們以平均國民所得高達一萬三千美元而沾沾自喜時,看看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亂象,就可以知道,我們距離歐、美、日的先進國家還遠得很。而其中最嚴重的原因,就在於司法的長期怠惰,完全不去探索進步的司法制度為何物,更不知尊重私有財產權及個人隱私權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以至於白領罪犯逍遙法外,作奸犯科層出不窮。
歐美現代社會之所以能創造科技文明,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可以說完全依靠對私有財產權與人權的絕對維護。因此,有自由思想(思考)與自由創造的環境,足以讓每一個人發揮其聰明才智,展現無窮無盡的文化及文明的創造力。
這還不夠,如果對私有財產權或個人的創作(智慧財產)沒有刻意保障的話,就缺乏創作及累積財富的激勵作用(incentives),現代化的自由市場制度就無由產生,而形成一團亂的社會,像眾多落後的國家社會一樣,當然,台灣與中國都包括在內。從這個角度看來,台灣與中國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個契機,是一個融入現代化社會的重要契機,我們一定要在法律、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及經濟制度上與西方進步社會接軌。其中,司法是展現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石,更需扮演邁向現代化社會的火車頭角色,才能洗刷中國文化是文化雜草的恥辱!
一九七○年代,在美國有一個判例述說了對私有財產權的絕對尊重。有一個日本人光天化日之下隨興闖入人家的花園,遭主人從屋內加以射殺。法院判主人無罪,理由是:任何人非經允許不得擅自闖入私人財產的領域。
小偷侵入屋內企圖偷竊比闖入花園不知嚴重多少倍,輕則屋主財產遭受損失,重則家人生命受到不應有的威脅,警察無能對納稅民眾做周全的保護,屋主冒生命危險出面維護公權力,何罪之有?現在屋主被判罪了,無異鼓勵人人都可以去當小偷,只要不被打死就好!恰似車禍發生被車子撞死的是闖紅燈的行人,卻要判駕駛的罪而不先去追究闖紅燈者的罪一樣,都在鼓勵民眾違法亂紀。這樣的司法判決誰會守法!(作者蔡吉源╱中研院副研究員)
聖誕故事
⊙王崇堯
聖誕節(Christmas)此字源是由基督(Christ)與彌撒(Missal或禮拜)組合而成,是紀念基督宗教創始人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事實上耶穌何時降生無法確知,西方教會是在公元三三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一次慶祝聖誕節。此時期原本是羅馬人的太陽節慶,羅馬人從十二月十七日起開始農業神(Saturn)慶典,農業神的任務主要是迎接太陽神(Sun)的重生,於是後來日曆就以Saturday為星期六,而Sunday成了星期日。
早期教會傳說,有十二個東方博士前來朝拜聖嬰,後來慢慢變成三位。帶黃金的Melchior是位灰髮長鬚的老者,黃金象徵獻給君王的登基;帶乳香的Caspar是位面色紅潤的年輕人,乳香預表獻給祭司,祭司(pontifix)的含意是「築橋者」,代表在上帝與人之間築橋,使上帝與人和好。帶沒藥的Balthasar是位黑人,沒藥是一種防腐劑,象徵主耶穌將來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可見東方博士朝聖的故事,是在述說耶穌是君王、是祭司、是救主。
聖誕節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人物是聖誕 老人(Santa Claus),他是第四世紀土耳其南部海岸Myra的主教聖尼古拉(St.Nicholas),相傳他在羅馬皇帝Diocletian期間殉道。由於他生平喜愛小孩及樂於助人,而成為兒童與窮人的守護聖徒。聖尼古拉荷蘭語稱Sinter Class或Santa Claus,後來隨著荷蘭新教徒來到美國再流通世界各地。一八八六年,卡通畫家Thomas Nast描繪了現今聖誕老人身穿紅衣胖胖的圖像。聖尼古拉最動人的故事是幫助一窮人家的三個女兒準備嫁妝,尼古拉把三個裝著黃金的袋子,在一個晚上從窗戶丟進此窮人家時,湊巧剛好丟進一隻放在火爐邊等著烤 乾的襪子裡。因這樣的傳奇故事,每年過聖誕節時,小孩子都會準備好襪子,等著聖誕老人送禮,此時有默契的父母就要充當聖誕老人了。
聖誕節中聖誕樹(ever green)的裝飾是來自北歐Scandinavian的風俗,當時砍一棵樹裝飾在屋子裡的目的是要嚇跑魔鬼。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提倡將聖誕樹當作聖誕節的象徵,也由此介紹到英國。十七世紀移居美國的德國人,也把聖誕樹的裝飾帶來美國,然後十九世紀美國的傳教士再把此風俗帶到世界各地。另外,一八四三年時,英國的J.C.Horsley第一次設計了一千張的聖誕卡片,卡片上寫著「祝你(妳)聖誕歡愉及新年快樂」(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To You)。
聖誕節中所吟唱的「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相傳是十三世紀的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所提倡。特別在他創立的孤兒院中,藉由聖誕歌曲帶給兒童歡樂溫暖。孤兒院或托兒所(creche)的概念,其實也是由耶穌出生時的「馬槽」衍生而來,而耶穌出生在馬槽時,有天使齊來頌讚吟詩,這可說是最早的「聖誕頌歌」了。
一八四三年,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寫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出名小說「聖誕頌歌」,描寫一位倫敦吝嗇商人Scrooge如何苛待他的伙計Bob Cratchit。在聖誕節前夕,Scrooge的朋友Marley的鬼魂找上他,帶他去看Bob Cratchit的家庭,看跛腳小孩Tiny Tim。他們雖然窮,但全家仍很快樂。聖誕節早上,Scrooge醒來,深悔自己過去所為,於是大大改變,開始樂意幫助別人。也許,這才真是歡度聖誕佳節的意義吧! (作者王崇堯╱台南神學院教授)
聖誕和平之期望與實現
⊙羅榮光
又逢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洋溢著溫馨、和平與喜悅!然而,對於全體台灣國人來說,聖誕佳節究竟有何實質與深沉的意義呢?值得我們深入省思。
古以色列的大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耶穌基督的降生並宣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政權和平安必加增無窮,祂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祂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聖經以賽亞書九章6-7節)可見耶穌基督的降生是為普世人間帶來和平、公平與公義,因此當祂降生在伯利恆城時,天使出現吟唱意義深長的詩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和平歸於祂所喜悅的人。」換句話說,祇有上帝所喜悅的人,始能享有真實的和平與平安。
一個上帝所喜悅的民族,必定是追求公義、公平與和平的人民。因之,在今年二○○二年聖誕節前夕,我們全體台灣國民,必須努力追求「民主共和」、「族群共和」、「生態共和」與「世界共和」的和平公義境界,人人成為公義和平之使者,傳播公義和平的理念並努力實踐,從每個家庭生活開始展延到社區、國家以及全球。
針對我們台灣全國兩千三百萬人民面臨中國的武力威脅,似乎台海的和平搖搖欲墜,隨時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然而,面對東方專制制度和國家恐怖主義的最後據點—共產中國,我們必須更加展現與堅持民主、自由與獨立的國家意志。不能以促進「兩岸和平」為由,放棄自我民主、自由與獨立國家之堅持,而逐步投降,得到不公不義的假和平而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於今年八月一日發表「以台灣國名,行台灣路—台灣國家正名,加入聯合國運動宣言」。宣言中「嚴正要求中國政權撤離所有瞄準台灣的飛彈,解除各種武力恫嚇與威脅,對台灣展示善意與和平」之後,很奇妙地,歐洲議會壓倒性地通過決議案,要求中國撤除對台威脅的飛彈,接著捷克國會做同樣的決議,台灣國內陳水扁總統也向北京政權嚴正要求撤除飛彈,還有美國政府亦發出同樣的聲音…,可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際此聖誕和平佳節,我們國人不只要祈願和平臨在,也要全國各個民間團體、宗教團體與國會…都一起出聲,嚴正要求中國北京政權立即撤除飛彈與各種軍事威脅,展示其善意,如此,始能實現真實的公義和平。我們更要藉著各種管道,包括政府外交單位以及各個非政府民間組織向世界各國以及國際正義之士,要求他們連續發聲,嚴正要求中國以言語和行動實踐和平之承諾。
台海若發生戰爭,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台灣國內將死傷無數,然而,台灣也不會靜靜地挨打「坐以待斃」,我們採取必要的防衛與反擊,也會造成中國沿岸人民的死傷無數,與工商發展之停滯和倒退。因之,任意掀起戰禍的就是台灣國民與中國國民的公敵,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公敵。在此聖誕和平之佳節,我們要懇切祈禱,防制此一公敵之出現,公義、公平與和平始能實現。(作者羅榮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自由廣場》稿約
※ 基本學力測驗往下延伸 另一個粗糙的改革政策
※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關懷人
※ 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 重建台灣文化與國家認同
※ 打死小偷有罪嗎?
※ 聖誕故事
※ 聖誕和平之期望與實現
基本學力測驗往下延伸 另一個粗糙的改革政策
⊙洪儷瑜
日前教育部在一個非宣佈重大政策的場合,宣佈了「基本學力測驗」將往下延伸在小學階段開始實施,這本是教育改革上正確的方向,比起當年堅持以基本學力測驗為升高中職的唯一指標還要正確的做法,但是,這兩天由媒體到民間所聽見的,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聲音,不知道這樣的反彈是否能喚醒教育部的官員。
基本學力測驗原本就是國家對自己教育政策的定期檢驗,以便及早了解教育的績效與缺失,其主要在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最基本的教育能力指標,其做法比較像健康檢查,而非選手體能選拔,可惜的是,基本學力測驗當年首次引入我國,居然被強制用來當作升高中職選才的唯一標準,也難怪國人一聽到基本學力測驗就有聯考壓力的聯想。
這一連串國人對於教育改 革的反彈,除了反映出國人對於教育改革可能的誤解外,更反映出推動教育改革的教育部對於推動政策上的疏失。教育改革諮議書所建議的帶好每個學生的目標,課程開放、補救教育、多元入學等等都是原先計畫的工作,結果多元的課程反而讓條件好的學生需要學習更多,條件差的學生更無法趕上,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入學方案的反彈就是實證,除了可能是政策的執行有偏頗之外,也有可能是配套措施不夠,或是其他需要注意的準備。教育部在面臨這些反彈聲音時,除了堅持之外,似乎未見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如今,竟然在國人對於教育改革如此 不具信心之際,發佈這個震撼的消息,而且沒有任何配套說明,任憑這個焦慮在社會中有一個週末的時間發酵著。
任何一個有效的行政組織都 應該事先設法了解每一個政策對於社會的衝擊,再好的政策也應該評估社會對於這個新政策的接受程度或可能的困難與弊病。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多元入學方案、九年一貫課程,可以看到教育部事先沒有足夠的了解與溝通,也沒有充分宣導,更對於執行後可能的後果毫無預測。教育部經常都是在社會反彈聲音很大之後,再來被動地補救,國小基本學力測驗既然和現有的幾個重要教育改革是一配套的措施,而且在預定九十四年才實施,教育部為何不在當年基本學力測驗或九年一貫的規劃中事先宣導或是說明,或根據現有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檢討 ,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說明,甚至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安排比較長的時間以記者會方式說明與溝通,並將基本學力測驗與其他教育改革方案的配合共同提出說明讓社會大眾了解。
幾年前,我在美國的親戚家中, 晚餐桌上聽到小姪女很慎重地對她的父母說「老師要我們晚上應該吃好一點、早點睡覺。」大家聽了一楞,經過了解,原來小姪女學校隔天要對小三學生實施基本學力測驗,她的老師要求同學要吃得好、睡得飽,以便能有精神和體力把自己的實力表現出來。當天我和餐桌上幾位接受台灣教育的大人,私下討論如果是台灣的國小老師會怎麼處理這個消息,會怎麼對學生說明這件事,事隔幾年,終於發生在我們台灣了,媒體上所聽到的教師幾乎如我們預期的,都是強調將會讓小學生有更多的聯考壓力。在台灣長期對教育改革政策的誤解之下,老師 如此誤解應該是可以被了解的。
過去很多教育政策確實是教育 部長一聲令下,全國上下同力實施,誠實方案、補救教學政策等都是如此。然而時過境遷,我國的社會對於政府的政策早已不是被動地配合,不知道教育部是否已經察覺,九二八的教師遊行應該也是一種警訊。教育改革目標早在前一任政府已經確定,雖然歷經多位部長,重點有點差異,但方向一直沒有修改,教育部對於這個既定的政策為何以如此粗糙的方式宣佈,真是令人不解。任何一個民主的社會,對於重大政策不應該只有突來的宣佈,當局對於這樣的發布,是否預料到可能的反彈,是否有充分的說明或應變的措施,還是要讓小學基本學力測 驗變成教育部的農漁會金融改革政策呢?希望教育部能利用一個週末準備出一套撫平社會焦慮與反彈的因應措施。 (作者洪儷瑜╱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大學改革促進會理事)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關懷人
⊙賴其萬
由教育部醫教會主辦,陽明大學承辦,在陽明醫學院何橈通院長及通識中心蔡篤堅教授的悉心企畫下,台灣全國十一所公私立醫學院醫學系的領導者、通識教育的老師,以及熱心的醫學系學生們,一起在十一月三十日與十二月一日的週末,展開為期兩天的「全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觀摩會」。
醫學系的通識教育,與大學其他科系的通識教育不盡相同,這種師資人才在台灣也比較有限。這次觀摩會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會,使各校醫學系教導通識教育的老師齊聚一堂,互相觀摩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藉以全面增廣十一所醫學院校的通識教育課程內容與提高授課的水準,進而建立全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老師的通信網與人才庫,互相支援。
大會首先由國內對醫學人文教育最熱心關懷的兩位大師—醫教會主任委員、前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以「台灣醫學通識教育作得好嗎?」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以「如何做好醫學系的通識教育?」為題,做了兩場精彩絕倫的專題演講,之後全國十一所醫學院醫學系,分別報告如何規劃通識教育課程,並推出各校較有創意與特色的通識課程,與他校分享。同時,各校學生也主動參與討論通識教育的理念,以及檢討各校課程的長處與短處。
在這場討論會中,我們也有機 會聽到了各校對於加強醫學系通識教育之時間與內容所遭遇的困難。讓我尤其感慨良多的是,一所國內知名的醫學院談及醫學院評鑑訪視後,建議該校好好保留其醫學系第一、第二年所謂的「醫預科」,以充實通識教育,到第三年才開始進行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課程。然而有些醫學生的家長卻反映,既然醫學系有那麼重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為什麼不在第一、二年時,就讓學生早點進入醫學系的專業課程,甚至還有家長向學校抗議說,如果醫學系一、二年級的課程與文學院沒有兩樣的話,那麼怎麼算是進了醫學系。我想,我們可以理解 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的殷切期待,以及一些醫學生甫入校門就躍躍欲試、巴不得能夠披上白袍、掛上聽診器到病房實習的心情,但我們擔心的是,如果醫學系未能使學生先奠下深厚的人文教育,那我們的醫學院將只是粗製濫造「醫匠」的工廠,而不是培養能關懷照顧病人的「良醫」學府。以目前台灣的教育系統與美國醫學教育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高中學生教育的廣度與深度,遠比我們的高中學生以應付聯考為目標的教育來得更為理想,而他們進入四年制的醫學系之前,又已完成四年大學教育,修完核心通識課程,因此,美國的醫學生入校時,都已擁有充分的通識 人文修養。但在台灣,高中教育因為升學 主義帶來的先天不足,如果進入醫學系再沒有及時用心地「亡羊補牢」,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醫生將會是什麼樣的醫生?台灣醫界的許多亂象,一些令人齒冷的行徑不正是反映了我們醫學教育中欠缺的人文素養嗎?說實話,台灣今天的醫界已讓我們的醫界大老宋瑞樓教授感慨地說:「當年醫學生沒有教好,才會造成今天醫界如此的淪落,我真的要切腹自殺。」我們一定要讓社會明白,我們醫學界的自律應始於醫學系的教育,惟有透過理想的通識人文倫理課程,我們才能培養出一群不只是有專業的能力,又擁有理想、愛心的年輕醫生。
希望我們的社會,包括醫學生與其家長,都能夠了解最近出版的《一代醫人杜聰明》(楊玉齡著)所引述的這段醫學教育的內涵:「醫界耆老杜聰明教授的老師高木友枝校長也兼任生理衛生以及倫理修身課目的老師,指導學生做人的活學問,訓誡每屆畢業學生:『在做一個醫生之前,要先做一個人。』」
世界醫學教育聯會建議醫學 院的課程必須包括七項要目:「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基礎行為社會科學」、「人文」、「一般臨床技巧」、「臨床決定技巧」、「溝通能力」以及「醫學倫理」。試問我們如果不加緊第一、第二年的「醫預科」的通識教育,來做培養良醫的奠基工作,那麼我們的醫學課程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技巧」與「臨床決定技巧」三項,而今天醫病關係的不理想、醫療品質的江河日下,有些醫學生、醫生「向錢看」的價值觀、林林總總不也是與我們忽略了另外那四項重要課程有關嗎?在今天這「速食麵」的心態下,也許有 人真的以為我們也可能用福特幾分鐘合成一部汽車的高效率方法來製造醫生,但內科權威教科書作者哈利遜(Harrison)在第一版序言的金玉良言,應該是給這些忽視醫學教育真諦者的暮鼓晨鐘。他說:「醫師必須具備技巧、同情與了解的能力,因為病人並不只是症狀、徵候、喪失功能、損害器官以及不穩定感情的堆積物。病人是人,有恐懼但還抱有希望,想找尋解脫、幫忙與心安。對醫師而言,就像對人類學家一樣,人並不是奇怪或可憎的。一個不喜歡人類的人,雖仍可能是一流的器官疾病的診斷專家,但卻很難成為一位好醫師。一個真正的醫師,是能對人像莎士比亞一 樣,對聰明與愚昧,驕傲與謙虛,英雄與小人都有興趣。他必須關懷人。」
我衷心地希望醫學生、家長、醫學院的老師以及社會大眾都能了解並肯定醫學系通識教育在台灣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惟有透過這樣的共識,我們才能培養出有人文素養、能關懷病人、又有精湛醫術的良醫,而台灣的病人也才能得到合理的照顧。(作者賴其萬╱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
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封安珍
在喚起民眾對抗藥性的普遍重視之後。去年開始,行政院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家醫療品質委員會,作了許多努力來教導民眾正確服用抗生素的方法,希望能夠導正大家未經醫師處方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以免將來民眾身體產生抗藥性,有病沒藥醫。國人濫用抗生素是導致台灣抗藥危機的主因之一,但還有一個因素也令人十分擔憂,即是在一般門診經醫師診斷的確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抗生素的不當給藥方式和期程,恐怕也是導致抗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國,病人因為感冒發燒而到醫院看病。醫師仔細的檢查後,若診斷已為中耳炎,醫師開給病人十天的抗生素。醫師會向病人解釋,抗生素的一個療程為十天,十天的抗生素一定要服用完畢,不可隨意停藥,以免身體產生抗藥性。而在台灣,病人因為感冒發燒到醫院看病,若經診斷需要服用抗生素,醫師通常給予病人三天的抗生素。我疑慮抗生素吃三天足夠嗎?醫師告訴我,藥吃完後,再回來門診。
在醫院從事臨床研究工作,我與醫師同仁討論抗生素使用量,如果醫師提供了正確的診斷,當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程已經從病毒感染轉變為細菌性感染,而需要抗生素的治療,給藥三天是不夠的。事實上,服用過三天的抗生素,較弱的細菌已被消滅,較強的細菌尚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屈服於抗生素的藥效之下。此時若不繼續服用,倖存的細菌會改造強度繼續繁殖生存,導致了嚴重的抗藥性。
臨床上實際經驗顯示對於大部分的上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病人,服用過三天的抗生素後,病情開始好轉,許多病人往往覺得自己已經好了許多,不想再奔波去門診,便自然的沒有完成療程,停止服用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又產生了。抗生素過量與不及的不當使用,都是濫用。
三天而不是一個療程的抗 生素給藥方式,是否為台灣普遍的上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的給藥原則?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明文規定,門診使用抗生素以不超過三日為原則。如有必要,每次以七日為限。全民健保這項給付規定,無意中造成門診和醫院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況,無形的影響了台灣的醫療行為。即使在確診的情況下,礙於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制度,醫師也不會給全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只好夾在專業素養和藥品給付制度間,技巧的告訴民眾帶著健保卡再來回診。到底要看診幾次,蓋幾格健保卡,才能完成一個抗生素療程還是令人擔憂的其次,重點是病人會不會回來看診 ,完成抗生素療程?能不能按時服用?若未能按時完成抗生素療程,病是否會痊癒?這些考量使得抗藥性的產生,增添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以公共衛生的角度看來,如果沒有把握病人按時回診,以病人心理的考量,抗生素給藥方式應以一個療程為原則。
過與不及的服用抗生素,導致國人驚人的抗藥性成長速度,實在可怕。抗生素屬於管制藥品,在衛政單位宣導教育民眾,切勿未經醫師診斷自行購買或服用抗生素之外,深切的影響著國人的醫療行為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於降低國人抗藥性,是責無旁貸的。既然抗生素的濫用,包含了過量與不及的不當使用抗生素。
從政策與制度上,全 民健保制度應該發揮特有的影響力,認真思考現行的對策與未來的方式,確實做到監測抗生素用藥處方的責任。從醫學與病人心理來考量,抗生素的給藥原則應以一個療程為準則。無論三天或七天,對不同的病因,都有可能是過與不及的處方。醫師掌握著抗生素用藥處方的權力與義務,無疑是導正抗生素濫用情況的重要因素。全民健保制度應該尊重醫師的診斷和處方,不應以給藥三天或七天的原則為限制。讓醫師能給予病人一個療程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服用療程不全,或是服藥間隔不定所導致的抗藥性。(作者封安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生物統計組長 )
重建台灣文化與國家認同
⊙陳隆志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於十二月二十一日舉辦「台灣文化的重建」研討會,參與的諸多學術界及文化界朋友,在台灣如何邁向現代化第一流國家的目標下,針對文化層面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流,經過參與者熱烈的討論,深深感受到台灣文化重建的迫切性,對強化國家認同有很大的意義。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也是一個移民佔大多數的社會,在這種情形下,台灣的文化自然充滿了多樣性。但是,過去在外來政權的戒嚴威權統治下,台灣文化的多元性被迫消音,取而代之的,是配合外來政權的利益,透過媒體與教育體系,對台灣人進行文化上的洗腦,造成自我定位、國家認同的錯亂。一個新國家的建立,所依賴的是堅強的意志與決心,台灣忽視自我文化定位的結果,就是有人甘願放棄政治的主導性,臣服在中國之下,而不願意接受「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認同台灣是自己國家的事實。
過去我們忽視台灣主體文化存在的價值,也很少思考如何配合祖先前輩的經驗累積,開拓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想要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國家,必須將前瞻的視野與積極的創造力,內化為文化的基礎。一方面,我們要發掘台灣文化的特殊性,積極展現自身的特色,深耕本土教育,強化國人對台灣歷史、地理及文化價值觀進一步的認同,作為重建台灣文化的基礎;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擴大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吸收他國文化的長處,以釐清中國化等同於全球化的迷思,確實將台灣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
台灣是一個由四大族群─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與「外省人」所組成的社會,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歷史經驗,必須相互包容尊重、團結合作,才能刻畫一個未來發展的願景。凡是認同台灣是自己國家的人,不分族群,都是台灣人;應在「台灣為自己國家」的前提下,凝聚「台灣人」的共識,共同打拚使台灣成為一個民主多元、世界第一流的國家。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打死小偷有罪嗎?
⊙蔡吉源
法官判決打死侵入屋內小偷的屋主防衛過當,所以予以過失殺人罪定讞。
海耶克曾說:「只有懂得經濟學的經濟學家,不是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我們可以延伸這句話說:「只有拘泥於法條的法官,或只有懂得法律的法官,不會是一個優秀的法官」。
一個社會是否文明,可以從整個制度及市民是否尊重財產權及隱私權而得知。當我們以平均國民所得高達一萬三千美元而沾沾自喜時,看看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亂象,就可以知道,我們距離歐、美、日的先進國家還遠得很。而其中最嚴重的原因,就在於司法的長期怠惰,完全不去探索進步的司法制度為何物,更不知尊重私有財產權及個人隱私權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以至於白領罪犯逍遙法外,作奸犯科層出不窮。
歐美現代社會之所以能創造科技文明,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可以說完全依靠對私有財產權與人權的絕對維護。因此,有自由思想(思考)與自由創造的環境,足以讓每一個人發揮其聰明才智,展現無窮無盡的文化及文明的創造力。
這還不夠,如果對私有財產權或個人的創作(智慧財產)沒有刻意保障的話,就缺乏創作及累積財富的激勵作用(incentives),現代化的自由市場制度就無由產生,而形成一團亂的社會,像眾多落後的國家社會一樣,當然,台灣與中國都包括在內。從這個角度看來,台灣與中國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個契機,是一個融入現代化社會的重要契機,我們一定要在法律、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及經濟制度上與西方進步社會接軌。其中,司法是展現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石,更需扮演邁向現代化社會的火車頭角色,才能洗刷中國文化是文化雜草的恥辱!
一九七○年代,在美國有一個判例述說了對私有財產權的絕對尊重。有一個日本人光天化日之下隨興闖入人家的花園,遭主人從屋內加以射殺。法院判主人無罪,理由是:任何人非經允許不得擅自闖入私人財產的領域。
小偷侵入屋內企圖偷竊比闖入花園不知嚴重多少倍,輕則屋主財產遭受損失,重則家人生命受到不應有的威脅,警察無能對納稅民眾做周全的保護,屋主冒生命危險出面維護公權力,何罪之有?現在屋主被判罪了,無異鼓勵人人都可以去當小偷,只要不被打死就好!恰似車禍發生被車子撞死的是闖紅燈的行人,卻要判駕駛的罪而不先去追究闖紅燈者的罪一樣,都在鼓勵民眾違法亂紀。這樣的司法判決誰會守法!(作者蔡吉源╱中研院副研究員)
聖誕故事
⊙王崇堯
聖誕節(Christmas)此字源是由基督(Christ)與彌撒(Missal或禮拜)組合而成,是紀念基督宗教創始人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事實上耶穌何時降生無法確知,西方教會是在公元三三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一次慶祝聖誕節。此時期原本是羅馬人的太陽節慶,羅馬人從十二月十七日起開始農業神(Saturn)慶典,農業神的任務主要是迎接太陽神(Sun)的重生,於是後來日曆就以Saturday為星期六,而Sunday成了星期日。
早期教會傳說,有十二個東方博士前來朝拜聖嬰,後來慢慢變成三位。帶黃金的Melchior是位灰髮長鬚的老者,黃金象徵獻給君王的登基;帶乳香的Caspar是位面色紅潤的年輕人,乳香預表獻給祭司,祭司(pontifix)的含意是「築橋者」,代表在上帝與人之間築橋,使上帝與人和好。帶沒藥的Balthasar是位黑人,沒藥是一種防腐劑,象徵主耶穌將來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可見東方博士朝聖的故事,是在述說耶穌是君王、是祭司、是救主。
聖誕節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人物是聖誕 老人(Santa Claus),他是第四世紀土耳其南部海岸Myra的主教聖尼古拉(St.Nicholas),相傳他在羅馬皇帝Diocletian期間殉道。由於他生平喜愛小孩及樂於助人,而成為兒童與窮人的守護聖徒。聖尼古拉荷蘭語稱Sinter Class或Santa Claus,後來隨著荷蘭新教徒來到美國再流通世界各地。一八八六年,卡通畫家Thomas Nast描繪了現今聖誕老人身穿紅衣胖胖的圖像。聖尼古拉最動人的故事是幫助一窮人家的三個女兒準備嫁妝,尼古拉把三個裝著黃金的袋子,在一個晚上從窗戶丟進此窮人家時,湊巧剛好丟進一隻放在火爐邊等著烤 乾的襪子裡。因這樣的傳奇故事,每年過聖誕節時,小孩子都會準備好襪子,等著聖誕老人送禮,此時有默契的父母就要充當聖誕老人了。
聖誕節中聖誕樹(ever green)的裝飾是來自北歐Scandinavian的風俗,當時砍一棵樹裝飾在屋子裡的目的是要嚇跑魔鬼。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提倡將聖誕樹當作聖誕節的象徵,也由此介紹到英國。十七世紀移居美國的德國人,也把聖誕樹的裝飾帶來美國,然後十九世紀美國的傳教士再把此風俗帶到世界各地。另外,一八四三年時,英國的J.C.Horsley第一次設計了一千張的聖誕卡片,卡片上寫著「祝你(妳)聖誕歡愉及新年快樂」(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To You)。
聖誕節中所吟唱的「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相傳是十三世紀的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所提倡。特別在他創立的孤兒院中,藉由聖誕歌曲帶給兒童歡樂溫暖。孤兒院或托兒所(creche)的概念,其實也是由耶穌出生時的「馬槽」衍生而來,而耶穌出生在馬槽時,有天使齊來頌讚吟詩,這可說是最早的「聖誕頌歌」了。
一八四三年,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寫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出名小說「聖誕頌歌」,描寫一位倫敦吝嗇商人Scrooge如何苛待他的伙計Bob Cratchit。在聖誕節前夕,Scrooge的朋友Marley的鬼魂找上他,帶他去看Bob Cratchit的家庭,看跛腳小孩Tiny Tim。他們雖然窮,但全家仍很快樂。聖誕節早上,Scrooge醒來,深悔自己過去所為,於是大大改變,開始樂意幫助別人。也許,這才真是歡度聖誕佳節的意義吧! (作者王崇堯╱台南神學院教授)
聖誕和平之期望與實現
⊙羅榮光
又逢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洋溢著溫馨、和平與喜悅!然而,對於全體台灣國人來說,聖誕佳節究竟有何實質與深沉的意義呢?值得我們深入省思。
古以色列的大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耶穌基督的降生並宣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政權和平安必加增無窮,祂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祂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聖經以賽亞書九章6-7節)可見耶穌基督的降生是為普世人間帶來和平、公平與公義,因此當祂降生在伯利恆城時,天使出現吟唱意義深長的詩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和平歸於祂所喜悅的人。」換句話說,祇有上帝所喜悅的人,始能享有真實的和平與平安。
一個上帝所喜悅的民族,必定是追求公義、公平與和平的人民。因之,在今年二○○二年聖誕節前夕,我們全體台灣國民,必須努力追求「民主共和」、「族群共和」、「生態共和」與「世界共和」的和平公義境界,人人成為公義和平之使者,傳播公義和平的理念並努力實踐,從每個家庭生活開始展延到社區、國家以及全球。
針對我們台灣全國兩千三百萬人民面臨中國的武力威脅,似乎台海的和平搖搖欲墜,隨時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然而,面對東方專制制度和國家恐怖主義的最後據點—共產中國,我們必須更加展現與堅持民主、自由與獨立的國家意志。不能以促進「兩岸和平」為由,放棄自我民主、自由與獨立國家之堅持,而逐步投降,得到不公不義的假和平而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於今年八月一日發表「以台灣國名,行台灣路—台灣國家正名,加入聯合國運動宣言」。宣言中「嚴正要求中國政權撤離所有瞄準台灣的飛彈,解除各種武力恫嚇與威脅,對台灣展示善意與和平」之後,很奇妙地,歐洲議會壓倒性地通過決議案,要求中國撤除對台威脅的飛彈,接著捷克國會做同樣的決議,台灣國內陳水扁總統也向北京政權嚴正要求撤除飛彈,還有美國政府亦發出同樣的聲音…,可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際此聖誕和平佳節,我們國人不只要祈願和平臨在,也要全國各個民間團體、宗教團體與國會…都一起出聲,嚴正要求中國北京政權立即撤除飛彈與各種軍事威脅,展示其善意,如此,始能實現真實的公義和平。我們更要藉著各種管道,包括政府外交單位以及各個非政府民間組織向世界各國以及國際正義之士,要求他們連續發聲,嚴正要求中國以言語和行動實踐和平之承諾。
台海若發生戰爭,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台灣國內將死傷無數,然而,台灣也不會靜靜地挨打「坐以待斃」,我們採取必要的防衛與反擊,也會造成中國沿岸人民的死傷無數,與工商發展之停滯和倒退。因之,任意掀起戰禍的就是台灣國民與中國國民的公敵,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公敵。在此聖誕和平之佳節,我們要懇切祈禱,防制此一公敵之出現,公義、公平與和平始能實現。(作者羅榮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社會需要良醫而非名醫
社會需要良醫而非名醫
據悉,由於醫學發達一般人可活至七、八十歲。一個從事生產的年輕人,就要負擔四個無力生產的老年人。贈與稅與遺產稅減低後,更增加貧富的差距,因為有財產「贈與」與「遺產」留存下一代的人,都是有錢的人,窮人家何來「贈與」與遺留下一代呢?
台大醫院VIP景福門診,是專看有錢的人。媒體報導掛號費一千元,若診察費和醫藥費算起來,看一次門診沒有五千,也得三千元。這筆錢對低收戶而言可是大數字。若看病後生活費無著,就只有等著餓死,誰敢上門求診?或謂:「沒有錢看一般門診即可,何必看景福門診?」話是說得不錯,但為何要為有錢人大開方便之門?好的醫生都往景福去,好藥都流向景福之病患,一般醫師那有心看一般沒錢的病患?
台灣醫界最孚眾望的魏火曜教授說:「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良醫而非名醫」,也就是說名醫或具「仁術」,而良醫則「仁術」之外更具「仁心」。二者不一樣的問診態度,當然帶給病人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台灣早期的蔣渭水、西方醫生史懷哲,不計名利的「仁術與仁心」,為何今日已蕩然無存?我想衛生署與各大教學醫院,皆須檢討改進。
還有一項少為人知之陋習,就是有錢的人可以一天九百元,來換取輕刑之自由,這印證了「有錢萬事俱能」的社會通病。
孟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現在的社會是個不均與不安的社會,建議主計、衛生、法務等部門多行仁政,對違反常情、常理、常法之措施,予以取締。
據悉,由於醫學發達一般人可活至七、八十歲。一個從事生產的年輕人,就要負擔四個無力生產的老年人。贈與稅與遺產稅減低後,更增加貧富的差距,因為有財產「贈與」與「遺產」留存下一代的人,都是有錢的人,窮人家何來「贈與」與遺留下一代呢?
台大醫院VIP景福門診,是專看有錢的人。媒體報導掛號費一千元,若診察費和醫藥費算起來,看一次門診沒有五千,也得三千元。這筆錢對低收戶而言可是大數字。若看病後生活費無著,就只有等著餓死,誰敢上門求診?或謂:「沒有錢看一般門診即可,何必看景福門診?」話是說得不錯,但為何要為有錢人大開方便之門?好的醫生都往景福去,好藥都流向景福之病患,一般醫師那有心看一般沒錢的病患?
台灣醫界最孚眾望的魏火曜教授說:「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良醫而非名醫」,也就是說名醫或具「仁術」,而良醫則「仁術」之外更具「仁心」。二者不一樣的問診態度,當然帶給病人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台灣早期的蔣渭水、西方醫生史懷哲,不計名利的「仁術與仁心」,為何今日已蕩然無存?我想衛生署與各大教學醫院,皆須檢討改進。
還有一項少為人知之陋習,就是有錢的人可以一天九百元,來換取輕刑之自由,這印證了「有錢萬事俱能」的社會通病。
孟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現在的社會是個不均與不安的社會,建議主計、衛生、法務等部門多行仁政,對違反常情、常理、常法之措施,予以取締。
台湾各科醫師 受推薦良醫名冊 (2011-03-21 07:06:04)
台湾各科醫師 受推薦良醫名冊 (2011-03-21 07:06:04)
标签: 良醫台湾健康 分类: 台湾醫學資訊
醫師姓名: 鄭丞傑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
醫院電話: (02)2737-2181
專 長: 婦科腫瘤癌症手術
經 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暨教授
醫師姓名: 余明治
科 別: 胸腔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興隆路三段111號
醫院電話: 02-2930-7930
醫師姓名: 李嘉富
科 別: 精神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國軍北投醫院
醫院地址: 北市北投區新民路 60 號
醫院電話: 02-28932743
醫師姓名: 陳志暐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111
醫師姓名: 林庭光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心臟血管疾病
經 歷: 各大醫療院所心臟內科主任醫師/ACLS指導教師
醫師姓名: 魏崢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醫院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
醫院電話: 02-2826-4558
醫師姓名: 邱肇基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高雄市
醫院名稱: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醫院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醫院電話: 07-321-2831
醫師姓名: 林俊立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 號
醫院電話: 02-2356-2996
醫師姓名: 賴易成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彰化縣
醫院名稱: 行政院衛生署彰化醫院
醫院地址: 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
醫院電話: 04-8298686
醫師姓名: 蘇裕傑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各類腫瘤疾病、各類血液疾病、紅白血球及血小板過高或過低、骨髓相關疾病、異常出血、白血病、貧血
經 歷: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住院醫師、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總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院設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現職大林慈濟院腫瘤中心主
醫師姓名: 王惠暢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醫院電話: 04-2201-2060
醫師姓名: 邱昌芳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醫院電話: 04-2201-2060
醫師姓名: 曾英智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新竹市
醫院名稱: 新竹國泰醫院
醫院地址: 新竹市東區福德里中華路二段六七八號
醫院電話: 03-5260799
醫師姓名: 張廷彰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桃園縣
醫院名稱: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
醫院地址: 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 5 號
醫院電話: 03-328-1311
醫師姓名: 鄭偉吉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新北市
醫院名稱: 長榮宥宥婦產科
醫院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台北縣蘆洲市永樂街2號
醫院電話: 8283-9090
醫師姓名: 釋高上
科 別: 骨科
地 區: 新北市
醫院名稱: 亞東醫院
醫院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台北縣板橋市南雅南路二段21號
醫院電話: (02)8966-7000
專 長: 腳踝,髖關節手術
經 歷: 我祖母2009年6月髖關節手術, 接受其細心診治
醫師姓名: 蔡顯揚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台中榮民總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中港路三段160號
醫院電話: 04-23741313
醫師姓名: 陳裕三
科 別: 代謝內分泌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賢德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太平區宜昌路420號
醫院電話: 22732551
專 長: 糖尿病,甲狀腺,痛風,內分泌,停經症候群
經 歷: 署立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醫師姓名: 呂紹睿
科 別: 骨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1.人工關節置換, 2.關節鏡檢查及手術, 3.骨關節變形重建手術, 4.各種運動傷害診斷及治療, 5.骨折後遺症矯正手術, 6.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
經 歷: 1.嘉義基督教醫院外科主任, 2.嘉義基督教醫院開刀房、骨科主任, 3.嘉義基督教醫院關節鏡及關節重建中心主任, 4.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
醫師姓名: 賴俊良
科 別: 胸腔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111
醫師姓名: 余文輝
科 別: 精神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清海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石岡區金星村下坑巷41-6號
專 長: 失眠,憂鬱症, 精神分裂症
經 歷: 中國醫藥學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清海醫院副院長
标签: 良醫台湾健康 分类: 台湾醫學資訊
醫師姓名: 鄭丞傑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
醫院電話: (02)2737-2181
專 長: 婦科腫瘤癌症手術
經 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暨教授
醫師姓名: 余明治
科 別: 胸腔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興隆路三段111號
醫院電話: 02-2930-7930
醫師姓名: 李嘉富
科 別: 精神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國軍北投醫院
醫院地址: 北市北投區新民路 60 號
醫院電話: 02-28932743
醫師姓名: 陳志暐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111
醫師姓名: 林庭光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心臟血管疾病
經 歷: 各大醫療院所心臟內科主任醫師/ACLS指導教師
醫師姓名: 魏崢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醫院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
醫院電話: 02-2826-4558
醫師姓名: 邱肇基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高雄市
醫院名稱: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醫院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醫院電話: 07-321-2831
醫師姓名: 林俊立
科 別: 心臟血管科
地 區: 台北市
醫院名稱: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 號
醫院電話: 02-2356-2996
醫師姓名: 賴易成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彰化縣
醫院名稱: 行政院衛生署彰化醫院
醫院地址: 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
醫院電話: 04-8298686
醫師姓名: 蘇裕傑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各類腫瘤疾病、各類血液疾病、紅白血球及血小板過高或過低、骨髓相關疾病、異常出血、白血病、貧血
經 歷: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住院醫師、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總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院設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現職大林慈濟院腫瘤中心主
醫師姓名: 王惠暢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醫院電話: 04-2201-2060
醫師姓名: 邱昌芳
科 別: 腫瘤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醫院電話: 04-2201-2060
醫師姓名: 曾英智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新竹市
醫院名稱: 新竹國泰醫院
醫院地址: 新竹市東區福德里中華路二段六七八號
醫院電話: 03-5260799
醫師姓名: 張廷彰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桃園縣
醫院名稱: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
醫院地址: 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 5 號
醫院電話: 03-328-1311
醫師姓名: 鄭偉吉
科 別: 婦產科
地 區: 新北市
醫院名稱: 長榮宥宥婦產科
醫院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台北縣蘆洲市永樂街2號
醫院電話: 8283-9090
醫師姓名: 釋高上
科 別: 骨科
地 區: 新北市
醫院名稱: 亞東醫院
醫院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台北縣板橋市南雅南路二段21號
醫院電話: (02)8966-7000
專 長: 腳踝,髖關節手術
經 歷: 我祖母2009年6月髖關節手術, 接受其細心診治
醫師姓名: 蔡顯揚
科 別: 眼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台中榮民總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中港路三段160號
醫院電話: 04-23741313
醫師姓名: 陳裕三
科 別: 代謝內分泌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賢德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太平區宜昌路420號
醫院電話: 22732551
專 長: 糖尿病,甲狀腺,痛風,內分泌,停經症候群
經 歷: 署立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醫師姓名: 呂紹睿
科 別: 骨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000
專 長: 1.人工關節置換, 2.關節鏡檢查及手術, 3.骨關節變形重建手術, 4.各種運動傷害診斷及治療, 5.骨折後遺症矯正手術, 6.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
經 歷: 1.嘉義基督教醫院外科主任, 2.嘉義基督教醫院開刀房、骨科主任, 3.嘉義基督教醫院關節鏡及關節重建中心主任, 4.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
醫師姓名: 賴俊良
科 別: 胸腔科
地 區: 嘉義縣
醫院名稱: 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
醫院地址: 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醫院電話: 05-264-8111
醫師姓名: 余文輝
科 別: 精神科
地 區: 台中市
醫院名稱: 清海醫院
醫院地址: 台中市石岡區金星村下坑巷41-6號
專 長: 失眠,憂鬱症, 精神分裂症
經 歷: 中國醫藥學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清海醫院副院長
慈濟大學醫學院實習醫師 宣誓 授袍
慈濟大學醫學院
實習醫師 宣誓 授袍
握住生命鑰匙 先輩的叮嚀
愛心用心 仁心仁術 視病猶親
慈濟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在慈濟醫學中心舉行宣誓、授袍典禮,正式成為實習醫師。
兩位院長攜手共負教育良醫的責任
宣誓、授袍典禮,溫馨莊重,在證嚴法師、應邀貴賓、師長的見證下,由慈濟醫學院院長賴其萬將醫學院六年級四十一名醫學生,交至醫學中心院長陳英和手中,兩人握手表示,將攜手共同負起教育下一代良醫的責任。
典禮從經驗傳承開場,醫學系七年級實習醫師羅彥宇,鼓勵學弟妹虛心學習,包括護理同仁的經驗,且要謙卑工作,發揮良能;隨後,六年級學生代表洪宗興致感恩詞後,全體醫學生共同做醫師就職宣誓,立誓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再由證嚴法師親自為實習醫師們戴上聽診器,作為祝福。
陳英和表示,慈濟醫學中心會盡全力負起教育的職責,用互相鼓勵的心情指導年輕學子,規劃教學活動,成為一所教學導向的醫院,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師,並以愛心、用心,鼓勵實習醫師,在握有生命的鑰匙時,應堅定遵守誓詞,承擔台灣與慈濟醫療的未來。
做好萬全準備 接受挑戰
慈濟大學校長藍忠孚指出,在未來,實習醫師與病患接觸,代表著重要的責任,強調「醫者仁也,仁者人也」,成為仁心仁術的好醫師,做好萬全準備,接受連串挑戰,扮演好基層照護者的角色。醫學院院長賴其萬則說,實習醫師最重要的是責任感,在學習醫療專業的同時,也承擔起執行醫療業務的責任,提醒學生,醫師能治療的疾病有限,但永遠都能用愛心、關懷來幫助病人,也要以責任感、敬業精神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
做個醫師,而非醫匠
受邀演說的黃崑巖,針對誓詞內容,期許學生做一名醫師,不做一名醫匠,認識醫療倫理,廣泛學習基層醫療,對生命價值觀的認識才能擁有人類愛,而生命的意義在於,用人類愛來幫助他人,鼓勵學子,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以病人健康為首要,做一個看病人的醫師,而非看病的醫匠。
證嚴法師開示
醫師要視病猶親
典禮最後,證嚴法師開示,人生在世病痛最苦,但生命價值無限,所以,醫師要視病猶親,遂要建造一個有愛的醫學教育,他提醒學生,在人心中最有地位者,就是能做到縮小自己,放大別人的人,期許醫學生不但要在醫術上努力,投入醫療基礎,也要在人生智慧上求精進,將醫師作為志業,培養人生智慧,「甘願做,歡喜受」,以及「做,就對了」,才不會有後悔的人生,並期勉所有的教授、醫師與家長,要用濃濃厚厚密密的愛心,將學子培育為搶救生命、關懷人命的良醫。
實習醫師 宣誓 授袍
握住生命鑰匙 先輩的叮嚀
愛心用心 仁心仁術 視病猶親
慈濟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在慈濟醫學中心舉行宣誓、授袍典禮,正式成為實習醫師。
兩位院長攜手共負教育良醫的責任
宣誓、授袍典禮,溫馨莊重,在證嚴法師、應邀貴賓、師長的見證下,由慈濟醫學院院長賴其萬將醫學院六年級四十一名醫學生,交至醫學中心院長陳英和手中,兩人握手表示,將攜手共同負起教育下一代良醫的責任。
典禮從經驗傳承開場,醫學系七年級實習醫師羅彥宇,鼓勵學弟妹虛心學習,包括護理同仁的經驗,且要謙卑工作,發揮良能;隨後,六年級學生代表洪宗興致感恩詞後,全體醫學生共同做醫師就職宣誓,立誓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再由證嚴法師親自為實習醫師們戴上聽診器,作為祝福。
陳英和表示,慈濟醫學中心會盡全力負起教育的職責,用互相鼓勵的心情指導年輕學子,規劃教學活動,成為一所教學導向的醫院,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師,並以愛心、用心,鼓勵實習醫師,在握有生命的鑰匙時,應堅定遵守誓詞,承擔台灣與慈濟醫療的未來。
做好萬全準備 接受挑戰
慈濟大學校長藍忠孚指出,在未來,實習醫師與病患接觸,代表著重要的責任,強調「醫者仁也,仁者人也」,成為仁心仁術的好醫師,做好萬全準備,接受連串挑戰,扮演好基層照護者的角色。醫學院院長賴其萬則說,實習醫師最重要的是責任感,在學習醫療專業的同時,也承擔起執行醫療業務的責任,提醒學生,醫師能治療的疾病有限,但永遠都能用愛心、關懷來幫助病人,也要以責任感、敬業精神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
做個醫師,而非醫匠
受邀演說的黃崑巖,針對誓詞內容,期許學生做一名醫師,不做一名醫匠,認識醫療倫理,廣泛學習基層醫療,對生命價值觀的認識才能擁有人類愛,而生命的意義在於,用人類愛來幫助他人,鼓勵學子,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以病人健康為首要,做一個看病人的醫師,而非看病的醫匠。
證嚴法師開示
醫師要視病猶親
典禮最後,證嚴法師開示,人生在世病痛最苦,但生命價值無限,所以,醫師要視病猶親,遂要建造一個有愛的醫學教育,他提醒學生,在人心中最有地位者,就是能做到縮小自己,放大別人的人,期許醫學生不但要在醫術上努力,投入醫療基礎,也要在人生智慧上求精進,將醫師作為志業,培養人生智慧,「甘願做,歡喜受」,以及「做,就對了」,才不會有後悔的人生,並期勉所有的教授、醫師與家長,要用濃濃厚厚密密的愛心,將學子培育為搶救生命、關懷人命的良醫。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聖人之“醫聖”張仲景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聖人之“醫聖”張仲景(組圖) 2009-05-26 作者:天一 何顒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後來,張仲景果然成了名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
【新三才綜合】張仲景,名機,約生於公元150年,卒於公元219年。傳說做過長沙太守,所以又叫張長沙,他是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縣)人。
張仲景從小就喜歡學習,善於思考,十歲時,就已經讀了很多書,尤其是醫學方面的書。他的同鄉何顒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何顒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後來,張仲景果然成了名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主要是由於他熱愛醫學,而且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
張仲景生活於動亂的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混戰,農業逐漸荒廢,百姓背井離鄉。各地連續爆發瘟疫,洛陽、南陽,會稽(紹興)的疫情尤為嚴重。民間幾乎家家都有災難降臨,張仲景的家也不例外。對這種悲慘的景象,張仲景傷心至極。他在《傷寒論》自序中說"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
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立志做個解脫百姓疾苦的醫生,正如他說的"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張仲景的宗族中原來就有個叫張伯祖的,是一代名醫。張仲景為了學醫,就拜他為老。張伯祖見他聰明好學,又有吃苦精神,就將自己的所有醫學知識和行醫經驗傳授給他。聰明的張仲景全都接受而且掌握了,而且超過了張伯祖。
張仲景主張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經驗,為了學習前人,他仔仔細細地讀《素問》、《難經》、《陰陽大論》等古代的著名醫書。其中《素問》對張仲景的影響最大。
《素問》中提出:"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說"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張仲景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發展了這種理論。他認為傷寒是一切熱病的總稱,就是一切因為外感而引發的疾病,都叫做"傷寒"。此外,他還對前人的"辨證論治"的治病原則細心研究,並創造性地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觀點。
同時,張仲景還廣泛地搜集古今治病的良方,對於民間驗方也用心收集。他對民間常用的針刺、灸烙、溫熨、藥摩、洗浴、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藥和人工呼吸等具體療法都詳細研究,積累有用的資料。
為了開闊視野,吸收眾家之長,張仲景還到都城洛陽去行醫。當時的王粲(文學史上的"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瑀、應瑒、劉楨之一)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和詩人。他和張仲景很要好。
張仲景逐漸發現這位僅二十幾歲的才子身上有可怕的"癘疾"。一天,他對王粲說:"你身上有病了,應該早點治。否則將來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半年後就會喪命的。如果你現在開始服用五石湯,還能痊愈。"但是王粲聽了卻不信,覺得自己的身體現在沒什麽不良反應,所以不肯聽張仲景的話去吃藥。
過了幾天,張仲景又看見王粲,就問他吃藥了沒有,王粲撒謊說吃了。張仲景仔細看了看他的臉色,嚴厲地對王粲說:"你沒有吃藥,你的臉色跟往常一樣。你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王粲始終不聽張仲景的勸告。二十年後,王粲的眉毛真的慢慢地掉了,半年後像張仲景預言的那樣英年早逝。
張仲景總是想方設法地為百姓解除病痛。據說在張仲景五十歲的時候,曾經做過長沙太守。這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地方官了,但他還是時刻不忘給百姓治病。在封建時代,做官的是不許隨便進入百姓住處的。
為了給百姓治病,造福於民,張仲景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把自己官府的衙門打開,但天並不處理政事,而是讓有病的群眾進來給他們治病。時間一長,就成了當地的一個慣例。每逢初一、十五,衙門前就站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病人,等著愛民的父母官給他們免費治病。
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百姓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所以醫生也就成了"坐堂醫生"。不久,張仲景見朝政不清,就不再留戀官位了。他感嘆地對身邊的人說:"君疾可愈,國病難醫。"於是辭去官職,隱居到少室山中專心總結自己的行醫經驗,寫醫學著作。
幾十年後,張仲景不畏艱辛地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捲(又名《傷寒卒病論》)。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寫成,在世間大為流傳。到了晉代時,名醫王叔和又認真地進行了整理。到宋代,逐漸分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金匱要略》便是該書的雜病部分。
《傷寒雜病論》是最早用於理論與實際的臨床用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獨創了對傷寒病"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從而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該書還精選了三百多個藥方,而且這些藥方的藥物配制都很精煉,主治方向也很明確。
比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等等著名的方劑,經過千百年的臨床實踐檢驗,證命有著很高的療效,後來的許多藥方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連名醫華佗讀了這本書後都禁不住贊嘆道:"此真活人書也"。喻嘉言也高度評價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眾方之宗""群方之祖"。歷代註釋、闡發這本書的著作非常多。特別是註釋、闡發《傷寒論》的著作,竟然有三四百種之多。
這本書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有專門推崇張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醫界還是喜歡用張仲景的藥方。日本著名的中藥制藥廠如小太郎、內田制藥公司出品的中成藥中,傷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張仲景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他的功績受到歷代人民的景仰和推崇,
【新三才綜合】張仲景,名機,約生於公元150年,卒於公元219年。傳說做過長沙太守,所以又叫張長沙,他是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縣)人。
張仲景從小就喜歡學習,善於思考,十歲時,就已經讀了很多書,尤其是醫學方面的書。他的同鄉何顒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何顒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後來,張仲景果然成了名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主要是由於他熱愛醫學,而且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
張仲景生活於動亂的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混戰,農業逐漸荒廢,百姓背井離鄉。各地連續爆發瘟疫,洛陽、南陽,會稽(紹興)的疫情尤為嚴重。民間幾乎家家都有災難降臨,張仲景的家也不例外。對這種悲慘的景象,張仲景傷心至極。他在《傷寒論》自序中說"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
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立志做個解脫百姓疾苦的醫生,正如他說的"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張仲景的宗族中原來就有個叫張伯祖的,是一代名醫。張仲景為了學醫,就拜他為老。張伯祖見他聰明好學,又有吃苦精神,就將自己的所有醫學知識和行醫經驗傳授給他。聰明的張仲景全都接受而且掌握了,而且超過了張伯祖。
張仲景主張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經驗,為了學習前人,他仔仔細細地讀《素問》、《難經》、《陰陽大論》等古代的著名醫書。其中《素問》對張仲景的影響最大。
《素問》中提出:"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說"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張仲景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發展了這種理論。他認為傷寒是一切熱病的總稱,就是一切因為外感而引發的疾病,都叫做"傷寒"。此外,他還對前人的"辨證論治"的治病原則細心研究,並創造性地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觀點。
同時,張仲景還廣泛地搜集古今治病的良方,對於民間驗方也用心收集。他對民間常用的針刺、灸烙、溫熨、藥摩、洗浴、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藥和人工呼吸等具體療法都詳細研究,積累有用的資料。
為了開闊視野,吸收眾家之長,張仲景還到都城洛陽去行醫。當時的王粲(文學史上的"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瑀、應瑒、劉楨之一)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和詩人。他和張仲景很要好。
張仲景逐漸發現這位僅二十幾歲的才子身上有可怕的"癘疾"。一天,他對王粲說:"你身上有病了,應該早點治。否則將來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半年後就會喪命的。如果你現在開始服用五石湯,還能痊愈。"但是王粲聽了卻不信,覺得自己的身體現在沒什麽不良反應,所以不肯聽張仲景的話去吃藥。
過了幾天,張仲景又看見王粲,就問他吃藥了沒有,王粲撒謊說吃了。張仲景仔細看了看他的臉色,嚴厲地對王粲說:"你沒有吃藥,你的臉色跟往常一樣。你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王粲始終不聽張仲景的勸告。二十年後,王粲的眉毛真的慢慢地掉了,半年後像張仲景預言的那樣英年早逝。
張仲景總是想方設法地為百姓解除病痛。據說在張仲景五十歲的時候,曾經做過長沙太守。這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地方官了,但他還是時刻不忘給百姓治病。在封建時代,做官的是不許隨便進入百姓住處的。
為了給百姓治病,造福於民,張仲景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把自己官府的衙門打開,但天並不處理政事,而是讓有病的群眾進來給他們治病。時間一長,就成了當地的一個慣例。每逢初一、十五,衙門前就站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病人,等著愛民的父母官給他們免費治病。
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百姓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所以醫生也就成了"坐堂醫生"。不久,張仲景見朝政不清,就不再留戀官位了。他感嘆地對身邊的人說:"君疾可愈,國病難醫。"於是辭去官職,隱居到少室山中專心總結自己的行醫經驗,寫醫學著作。
幾十年後,張仲景不畏艱辛地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捲(又名《傷寒卒病論》)。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寫成,在世間大為流傳。到了晉代時,名醫王叔和又認真地進行了整理。到宋代,逐漸分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金匱要略》便是該書的雜病部分。
《傷寒雜病論》是最早用於理論與實際的臨床用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獨創了對傷寒病"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從而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該書還精選了三百多個藥方,而且這些藥方的藥物配制都很精煉,主治方向也很明確。
比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等等著名的方劑,經過千百年的臨床實踐檢驗,證命有著很高的療效,後來的許多藥方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連名醫華佗讀了這本書後都禁不住贊嘆道:"此真活人書也"。喻嘉言也高度評價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眾方之宗""群方之祖"。歷代註釋、闡發這本書的著作非常多。特別是註釋、闡發《傷寒論》的著作,竟然有三四百種之多。
這本書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有專門推崇張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醫界還是喜歡用張仲景的藥方。日本著名的中藥制藥廠如小太郎、內田制藥公司出品的中成藥中,傷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張仲景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他的功績受到歷代人民的景仰和推崇,
台灣醫界的報導及討論
台灣醫界的報導及討論
1. 台灣醫界對國家族群的認同
2. 醫師與台灣文學
3. 醫界的陋習---無照與租照
4. 醫院應禁醫師另行開業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人 醫 界 專 刊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 PUBLICATION 台 灣 專 刊
醫界的陋習---無照與租照
朱真一 原載 自立晚報 2/22/94
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選舉及任命的風波,不但暴露台大醫學院諸多的缺點,更突顯台灣
醫界各種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台灣普遍存在的無照職業以及醫師或
開業執照的租借,尤其是那種沒經醫師專業訓練而擁有的所謂「總統牌醫師」執照。
謝貴雄在給陳維昭校長的說明書坦承一九八四年以前在家夜間開業,後來因台大醫院施
行專勤制度,才把家中診所業務交給一些在其他私立綜合醫院服務的醫師們。那些人也
跟謝貴雄一樣因執照放在服務的醫院,不可能申請開業,所以涉嫌去租借了「總統牌醫
師」開業執照,在謝貴雄家中的診所執業。在那說明書中也承認在那診所「偶而」看病
人。
看了這份謝貴雄親自寫的說明書,可看出台灣醫界無照執業及執照租借的嚴重性。不但
是密醫,各公私立綜合醫院服務的醫師,甚至於頂尖台大醫學院的教授們(不只是謝貴
雄)不少人是夜間無照開業,或如上述涉嫌租用他人開業執照執行醫務。
這種違法執行醫務問題與「總統牌醫師」執照的發給有莫大的關係。昔日軍中醫護人員
未受醫師的專業訓練,在戒嚴時代由老總統蔣中正授意,再由當年老立法院制定條例
中,擁有了此「醫師」執照。這種「總統牌醫師」可以申請開業,對民眾保健醫療傷害
深遠。他們不但因沒有專業訓練而有不當之醫務工作,更消耗台灣大量的勞保農保資
源,更壞的是一些密醫租用這種開業執照,堂堂皇皇地執行醫療工作。執照一人一照,
必須親自負責,可是台灣司法及衛生機關視而無睹,恣意放行,人民的健康被犧牲了。
醫師執照及開業執照是國家法律規定下神聖的專業資格及執行醫務之憑證,豈可任意出
租或借貸。對這些違法的無照開業及執照租借,除了司法及衛生機構嚴加取締外,也希
望台灣醫界、立法院考試院重新檢討不良的「總統牌醫師」執照,更期待民眾檢舉,及
社會輿論來批評討論。希望由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任命風波中,體驗此問題的嚴重性,
正視這種傷害台灣人民保健醫療的違法執業問題。
醫院應禁醫師另行開業 朱真一
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選舉及任命的爭議中,突顯許多不只是台大醫學院,更是台灣
醫界的許多問題,無開業執照及租借執照行醫,不但是犯法的行為(見自立晚報二月廿二
日「台灣醫界陋習、無照與祖照」一文),這種公私立大綜合醫院允許醫師夜間及週末在
自宅或他處另行開業,也會損害台灣人民之醫療保健。
受僱於各大綜合醫院服務之際,在自宅或他處開業在台灣相當普遍。像謝貴雄給台
大校長陳維昭的說明書(楓城新聞與評論,今年二月廿五日)就說在一九八四年台大實施
專勤制度後,就把家中病人轉給其他醫師,但仍在謝貴雄自宅的診所診治。文中說「這
些醫師服務在私立綜合醫院,如台安、國泰和亞東醫院,因此夜間看病是被允許的。可
是他們的執業執照放在服務的醫院,不可能用來申請開業」。因此他們涉嫌去租用爭議
性極大,又沒有醫師訓練的「總統牌」執照開業。自己的同學、親友在公私立大綜合醫
院工作的醫師,另行無照開業也常有所聞。
這種普遍存在的開業,應都是犯法,醫師法要求醫院專職服務的醫師把執業執照放
在醫院,就是要他們全心全力地在醫院中盡職,若自己另行開業,不只是一心兩用,不
能盡力為受僱的醫院服務外,更有利益的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的問題存在。兩
方(醫院及診所)利益衝突時,醫師如何抉擇,何者優先?這種另行開業除了違害所服務
的醫院之權益外,也會影響醫療服務及人民保健的品質,若發生在教學醫院,更對醫學
教育、醫德身教有深遠的壞影響。
最常發生的是,這種醫師可能為自己診所的業務,慫恿病患從綜合醫院轉到自己的
診所。以自己從前在台灣的經驗,就曾聽到一些主治醫師在醫院中向病人或家屬「拉攏
生意」,並以自己的診所或家中的醫院,服務較好,較方便或較便宜來標榜。有些醫師
也利用自己服務的醫院來做些符合自己利益的作業,譬如有些主治醫師利用綜合醫院設
備來診斷,但將其資料帶回自己的診所做其他低成本高收益的治療。這些公開或暗中
「招攬生意」或「利用醫院照料診所業務」嚴重地違害了所服務醫院的權益。
一些公立綜合醫院服務品質一向被人詬病。假如這些主治醫師,尤其是主任、院長
等有行政責任的醫師,也另行開業,如何可能去努力改進綜合醫院服務的品質。像以前
去省立醫院服務,不少都當作是從大教學醫院訓練完畢去當地開業的跳板,先在那兒就
職,自己同時夜間週末開業,從公立醫院拉攏病人打基礎,過了幾年才離開在當地開業。
假如自己另行開業的醫師把綜合醫院的門診或其服務品質提高得太好,誰又願去這些醫
師另行開業的診所或醫院。也許一些公立大綜合醫院門診大排長龍,工作人員服務態度
惡劣,這種另行開業制度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這種有利益衝突的另行開業對病人醫療的品質也可能有折扣,最近聽些自台灣當客
座教授或講學的醫師說,他們觀察到有些台灣醫師鼓吹某些病的治療法,不但是過時也
末經科學的證實,有些治療方法非常麻煩,必須經常去門診或診所。他們懷疑鼓吹這些
治療方法,病人就較會經常去那些醫師所設的診所。
若在醫學院當教授或擔當行政責任的醫師也從事這種夜間開業,對醫學教育、醫德
培養更有加一層的壞影響。教授們可替學生打分數,又可支配訓練中醫師的昇遷,以及
年輕輩醫師的前途。為了討好巴結教授,有些年輕的醫師甚至也介紹病人到教授家中的
診所或醫院,記得以前當學生時,隱形眼鏡較稀罕又貴些,有些學生一到眼科實習,不
在醫學院反到教授家中檢查購買,記得同學背後就有人批評。若教授或主任家中的診所
或醫院需要助手,科中的年輕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都爭先恐後地去兼差。(有些派往台大
小兒科訓練的醫師就涉嫌去一位教授家中的診所看病)。
除了醫療服務外,綜合醫院尤其是教學醫院更負有教學、研究、關心社會等職責。
人的精力有限,若在業餘如夜間週末另行開業,在日常工作時間的精神一定會打折扣。
這樣綜合醫院各種醫療、研究、教學等等職責都會受不良影響,台灣人民的保健終會受
損害。我們在國外不管在教學醫院或地方社區醫院若被專職僱用,經常是早到晚歸,精
疲力倦,毫無精力去做兼職的工作。最近聽某位台灣綜合教學醫院醫師說,他的醫院是
嚴禁另行開業,他也有同感,並說有精力去另行開業,是因為這些醫師沒盡職於自己本
身的職責。
最後呼籲台灣各大綜合醫院嚴格要求專職的醫師盡全責於服務的醫院,醫院也需提
高待遇,避免這些醫師有另行開業的口實,也希望病人及家屬認清楚,到這些醫師另行
開業的診所或醫院,有可能損害自己醫療服務的品質,大家一齊致力於整個綜合醫院品
質的提高。
(後記)在此向師長、同學、校友及其他同仁致歉。此稿寫作中曾給同班同學兩人其
他各屆校友四人看過,承蒙他們提供意見及鼓勵而寫成。文中有些看法來自一些在聚會
或電話中提供意見的校友。說這文章是不少校友的共同意見想也不為過。我們認為問題
應拿出來討論,那才有解決進步的一天。再度請師長、同學、校友及其他同仁原諒我們
的直言。
(作者係民國54年醫科畢業,現任職美國米蘇里聖路易大學小兒科)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1. 台灣醫界對國家族群的認同
2. 醫師與台灣文學
3. 醫界的陋習---無照與租照
4. 醫院應禁醫師另行開業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人 醫 界 專 刊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 PUBLICATION 台 灣 專 刊
醫界的陋習---無照與租照
朱真一 原載 自立晚報 2/22/94
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選舉及任命的風波,不但暴露台大醫學院諸多的缺點,更突顯台灣
醫界各種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台灣普遍存在的無照職業以及醫師或
開業執照的租借,尤其是那種沒經醫師專業訓練而擁有的所謂「總統牌醫師」執照。
謝貴雄在給陳維昭校長的說明書坦承一九八四年以前在家夜間開業,後來因台大醫院施
行專勤制度,才把家中診所業務交給一些在其他私立綜合醫院服務的醫師們。那些人也
跟謝貴雄一樣因執照放在服務的醫院,不可能申請開業,所以涉嫌去租借了「總統牌醫
師」開業執照,在謝貴雄家中的診所執業。在那說明書中也承認在那診所「偶而」看病
人。
看了這份謝貴雄親自寫的說明書,可看出台灣醫界無照執業及執照租借的嚴重性。不但
是密醫,各公私立綜合醫院服務的醫師,甚至於頂尖台大醫學院的教授們(不只是謝貴
雄)不少人是夜間無照開業,或如上述涉嫌租用他人開業執照執行醫務。
這種違法執行醫務問題與「總統牌醫師」執照的發給有莫大的關係。昔日軍中醫護人員
未受醫師的專業訓練,在戒嚴時代由老總統蔣中正授意,再由當年老立法院制定條例
中,擁有了此「醫師」執照。這種「總統牌醫師」可以申請開業,對民眾保健醫療傷害
深遠。他們不但因沒有專業訓練而有不當之醫務工作,更消耗台灣大量的勞保農保資
源,更壞的是一些密醫租用這種開業執照,堂堂皇皇地執行醫療工作。執照一人一照,
必須親自負責,可是台灣司法及衛生機關視而無睹,恣意放行,人民的健康被犧牲了。
醫師執照及開業執照是國家法律規定下神聖的專業資格及執行醫務之憑證,豈可任意出
租或借貸。對這些違法的無照開業及執照租借,除了司法及衛生機構嚴加取締外,也希
望台灣醫界、立法院考試院重新檢討不良的「總統牌醫師」執照,更期待民眾檢舉,及
社會輿論來批評討論。希望由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任命風波中,體驗此問題的嚴重性,
正視這種傷害台灣人民保健醫療的違法執業問題。
醫院應禁醫師另行開業 朱真一
這次台大醫學院院長選舉及任命的爭議中,突顯許多不只是台大醫學院,更是台灣
醫界的許多問題,無開業執照及租借執照行醫,不但是犯法的行為(見自立晚報二月廿二
日「台灣醫界陋習、無照與祖照」一文),這種公私立大綜合醫院允許醫師夜間及週末在
自宅或他處另行開業,也會損害台灣人民之醫療保健。
受僱於各大綜合醫院服務之際,在自宅或他處開業在台灣相當普遍。像謝貴雄給台
大校長陳維昭的說明書(楓城新聞與評論,今年二月廿五日)就說在一九八四年台大實施
專勤制度後,就把家中病人轉給其他醫師,但仍在謝貴雄自宅的診所診治。文中說「這
些醫師服務在私立綜合醫院,如台安、國泰和亞東醫院,因此夜間看病是被允許的。可
是他們的執業執照放在服務的醫院,不可能用來申請開業」。因此他們涉嫌去租用爭議
性極大,又沒有醫師訓練的「總統牌」執照開業。自己的同學、親友在公私立大綜合醫
院工作的醫師,另行無照開業也常有所聞。
這種普遍存在的開業,應都是犯法,醫師法要求醫院專職服務的醫師把執業執照放
在醫院,就是要他們全心全力地在醫院中盡職,若自己另行開業,不只是一心兩用,不
能盡力為受僱的醫院服務外,更有利益的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的問題存在。兩
方(醫院及診所)利益衝突時,醫師如何抉擇,何者優先?這種另行開業除了違害所服務
的醫院之權益外,也會影響醫療服務及人民保健的品質,若發生在教學醫院,更對醫學
教育、醫德身教有深遠的壞影響。
最常發生的是,這種醫師可能為自己診所的業務,慫恿病患從綜合醫院轉到自己的
診所。以自己從前在台灣的經驗,就曾聽到一些主治醫師在醫院中向病人或家屬「拉攏
生意」,並以自己的診所或家中的醫院,服務較好,較方便或較便宜來標榜。有些醫師
也利用自己服務的醫院來做些符合自己利益的作業,譬如有些主治醫師利用綜合醫院設
備來診斷,但將其資料帶回自己的診所做其他低成本高收益的治療。這些公開或暗中
「招攬生意」或「利用醫院照料診所業務」嚴重地違害了所服務醫院的權益。
一些公立綜合醫院服務品質一向被人詬病。假如這些主治醫師,尤其是主任、院長
等有行政責任的醫師,也另行開業,如何可能去努力改進綜合醫院服務的品質。像以前
去省立醫院服務,不少都當作是從大教學醫院訓練完畢去當地開業的跳板,先在那兒就
職,自己同時夜間週末開業,從公立醫院拉攏病人打基礎,過了幾年才離開在當地開業。
假如自己另行開業的醫師把綜合醫院的門診或其服務品質提高得太好,誰又願去這些醫
師另行開業的診所或醫院。也許一些公立大綜合醫院門診大排長龍,工作人員服務態度
惡劣,這種另行開業制度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這種有利益衝突的另行開業對病人醫療的品質也可能有折扣,最近聽些自台灣當客
座教授或講學的醫師說,他們觀察到有些台灣醫師鼓吹某些病的治療法,不但是過時也
末經科學的證實,有些治療方法非常麻煩,必須經常去門診或診所。他們懷疑鼓吹這些
治療方法,病人就較會經常去那些醫師所設的診所。
若在醫學院當教授或擔當行政責任的醫師也從事這種夜間開業,對醫學教育、醫德
培養更有加一層的壞影響。教授們可替學生打分數,又可支配訓練中醫師的昇遷,以及
年輕輩醫師的前途。為了討好巴結教授,有些年輕的醫師甚至也介紹病人到教授家中的
診所或醫院,記得以前當學生時,隱形眼鏡較稀罕又貴些,有些學生一到眼科實習,不
在醫學院反到教授家中檢查購買,記得同學背後就有人批評。若教授或主任家中的診所
或醫院需要助手,科中的年輕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都爭先恐後地去兼差。(有些派往台大
小兒科訓練的醫師就涉嫌去一位教授家中的診所看病)。
除了醫療服務外,綜合醫院尤其是教學醫院更負有教學、研究、關心社會等職責。
人的精力有限,若在業餘如夜間週末另行開業,在日常工作時間的精神一定會打折扣。
這樣綜合醫院各種醫療、研究、教學等等職責都會受不良影響,台灣人民的保健終會受
損害。我們在國外不管在教學醫院或地方社區醫院若被專職僱用,經常是早到晚歸,精
疲力倦,毫無精力去做兼職的工作。最近聽某位台灣綜合教學醫院醫師說,他的醫院是
嚴禁另行開業,他也有同感,並說有精力去另行開業,是因為這些醫師沒盡職於自己本
身的職責。
最後呼籲台灣各大綜合醫院嚴格要求專職的醫師盡全責於服務的醫院,醫院也需提
高待遇,避免這些醫師有另行開業的口實,也希望病人及家屬認清楚,到這些醫師另行
開業的診所或醫院,有可能損害自己醫療服務的品質,大家一齊致力於整個綜合醫院品
質的提高。
(後記)在此向師長、同學、校友及其他同仁致歉。此稿寫作中曾給同班同學兩人其
他各屆校友四人看過,承蒙他們提供意見及鼓勵而寫成。文中有些看法來自一些在聚會
或電話中提供意見的校友。說這文章是不少校友的共同意見想也不為過。我們認為問題
應拿出來討論,那才有解決進步的一天。再度請師長、同學、校友及其他同仁原諒我們
的直言。
(作者係民國54年醫科畢業,現任職美國米蘇里聖路易大學小兒科)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台灣人醫界﹕一般醫學的討論
台灣人醫界﹕一般醫學的討論
1.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出現--談全身體檢的重要
2.在美服務兒童醫院之經驗談
3.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4.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醫 學 專 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 PUBLICATION 台 灣 專 刊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出現
--談全身體檢的重要
朱真一*
(一)前言
科學知識愈來愈進展,應用這新科學的知識就產生更多可用來幫忙診斷
的新儀器及新實驗室的方法。毫無疑問的,這些儀器及實驗室診斷法可用來幫忙
更準確地診斷各雜病疑症。反過來身體檢查以及一般簡單便宜的實驗室診斷法也
常常而且愈來愈被醫師所忽略或忘記。專科醫師尤其會忽略全身身體檢查,只做
自己專科領域內的檢查或檢驗。由於這些昂貴的新科技儀器愈來愈普遍,這種檢
驗也愈來愈被濫用,提高了醫療費用。尤有甚者,因為忽略全身體檢及簡單實驗
室診斷,也常會拖延了正確的診斷而延誤了治療。
Legg-Calve-Perthes症是股骨頭(femoral head)無血管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引起的,最常發生於小孩310歲。雖然真正的病因並不十
分清楚,但有很多疾病與這種無血管性壞死有關連。最近我們連續發現二位病人
是由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球(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引發Legg-Calve
-Perthes症。但在 鑑別診斷時忽略了這可能性而未加以考慮到慢性白血球。 其
中一例更因而延誤了診斷。
鑑別診斷也要心思寬廣,多加考慮各種可能,才較不會有失誤。下面先
報導我們的一個病例,以後再討論,這病人如何因未做全身體檢及未考慮到由
血液疾病可能引起腳痛及跛行,未做簡單的檢驗,病人因而延誤了診斷。甚至最
後發現脾腫大誤以為是腹瘤,用昂貴的電腦掃瞄仍未能診斷,忽略了最基本的血
液檢查。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醫學教育病例,我們應可學習並改進。
(二)病例報告
一位十歲多的女孩在住院六個多月前就略有左邊大腿痛,走路時也有些
跛。小兒科醫師看不出所以然而轉送給骨科醫師診治。住院六個月前也做過X光
檢查,那時X光檢查認為正常。大腿痛雖不甚厲害但卻漸加嚴重,住院前兩個月
又轉送給另一骨科醫師診治。這次X光檢查就在左邊股骨 頭有典型的Legg-Calve
-Perthes的病變。所以指示病人使用柺杖,減少使用左腿承擔重量的機會,但是
腿痛並未減輕,病人也更蒼白些及整身不舒服及食慾漸低。住院那天再去看小兒
科醫師,發現病人腹部有很大的瘤,瘤幾乎佔據整個腹部。
病人馬上轉送給急診處及小兒外科,因當天是星期六,送去急診處叫小
兒外科會診。小兒外科第一個醫囑是作腹部電腦掃瞄,發現是脾極度腫大(24×
12×15公分)。然後叫小兒血液癌腫瘤科會診。只做普通血液細胞數(Complete
Blood Count,CBC)發現白血球450,000/μl 而白血球分別是 2%myeloblasts,
18% myelocytes, 14% metamyelocytes, 4% band及15% segmented
neutrophils,2%lymphocytes,4%monocytes及5%basophils。血紅素是11.3g/dl
而血小板是179,000/μl,一般血液化學包括肝腎機能、尿酸及血凝固檢驗都正常,
只有LDH(Lactic Dehydro genase ) 增高。
骨髓穿刺發現其細胞數增加,骨髓性細胞尤其是未成熟型細胞增加很多,
骨髓樣細胞系列及紅血球系列之比(M:Eratio)是10:1。骨髓抽取液做細胞
遺傳學檢查是100%有Philadelphia染色體〈t(9,22)(q34;q11.2)〉而且20%之細
胞其染色體在q21-31處有Intertitial deletion。
住院後,病人接受Hydroxyurea, Cytosine arabinoside及
α-interferon-2b的治療。病人的白血球一星期內很快就減低到5,000/μl以下。
以後化學治療法繼續保持白血球在5,000/μl左右。脾臟也漸漸減小,後來只能摸
到脾的尖部而已。但是6個月後骨髓穿刺檢驗仍有Philadelphia染色體的細胞,雖
然顯微鏡下,骨髓細胞看起來是正常。
六個月化學治療後,再做X光檢查,股骨頭有顯著的進步,化學治療七個
月後,從一無血緣關係,但人類淋巴球抗原相同的捐贈者的骨髓做了骨髓移植術
。移植後已三年半,她的骨髓及末梢血液正常無白血病跡象。移植一年後的骨髓
穿刺的細胞遺傳學檢驗已無Philadelphia染色體。
(三)討論:
從這病例可以學習幾點實際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教育價值的病例。這病
例告訴我們診斷病 人必須要有寬闊的思維做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
)。雖然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球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呈現在醫學文獻中曾有
人報告過(1,2),但一般小兒科的教科書(3-6) 及骨科教科書(7,8)都沒
有列出。
最常見的書本提出這病症跟鐮狀貧血(sickle cell anemia),長期使用腎
上腺素,細菌或結核菌關節炎、青年風濕關節炎等等有關。兩本骨科教科書列有
十七種不同的疾病需鑑別診斷,但沒提及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可能性。這兩書的作
者在討論中確推薦做血液細胞數(CBC)來排除感染發炎的參考,但文中卻沒有
提及也可以用來幫忙診斷白血病。白血病不論急性及慢性都有可能有腿痛及跛行
的可能,雖然引起的機轉可能不太一樣。
這病例更說明全身身體檢查的重要。這病人有慢性髓性白血病相當久,
脾腫大早就該有。若有做詳細的全身身體檢查,脾腫大應早可發現,則白血病可
提早診斷出來。這病例也說明簡單的實驗室檢查,如血細胞數(CBC)比昂貴的
電腦掃瞄來得有用。若血細胞數比電腦掃瞄先做,白血病早就可診斷出來,電腦
掃瞄根本就不需要。這也再次說明身體檢查的重要,這病人脾腫大雖大到幾乎佔
據整個腹腔,仔細檢查應可懷疑是有脾腫大的可能,若懷疑脾腫大,血細胞數應
是首先去做的檢驗,而非電腦掃瞄。
鑑別診斷的重要性也應是從這病例中學習到,追根到底若檢查病人時,有
想到各種不同 情 況會引起大腿痛及跛行時,就會去好好檢查病人。若X光診斷出
Legg-Calve-Perthes Disease時,若想到慢性髓性細胞也可能引起如此病變時,那
應就該詳查脾腫大否?血液白血球如何?總而言之,這病例說明,若小孩有Legg-
Calve-Perthes病時,應多做鑑別診斷,考慮其它各種 病 的可能,慢性髓性細胞
白血球是其中一種。由這病例的延緩診斷,更說明全身體檢的重要。
(四)文獻
1) Salimi Z, Vas W, Sundaram M. Avascular bone necrosis in an untreated case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Skeletal Radiology 1988;17:353-355
2) Hanif I, Mahmoud H, Pui C-H. Avascular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 Med and Pediat Oncol 1993;21:655-660
3) Behrman RE, Kliegman RM , Arvin AM eds.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5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1996:1949-51
4) Avery ME, First LR eds. Pediatric Medicine. 2nd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4:1425-6
5) Rudolph AM, Hoffman JIE, Rudolph CD eds. Rudolph?s Pediatrics. 19th ed.
Norwalk, Connecticut: Appleton & Lange. 1991:1943-4
6) Oski FA, DeAngelis CD, Feigin RD, Warshaw JB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s.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0: 942-943
7) Weinstein SL, Buckwalter JA eds. Turek?s Orthopedics,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5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1994: 495-509.
8) Morrissy, RT ed. Pediatric Orthopedics.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6:
951-991.
(謹謝梁瑞珍小姐打字)
-----------------------------------------------------------------------------------------------------------------------------
*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聖路易大學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血液癌瘤科
在美服務兒童醫院之經驗談 朱真一
當美國小兒科醫師這麼多年,經歷過5個醫院的不同經驗。在輪流實習醫師時服務的社
區醫院(Community Hospital),小兒科住院醫師的2個綜合醫院,小兒次專科訓練之兒童醫
院以及目前全職服務的兒童醫院。每個醫院對小兒病患態度及醫院之經營等等非常不同,僅
將自己經驗寫出,希望有助於台灣兒童醫院之籌建。
第一年到波士頓的一社區醫院,在小兒科兩個月的印象非常模糊,回想起來主要是那醫
院對小孩一點也不注重,小孩子的病房沒有特別的設計,與成人一樣。記得小孩子開刀時與
成人住在同樣的病房,跟成人一樣的照顧。開業醫師中也有不少不是小兒科醫師,有些是一
般開業的(那時無家庭醫學科)。小孩在這成人為主的中型醫院(約400床)可說完全被忽略。仍
記得有個小孩肛痛送來住院,闌尾炎還是我診斷出來通知該開業醫師。這家社區醫院相當不
錯,內外科醫師都不錯,也是波士頓兩家醫學院的聯繫醫院,但小兒科就是不被重視。
小兒科住院醫師在紐約州立大學下城醫學中心訓練的,這兩年在兩家綜合醫院服務,大
部分時間是在有1,000多床的郡立醫院,一年中幾個月在大學醫院。這兩個綜合醫院對小孩較
注重,小兒科在同一棟樓中有好幾層,有專門小兒的放射線醫師及一般外科醫師。小兒科內
的每個次專科(Subspeciality)雖也有,但各種外科則無小兒方面專家參與,還是不十分理想。
那時雖另設有微量檢驗室,但需特別請求,大部分仍在醫院總檢驗部門內。放射線科雖有專
門的小兒科放射線醫師,但沒有另外特為小兒專用的設備。
小兒科雖不小但在整個醫院中比例上仍不甚重要。最近這家綜合醫院把有關小兒的病人
集中,成立一兒童醫學中心,應該是為了彌補從前的缺隙,但是這一兒童醫學中心仍不是獨
立的機構,只是一個大醫學中心之一成員,財務與人事沒有獨立。
再後兩年的小兒血液癌瘤次專科訓練是在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小兒科。這一科整個在兒
童醫院內,主任也兼醫院醫務主任(medical director)。這醫院是完全獨立的醫院,醫院有
自己的董事會、行政主管及人事安排。醫院與醫學院有合作簽約,整個小兒科及一些專門小
兒的外科、神經科、眼科等等也在醫院內。醫院有自己的檢驗室。可是當時仍有許多重要部
門缺,如必需到緊臨的成人綜合醫院Barnes醫院去。譬如此兒童醫院沒有手術房,沒有放射
線科,沒有解剖病理設備,這些設備要用成人醫院的。幸而放射線科有一樓專為小兒科使用,
有專門小兒放射線醫師同時解剖病理方面也有小兒病理之專家,雖不方便,但總有各科專家
服務兒童。這醫院的耳鼻喉科比較特別,醫師不肯去兒童醫院,所有小兒耳鼻喉科問題需到
成人醫院去。
此華盛頓大學的兒童醫院(聖路易),在我離開幾年後,幾年前又重新蓋了一新的醫院,
病床增加不少外,也增加了開刀房,小兒放射線科也搬入新的兒童醫院內,耳鼻喉科亦開始
移往兒童醫院作業。這種改變一定也是為了彌補從前沒有開刀房及放射線等等設備的遺憾。
1975年小兒血液癌瘤科訓練完後開始去找職位,我申請市中另一醫院聖路易大學小兒科,
參觀該校有關的兒童醫院時,一看有開刀房、有放射線科、有病理科,比華盛頓大學的兒童
晉院更齊備,非常高興來就職。這家是天主教大學,「Glennon大主教兒童醫院」當時是以服
務病患為主,雖研究氣氛大不如華盛頓大學,卻是非常優良的醫療機構。最近也擴展很多,
我在此一待就十五年,其中變化很多,不能詳述,全職教員從以前約10數名到目前40幾人。
我自己一向熱心參與醫院事務,常常志願當一些委員會或沒人要做的工作,如一些同僚監督
(Peer review)的委員會或繼續醫學教育,對此醫院較為熟悉,所以不厭其煩地報導。
Glennon大主教兒童醫院是獨立的醫院,醫院有自己的董事會及行政系統,醫院的財政及
人事完全獨立於聖路易大學之外。醫院在聖路易大學醫院及醫學院隔壁,有地道相連。小兒科
及其他各科如外科、病理科、眼科、放射線科、神經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等等的小兒部門全
部座落於醫院內。醫院有開刀房、解剖病理及檢驗室,放射線科設備包括有自己的CT scanner
及MRI。190床的病院不可能什麼都有,像心臟導管術、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oncology)及各
種血管導管攝影等等仍要借助隔鄰的大學醫院。但是大學醫院也有求助於兒童醫院的時候,譬
如MRI,大學醫院目前正在裝置中,病人需送來兒童醫院,交流是雙軌道的。
小兒科有45位M.D.的專職醫師,14名是比較一般性的門診部及急診部的醫師,他們都是全
職,輪流監督住院醫師及醫學生在各部門的活動。各種門診及急診24小時一定有主治醫師在場
負責。加護病房由重病次專科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ity) 主治醫師主管,不但是住院
醫師24小時在場,主治醫師也需隨叫隨到,新生兒科(neonatology)主治醫師更是全天應候幫
忙住院醫師。其他各次專科如心臟、內分泌、胃腸、遺傳學、血液及癌瘤、免疫及過敏、傳染
病、腎臟各科外,也有專管小孩成長(development)以及保護(Protection)的各分科。每次專
科大約有3人以上,有些科也有非專職的兼任督師。
病理科有4位全職的小兒病理醫師,放射線科也有4位(目前1位neuroradiology出缺,由別
人兼職)是專門小兒方面。他們的辦公室都在兒童醫院內,找他們非常簡單方便。小兒神經科
及精神科也各有幾位專職醫師在兒童醫院。心理學也有自己的一科,有幾位專職之ph. D.及碩
士,他們與成長次專科(developmental pediatrics) 組成一相當大規模的中心,除了醫師、
心理學家外,有社會工作人員、教育學家等等全職人員。
有兒童醫院最大的好處是使各外科專科能找到有小兒經驗之各種外科醫師長駐醫院,專為
兒童設想,不只是兼差的工作。小兒麻醉有5位專職麻醉醫師,小兒一般外科有3位全職及2位
在兒童醫院內開業的醫師(他們兩人幾乎所有時間在此醫院,他們的門診也租用醫院的房間)。
其他小兒的胸腔心臟外科、神經外科、整型外科、泌尿科等等外科的次專科都有1人到好幾人專
門從事小兒方面的工作,他們跟其他人一樣,辦公室及門診座落於兒童醫院內。其他眼科、耳
鼻喉科、骨科都一樣。唯有牙科及婦產科只各請1位開業醫師兼任。
不到200床之醫院,不可能樣樣俱備,缺少的設備到成人的大學醫院去借用或由他們醫師經
手使用。小兒心臟科醫師經常要借用大學醫院心臟導管室設備,他們就常常抱怨設備不為小兒
著想,他們的建議他不被接受。雖想由兒童醫院自己籌設此設備,但至今仍遲遲未能進行,想
來是設備太貴了。各種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也不可能請到專門小兒的醫師,只好借重大
學醫院、核子醫學部、放射線治療以及其他各科較少人利用的設施或專家。
由於各科專門小兒的醫師設備都座落於兒童醫院內,大家更能專心服務造福病童。譬如我
們癌瘤科,病童若有癌瘤,不管是由小兒科、任何外科、專科或放射線科醫師送入,有關之醫
師馬上就知道,醫院不甚大,聯絡他方便,常常24小時內就一切診斷完畢,病理醫師也通知到,
如果尚末開刀,大家就有一同會診的傾向。每1星期有關的小兒科癌瘤醫師,各種外科醫師、放
射線科醫師、病理科醫師、放射線治療醫師以及護士、藥師、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等等又聚
會一同討論如何治療。
以上都是自己親身體驗在兒童醫院及不在兒童醫院之優劣,算是經驗談,希望對台灣籌建
兒童醫院有所幫忙。
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
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朱真一
最近有機會聽到數次有關「有根據的醫療」的演講,也看到漸漸多起來這類文章在
美國醫學雜誌刊登。美國內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的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甚至闢有一專欄,每期討論如何收集科學根據來幫忙大家做診治的決
定。這一專欄討論如何做系統化的審閱(systematic review)或統計合併分析(meta-
analysis)等等來推廣有根據的醫療。
診治病人牽涉到不少複雜的因素,譬如科學的證據,病人及醫師的個人因素,社會
或家庭等環境的影響等等。個人因素如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經驗或哲學觀點都可影響。
法律、社會資源、經濟的支持、社區標準更會左右醫師如何診治病人。現在美國盛行的
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制度或台灣目前全民健保多少都已干涉到醫師
診治的工作。
上述所有的因素中,科學的根據應是最重要,而且將會愈來愈重要。這不只是「理
所當然」之事。社會及經濟資源的壓力,也會逼使大家朝此方向邁進。在美國不但如骨
髓移植、心臟移植等費錢的治療先要得到保險公司的審核才能做,甚至如電腦掃描(CT
scan),核磁共振掃描(MRI)等等檢驗,甚至於基本的放射學或化學血液學的檢驗都先需
要事先的許可,不然保險公司不付錢。保險公司就常以沒有科學的根據為理由,不批准
一些昂貴的診治。醫師及保險公司都有醫學文獻或其他證據來對某些診治提供科學的證
據,不能再以自己的意見來決定了。
科學的證據也常要上法院,像上段提及的保險公司核准的診治,若一旦被否決,有
病人到法院控告保險公司違約。雙方都要提出科學的根據來辯論。若有醫療糾紛那更不
必講,控方及被控一方也都拿科學的根據為憑據。
因為社會的資源有限加上HMO保險制度想儘量省錢限制各種診治費用,醫院更因為新
的保險制度給付減少而有營運困難,所以各保險公司、各醫院或其他機構開始出版各樣
各式的指導方針(guideline)為當某些疾病的診治方針。醫師們、各留學會或專科學會也
開始寫些另外角度不同的指導方針或用不同名稱的所謂臨床途徑(clinical pathway)等
等。由於每個寫指導原則站在不同的立場來看,同一疾病就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指導方針。
現在美國這種指導方針充斥使人不知如何選擇之感。若要選擇好的指導方針或要抗爭保
險公司規定的指導方針,也一樣需要有根據的醫療數據。
科學的根據不只是實驗室的許多日新月異的新發現,尤其是最近分子生物學上一日
千里的進展。這些實驗室的成就更讓診治疾病科學化,能使病因更明朗化,診斷更準確。
但對臨床的抉選,醫療執業人員,臨床的試驗(clinical trail)更是重要。治療方式也
需科學的肯定。
臨床試驗有不同的種類,從一個病例的報告到上千上萬人的雙盲隨機取樣試驗(double
blinded randomized trial)都是臨床試驗的根據。如何選擇那種試驗是可以取信的,在
醫學界早有共識。愈是少數目病例的診治報導愈難採信其診治的結果。不過病例報告本身
並不一定是沒有價值,尤其是新的診治法普通由少數(甚至一個)病例開始。病例增多而效
果不甚明確時,必須有對照群(control group)試驗來證實肯定。經常有些開始時有些診
治法有初步的好結果,但一經對照群的比較,效果就沒有了。
醫學上所稱的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很平常,尤其是病人主觀上的感覺或情緒可
以影響病情或病徵的疾病。像疼痛不論是關節炎、受傷或癌症引起的,都會因暗示(
suggestion)作用而能減輕疼痛。最近看報被證明是欺騙人的太極門,他們用「拜師」十幾
個鐘頭典禮中,讓人飲「聖水」被作法的信徒就會有病痛暫時痊癒的安慰效果。這「拜師」
及「飲聖水」就有暗示的效果。
最可取信的是隨機取樣試驗,將病人分成兩組或更多組,每組病人組成的特徵無差別,
隨機分組,各組用不同的冶療法或不同藥物。病人不能也不應被暗示那種治療有效。有的
藥物試驗連治療人員及病人都不知是何種藥物,這種雙盲的試驗,在治療人員病人都不知
情下來做試驗,來避免「暗示」作用。這樣的隨機取樣試驗漸漸成為歐美臨床試驗最主要
的工具。
台灣跟歐美以及世界其他各地,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又流行起來。在一
刊物上有人不知居心何在把這另類醫學翻譯成「改良式醫學」,這是完全與事寅不符合的。
大部分的另類器學仍未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使用者仍很多。原因很多,不在此討論,但
保險公司的給付(或在台灣全民保險)跟主題有關略為一談。
前面提到保險公司為了減少給付很挑剔地要求有科學的根據,不肯給付昂貴的診治,
如骨髓移植、核磁共振掃描等,但是有些也願給付仍未經嚴格臨床試驗證實的另類醫學。
這些保險公司仍是以「經濟掛帥」,他們只要能減少支付就可以批准。病家也願找簡易、
少痛苦或少副作用的另類治療,而不願用正統的、有經臨床隨機取樣證實的診治。用沒有
根據的治療,效果未知,後來可能病情加重,病人又回頭再用正統的醫療。甚至於一些可
能自然可痊癒的病痛,有的統計用沒有根據的治療法,也不見得較省錢,因為每次診療費
似乎較少,但診療次數很多。仍未獲得有根據的證實,病家及保險公司的心態及作用仍值
得考慮。
在台灣不少的另類醫療,不但沒有臨床試驗的證實,更是昂貴。譬如癲?的病徵,不
少病案中了另類治療者可以「斷根」的宣傳前往接受治療。據榮總江冠華醫師的文章,有
另類治療病患每個月平均花的費用比正統西藥的大倍的藥費,但所有只吃另類醫療病患的
血液中均有西藥phenytoin或phenobarbital的含量。這些另類醫療的藥都未經檢查審核,
更不要該有什麼臨床試驗。
要找某一疾病或其情況那些診治有否根據?近年來科學知識爆炸似激增。醫學的根據
要靠數據(data),這些數據又如何取得。傳統的醫學雜誌外,電子媒體也漸漸站住地位,
尤其是因資訊科學的發展,各種醫學資訊儲存尋找分析,變成有根據醫療的來源。這些強
而有力又多的資訊,若不加整理分析,對一般醫療人員是毫無用處的。所以開頭所提及的
系統化的審閱及統計合併分析變成非常重要。詳細的介紹這些審閱分析將在下次再討論。
以上所言當然只是一些膚淺的討論,主要是希望醫界大家來注重強調臨床試驗的重要,
以及採取有根據的診治。國外的數據也許不能完全適合台灣的病人。希望從台灣自己的觀
點去開始做審閱分析,符合在台灣國人的數據,給大家有更明確的指針。
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
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朱真一
上次淺談有根據的醫療一文中提及各專科學會為了醫療的指導方針(以下簡稱指針)有
更科學性的根據,開始研發指針的寫作。最主要原因就是要加強增進醫療的品質,提高醫
療的水準。專科醫學會是大家公認「理所當然」最好的醫療指針的研發機構,不但醫師們,
社會各階層包括保險公司都較會接受由專科醫學會所擬定的指針。
因有機會參加學會以及研討會中聽到美國血液學會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idiopahic
thrombocytopein purpura以下簡稱ITP)指針,委員會主席Dr. James George三次的演講,
並詳讀該委員會的出版,深深覺得該委員會的工作實是一個非常好樣板。雖然該會目標是
本要寫作一有根據的診治指針,但是他們很努力地去如上次淺談一文所提及的審閱分析,
發覺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為有根據的診治指針而改用意見調查方式寫出指針。他們製作的過
程所遇到的問題及慎重態度仍值得參考,在此不厭其煩報導。
這一篇的資料主要靠美國血液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的機關雜誌
Blood 1996年2月的全文報導(1),美國內科學會的雜誌1997年最近有較短的文付以及聆聽
三次的演講會或其中討論而寫成。
1993年有兩位血液學會的會員,其中一位是開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practice)的
主席,向血液學會理事會請求設立委員會來研發寫作指針。理事會通過後並撥了十萬美金
為預算。首先決定選ITP為第一個目標,選ITP因為這是血液學中相當平常的疾病,有不少
診斷及治療的疑難,有不少爭辯某些診斷或某些治療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當
時的血液學會就選Oklahoma大學血液學科主任James George為該ITP指針委員會主席。
1994年6月主席選擇邀請了其他14人為委員會成員,其中一位是臨床流行病學家
(clinical epidemiologist)一位是專長醫學指針研發寫作的方法論家(methodologist)。
其他12位(包括主席共13位)是血液學家。9位是大學醫院的學院式血液學家(6位內科,3位
小兒科),4位是開業的血液學家。
委員會第一要務是慎選目標,先限定所謂之ITP確定在原發性(Idiopathic)上。因此
病並沒有一特別可信賴、可以診斷的方法,必需靠排除其他也會引起血小板減低的疾病。
首先決定不討論,因有其他疾病,而引發的免疫性缺血小板紫斑症。先鎖定目標。
然後去搜尋文獻。先從各種不同資訊軟體中找出有關之文獻,然後由各委員詳讀,
再加上每人所知而未被收集到的文獻。文獻數目實在太多不能一一詳讀。首先清除一些
病例報告,少於五個病例的系列報導,或各種沒有原本數據的文獻報告。每一文獻由委
員會中兩人各自獨立評估每個文獻的科學價值及其結果。
他們二人把這些文獻評估分等,把診治效果依數據之好壞分成五等級。最強有力的,
當然是少假性正面負面(false positive or negative)錯誤的隨機取樣試驗(randomized
trial),其次是較多假性錯誤的隨機取樣試驗。第三等級是沒有隨機取樣,但有對照群
(control)的試驗,第四是用以前歷史性數據為對照群的,第五級也就是最弱而無力的是
病例系列沒有對照群的。
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的臨床治療報告,大都是第五級最弱而無力沒有對照群的試驗,
所以根本無法分析研發寫作一有根據的指針。當然只好退而求其次,以「意見調查」為
主要的方法。
特別為了避免一些愛講話又有強烈意見委員會可能支配左右其他委員們的意見,所
以不先討論每人看法如何,每人都得到這些文獻的複本及評估結果,大家獨立分別有充
分時間在自己辦公室回答問卷。第一部分在1994年有41頁1300各種不同的臨床情況的問
題,郵寄給委員們回答,1995年初另加上25頁有600個問題問卷。
這些問卷的問題不但問對治療的意見,也問診斷的意見。成人、小孩、孕婦及新生
兒分別處理不同臨床情況。這意見調查時委員會決定大家用公同的定義來表達意見,有
相同的標準,統計數據才會有意義。譬如必需的是指某種診斷法或治療是必需做的,但
若是妥當否則指診治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必需的,但並不錯。反過來無需的則是某種診治
不需要的,但不一定是不妥當。這不妥當是不當也是不應該去做的。
為了讓各種意見的異同可以衡量,每人意見是否一致,委員會採用一種Rand的記分
表來讓委員們表達意見,每個委員對每一情況可以用1-9打分數,9是最同意,1最不同意,
其間有不同空間。平均的分數大於7則當做平均上大體同意,平均低於3分則表不同意。
委員間的一致性否則用A、B、C、D、E來表示,這A到E的等級是定義如下:A是完全
或差不多完全一致,指委員會會員間差異低於平均差異2個標準偏差(SD,standard
deviation)以上,B是非常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是低於平均差異1-2個SD間,C是相
當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低於平均差異一個SD以內。D是相當不一致,指委員會間的
差異高於平均差異一個SD以內。E是非常不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高於平均差異一個
SD以上。
所以某些項目以1.5,A則表示委員非常強烈幾乎一致地認為某種診治是不需要或不
妥當。7.5,D則相反,對另一種診治項目委員們相當不一致地認為需要或妥當,但委員
間有相當不一致、不一樣的意見。委員會決定以平均低於3稱為不同意,高於7為同意某
一診治的需要性或妥當性。
這種方法用來評估對需要性或妥當性可能有不同等級的同意性或一致性。譬如對成
人有ITP時,骨髓穿刺是否需要或妥當否。問妥當否平均只有5.3分,且非常不上致(即
E級),但間需要否則更減為3.6分及相當不一致(D級)。可見需要性低於妥當性,也就是
說有些人認為不需要但並沒有什麼不妥當。
小孩ITP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數目,而只有輕微出血症狀時,不治療是否妥當否。也
可看出委員們間一致性隨血小板數目有不同。如血小板低於10,000時,委員們相當不一
致(D級)地不同意(2.5分)不治療是妥當的,隨著血小板數升高則愈來愈同意、愈一致地
認為不治療是妥當的。譬如血小板30,000到50,000時,就相當一致地同意(8.3分C級一致
性)不必治療,當血小板增到大於50,000時,所有委員都一致地同意不必治療(9.0分A級
一致性)。可見許多的診治只是意見觀點非有科學的證據。
所以委員會只好用這些還相當不一致的意見來為這ITP的指針。只是「意見性的指針」
不是有根據性的指針。當他們把指針寫好後,先讓其他不是委員們的其他8位血液學家過
目批評,以後再出版這指導方針。這ITP的指針有許多推薦是很好的參考資料,當另文介
紹。這裏只討論指針的研發及感想。
這研發指針的過程,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穫。在血液學界這只是起點,最大的教訓是
大家更清楚地知道,有根據醫療的指針的確相當困難寫作。大家也因而更了解以後做臨床
試驗不能只有系列,應有對照群且要隨機取樣(randomized)才最有意義。
看這研發這指針中,有一點更要提出的是,使大家了解到什麼是真的有根據是真知,
什麼是不知道的東西。這種承認不知道也是一種認知,這跟「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
也」的精神倒是一致。
另幾點我所覺察而要指出的是,在美國開業醫師非常被尊重,委員們以及以後批供批
評的血液學醫師,不少是開業臨床醫師,不全是學院派的學術取向的大學醫院醫師而已。
這指針並沒有做診治的成本評估,在報告中曾提及這將是以後的目標之一。
指針並不是「標準答案」,作者們也在文中提出,以後有新的數據也需繼續更改。但
無論如何這指針的發表對ITP的診治有許多深的影響,也會改變或加深一些血液學家診治
ITP的觀念。希望其他專科也多多去發展研究更多的指針給大家當診治的參考,也增進醫療
的品質,提高醫療的水準。
參考文獻
1.George JN, Woolf SH, Raskob GE, et al: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Blood, 1996; 88: 3-40.
2.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ITP practice guideline panel clinical
guide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ecommendations of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nn Int Med:1997; 126:319-326.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1.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出現--談全身體檢的重要
2.在美服務兒童醫院之經驗談
3.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4.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醫 學 專 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 PUBLICATION 台 灣 專 刊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出現
--談全身體檢的重要
朱真一*
(一)前言
科學知識愈來愈進展,應用這新科學的知識就產生更多可用來幫忙診斷
的新儀器及新實驗室的方法。毫無疑問的,這些儀器及實驗室診斷法可用來幫忙
更準確地診斷各雜病疑症。反過來身體檢查以及一般簡單便宜的實驗室診斷法也
常常而且愈來愈被醫師所忽略或忘記。專科醫師尤其會忽略全身身體檢查,只做
自己專科領域內的檢查或檢驗。由於這些昂貴的新科技儀器愈來愈普遍,這種檢
驗也愈來愈被濫用,提高了醫療費用。尤有甚者,因為忽略全身體檢及簡單實驗
室診斷,也常會拖延了正確的診斷而延誤了治療。
Legg-Calve-Perthes症是股骨頭(femoral head)無血管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引起的,最常發生於小孩310歲。雖然真正的病因並不十
分清楚,但有很多疾病與這種無血管性壞死有關連。最近我們連續發現二位病人
是由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球(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引發Legg-Calve
-Perthes症。但在 鑑別診斷時忽略了這可能性而未加以考慮到慢性白血球。 其
中一例更因而延誤了診斷。
鑑別診斷也要心思寬廣,多加考慮各種可能,才較不會有失誤。下面先
報導我們的一個病例,以後再討論,這病人如何因未做全身體檢及未考慮到由
血液疾病可能引起腳痛及跛行,未做簡單的檢驗,病人因而延誤了診斷。甚至最
後發現脾腫大誤以為是腹瘤,用昂貴的電腦掃瞄仍未能診斷,忽略了最基本的血
液檢查。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醫學教育病例,我們應可學習並改進。
(二)病例報告
一位十歲多的女孩在住院六個多月前就略有左邊大腿痛,走路時也有些
跛。小兒科醫師看不出所以然而轉送給骨科醫師診治。住院六個月前也做過X光
檢查,那時X光檢查認為正常。大腿痛雖不甚厲害但卻漸加嚴重,住院前兩個月
又轉送給另一骨科醫師診治。這次X光檢查就在左邊股骨 頭有典型的Legg-Calve
-Perthes的病變。所以指示病人使用柺杖,減少使用左腿承擔重量的機會,但是
腿痛並未減輕,病人也更蒼白些及整身不舒服及食慾漸低。住院那天再去看小兒
科醫師,發現病人腹部有很大的瘤,瘤幾乎佔據整個腹部。
病人馬上轉送給急診處及小兒外科,因當天是星期六,送去急診處叫小
兒外科會診。小兒外科第一個醫囑是作腹部電腦掃瞄,發現是脾極度腫大(24×
12×15公分)。然後叫小兒血液癌腫瘤科會診。只做普通血液細胞數(Complete
Blood Count,CBC)發現白血球450,000/μl 而白血球分別是 2%myeloblasts,
18% myelocytes, 14% metamyelocytes, 4% band及15% segmented
neutrophils,2%lymphocytes,4%monocytes及5%basophils。血紅素是11.3g/dl
而血小板是179,000/μl,一般血液化學包括肝腎機能、尿酸及血凝固檢驗都正常,
只有LDH(Lactic Dehydro genase ) 增高。
骨髓穿刺發現其細胞數增加,骨髓性細胞尤其是未成熟型細胞增加很多,
骨髓樣細胞系列及紅血球系列之比(M:Eratio)是10:1。骨髓抽取液做細胞
遺傳學檢查是100%有Philadelphia染色體〈t(9,22)(q34;q11.2)〉而且20%之細
胞其染色體在q21-31處有Intertitial deletion。
住院後,病人接受Hydroxyurea, Cytosine arabinoside及
α-interferon-2b的治療。病人的白血球一星期內很快就減低到5,000/μl以下。
以後化學治療法繼續保持白血球在5,000/μl左右。脾臟也漸漸減小,後來只能摸
到脾的尖部而已。但是6個月後骨髓穿刺檢驗仍有Philadelphia染色體的細胞,雖
然顯微鏡下,骨髓細胞看起來是正常。
六個月化學治療後,再做X光檢查,股骨頭有顯著的進步,化學治療七個
月後,從一無血緣關係,但人類淋巴球抗原相同的捐贈者的骨髓做了骨髓移植術
。移植後已三年半,她的骨髓及末梢血液正常無白血病跡象。移植一年後的骨髓
穿刺的細胞遺傳學檢驗已無Philadelphia染色體。
(三)討論:
從這病例可以學習幾點實際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教育價值的病例。這病
例告訴我們診斷病 人必須要有寬闊的思維做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
)。雖然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球病以Legg-Calve-Perthes症呈現在醫學文獻中曾有
人報告過(1,2),但一般小兒科的教科書(3-6) 及骨科教科書(7,8)都沒
有列出。
最常見的書本提出這病症跟鐮狀貧血(sickle cell anemia),長期使用腎
上腺素,細菌或結核菌關節炎、青年風濕關節炎等等有關。兩本骨科教科書列有
十七種不同的疾病需鑑別診斷,但沒提及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可能性。這兩書的作
者在討論中確推薦做血液細胞數(CBC)來排除感染發炎的參考,但文中卻沒有
提及也可以用來幫忙診斷白血病。白血病不論急性及慢性都有可能有腿痛及跛行
的可能,雖然引起的機轉可能不太一樣。
這病例更說明全身身體檢查的重要。這病人有慢性髓性白血病相當久,
脾腫大早就該有。若有做詳細的全身身體檢查,脾腫大應早可發現,則白血病可
提早診斷出來。這病例也說明簡單的實驗室檢查,如血細胞數(CBC)比昂貴的
電腦掃瞄來得有用。若血細胞數比電腦掃瞄先做,白血病早就可診斷出來,電腦
掃瞄根本就不需要。這也再次說明身體檢查的重要,這病人脾腫大雖大到幾乎佔
據整個腹腔,仔細檢查應可懷疑是有脾腫大的可能,若懷疑脾腫大,血細胞數應
是首先去做的檢驗,而非電腦掃瞄。
鑑別診斷的重要性也應是從這病例中學習到,追根到底若檢查病人時,有
想到各種不同 情 況會引起大腿痛及跛行時,就會去好好檢查病人。若X光診斷出
Legg-Calve-Perthes Disease時,若想到慢性髓性細胞也可能引起如此病變時,那
應就該詳查脾腫大否?血液白血球如何?總而言之,這病例說明,若小孩有Legg-
Calve-Perthes病時,應多做鑑別診斷,考慮其它各種 病 的可能,慢性髓性細胞
白血球是其中一種。由這病例的延緩診斷,更說明全身體檢的重要。
(四)文獻
1) Salimi Z, Vas W, Sundaram M. Avascular bone necrosis in an untreated case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Skeletal Radiology 1988;17:353-355
2) Hanif I, Mahmoud H, Pui C-H. Avascular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 Med and Pediat Oncol 1993;21:655-660
3) Behrman RE, Kliegman RM , Arvin AM eds.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5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1996:1949-51
4) Avery ME, First LR eds. Pediatric Medicine. 2nd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4:1425-6
5) Rudolph AM, Hoffman JIE, Rudolph CD eds. Rudolph?s Pediatrics. 19th ed.
Norwalk, Connecticut: Appleton & Lange. 1991:1943-4
6) Oski FA, DeAngelis CD, Feigin RD, Warshaw JB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s.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0: 942-943
7) Weinstein SL, Buckwalter JA eds. Turek?s Orthopedics,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5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1994: 495-509.
8) Morrissy, RT ed. Pediatric Orthopedics.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6:
951-991.
(謹謝梁瑞珍小姐打字)
-----------------------------------------------------------------------------------------------------------------------------
*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聖路易大學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血液癌瘤科
在美服務兒童醫院之經驗談 朱真一
當美國小兒科醫師這麼多年,經歷過5個醫院的不同經驗。在輪流實習醫師時服務的社
區醫院(Community Hospital),小兒科住院醫師的2個綜合醫院,小兒次專科訓練之兒童醫
院以及目前全職服務的兒童醫院。每個醫院對小兒病患態度及醫院之經營等等非常不同,僅
將自己經驗寫出,希望有助於台灣兒童醫院之籌建。
第一年到波士頓的一社區醫院,在小兒科兩個月的印象非常模糊,回想起來主要是那醫
院對小孩一點也不注重,小孩子的病房沒有特別的設計,與成人一樣。記得小孩子開刀時與
成人住在同樣的病房,跟成人一樣的照顧。開業醫師中也有不少不是小兒科醫師,有些是一
般開業的(那時無家庭醫學科)。小孩在這成人為主的中型醫院(約400床)可說完全被忽略。仍
記得有個小孩肛痛送來住院,闌尾炎還是我診斷出來通知該開業醫師。這家社區醫院相當不
錯,內外科醫師都不錯,也是波士頓兩家醫學院的聯繫醫院,但小兒科就是不被重視。
小兒科住院醫師在紐約州立大學下城醫學中心訓練的,這兩年在兩家綜合醫院服務,大
部分時間是在有1,000多床的郡立醫院,一年中幾個月在大學醫院。這兩個綜合醫院對小孩較
注重,小兒科在同一棟樓中有好幾層,有專門小兒的放射線醫師及一般外科醫師。小兒科內
的每個次專科(Subspeciality)雖也有,但各種外科則無小兒方面專家參與,還是不十分理想。
那時雖另設有微量檢驗室,但需特別請求,大部分仍在醫院總檢驗部門內。放射線科雖有專
門的小兒科放射線醫師,但沒有另外特為小兒專用的設備。
小兒科雖不小但在整個醫院中比例上仍不甚重要。最近這家綜合醫院把有關小兒的病人
集中,成立一兒童醫學中心,應該是為了彌補從前的缺隙,但是這一兒童醫學中心仍不是獨
立的機構,只是一個大醫學中心之一成員,財務與人事沒有獨立。
再後兩年的小兒血液癌瘤次專科訓練是在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小兒科。這一科整個在兒
童醫院內,主任也兼醫院醫務主任(medical director)。這醫院是完全獨立的醫院,醫院有
自己的董事會、行政主管及人事安排。醫院與醫學院有合作簽約,整個小兒科及一些專門小
兒的外科、神經科、眼科等等也在醫院內。醫院有自己的檢驗室。可是當時仍有許多重要部
門缺,如必需到緊臨的成人綜合醫院Barnes醫院去。譬如此兒童醫院沒有手術房,沒有放射
線科,沒有解剖病理設備,這些設備要用成人醫院的。幸而放射線科有一樓專為小兒科使用,
有專門小兒放射線醫師同時解剖病理方面也有小兒病理之專家,雖不方便,但總有各科專家
服務兒童。這醫院的耳鼻喉科比較特別,醫師不肯去兒童醫院,所有小兒耳鼻喉科問題需到
成人醫院去。
此華盛頓大學的兒童醫院(聖路易),在我離開幾年後,幾年前又重新蓋了一新的醫院,
病床增加不少外,也增加了開刀房,小兒放射線科也搬入新的兒童醫院內,耳鼻喉科亦開始
移往兒童醫院作業。這種改變一定也是為了彌補從前沒有開刀房及放射線等等設備的遺憾。
1975年小兒血液癌瘤科訓練完後開始去找職位,我申請市中另一醫院聖路易大學小兒科,
參觀該校有關的兒童醫院時,一看有開刀房、有放射線科、有病理科,比華盛頓大學的兒童
晉院更齊備,非常高興來就職。這家是天主教大學,「Glennon大主教兒童醫院」當時是以服
務病患為主,雖研究氣氛大不如華盛頓大學,卻是非常優良的醫療機構。最近也擴展很多,
我在此一待就十五年,其中變化很多,不能詳述,全職教員從以前約10數名到目前40幾人。
我自己一向熱心參與醫院事務,常常志願當一些委員會或沒人要做的工作,如一些同僚監督
(Peer review)的委員會或繼續醫學教育,對此醫院較為熟悉,所以不厭其煩地報導。
Glennon大主教兒童醫院是獨立的醫院,醫院有自己的董事會及行政系統,醫院的財政及
人事完全獨立於聖路易大學之外。醫院在聖路易大學醫院及醫學院隔壁,有地道相連。小兒科
及其他各科如外科、病理科、眼科、放射線科、神經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等等的小兒部門全
部座落於醫院內。醫院有開刀房、解剖病理及檢驗室,放射線科設備包括有自己的CT scanner
及MRI。190床的病院不可能什麼都有,像心臟導管術、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oncology)及各
種血管導管攝影等等仍要借助隔鄰的大學醫院。但是大學醫院也有求助於兒童醫院的時候,譬
如MRI,大學醫院目前正在裝置中,病人需送來兒童醫院,交流是雙軌道的。
小兒科有45位M.D.的專職醫師,14名是比較一般性的門診部及急診部的醫師,他們都是全
職,輪流監督住院醫師及醫學生在各部門的活動。各種門診及急診24小時一定有主治醫師在場
負責。加護病房由重病次專科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ity) 主治醫師主管,不但是住院
醫師24小時在場,主治醫師也需隨叫隨到,新生兒科(neonatology)主治醫師更是全天應候幫
忙住院醫師。其他各次專科如心臟、內分泌、胃腸、遺傳學、血液及癌瘤、免疫及過敏、傳染
病、腎臟各科外,也有專管小孩成長(development)以及保護(Protection)的各分科。每次專
科大約有3人以上,有些科也有非專職的兼任督師。
病理科有4位全職的小兒病理醫師,放射線科也有4位(目前1位neuroradiology出缺,由別
人兼職)是專門小兒方面。他們的辦公室都在兒童醫院內,找他們非常簡單方便。小兒神經科
及精神科也各有幾位專職醫師在兒童醫院。心理學也有自己的一科,有幾位專職之ph. D.及碩
士,他們與成長次專科(developmental pediatrics) 組成一相當大規模的中心,除了醫師、
心理學家外,有社會工作人員、教育學家等等全職人員。
有兒童醫院最大的好處是使各外科專科能找到有小兒經驗之各種外科醫師長駐醫院,專為
兒童設想,不只是兼差的工作。小兒麻醉有5位專職麻醉醫師,小兒一般外科有3位全職及2位
在兒童醫院內開業的醫師(他們兩人幾乎所有時間在此醫院,他們的門診也租用醫院的房間)。
其他小兒的胸腔心臟外科、神經外科、整型外科、泌尿科等等外科的次專科都有1人到好幾人專
門從事小兒方面的工作,他們跟其他人一樣,辦公室及門診座落於兒童醫院內。其他眼科、耳
鼻喉科、骨科都一樣。唯有牙科及婦產科只各請1位開業醫師兼任。
不到200床之醫院,不可能樣樣俱備,缺少的設備到成人的大學醫院去借用或由他們醫師經
手使用。小兒心臟科醫師經常要借用大學醫院心臟導管室設備,他們就常常抱怨設備不為小兒
著想,他們的建議他不被接受。雖想由兒童醫院自己籌設此設備,但至今仍遲遲未能進行,想
來是設備太貴了。各種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也不可能請到專門小兒的醫師,只好借重大
學醫院、核子醫學部、放射線治療以及其他各科較少人利用的設施或專家。
由於各科專門小兒的醫師設備都座落於兒童醫院內,大家更能專心服務造福病童。譬如我
們癌瘤科,病童若有癌瘤,不管是由小兒科、任何外科、專科或放射線科醫師送入,有關之醫
師馬上就知道,醫院不甚大,聯絡他方便,常常24小時內就一切診斷完畢,病理醫師也通知到,
如果尚末開刀,大家就有一同會診的傾向。每1星期有關的小兒科癌瘤醫師,各種外科醫師、放
射線科醫師、病理科醫師、放射線治療醫師以及護士、藥師、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等等又聚
會一同討論如何治療。
以上都是自己親身體驗在兒童醫院及不在兒童醫院之優劣,算是經驗談,希望對台灣籌建
兒童醫院有所幫忙。
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
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朱真一
最近有機會聽到數次有關「有根據的醫療」的演講,也看到漸漸多起來這類文章在
美國醫學雜誌刊登。美國內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的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甚至闢有一專欄,每期討論如何收集科學根據來幫忙大家做診治的決
定。這一專欄討論如何做系統化的審閱(systematic review)或統計合併分析(meta-
analysis)等等來推廣有根據的醫療。
診治病人牽涉到不少複雜的因素,譬如科學的證據,病人及醫師的個人因素,社會
或家庭等環境的影響等等。個人因素如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經驗或哲學觀點都可影響。
法律、社會資源、經濟的支持、社區標準更會左右醫師如何診治病人。現在美國盛行的
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制度或台灣目前全民健保多少都已干涉到醫師
診治的工作。
上述所有的因素中,科學的根據應是最重要,而且將會愈來愈重要。這不只是「理
所當然」之事。社會及經濟資源的壓力,也會逼使大家朝此方向邁進。在美國不但如骨
髓移植、心臟移植等費錢的治療先要得到保險公司的審核才能做,甚至如電腦掃描(CT
scan),核磁共振掃描(MRI)等等檢驗,甚至於基本的放射學或化學血液學的檢驗都先需
要事先的許可,不然保險公司不付錢。保險公司就常以沒有科學的根據為理由,不批准
一些昂貴的診治。醫師及保險公司都有醫學文獻或其他證據來對某些診治提供科學的證
據,不能再以自己的意見來決定了。
科學的證據也常要上法院,像上段提及的保險公司核准的診治,若一旦被否決,有
病人到法院控告保險公司違約。雙方都要提出科學的根據來辯論。若有醫療糾紛那更不
必講,控方及被控一方也都拿科學的根據為憑據。
因為社會的資源有限加上HMO保險制度想儘量省錢限制各種診治費用,醫院更因為新
的保險制度給付減少而有營運困難,所以各保險公司、各醫院或其他機構開始出版各樣
各式的指導方針(guideline)為當某些疾病的診治方針。醫師們、各留學會或專科學會也
開始寫些另外角度不同的指導方針或用不同名稱的所謂臨床途徑(clinical pathway)等
等。由於每個寫指導原則站在不同的立場來看,同一疾病就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指導方針。
現在美國這種指導方針充斥使人不知如何選擇之感。若要選擇好的指導方針或要抗爭保
險公司規定的指導方針,也一樣需要有根據的醫療數據。
科學的根據不只是實驗室的許多日新月異的新發現,尤其是最近分子生物學上一日
千里的進展。這些實驗室的成就更讓診治疾病科學化,能使病因更明朗化,診斷更準確。
但對臨床的抉選,醫療執業人員,臨床的試驗(clinical trail)更是重要。治療方式也
需科學的肯定。
臨床試驗有不同的種類,從一個病例的報告到上千上萬人的雙盲隨機取樣試驗(double
blinded randomized trial)都是臨床試驗的根據。如何選擇那種試驗是可以取信的,在
醫學界早有共識。愈是少數目病例的診治報導愈難採信其診治的結果。不過病例報告本身
並不一定是沒有價值,尤其是新的診治法普通由少數(甚至一個)病例開始。病例增多而效
果不甚明確時,必須有對照群(control group)試驗來證實肯定。經常有些開始時有些診
治法有初步的好結果,但一經對照群的比較,效果就沒有了。
醫學上所稱的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很平常,尤其是病人主觀上的感覺或情緒可
以影響病情或病徵的疾病。像疼痛不論是關節炎、受傷或癌症引起的,都會因暗示(
suggestion)作用而能減輕疼痛。最近看報被證明是欺騙人的太極門,他們用「拜師」十幾
個鐘頭典禮中,讓人飲「聖水」被作法的信徒就會有病痛暫時痊癒的安慰效果。這「拜師」
及「飲聖水」就有暗示的效果。
最可取信的是隨機取樣試驗,將病人分成兩組或更多組,每組病人組成的特徵無差別,
隨機分組,各組用不同的冶療法或不同藥物。病人不能也不應被暗示那種治療有效。有的
藥物試驗連治療人員及病人都不知是何種藥物,這種雙盲的試驗,在治療人員病人都不知
情下來做試驗,來避免「暗示」作用。這樣的隨機取樣試驗漸漸成為歐美臨床試驗最主要
的工具。
台灣跟歐美以及世界其他各地,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又流行起來。在一
刊物上有人不知居心何在把這另類醫學翻譯成「改良式醫學」,這是完全與事寅不符合的。
大部分的另類器學仍未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使用者仍很多。原因很多,不在此討論,但
保險公司的給付(或在台灣全民保險)跟主題有關略為一談。
前面提到保險公司為了減少給付很挑剔地要求有科學的根據,不肯給付昂貴的診治,
如骨髓移植、核磁共振掃描等,但是有些也願給付仍未經嚴格臨床試驗證實的另類醫學。
這些保險公司仍是以「經濟掛帥」,他們只要能減少支付就可以批准。病家也願找簡易、
少痛苦或少副作用的另類治療,而不願用正統的、有經臨床隨機取樣證實的診治。用沒有
根據的治療,效果未知,後來可能病情加重,病人又回頭再用正統的醫療。甚至於一些可
能自然可痊癒的病痛,有的統計用沒有根據的治療法,也不見得較省錢,因為每次診療費
似乎較少,但診療次數很多。仍未獲得有根據的證實,病家及保險公司的心態及作用仍值
得考慮。
在台灣不少的另類醫療,不但沒有臨床試驗的證實,更是昂貴。譬如癲?的病徵,不
少病案中了另類治療者可以「斷根」的宣傳前往接受治療。據榮總江冠華醫師的文章,有
另類治療病患每個月平均花的費用比正統西藥的大倍的藥費,但所有只吃另類醫療病患的
血液中均有西藥phenytoin或phenobarbital的含量。這些另類醫療的藥都未經檢查審核,
更不要該有什麼臨床試驗。
要找某一疾病或其情況那些診治有否根據?近年來科學知識爆炸似激增。醫學的根據
要靠數據(data),這些數據又如何取得。傳統的醫學雜誌外,電子媒體也漸漸站住地位,
尤其是因資訊科學的發展,各種醫學資訊儲存尋找分析,變成有根據醫療的來源。這些強
而有力又多的資訊,若不加整理分析,對一般醫療人員是毫無用處的。所以開頭所提及的
系統化的審閱及統計合併分析變成非常重要。詳細的介紹這些審閱分析將在下次再討論。
以上所言當然只是一些膚淺的討論,主要是希望醫界大家來注重強調臨床試驗的重要,
以及採取有根據的診治。國外的數據也許不能完全適合台灣的病人。希望從台灣自己的觀
點去開始做審閱分析,符合在台灣國人的數據,給大家有更明確的指針。
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
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朱真一
上次淺談有根據的醫療一文中提及各專科學會為了醫療的指導方針(以下簡稱指針)有
更科學性的根據,開始研發指針的寫作。最主要原因就是要加強增進醫療的品質,提高醫
療的水準。專科醫學會是大家公認「理所當然」最好的醫療指針的研發機構,不但醫師們,
社會各階層包括保險公司都較會接受由專科醫學會所擬定的指針。
因有機會參加學會以及研討會中聽到美國血液學會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idiopahic
thrombocytopein purpura以下簡稱ITP)指針,委員會主席Dr. James George三次的演講,
並詳讀該委員會的出版,深深覺得該委員會的工作實是一個非常好樣板。雖然該會目標是
本要寫作一有根據的診治指針,但是他們很努力地去如上次淺談一文所提及的審閱分析,
發覺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為有根據的診治指針而改用意見調查方式寫出指針。他們製作的過
程所遇到的問題及慎重態度仍值得參考,在此不厭其煩報導。
這一篇的資料主要靠美國血液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的機關雜誌
Blood 1996年2月的全文報導(1),美國內科學會的雜誌1997年最近有較短的文付以及聆聽
三次的演講會或其中討論而寫成。
1993年有兩位血液學會的會員,其中一位是開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practice)的
主席,向血液學會理事會請求設立委員會來研發寫作指針。理事會通過後並撥了十萬美金
為預算。首先決定選ITP為第一個目標,選ITP因為這是血液學中相當平常的疾病,有不少
診斷及治療的疑難,有不少爭辯某些診斷或某些治療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當
時的血液學會就選Oklahoma大學血液學科主任James George為該ITP指針委員會主席。
1994年6月主席選擇邀請了其他14人為委員會成員,其中一位是臨床流行病學家
(clinical epidemiologist)一位是專長醫學指針研發寫作的方法論家(methodologist)。
其他12位(包括主席共13位)是血液學家。9位是大學醫院的學院式血液學家(6位內科,3位
小兒科),4位是開業的血液學家。
委員會第一要務是慎選目標,先限定所謂之ITP確定在原發性(Idiopathic)上。因此
病並沒有一特別可信賴、可以診斷的方法,必需靠排除其他也會引起血小板減低的疾病。
首先決定不討論,因有其他疾病,而引發的免疫性缺血小板紫斑症。先鎖定目標。
然後去搜尋文獻。先從各種不同資訊軟體中找出有關之文獻,然後由各委員詳讀,
再加上每人所知而未被收集到的文獻。文獻數目實在太多不能一一詳讀。首先清除一些
病例報告,少於五個病例的系列報導,或各種沒有原本數據的文獻報告。每一文獻由委
員會中兩人各自獨立評估每個文獻的科學價值及其結果。
他們二人把這些文獻評估分等,把診治效果依數據之好壞分成五等級。最強有力的,
當然是少假性正面負面(false positive or negative)錯誤的隨機取樣試驗(randomized
trial),其次是較多假性錯誤的隨機取樣試驗。第三等級是沒有隨機取樣,但有對照群
(control)的試驗,第四是用以前歷史性數據為對照群的,第五級也就是最弱而無力的是
病例系列沒有對照群的。
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的臨床治療報告,大都是第五級最弱而無力沒有對照群的試驗,
所以根本無法分析研發寫作一有根據的指針。當然只好退而求其次,以「意見調查」為
主要的方法。
特別為了避免一些愛講話又有強烈意見委員會可能支配左右其他委員們的意見,所
以不先討論每人看法如何,每人都得到這些文獻的複本及評估結果,大家獨立分別有充
分時間在自己辦公室回答問卷。第一部分在1994年有41頁1300各種不同的臨床情況的問
題,郵寄給委員們回答,1995年初另加上25頁有600個問題問卷。
這些問卷的問題不但問對治療的意見,也問診斷的意見。成人、小孩、孕婦及新生
兒分別處理不同臨床情況。這意見調查時委員會決定大家用公同的定義來表達意見,有
相同的標準,統計數據才會有意義。譬如必需的是指某種診斷法或治療是必需做的,但
若是妥當否則指診治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必需的,但並不錯。反過來無需的則是某種診治
不需要的,但不一定是不妥當。這不妥當是不當也是不應該去做的。
為了讓各種意見的異同可以衡量,每人意見是否一致,委員會採用一種Rand的記分
表來讓委員們表達意見,每個委員對每一情況可以用1-9打分數,9是最同意,1最不同意,
其間有不同空間。平均的分數大於7則當做平均上大體同意,平均低於3分則表不同意。
委員間的一致性否則用A、B、C、D、E來表示,這A到E的等級是定義如下:A是完全
或差不多完全一致,指委員會會員間差異低於平均差異2個標準偏差(SD,standard
deviation)以上,B是非常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是低於平均差異1-2個SD間,C是相
當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低於平均差異一個SD以內。D是相當不一致,指委員會間的
差異高於平均差異一個SD以內。E是非常不一致,指委員會間的差異高於平均差異一個
SD以上。
所以某些項目以1.5,A則表示委員非常強烈幾乎一致地認為某種診治是不需要或不
妥當。7.5,D則相反,對另一種診治項目委員們相當不一致地認為需要或妥當,但委員
間有相當不一致、不一樣的意見。委員會決定以平均低於3稱為不同意,高於7為同意某
一診治的需要性或妥當性。
這種方法用來評估對需要性或妥當性可能有不同等級的同意性或一致性。譬如對成
人有ITP時,骨髓穿刺是否需要或妥當否。問妥當否平均只有5.3分,且非常不上致(即
E級),但間需要否則更減為3.6分及相當不一致(D級)。可見需要性低於妥當性,也就是
說有些人認為不需要但並沒有什麼不妥當。
小孩ITP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數目,而只有輕微出血症狀時,不治療是否妥當否。也
可看出委員們間一致性隨血小板數目有不同。如血小板低於10,000時,委員們相當不一
致(D級)地不同意(2.5分)不治療是妥當的,隨著血小板數升高則愈來愈同意、愈一致地
認為不治療是妥當的。譬如血小板30,000到50,000時,就相當一致地同意(8.3分C級一致
性)不必治療,當血小板增到大於50,000時,所有委員都一致地同意不必治療(9.0分A級
一致性)。可見許多的診治只是意見觀點非有科學的證據。
所以委員會只好用這些還相當不一致的意見來為這ITP的指針。只是「意見性的指針」
不是有根據性的指針。當他們把指針寫好後,先讓其他不是委員們的其他8位血液學家過
目批評,以後再出版這指導方針。這ITP的指針有許多推薦是很好的參考資料,當另文介
紹。這裏只討論指針的研發及感想。
這研發指針的過程,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穫。在血液學界這只是起點,最大的教訓是
大家更清楚地知道,有根據醫療的指針的確相當困難寫作。大家也因而更了解以後做臨床
試驗不能只有系列,應有對照群且要隨機取樣(randomized)才最有意義。
看這研發這指針中,有一點更要提出的是,使大家了解到什麼是真的有根據是真知,
什麼是不知道的東西。這種承認不知道也是一種認知,這跟「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
也」的精神倒是一致。
另幾點我所覺察而要指出的是,在美國開業醫師非常被尊重,委員們以及以後批供批
評的血液學醫師,不少是開業臨床醫師,不全是學院派的學術取向的大學醫院醫師而已。
這指針並沒有做診治的成本評估,在報告中曾提及這將是以後的目標之一。
指針並不是「標準答案」,作者們也在文中提出,以後有新的數據也需繼續更改。但
無論如何這指針的發表對ITP的診治有許多深的影響,也會改變或加深一些血液學家診治
ITP的觀念。希望其他專科也多多去發展研究更多的指針給大家當診治的參考,也增進醫療
的品質,提高醫療的水準。
參考文獻
1.George JN, Woolf SH, Raskob GE, et al: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Blood, 1996; 88: 3-40.
2.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ITP practice guideline panel clinical
guide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ecommendations of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nn Int Med:1997; 126:319-326.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有證據的醫學
有證據的醫學
I. 總論
II. 有關中醫
III. 其他(一般討論)
I. 總論: 目錄
1. 有根據的醫學診治
2.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3.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人 醫 學 界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PPUBLICATION台 灣 專 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有根據的醫學診治葉冠興;原載醫望雜誌 第20期; 6,7/1997
提倡沒根據的醫療,會害人害己。不只是像最近已被證實欺騙人的太極門、妙天禪
師或宋七力的神功,不少其他各種的養生術、健康用品、補品或治療術的另類醫療
(alternative Medicine)都是沒根據的。
自從複製羊多莉(Dolly)在媒體上廣為報導,不獨有偶,台灣與中國競相報導,
「沒什麼了不起,我們早已成功」。不少的華人報紙都報導有複製的各種動物。報導且
愈報愈離譜,不但年代愈來愈早,並有三代同堂之說。這種信口開河,拿不出根據的荒
唐言論,早有人提出討論。
從這聯想到台灣的醫療,各類沒有根據的診治盛行,這不只是荒唐而已,提倡
這種沒根據的醫療,會害人害己。不只是像最近已被證實欺騙人的太極門、妙天禪師或
宋七力的神功,不少其他各種的養生術、健康用品、補品或治療術的另類醫療(alternative
Medicine)都是沒根據的。這另類醫學不知為何有人故意翻成為「改良式」醫學。要醫學
進步,美國醫界不少人推廣有根據的醫療(Evidence-Based Medicine),這裡稍介紹,值
得台灣醫界來提倡。
診治病人有不少複雜的因素,科學的證據是最重要的考量,當然病人醫師間的
關係、文化背景、社會或家庭種種因素都可影響診治的工作。美國最近盛行的HMO制度以
及台灣全民健保,也改變不少醫師診治病人的處理方式。科學的根據則是近年來變得愈來
愈重要。
科學的根據愈來愈多,愈來愈明朗,這些科學的根據不只是實驗室的發現,像最
近分子生物學一日千里的進展。一些臨床的試驗(Clinical Trail),更給一些治療方式科
學上的肯定。這些臨床的試驗最重要的就是「隨機取樣試驗」(Randomized Trail)。
如何選擇決定那種臨床試驗可以取信,在醫界早有共識。只有少許幾個病例的診
治報導較難採信,醫學所稱「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很平常,譬如最近報導太極門
的作法就可知道。在拜師十幾個鐘頭典禮中,讓人飲聖水,被作法的信徒有些人會出現病
痛暫時痊癒的安慰效果。因拜師飲聖水有「暗示」(suggestion)的作用。
病人數較多又有「對照群」(Control group)較能取信,但對照群若無法消除某
種治療法的「暗示」作用,那麼其結果也較難採用。譬如暗示病人用針刺或某種草藥有效
,對照群若無針刺或無類似草藥味道的藥物當對照,那麼這種試驗可信度就減少,因為不
能消除暗示的作用。
最可取信的是隨機取樣試驗,將病人分成二組或多組,每組病人特徵無差別,各
組用不同治療法,病人不能也不應被暗示何者較有效,有的甚至治療人員及病人都不知是
病人接受那種藥物或治療。這種先沒有暗示的試驗漸漸變成歐美臨床試驗的主流了。
這些臨床試驗以及生物科技進步使醫學更有科學性的根據。美國的保險公司也漸
漸要求醫師要有科學性根據的治療。若沒有根據,保險公司不肯付錢。不過先講明保險公
司不是為了提倡科學,他們只是站在如何省錢減少開支為出發點。若不願出錢治療,保險
公司以需科學根據為理由最能站得住腳。
最近與長庚神經科施茂雄及美堪薩斯賴其萬兩教授討論另類醫學治療癲癇時,深
深覺得這些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例子,台灣必須要推廣實行有根據的醫療。
在台灣曾用過中藥來治療癲癇的病患相當普遍,超過一半以上曾用過。據榮總江
冠華醫師的文章,用中藥的病患每月平均花比西藥貴六倍的藥費,這些所有只吃中藥病患
的血中都有西藥phenytoin或phenobarbital。所有中藥都被鑑定含有各種不同量的西藥。
這種中藥都從沒有人先做任何臨床試驗再來治療病人。摻用的西藥又沒有標準,甚至用非
藥物水準的化學製劑。
另一種用針灸來治療也尚無科學的根據,賴教授的兩則經驗更說明臨床試驗的需
要。他有一年去中國講學,一位在中國發表針灸對癲癇絕對有效的中醫教授,帶他自己的
侄兒給賴教授看病,由病情及發作情況,賴教授馬上診斷是腦瘤引起的癲癇,電腦掃描一
看果然是,那位教授用針灸跟侄兒治療則毫無起色。另一次他去癲癇之友會演講,會中有
位父母問賴教授為何不提針灸可治療。賴教授說未有臨床試驗的根據,那父母非常情緒化
地質疑,他們以自己小孩有效來證明針灸可治癲癇。
賴教授之兩則故事可說明一個成功或一個失敗不能證明針灸有效否。有些病時好
時壞,剛好遇到好轉時用了某種治療就被歸到是那治療的效果。上述暗示的作用更難撇清
。聽腎臟科專門的沈富雄立委演講,他說他的病人去中國找針灸治療腎病,雖然血液檢查
愈來愈糟糕,病人卻感覺愈有進步。在報上也看到有一病人因而不去洗腎而一命嗚呼。長
庚的賴基銘教授也在醫界聯盟通訊中說他的病人是賣草藥的,深信草藥,吃了後自認好轉
,食量體重增加,但是X光檢查卻有更多癌轉移而無實效。
以上幾個例子只想說明經嚴格臨床試驗才能證明那些治療有效,那些治療最好。
台灣醫界應多多推廣這種需醫學有根據的診治。全民健保的給付也依此來審核,台灣的醫
學才會有進步。
(作者美國醫學院教授)
商東福醫師來信﹕
我是台灣衛生署署立新竹醫院的胸腔外科主任商東福醫師,也擔任醫望雜誌的編輯。
我個人在西元一九九四年一個機緣之下,拜洪道子博士為師,並進入太極門練習氣功,個人
也因為從事胸腔肺臟的臨床工作,對於透過呼吸、動作與意念鍛鍊的氣功,特別有一份親切
的體悟,當然在古老養生與現代醫學、東方哲學與西方科學、生命智慧與人體知識互相衝擊
之下,個人受益良多,其間亦有數百名醫界的同行一起身體力行、修身養性,學得不是治療
別人的功夫,而都是鍛鍊自己的功夫,這本是民主自由國度內最自然不過的個人基本人權,
不料在西元一九九六年底,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侯寬仁竟然在大批媒體面前對太
極門展開大規模的搜索行動,當時侯寬仁檢察官僅僅依據檢舉人不實之供述,便據以提起公
訴,既不符合科學辦案的證據法則,並在偵辦期間多次接受媒體採訪,公開對外談論案情,
嚴重侵害當事人的人權,彷彿回到白色恐怖的戒嚴時代,葉冠興醫師的文章中提及太極門的
內容即是引用當時的社會新聞,並誤以為報導的內容即被證實的事實,當偵察終決時侯寬仁
檢察官還在起訴書中公然談論怪力亂神,為台灣司法史上首見荒誕不經的起訴書,所以經由
監察院自動嚴密的調查已經在西元二零零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的會議中做成決議函請法務部從
嚴究責議。雖然因此當事人得遲來的正義,但是當時所受的傷害,其實已經無從彌補了。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I. 總論
II. 有關中醫
III. 其他(一般討論)
I. 總論: 目錄
1. 有根據的醫學診治
2.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一)淺談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
3.有根據的醫療及指導方針:(二)原發性缺血小板紫斑診治指導方針之例
Link to: JINGFU EXTRA 景福外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COMMUNITY 台 灣 人 醫 學 界 專 刊
Link to: TAIWAN SPECIALPPUBLICATION台 灣 專 刊
Link to: HAKKA TAIWANESE SPECCIAL PUBLICATION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有根據的醫學診治葉冠興;原載醫望雜誌 第20期; 6,7/1997
提倡沒根據的醫療,會害人害己。不只是像最近已被證實欺騙人的太極門、妙天禪
師或宋七力的神功,不少其他各種的養生術、健康用品、補品或治療術的另類醫療
(alternative Medicine)都是沒根據的。
自從複製羊多莉(Dolly)在媒體上廣為報導,不獨有偶,台灣與中國競相報導,
「沒什麼了不起,我們早已成功」。不少的華人報紙都報導有複製的各種動物。報導且
愈報愈離譜,不但年代愈來愈早,並有三代同堂之說。這種信口開河,拿不出根據的荒
唐言論,早有人提出討論。
從這聯想到台灣的醫療,各類沒有根據的診治盛行,這不只是荒唐而已,提倡
這種沒根據的醫療,會害人害己。不只是像最近已被證實欺騙人的太極門、妙天禪師或
宋七力的神功,不少其他各種的養生術、健康用品、補品或治療術的另類醫療(alternative
Medicine)都是沒根據的。這另類醫學不知為何有人故意翻成為「改良式」醫學。要醫學
進步,美國醫界不少人推廣有根據的醫療(Evidence-Based Medicine),這裡稍介紹,值
得台灣醫界來提倡。
診治病人有不少複雜的因素,科學的證據是最重要的考量,當然病人醫師間的
關係、文化背景、社會或家庭種種因素都可影響診治的工作。美國最近盛行的HMO制度以
及台灣全民健保,也改變不少醫師診治病人的處理方式。科學的根據則是近年來變得愈來
愈重要。
科學的根據愈來愈多,愈來愈明朗,這些科學的根據不只是實驗室的發現,像最
近分子生物學一日千里的進展。一些臨床的試驗(Clinical Trail),更給一些治療方式科
學上的肯定。這些臨床的試驗最重要的就是「隨機取樣試驗」(Randomized Trail)。
如何選擇決定那種臨床試驗可以取信,在醫界早有共識。只有少許幾個病例的診
治報導較難採信,醫學所稱「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很平常,譬如最近報導太極門
的作法就可知道。在拜師十幾個鐘頭典禮中,讓人飲聖水,被作法的信徒有些人會出現病
痛暫時痊癒的安慰效果。因拜師飲聖水有「暗示」(suggestion)的作用。
病人數較多又有「對照群」(Control group)較能取信,但對照群若無法消除某
種治療法的「暗示」作用,那麼其結果也較難採用。譬如暗示病人用針刺或某種草藥有效
,對照群若無針刺或無類似草藥味道的藥物當對照,那麼這種試驗可信度就減少,因為不
能消除暗示的作用。
最可取信的是隨機取樣試驗,將病人分成二組或多組,每組病人特徵無差別,各
組用不同治療法,病人不能也不應被暗示何者較有效,有的甚至治療人員及病人都不知是
病人接受那種藥物或治療。這種先沒有暗示的試驗漸漸變成歐美臨床試驗的主流了。
這些臨床試驗以及生物科技進步使醫學更有科學性的根據。美國的保險公司也漸
漸要求醫師要有科學性根據的治療。若沒有根據,保險公司不肯付錢。不過先講明保險公
司不是為了提倡科學,他們只是站在如何省錢減少開支為出發點。若不願出錢治療,保險
公司以需科學根據為理由最能站得住腳。
最近與長庚神經科施茂雄及美堪薩斯賴其萬兩教授討論另類醫學治療癲癇時,深
深覺得這些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例子,台灣必須要推廣實行有根據的醫療。
在台灣曾用過中藥來治療癲癇的病患相當普遍,超過一半以上曾用過。據榮總江
冠華醫師的文章,用中藥的病患每月平均花比西藥貴六倍的藥費,這些所有只吃中藥病患
的血中都有西藥phenytoin或phenobarbital。所有中藥都被鑑定含有各種不同量的西藥。
這種中藥都從沒有人先做任何臨床試驗再來治療病人。摻用的西藥又沒有標準,甚至用非
藥物水準的化學製劑。
另一種用針灸來治療也尚無科學的根據,賴教授的兩則經驗更說明臨床試驗的需
要。他有一年去中國講學,一位在中國發表針灸對癲癇絕對有效的中醫教授,帶他自己的
侄兒給賴教授看病,由病情及發作情況,賴教授馬上診斷是腦瘤引起的癲癇,電腦掃描一
看果然是,那位教授用針灸跟侄兒治療則毫無起色。另一次他去癲癇之友會演講,會中有
位父母問賴教授為何不提針灸可治療。賴教授說未有臨床試驗的根據,那父母非常情緒化
地質疑,他們以自己小孩有效來證明針灸可治癲癇。
賴教授之兩則故事可說明一個成功或一個失敗不能證明針灸有效否。有些病時好
時壞,剛好遇到好轉時用了某種治療就被歸到是那治療的效果。上述暗示的作用更難撇清
。聽腎臟科專門的沈富雄立委演講,他說他的病人去中國找針灸治療腎病,雖然血液檢查
愈來愈糟糕,病人卻感覺愈有進步。在報上也看到有一病人因而不去洗腎而一命嗚呼。長
庚的賴基銘教授也在醫界聯盟通訊中說他的病人是賣草藥的,深信草藥,吃了後自認好轉
,食量體重增加,但是X光檢查卻有更多癌轉移而無實效。
以上幾個例子只想說明經嚴格臨床試驗才能證明那些治療有效,那些治療最好。
台灣醫界應多多推廣這種需醫學有根據的診治。全民健保的給付也依此來審核,台灣的醫
學才會有進步。
(作者美國醫學院教授)
商東福醫師來信﹕
我是台灣衛生署署立新竹醫院的胸腔外科主任商東福醫師,也擔任醫望雜誌的編輯。
我個人在西元一九九四年一個機緣之下,拜洪道子博士為師,並進入太極門練習氣功,個人
也因為從事胸腔肺臟的臨床工作,對於透過呼吸、動作與意念鍛鍊的氣功,特別有一份親切
的體悟,當然在古老養生與現代醫學、東方哲學與西方科學、生命智慧與人體知識互相衝擊
之下,個人受益良多,其間亦有數百名醫界的同行一起身體力行、修身養性,學得不是治療
別人的功夫,而都是鍛鍊自己的功夫,這本是民主自由國度內最自然不過的個人基本人權,
不料在西元一九九六年底,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侯寬仁竟然在大批媒體面前對太
極門展開大規模的搜索行動,當時侯寬仁檢察官僅僅依據檢舉人不實之供述,便據以提起公
訴,既不符合科學辦案的證據法則,並在偵辦期間多次接受媒體採訪,公開對外談論案情,
嚴重侵害當事人的人權,彷彿回到白色恐怖的戒嚴時代,葉冠興醫師的文章中提及太極門的
內容即是引用當時的社會新聞,並誤以為報導的內容即被證實的事實,當偵察終決時侯寬仁
檢察官還在起訴書中公然談論怪力亂神,為台灣司法史上首見荒誕不經的起訴書,所以經由
監察院自動嚴密的調查已經在西元二零零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的會議中做成決議函請法務部從
嚴究責議。雖然因此當事人得遲來的正義,但是當時所受的傷害,其實已經無從彌補了。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給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ENGLISH)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SOURCES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HAKKA TAIWANESE HAKKA CULURE 台 灣 客 家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Link to: TAIWAN RELATED ARTICLES 台 灣 專 刊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1.《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物》 系列原載 《台灣醫界》,2000年六月開始連載
(一)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前言
(二)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上)
(三)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四) (2)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五)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上)
(六)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下)
(七) (4)第一位官派到歐美的杜聰明博士
(八) (5)早期留美醫師經驗談--記黃世惠先輩的演講及感想)
(九) (6)其他幾位戰前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十) (7)早期堅毅超人的醫界女傑
(二)拓荒者: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朱真一*
<啟程回台>
一九四六年從舊金山坐船回國,從她離開日本到達舊金山(一
九四○年十月),她整整在北美待了五年半多。她的小孩離開時只有十
五及十六歲。大的女兒在此期間已結婚而且到了中國去。所以坐船先到
中國上海帶女兒及孫子,再到香港。再從香港坐船回到台灣。回到離開
六年的台灣,結束一段傳奇式的留學生涯。
她的自傳對她回台後寫得很少,尤其是對她在台行醫的情形跟
本沒提及。「浪淘沙」小說中有較多其生活的細節。因為自傳中都沒寫
清楚日期,看來她是一九四六年底或一九四七年初才回到台灣,因為回
到台灣不久就碰到二二八事件,那事件發生時她自傳好像說她正在台北
還沒回到台中的醫院,但是自傳中又說她兒子已在台中。
她有幾頁寫到她二二八事變的一些經驗,她提到不少台灣那時
的雜亂。如當她回到台中的清信醫院,附近一些居民的無理,政府又無
能處理等等,她一再提及這些雜亂以及以後親友被誅連而有不安全的憂
慮,她自傳中說她「必需」離開台灣。在一九四八年台灣的監查委員選
舉,是由省議會投票,她也是候選人,但沒當選。
在Vancover訪問她而談得很投機的Gibson牧師到台灣來訪問,
他到高雄港口因沒有文件,由英領事館保證只能停幾天。他們在高雄相
會後,Gibson牧師卻得到痢疾,蔡阿信醫師照顧了他幾個月。這時他們
教會的朋友建議他們結婚,她說一來可能台灣政府會因她是外國籍而不
會抓她去坐牢,她可拿到外國(自傳寫英國,可能Gibson是英國籍)護
照,一有急事可出國。
當英國一承認中國政府,台灣政府馬上就下公文告訴她,因為
她是英國籍不能擁有財產,若一年內不把這些財產處理好,一切充公。
她只好急急出售。一大棟建築,其中有可容納一百人的講堂以及所有家
俱儀器只賣八千元(不知是台幣還是美金?),她又得付二份稅,一是
以她的中文名另一份以Gibson之名共納了二千元稅。才准被離開台灣,
她一九五三年經香港到英國。
<離開台灣去加拿大定居>
她從英國到荷蘭搭船到加拿大的Quebec。她又南下到紐約,她
甚至還註冊入學Columbia大學讀公共衛生。她本打算讀一年再去Van-
couver,但第一學期還未讀完,她丈夫Gibson牧師就病倒,她去那兒照
顧他。她丈夫一九六七年去世。
她自傳中寫了好幾頁她去旅遊的記載以及一些她後來寡居的生
活,她特別寫到非常寂寞,日子太長獨居很難過。她說她曾回台灣幾次
。她提到台灣變得很多,朋友有錢花錢像用水一樣。當她一九八○年回
台灣以自己的體驗及觀察瞭解寡居婦女們生活上的匱乏,尤其是年高無
依的寡婦,她率先捐出多年儲蓄與親友的努力,在一九八二年成立「至
誠社會服務基金會」,她被推為名譽董事長,以服務寡婦為優先。
蔡阿信醫師的自傳不知何時寫的,我得到的影印本也許不全,
自傳的第一頁說有卅五圖及卅三件文獻。手上影印本沒有這些資料,但
「島國顯影」那本書有十五張日本時代的圖片。其中有台灣北部長老教
會女學堂卒業證書,東京女子醫專卒業證書。更有一張日本留學生合照
,她是唯一的女生,這張大概就是她自傳中提及(在本文(2)節東京女子
醫專就讀那小節中)在上野公園聚會後在「西洋軒」吃飯拍照片的那一
張。也有張她跟外籍醫師或實驗室工作者一起的照片及日本宮內省發給
清新產院的獎狀。
其中有張照片是日本醫師免許證(醫師證書)。上面姓名是用
片假名拼她的名字Sena A-sin Gibson,是一九五○年給的, 國籍列英
國。她另一張「免許證」也有一番故事。在好幾個刊物中都寫到但自傳
沒有,她因為台灣醫師和日本醫師的免許證(證書)不一樣,台灣行醫
者每次變更地址都要申請換發,但在日本發出者不必,她為了免台灣的
「惡」法,向日本「內地」申請免許證而獲准,所以向台灣當局註銷登
記,但謠言傳出她被當局取消醫師資格。她後來不得不出面闢謠。
<向蔡阿信醫師學習>
從上述到日本內地去申請醫師執照一事,就可看出蔡醫師的性
格,她對不公平的事會去力爭。對很多事情非常堅持,所以她可以成為
許多事情的拓荒者,很多的「第一」榮銜或「唯一」的名稱。譬如學英
文,現在當然不難,可是在那時候的社會環境下,學會也無用的條件下
,其他同學全放棄,只有她一人學會,在高等知識份子的赤十字會醫院
六十幾位醫師中也只有她一人通曉英語,就可想像到她的毅力。又如她
回台灣想去台北醫專旁聽,校長不准,她願一而再再而三去懇求到校長
准許也是一例。
她的好學精神也是我們後輩應努力去學習的地方,她會想出國
就是想要學新的醫學新知。每到一地必去觀摩。觀摩手術一天可坐地下
鐵車跑三個不同的醫學中心。像麻醉學她特地去學習,一次在Van-
couver另一次在Columbia大學,都是自己花時間去學,而不是為了工作
。她曾在二個北美學校的公共衛生學院(一次是戰前在Toronto,一次
是戰後一九五三或一九五四年離台到達Vancouver之前在紐約Columbia
大學)註冊上學,雖都沒完成,精神實在了不起,尤其她去上Columbia
大學時快六十歲了。
另外她的服務精神更該是我們醫界該去學習的地方,譬如她開
業醫院中就設有「產婆講習所」(助產士學校),想來這也是前無古人
的創舉。再來她年老時體認寡居之困難,她將多年積蓄捐出創辦基金會
也是一樣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她自己省吃儉用,她自傳中寫到她一九八
○年回台灣時,驚訝台灣人的有錢,她對台灣花錢如水的作風很不以為
然,反是她首先捐出創立的基金會還是回饋到台灣上。
蔡醫師一九八七年就因年老體弱住進了醫院的療養所療養,一
九九○年三月五日辭世。她一八九六年十二月生,所以享壽九十四歲又
三個月。三月十二日在Vancouver教會舉行追思祈禱後安葬。至誠社會
服務基金會同年五月十二日在台北舉辦追悼會,會後由林和惠醫師作專
題演講。
<對台灣貢獻及影響>
最後想討論的是她到北美五年多,學了不少醫學新知回台灣,
回台前買了帶了不少儀器回台,她在北美學習到的新知有沒有影響台灣
的醫界?她的自傳,東方白的「浪淘沙」小說都沒有討論,其他幾本的
文章也沒有提到這問題。
她自傳中唯一有提及的是她回台前最後一站在舊金山,她曾去
訪問舊金山的公共衛生局,他們送她不少教育公共衛生的影片。自傳中
提到她買了放攝機,在台灣各地放映教育民眾公共衛生知識,她自傳完
全沒提其他可影響台灣醫界的問題。
講了幾次她是台灣第一個專業訓練的麻醉科醫師,她是否有把
這新式麻醉學用到她的醫院?或更重要的是否有影響台灣的其他醫院的
麻醉方法?問了幾位麻醉科醫師,沒人知道她,談起台灣的麻醉學她也
沒有地位。
她拓荒開啟了不少的工作,一定對台灣社會或台灣醫界有影響
,她帶頭以女性讀醫無庸置疑,跟著去念醫的女士們不少,她的拓荒工
作的確鼓舞了女士們去學醫,或著願在公共場合演講。
她到北美留學讀書、行醫的拓荒工作則相對下好像沒發生什麼
啟迪的效果。她一回到台灣就逢上二二八事變,社會雜亂,她不但要重
建醫院,又擔心她自己的安全,小心翼翼。她自傳中提及幾次在這種社
會環境下,她早就想離開台灣,自然就沒心思去傳播她的北美拓荒事蹟
。更何況她一九五三就離台到外國。她跟Gibson牧師的結婚也是一原因
,Gibson來台後有半年期間,其中大部分是有痢疾在台中修養,由她來
照顧。她不久又因跟Gibson結婚成英國籍,必需趕緊變賣醫院。這些雜
事又加上公共場合演講語的生疏,更使她沒機會跟別人宣揚討論她的經
驗。
一九五○年代初期,台灣醫學畢業生開始漸有人到美國當主院
醫師,這些人中不知到底有沒有人是因受蔡醫師的影響,可能是受早幾
年被派往北美進修而回國的醫學院教授們的影響較大。好幾位早期來美
醫師中,沒人知道蔡醫師,我也沒看過那時有任何談及她到北美的生涯
的文章發表。若不是東方白的小說「浪淘沙」,她的生涯鐵定被埋沒。
雖然她有這麼傳奇的拓荒事蹟,她留學北美經驗很可惜沒對台灣有深遠
的影響。
迴響及補遺
去年本刊7月到10月號連載四期有關蔡阿信之文,接到一些來信,有人
提供並也收集到一些其他新資料,在此寫出迴響及補遺。首先收到蘇
翔醫師對台灣麻醉醫學史的補註如下:台灣醫界近月連載有關蔡阿信
醫師之生平,本人作為台灣麻醉醫學會之一份子,感到有需要了解誰
在台灣最早學習或從事麻醉,根據學會資料為王學仕醫師,如果蔡醫
師是更早之前輩則學會有必要把台灣麻醉歷史往前推,同時對前輩給
予尊重。
她的確是台灣第一個受麻醉學訓練,而且兩度(一在Vancouver,另次在
紐約Columbia大學)受訓,應無問題。她回台灣後只在台灣幾年
(1947-1953),但大概沒有真正從事麻醉科醫師的工作,她有可能應用她
所學的麻醉學知識到她婦產科執業中,但非從事麻醉醫師執業。
王學仕醫師仍應該是第一個專業麻醉科醫師。根據「楓城四十年」(台
大醫學院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韓毅雄教授的文章「麻醉學科的回顧與展
望」就提到台大1950才商請王學仕醫師每天下午到台大醫院幫忙做麻
醉。後來外科醫師中陳博約、翁廷銓跟著王醫師學習,後來也出國進
修學麻醉學,1953年李光宜醫師自丹麥進修回國才有專門醫師負責。
1960年代早期我當學生時記得陳博約教授已不再做麻醉,只做骨科。蔡
阿信也一樣有麻醉學之訓練,從現代眼光看來是非正式的訓練,不過
那初創時期大家都是非正式的受訓,但她並沒有執業麻醉,台灣麻醉
學會於1956年成立,那時她早已離台。奇美醫院的林健禾醫師也來信並
承蒙他贈送給我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灣第一
位女醫師蔡阿信」以及寫製作這系列過程由施淑青、蔡秀女編的「世
紀女性台灣第一」的書(麥田出版,1999)。由此錄影帶及書,以及以前
提及東方白的自傳「真與美」第九章及林莊生一篇文章加上還有用電
話詢問在Vancouver的宋善青教授及許建立教授一些資料,寫上補遺及迴
響。宋善青教授(宋瑞樓教授胞弟),1951年來北美留學,後來移民加拿
大,他1966年後住在Vancouver,他不但認識蔡阿信醫師而且過從甚密,
像聖誕夜她就時時到宋教授家渡過,最後蔡醫師在病房住院時,他也
經常去訪問她。他一再地說她很了不起,真的拓荒者。他也非常熟悉
<浪淘沙>另二主角(張棟蘭及陳銘德),他強調<浪淘沙>是小說,不
能當傳記。
每個人都說她好學,除以前諸篇一再提到,最近的資料更令人感動。
1953年加拿大後,已不能執業行醫,但仍「瘋狂」學習去觀摩醫院,不
但在Van-couver附近的醫院看。她若有假期到外地,不是觀光風景勝
地,而是去那裡醫學中心觀摩,到了80歲還一樣。人家還笑她「天堂
不要醫師,不要浪費時間」。的確,繼續學習是她的嗜好,也是她快
樂的來源。其實不只對醫學,對其他新知都努力去學習。許建立教授
說她78歲還曾到一個社區學院去修代數,她說她以前沒學過。也去上
攝影課,不但學照也買材料學習如何洗照片。宋教授也說她有次聽說
Univ. British Columbia規定70歲以上老人不必繳學費,她真去買輛車開車,
註冊去上學。在公視的錄影帶的確花了工夫去找資料,在以前本刊諸
篇提及她日本回來在日赤病院實習完後在台北開業。錄影帶找到1924年
台灣民報,她的確在日新町自宅開業婦產科,報紙有報導。錄影帶照
出用漢文而非日文的簡報其中有如「…親切應患者,以仁心仁術的心
懷施良好之手術」子句。對蔡阿信在Vanconver被誣告上法院,她拒絕簽
文件的原報紙也找出被攝影出來,雖沒詳細看出報紙內容,標題的確
有「Dr. A. S. Tsai Woman Doctor Refuse to Sign Bond; Jailed」
的標題。證明她自傳所言非虛假。
東方白的自傳第九章寫到他如何得到她英文版原文的經過,她那本自
傳很多在Vancouver的人都看過。許建立教授說他曾經幫忙她找人把她的
英文稿潤改兩次,她都不滿意所以也沒出版。宋教授也聽說過有位楊
醫師女兒要替她翻譯成中文,但下文如何宋教授也不知道。雖然很多
人看過或知道這自傳,最後仍要靠<浪淘沙>的出版,她的生涯才廣
被人知。她精力充沛毅力堅強是每個人對她的最深的印象,她一生坎
坷,跌倒了又爬起來。東方白對她一生有以下評論:「阿信與命運格
鬥的強悍意志…她一生遇到很多挫折,很多困擾,但是即使她栽落海
底,都能再爬起來,她可能會哭一下子,流兩滴眼淚,但是三分鐘之
後她會站起來,不會整天坐在那裡哭泣,她會想辦法如何去克服她的
困難。在她的人生中,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死亡之前,她都還在奮
鬥。」她的性格剛毅,她覺得對的事一定去做,不成功時一再嘗試,
以前提及去台北醫專旁聽,算台灣第一個女大學生就是其中一例。據
東方白之自傳也說她「善良體貼與處事周詳精確」,東方白去Vancouver
訪問她時,她就準備錄音帶,最後離開時還塞了一信封給東方白,叫
他回到家才能開。原來她還送150加幣給他當旅費(1979年訪問她時),她
還帶東方白逛故事發生的街道,如中國城、她行醫的樓房、旅舍、被
告之法庭等等。
但另本「文學台灣」(1996年18期)林莊生寫「彭華英先生印象記」也略
有提到她。林先生見過她好幾次,他說「蔡女士的外表相當優雅、高
尚,但帶著職業婦女的『冷』與一種不同凡俗的自負感」。上述的錄
影帶及解釋的書有導演陳麗貴女士訪問巫永福先生之片段及文章。巫
先生說她很爽朗、很有笑容、很活潑,有氣質的人,但個性強,很不
願輸給男人的氣概。他說蔡阿信管她先生很嚴,把他關在樓上,不要
先生出去,所以他用窗簾布撕破從窗戶溜走。他們婚姻沒有好結果,
巫先生也說應是兩人都有能力個性又強的原因。錄影帶中說是錯誤的
結合,非誰之過。巫先生把蔡阿信說成關丈夫在家裡而逼使到彭先生
離開台灣則跟<浪淘沙>及東方白訪問她時所言不同。她先生彭華英
是社會運動健將,應該是關不住的人。蔡阿信自傳中也多處寫到日警
的對他們的懷疑、監控,因政治避風險的出走中國可能是更大的理
由,不該歸罪於蔡阿信。林莊生那篇文章提到彭華英對女士非常尊
重,林先生認為是蔡阿信的「家庭教育」下養成的。彭華英到了中國
後,有次蔡阿信聽人說彭華英快病死了,她趕到華北去看,看到的是
他先生另有女人。她也很勇敢地離婚,她不要只有名份的婚姻而馬上
離婚。這在台灣那時代也是極困難的事,那是1938年她去北美前的事。
她對台灣的貢獻,以前諸篇也略有討論,除了拓荒之精神讓台灣婦女
可走當醫師的路外,她訓練了五百多助產士(產婆)應也是大貢獻。錄影
帶中訪問了余謝六妹,她後來在國姓鄉執業,她17歲去產婆學校,說
她一生中接生了上萬名嬰孩。這五百產婆所接生的嬰孩就可能有上百
萬或最少幾十萬。余女士一談起蔡阿信會流淚,當她提及蔡阿信看到
她天冷穿衣單薄而發抖,將自己外套脫下給她蓋上時,更會嗚咽不
已。
以前各篇以及上文一再提到她很關懷別人又富同情心,對孤苦貧窮的
寡婦同情而能將一生之積蓄捐出成立基金會幫忙寡婦們物質上及精神
上的生活。她也非常慷慨地捐獻給其他活動。宋美青教授說,1966年他
搬到Vancouver時,就看到蔡阿信醫師率先捐100元給同鄉會,其他同鄉
只是5元、10元時,她就願捐巨款,而且經常參加同鄉會活動貢獻。她
1953離台後就沒再回台服務,對台灣而言實在可惜。她第二次(1953年)
離台,從各種跡象看來是對台灣政府及整個政局徹底的失望。她的自
傳只簡單提到。若以她精力、毅力,她若仍能留在台灣,其貢獻應會
更大。巫永福先生認為蔡阿信會去加拿大是因為離婚,雖勇敢果斷地
離婚,但對她的精神打擊仍很大。巫先生也對彭華英出走北京非常遺
憾,巫先生認為蔡阿信因對政治沒興趣而不了解彭華英的社會運動,
巫先生一再提及彭華英是為走避蔡阿信的干擾。巫先生認為彭華英是
位傑出人才,他跑到北京對台灣損失比蔡阿信還要大。東方白在錄影
帶中則對此說法不甚以為然。在台灣文藝1990年9月號(新第一期)有篇署
名編輯部的特別報導,寫蔡阿信值得我們敬佩效法的有(一)她不屈撓的
意志(二)她無限關愛別人的同情心,(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四)堅強的
台灣意識。應該是總結她一生最好的寫照。最後該寫東方白看到本刊
以前諸篇後的來信:「謝謝你為蔡阿信做了文學後面人生註解,太好
了!虧你為我說了一句公平話:在重男輕女的台灣,阿信之所以出
土,全靠東方白的<浪淘沙>,為我出了一口氣」。
---------------------------------------------------------------------------
《也參考陳君愷著「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
」(師大歷史研究所發行),卓邦宏主編的「寧願燒盡」(馬偕醫院創設
一百零五年週年紀念冊),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的「台灣醫學50年
」(前衛出版社),莊永明著「台灣醫療史」(遠流出版公司),創意力文
化有限公司出版的 「島國顯影」,李筱峰的「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
代表」等書的一些資料。》
再度懇請有資料的前輩、同事或朋友請用任何方法來聯絡。
地址及連絡方法請看前頁下作者通信處。也可用錄音帶、錄影帶。用
任何台灣通用語言如福老及客家台語,華語(北方話、國語),英語都
可以。日語雖有困難,也可找人幫助。我在此先謝謝大家,尤其希望
有人提供高敬遠、林德翰、郭松根、王通明(祖檀)、蔡愛禮、劉聰慧
、李晏、蔡陽昆、劉禎祥諸先輩的資料。
*********************************************************
*朱真一現任職於美Missouri州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科血液癌瘤組。通信地址:J.Y. Chu, P.O.Box 22,
Chestertield, MO 63006。傳真:314-268-4081。 電話﹕314-577-
5638(辦公室)。Email:chuj@slu.edu及alchu@i1.net(都可通中英
文,但請送一處再copy到 另一處因可方便不同版的Window)。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III)
1.《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物》 系列原載 《台灣醫界》,2000年六月開始連載
(一)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前言
(二)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上)
(三)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四) (2)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五)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上)
(六)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下)
(七) (4)第一位官派到歐美的杜聰明博士
(八) (5)早期留美醫師經驗談--記黃世惠先輩的演講及感想)
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朱真一*
<前言>
最先聽到劉清風先生之名是從林宗義教授那裡,我們邀請林教授來St.
Louis演講,問他知不知道戰前有沒有台灣人畢業於美國醫學院。他告訴我劉清風
先生之大名。那時同學賴明哲醫師剛好要回台南,我還特地煩他去問問看。當時雖
沒結果,但從我在報紙登尋找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劉俊宏,女兒劉真真及女婿陳
紹紀都來聯絡供給資料。陳紹紀醫師後來還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
會會報上(第五卷三期八十四頁,一九八九年七月)。後來我去信Indiana大學醫學
院校友會,他們很熱心地將他仍可能健在同學名單給我,我寫信給十位同學,三位
還回我信。另外陳君愷寫的「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一書也有些劉醫師的資料。
<讀醫學院前的生平及教育>
劉醫師是一九○○年十月廿一日(農曆)生於台南市。其祖父劉光球是來台的清朝士
兵,後轉為市販經營雜貨鋪。其父錫五與叔端山兩兄弟繼承家業致富。劉家一向思
想開通前進,後來兩兄弟都受洗皈依基督教。他兄弟兩家子女出外求學很多,有十
九人畢業於島外的大學。
劉醫師早歲就讀台南太平境基督長老教會附屬小學,十一歲(另文十三歲)轉入日本
京都尋常小學校,第二年轉入京都同志社中學。轉入同志社中學是受林茂生先生影響
。同志社是西洋傳教士在京都所設立的學校。林茂生先生後來畢業於美Columbia大學
得Ph. D.學位,曾任台大文學院院長,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時被殺害。因林先生
就讀同志社,該校成為台灣教徒嚮往的學校。
因同志社是西洋教士所辦,以西方式教育為主,修習英文課程也多,所以會有嚮往
美國就讀的念頭。他的堂兄劉主龍也鼓勵他很多,劉主龍後來畢業於Columbia大學
。他在同志社就讀期間受洗入教。中學畢業後,就單身橫渡太平洋到美國,先入South
Dakata大學就讀。
<就讀醫學院>
South Dakota大學沒有醫學院,但有基礎醫學課程,讀完基礎醫學課程,可再
轉往其他醫學院(通常是Indiana大學,好像是學校間定好的慣例)再修臨床課程二
年就可畢業。所以劉醫師一九二四年畢業South Dakota即前往Indiana大學醫學院,
一九二六年即畢業於該大學的醫學院,得MD(Medical Doctor)的學位。
他在美留學期間情形如何,沒有記錄,他也沒有自傳或錄音傳世,但上述去信給他
的同學的回音都說他是很得大家喜歡的(well-liked),和藹可親的(affable),很被
尊敬的(well-respected)。(詳細登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會報第五卷二期,
一九八九年四月出版)。他的子女女婿感嘆他那時寫字之清秀整齊,人體畫描之優美
以及他基礎醫學知識之健實,可見他以前的確下過一番工夫,努力學問。
他在美期間除了在South Dakota及Indianapolis之外到其他地方活動的詳情我們不知
道。但在美出版的期刊台灣文化一九八六年六月號第六期,有張照片題目是最早的全
美台灣同鄉會。這照片是一九二六年二月廿一日在紐約太陽樓召開「台灣懇親會」所
合照,照片中劉清風醫師也在場。那照片另有杜聰明、黃朝琴及夫人佩雲、李昆玉、
郭馬西、馬萬仲、吳錫源。二月廿一日他學校應尚未畢業。這照片在日據時代「台
灣民報」也刊登過。在杜聰明的回憶錄也提及這次的聚會。
<畢業後的經歷>
畢業後就受聘赴上海復旦大學任生物系教授兼主任,二年後轉往北京協和醫學院研
究寄生蟲學。然後一九二九年六月回台南市懸壺開業青峰醫院。一九三一年與畢業
於日本東京女子醫專的莊采芳女士結婚,兩人繼續在青峰醫院開業。
他開業的同時也非常活躍於社區的活動,日據時代自上述陳君愷那本書提及的,有
他參加「南洲俱樂部」,並是南支部委員的記錄,又是「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的聯盟員。他沒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大概是因他一九二九年六月才回台,文化協
會在一九二七年就分裂,自文化協會退出的人士組「台灣民眾黨」。
他同時也對實業界積極參與,陳君愷那本書列舉劉醫師曾任「台南州地主會理事」
,「台南總商會理事」,以及「東亞信託株式會社取締役」,「台灣新民報社相談
役」等職務。當時醫師的收入高出其他行業甚多,參與實業界人士很多。他夫婦兩
人開業,又加上他的父親經商有術,早就是台南有數之大地主。
一九三六年他陪父親錫五出國做環球旅行,選擇從哈爾濱搭火車橫越Siberia前往
歐洲,還去參加那年的Olympic世界運動大會,再週遊歐美各國。當日本突擊珍珠港,
戰爭開始後,在台灣一向照顧痲瘋病的外籍醫務人員被日政府驅逐後,他受託出任
淡水樂山園的院長,悉心照顧痲瘋病患不遺餘力。戰後又再回到青峰醫院繼續行醫。
他戰後行醫漸漸減少,他女婿說他經營家業為主,以打高爾夫球及養家蓄種果樹為
樂。為懷念父親,在虎尾寮創設「錫五農場」。劉醫師戰後也仍熱中於社區活動,
他參加紅十字會、青年會、醫師公會、高爾球俱樂部等。一九五四年受託籌備創立
台南扶輪社並擔任創社社長。任內又輔導設立嘉義、屏東等扶輪社。
後因有子女在美國,經常來美,也曾參加海外台灣人活動,據其女婿之文,他不滿
政府腐敗,更懷恨執政者對台灣人之歧視,每次來美都鼓勵台灣人的建國運動。有
次參加美東夏令會發言驚動在坐同鄉。他於一九七八年到美訪問中,四月廿七日病
逝Seattle的Sweden醫院。遺體安葬於Seattle當地的陵園。
<來美留學對台灣的影響>
看其一生,什麼是他去美國的動機?他生在基督教的家庭,視野比一般人廣,深知
其他國家的情況,他先在西洋教士辦的中學,耳目所染又受堂哥及教會前輩的影響。
無論如何,他越洋去美讀醫的確是驚天動地之事。他這拓荒的事蹟有沒有影響以後
的學子去美國習醫呢?在一本台灣時人誌(章子惠編,國光出版社,1947年)列有位
林德翰(國棟)先生是美Pennsylvania醫科大學畢業。他那時四十歲,應生於1906-
08間,應也是戰前畢業,但去信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之校友會以及後來轉
去該校的檔案辦公室均查不出1930-1940期間有Lin或Lim畢業。假如有人知道林先
生英文名及正確畢業年及學校,敬請來告,目前美國並沒有一個名叫Pennsylvania
醫科大學的學校。
上面提到他後來經常來美,很鼓勵台灣人的建國運動。但是他美國一畢業卻不回台灣
而是到中國的上海及北京工作。他的美國醫學院畢業證書上寫的雖是「Seifu
Ryu」日式音的正式名字,但他大概要求學校當局加一括弧,括弧內用「Chin-feng
Liu」是用華語發音而不是用福老台語的「Lau」。相信他那時的祖國思想大概仍非
常強烈,不然不會在正式文件加華語拚音又到中國去貢獻所學。
日據時代的台灣士紳的祖國思想大概仍很濃厚,相信他到中國以及後來戰後看透了
中國政府腐敗,及對台灣人之歧視而有鼓勵台人建國之言論。台灣人到中國去服務
的在幾位早期留學歐美的先輩中有好幾位。相當普遍,以後會再提及。
說起台灣醫界我們該慚愧的是一些殘障或智障的病患及痲瘋病人一向都靠外國人在
替我們照顧。劉清風醫師打破這慣例,出任淡水樂山園的院長,照顧他們。這點相
信他影響了後輩,最近努力於照顧殘障或智障的台灣醫師漸漸多起來。
但對整個醫界來看,劉醫師對台灣的影響又卻不大。他在美國沒有當住院醫院,以
後中國的二年多是教生物及研究寄生蟲學。戰後從文章中看來很少行醫,自然難對
台灣的醫界有大影響,他留學美國讀醫對台灣沖擊不大的另一原因可能與台灣的醫
界在日本時代一向是德日派的天下有關。上幾期提到的蔡阿信的經驗以及以後會討
論的其他早期留學生也可以看到。
他對台灣貢獻可能是在其他方面,譬如上述開風氣之先照顧痲瘋病人,以及他在社
區的社會運動,尤其是反殖民體制運動。以及戰後參與紅十字會、青年會及扶輪社
等等,尤其是扶輪社,他不但是台南扶輪的創會會長,對其他地區扶輪社的設立是
居攻厥偉。他這種熱中於社區活動可能還是與他早期到美習醫以及後來環遊世界視
野較廣,思維新穎有關。
他一九七八才過世,他留美習醫行對戰後大量學子來美就讀雖無直接關係,但開啟
了一條路總會影響及幫忙些學子前來,尤其是他的子女、親友,以及他熟識的人。
----------------------
補充﹕
2001年三月劉清風醫師大女兒劉姃姃(Bettey)來電話,新竹蔡有義先生(3/02)來信
及其他幾本書讀到一些新資料補充如下﹕
劉清風在美國讀書時,雖是富家子弟,在暑假也去打工,餐廳洗碗,還曾去屠宰場
殺豬。她說劉醫師個性正直易得罪人,很勤儉對父母非常孝順,是孝子。也因此很
少看病執業。曾當亞洲航空公司的醫師。他曾設獎學金鼓勵人去美國留學,對鼓勵
早期留學美國有貢獻。
又另一留美醫師劉聰慧醫師2001年仍住在Seattle。她是劉清風的妹妹。早年到日本
讀中學然後留在日本讀醫學(?學校待查,醫專或醫大)。在1947-49年左右到美留
學過1-2年,不知何處也不知做何工作。返台後曾在斗南執業,後來到琉球的某地
(?醫院)上班。後來又到日本本州去。1980年左右移民美國,隱居Seattle。她在
杜聰明的藥理教室研究蛇毒,在台灣醫學會會誌曾發表6篇系列的蛇毒對家兔肝變
化的研究。1946得臺北帝大醫學博士,她大概是台灣第二位女醫學博士。她的資料
請詳知者來報。
另一有興趣的是,上面討論到劉清風的<祖國意識>,一畢業就到中國研究及工作。
劉清風他的弟弟劉青黎(Lau, Tsing-Lai) ( about 1903-1997), 也是同志社畢業
但在中國的嶺南大學畢業,後來先UUniversity Illinois,後來再到University of
Wisconsin 讀書,拿到Ph. D. 學位(主修化學),再回到中國謀職,娶廣東人為妻
一直在中國,戰後回台在國民政府當某單位主管(?),1951年移民美國, 長期在
U. California in Davis 工作,1990年代曾去參加台灣人夏令會。詳情待查,請曾
在Davis 工作的同鄉來補充資料。有幾個妹妹日據時代到中國留學,有畢業於嶺南大
學的,有位(劉快治)戰前曾來美讀教育,還當過屏東女中的校長。他們兄弟姐妹中
有親中國的,也有傾向台灣獨立的。
劉清風的伯父劉瑞山一家人,出國留學也很多,目前尚未收集足夠的資料報導,希望
有人去收集整理。
Betty 的先生葉瑞珍博士,1950就以李氏獎學金來美也是最早期留學生之一。
對上述人物有更多資料請來告。(請看下通訊方法)
----------------------------------------------------------------------
再度懇請有資料的前輩、同事或朋友請用任何方法來聯絡。
地址及連絡方法請看前頁下作者通信處。也可用錄音帶、錄影帶。用
任何台灣通用語言如福老及客家台語,華語(北方話、國語),英語都
可以。日語雖有困難,也可找人幫助。我在此先謝謝大家,尤其希望
有人提供高敬遠、林德翰、郭松根、王通明(祖檀)、蔡愛禮、劉聰慧
、李晏、蔡陽昆、劉禎祥、謝娥,王振明(James D. King、黃演燎、
黃雲裳(新島裳一),林安息(林炯東)諸先輩的資料。
*朱真一現任職於美Missouri州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科血液癌瘤組。通信地址:J.Y. Chu, P.O.Box 22,
Chestertield, MO 63006。傳真:314-268-4081。 電話﹕314-577-
5638(辦公室)。Email:chuj@slu.edu及alchu@i1.net(都可通中英
文,但請送一處再copy到 另一處因可方便不同版的Window)。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分 ( PUN)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HAKKA TAIWANESE NEWSLETTER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FERENCE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Link to:HAKKA TAIWANESE NEWSLETTER 客 家 台 灣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 MEDICAL HISTORY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
1.《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物》 系列原載 《台灣醫界》,2000年六月開始連載
(一)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前言
(二)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上)
(三)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四) (2)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五)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上)
(六)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下)
(七) (4)第一位官派到歐美的杜聰明博士
(八) (5)早期留美醫師經驗談--記黃世惠先輩的演講及感想)
(九) (6)其他幾位戰前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十) (7)早期堅毅超人的醫界女傑
(二)拓荒者: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朱真一*
<啟程回台>
一九四六年從舊金山坐船回國,從她離開日本到達舊金山(一
九四○年十月),她整整在北美待了五年半多。她的小孩離開時只有十
五及十六歲。大的女兒在此期間已結婚而且到了中國去。所以坐船先到
中國上海帶女兒及孫子,再到香港。再從香港坐船回到台灣。回到離開
六年的台灣,結束一段傳奇式的留學生涯。
她的自傳對她回台後寫得很少,尤其是對她在台行醫的情形跟
本沒提及。「浪淘沙」小說中有較多其生活的細節。因為自傳中都沒寫
清楚日期,看來她是一九四六年底或一九四七年初才回到台灣,因為回
到台灣不久就碰到二二八事件,那事件發生時她自傳好像說她正在台北
還沒回到台中的醫院,但是自傳中又說她兒子已在台中。
她有幾頁寫到她二二八事變的一些經驗,她提到不少台灣那時
的雜亂。如當她回到台中的清信醫院,附近一些居民的無理,政府又無
能處理等等,她一再提及這些雜亂以及以後親友被誅連而有不安全的憂
慮,她自傳中說她「必需」離開台灣。在一九四八年台灣的監查委員選
舉,是由省議會投票,她也是候選人,但沒當選。
在Vancover訪問她而談得很投機的Gibson牧師到台灣來訪問,
他到高雄港口因沒有文件,由英領事館保證只能停幾天。他們在高雄相
會後,Gibson牧師卻得到痢疾,蔡阿信醫師照顧了他幾個月。這時他們
教會的朋友建議他們結婚,她說一來可能台灣政府會因她是外國籍而不
會抓她去坐牢,她可拿到外國(自傳寫英國,可能Gibson是英國籍)護
照,一有急事可出國。
當英國一承認中國政府,台灣政府馬上就下公文告訴她,因為
她是英國籍不能擁有財產,若一年內不把這些財產處理好,一切充公。
她只好急急出售。一大棟建築,其中有可容納一百人的講堂以及所有家
俱儀器只賣八千元(不知是台幣還是美金?),她又得付二份稅,一是
以她的中文名另一份以Gibson之名共納了二千元稅。才准被離開台灣,
她一九五三年經香港到英國。
<離開台灣去加拿大定居>
她從英國到荷蘭搭船到加拿大的Quebec。她又南下到紐約,她
甚至還註冊入學Columbia大學讀公共衛生。她本打算讀一年再去Van-
couver,但第一學期還未讀完,她丈夫Gibson牧師就病倒,她去那兒照
顧他。她丈夫一九六七年去世。
她自傳中寫了好幾頁她去旅遊的記載以及一些她後來寡居的生
活,她特別寫到非常寂寞,日子太長獨居很難過。她說她曾回台灣幾次
。她提到台灣變得很多,朋友有錢花錢像用水一樣。當她一九八○年回
台灣以自己的體驗及觀察瞭解寡居婦女們生活上的匱乏,尤其是年高無
依的寡婦,她率先捐出多年儲蓄與親友的努力,在一九八二年成立「至
誠社會服務基金會」,她被推為名譽董事長,以服務寡婦為優先。
蔡阿信醫師的自傳不知何時寫的,我得到的影印本也許不全,
自傳的第一頁說有卅五圖及卅三件文獻。手上影印本沒有這些資料,但
「島國顯影」那本書有十五張日本時代的圖片。其中有台灣北部長老教
會女學堂卒業證書,東京女子醫專卒業證書。更有一張日本留學生合照
,她是唯一的女生,這張大概就是她自傳中提及(在本文(2)節東京女子
醫專就讀那小節中)在上野公園聚會後在「西洋軒」吃飯拍照片的那一
張。也有張她跟外籍醫師或實驗室工作者一起的照片及日本宮內省發給
清新產院的獎狀。
其中有張照片是日本醫師免許證(醫師證書)。上面姓名是用
片假名拼她的名字Sena A-sin Gibson,是一九五○年給的, 國籍列英
國。她另一張「免許證」也有一番故事。在好幾個刊物中都寫到但自傳
沒有,她因為台灣醫師和日本醫師的免許證(證書)不一樣,台灣行醫
者每次變更地址都要申請換發,但在日本發出者不必,她為了免台灣的
「惡」法,向日本「內地」申請免許證而獲准,所以向台灣當局註銷登
記,但謠言傳出她被當局取消醫師資格。她後來不得不出面闢謠。
<向蔡阿信醫師學習>
從上述到日本內地去申請醫師執照一事,就可看出蔡醫師的性
格,她對不公平的事會去力爭。對很多事情非常堅持,所以她可以成為
許多事情的拓荒者,很多的「第一」榮銜或「唯一」的名稱。譬如學英
文,現在當然不難,可是在那時候的社會環境下,學會也無用的條件下
,其他同學全放棄,只有她一人學會,在高等知識份子的赤十字會醫院
六十幾位醫師中也只有她一人通曉英語,就可想像到她的毅力。又如她
回台灣想去台北醫專旁聽,校長不准,她願一而再再而三去懇求到校長
准許也是一例。
她的好學精神也是我們後輩應努力去學習的地方,她會想出國
就是想要學新的醫學新知。每到一地必去觀摩。觀摩手術一天可坐地下
鐵車跑三個不同的醫學中心。像麻醉學她特地去學習,一次在Van-
couver另一次在Columbia大學,都是自己花時間去學,而不是為了工作
。她曾在二個北美學校的公共衛生學院(一次是戰前在Toronto,一次
是戰後一九五三或一九五四年離台到達Vancouver之前在紐約Columbia
大學)註冊上學,雖都沒完成,精神實在了不起,尤其她去上Columbia
大學時快六十歲了。
另外她的服務精神更該是我們醫界該去學習的地方,譬如她開
業醫院中就設有「產婆講習所」(助產士學校),想來這也是前無古人
的創舉。再來她年老時體認寡居之困難,她將多年積蓄捐出創辦基金會
也是一樣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她自己省吃儉用,她自傳中寫到她一九八
○年回台灣時,驚訝台灣人的有錢,她對台灣花錢如水的作風很不以為
然,反是她首先捐出創立的基金會還是回饋到台灣上。
蔡醫師一九八七年就因年老體弱住進了醫院的療養所療養,一
九九○年三月五日辭世。她一八九六年十二月生,所以享壽九十四歲又
三個月。三月十二日在Vancouver教會舉行追思祈禱後安葬。至誠社會
服務基金會同年五月十二日在台北舉辦追悼會,會後由林和惠醫師作專
題演講。
<對台灣貢獻及影響>
最後想討論的是她到北美五年多,學了不少醫學新知回台灣,
回台前買了帶了不少儀器回台,她在北美學習到的新知有沒有影響台灣
的醫界?她的自傳,東方白的「浪淘沙」小說都沒有討論,其他幾本的
文章也沒有提到這問題。
她自傳中唯一有提及的是她回台前最後一站在舊金山,她曾去
訪問舊金山的公共衛生局,他們送她不少教育公共衛生的影片。自傳中
提到她買了放攝機,在台灣各地放映教育民眾公共衛生知識,她自傳完
全沒提其他可影響台灣醫界的問題。
講了幾次她是台灣第一個專業訓練的麻醉科醫師,她是否有把
這新式麻醉學用到她的醫院?或更重要的是否有影響台灣的其他醫院的
麻醉方法?問了幾位麻醉科醫師,沒人知道她,談起台灣的麻醉學她也
沒有地位。
她拓荒開啟了不少的工作,一定對台灣社會或台灣醫界有影響
,她帶頭以女性讀醫無庸置疑,跟著去念醫的女士們不少,她的拓荒工
作的確鼓舞了女士們去學醫,或著願在公共場合演講。
她到北美留學讀書、行醫的拓荒工作則相對下好像沒發生什麼
啟迪的效果。她一回到台灣就逢上二二八事變,社會雜亂,她不但要重
建醫院,又擔心她自己的安全,小心翼翼。她自傳中提及幾次在這種社
會環境下,她早就想離開台灣,自然就沒心思去傳播她的北美拓荒事蹟
。更何況她一九五三就離台到外國。她跟Gibson牧師的結婚也是一原因
,Gibson來台後有半年期間,其中大部分是有痢疾在台中修養,由她來
照顧。她不久又因跟Gibson結婚成英國籍,必需趕緊變賣醫院。這些雜
事又加上公共場合演講語的生疏,更使她沒機會跟別人宣揚討論她的經
驗。
一九五○年代初期,台灣醫學畢業生開始漸有人到美國當主院
醫師,這些人中不知到底有沒有人是因受蔡醫師的影響,可能是受早幾
年被派往北美進修而回國的醫學院教授們的影響較大。好幾位早期來美
醫師中,沒人知道蔡醫師,我也沒看過那時有任何談及她到北美的生涯
的文章發表。若不是東方白的小說「浪淘沙」,她的生涯鐵定被埋沒。
雖然她有這麼傳奇的拓荒事蹟,她留學北美經驗很可惜沒對台灣有深遠
的影響。
迴響及補遺
去年本刊7月到10月號連載四期有關蔡阿信之文,接到一些來信,有人
提供並也收集到一些其他新資料,在此寫出迴響及補遺。首先收到蘇
翔醫師對台灣麻醉醫學史的補註如下:台灣醫界近月連載有關蔡阿信
醫師之生平,本人作為台灣麻醉醫學會之一份子,感到有需要了解誰
在台灣最早學習或從事麻醉,根據學會資料為王學仕醫師,如果蔡醫
師是更早之前輩則學會有必要把台灣麻醉歷史往前推,同時對前輩給
予尊重。
她的確是台灣第一個受麻醉學訓練,而且兩度(一在Vancouver,另次在
紐約Columbia大學)受訓,應無問題。她回台灣後只在台灣幾年
(1947-1953),但大概沒有真正從事麻醉科醫師的工作,她有可能應用她
所學的麻醉學知識到她婦產科執業中,但非從事麻醉醫師執業。
王學仕醫師仍應該是第一個專業麻醉科醫師。根據「楓城四十年」(台
大醫學院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韓毅雄教授的文章「麻醉學科的回顧與展
望」就提到台大1950才商請王學仕醫師每天下午到台大醫院幫忙做麻
醉。後來外科醫師中陳博約、翁廷銓跟著王醫師學習,後來也出國進
修學麻醉學,1953年李光宜醫師自丹麥進修回國才有專門醫師負責。
1960年代早期我當學生時記得陳博約教授已不再做麻醉,只做骨科。蔡
阿信也一樣有麻醉學之訓練,從現代眼光看來是非正式的訓練,不過
那初創時期大家都是非正式的受訓,但她並沒有執業麻醉,台灣麻醉
學會於1956年成立,那時她早已離台。奇美醫院的林健禾醫師也來信並
承蒙他贈送給我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灣第一
位女醫師蔡阿信」以及寫製作這系列過程由施淑青、蔡秀女編的「世
紀女性台灣第一」的書(麥田出版,1999)。由此錄影帶及書,以及以前
提及東方白的自傳「真與美」第九章及林莊生一篇文章加上還有用電
話詢問在Vancouver的宋善青教授及許建立教授一些資料,寫上補遺及迴
響。宋善青教授(宋瑞樓教授胞弟),1951年來北美留學,後來移民加拿
大,他1966年後住在Vancouver,他不但認識蔡阿信醫師而且過從甚密,
像聖誕夜她就時時到宋教授家渡過,最後蔡醫師在病房住院時,他也
經常去訪問她。他一再地說她很了不起,真的拓荒者。他也非常熟悉
<浪淘沙>另二主角(張棟蘭及陳銘德),他強調<浪淘沙>是小說,不
能當傳記。
每個人都說她好學,除以前諸篇一再提到,最近的資料更令人感動。
1953年加拿大後,已不能執業行醫,但仍「瘋狂」學習去觀摩醫院,不
但在Van-couver附近的醫院看。她若有假期到外地,不是觀光風景勝
地,而是去那裡醫學中心觀摩,到了80歲還一樣。人家還笑她「天堂
不要醫師,不要浪費時間」。的確,繼續學習是她的嗜好,也是她快
樂的來源。其實不只對醫學,對其他新知都努力去學習。許建立教授
說她78歲還曾到一個社區學院去修代數,她說她以前沒學過。也去上
攝影課,不但學照也買材料學習如何洗照片。宋教授也說她有次聽說
Univ. British Columbia規定70歲以上老人不必繳學費,她真去買輛車開車,
註冊去上學。在公視的錄影帶的確花了工夫去找資料,在以前本刊諸
篇提及她日本回來在日赤病院實習完後在台北開業。錄影帶找到1924年
台灣民報,她的確在日新町自宅開業婦產科,報紙有報導。錄影帶照
出用漢文而非日文的簡報其中有如「…親切應患者,以仁心仁術的心
懷施良好之手術」子句。對蔡阿信在Vanconver被誣告上法院,她拒絕簽
文件的原報紙也找出被攝影出來,雖沒詳細看出報紙內容,標題的確
有「Dr. A. S. Tsai Woman Doctor Refuse to Sign Bond; Jailed」
的標題。證明她自傳所言非虛假。
東方白的自傳第九章寫到他如何得到她英文版原文的經過,她那本自
傳很多在Vancouver的人都看過。許建立教授說他曾經幫忙她找人把她的
英文稿潤改兩次,她都不滿意所以也沒出版。宋教授也聽說過有位楊
醫師女兒要替她翻譯成中文,但下文如何宋教授也不知道。雖然很多
人看過或知道這自傳,最後仍要靠<浪淘沙>的出版,她的生涯才廣
被人知。她精力充沛毅力堅強是每個人對她的最深的印象,她一生坎
坷,跌倒了又爬起來。東方白對她一生有以下評論:「阿信與命運格
鬥的強悍意志…她一生遇到很多挫折,很多困擾,但是即使她栽落海
底,都能再爬起來,她可能會哭一下子,流兩滴眼淚,但是三分鐘之
後她會站起來,不會整天坐在那裡哭泣,她會想辦法如何去克服她的
困難。在她的人生中,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死亡之前,她都還在奮
鬥。」她的性格剛毅,她覺得對的事一定去做,不成功時一再嘗試,
以前提及去台北醫專旁聽,算台灣第一個女大學生就是其中一例。據
東方白之自傳也說她「善良體貼與處事周詳精確」,東方白去Vancouver
訪問她時,她就準備錄音帶,最後離開時還塞了一信封給東方白,叫
他回到家才能開。原來她還送150加幣給他當旅費(1979年訪問她時),她
還帶東方白逛故事發生的街道,如中國城、她行醫的樓房、旅舍、被
告之法庭等等。
但另本「文學台灣」(1996年18期)林莊生寫「彭華英先生印象記」也略
有提到她。林先生見過她好幾次,他說「蔡女士的外表相當優雅、高
尚,但帶著職業婦女的『冷』與一種不同凡俗的自負感」。上述的錄
影帶及解釋的書有導演陳麗貴女士訪問巫永福先生之片段及文章。巫
先生說她很爽朗、很有笑容、很活潑,有氣質的人,但個性強,很不
願輸給男人的氣概。他說蔡阿信管她先生很嚴,把他關在樓上,不要
先生出去,所以他用窗簾布撕破從窗戶溜走。他們婚姻沒有好結果,
巫先生也說應是兩人都有能力個性又強的原因。錄影帶中說是錯誤的
結合,非誰之過。巫先生把蔡阿信說成關丈夫在家裡而逼使到彭先生
離開台灣則跟<浪淘沙>及東方白訪問她時所言不同。她先生彭華英
是社會運動健將,應該是關不住的人。蔡阿信自傳中也多處寫到日警
的對他們的懷疑、監控,因政治避風險的出走中國可能是更大的理
由,不該歸罪於蔡阿信。林莊生那篇文章提到彭華英對女士非常尊
重,林先生認為是蔡阿信的「家庭教育」下養成的。彭華英到了中國
後,有次蔡阿信聽人說彭華英快病死了,她趕到華北去看,看到的是
他先生另有女人。她也很勇敢地離婚,她不要只有名份的婚姻而馬上
離婚。這在台灣那時代也是極困難的事,那是1938年她去北美前的事。
她對台灣的貢獻,以前諸篇也略有討論,除了拓荒之精神讓台灣婦女
可走當醫師的路外,她訓練了五百多助產士(產婆)應也是大貢獻。錄影
帶中訪問了余謝六妹,她後來在國姓鄉執業,她17歲去產婆學校,說
她一生中接生了上萬名嬰孩。這五百產婆所接生的嬰孩就可能有上百
萬或最少幾十萬。余女士一談起蔡阿信會流淚,當她提及蔡阿信看到
她天冷穿衣單薄而發抖,將自己外套脫下給她蓋上時,更會嗚咽不
已。
以前各篇以及上文一再提到她很關懷別人又富同情心,對孤苦貧窮的
寡婦同情而能將一生之積蓄捐出成立基金會幫忙寡婦們物質上及精神
上的生活。她也非常慷慨地捐獻給其他活動。宋美青教授說,1966年他
搬到Vancouver時,就看到蔡阿信醫師率先捐100元給同鄉會,其他同鄉
只是5元、10元時,她就願捐巨款,而且經常參加同鄉會活動貢獻。她
1953離台後就沒再回台服務,對台灣而言實在可惜。她第二次(1953年)
離台,從各種跡象看來是對台灣政府及整個政局徹底的失望。她的自
傳只簡單提到。若以她精力、毅力,她若仍能留在台灣,其貢獻應會
更大。巫永福先生認為蔡阿信會去加拿大是因為離婚,雖勇敢果斷地
離婚,但對她的精神打擊仍很大。巫先生也對彭華英出走北京非常遺
憾,巫先生認為蔡阿信因對政治沒興趣而不了解彭華英的社會運動,
巫先生一再提及彭華英是為走避蔡阿信的干擾。巫先生認為彭華英是
位傑出人才,他跑到北京對台灣損失比蔡阿信還要大。東方白在錄影
帶中則對此說法不甚以為然。在台灣文藝1990年9月號(新第一期)有篇署
名編輯部的特別報導,寫蔡阿信值得我們敬佩效法的有(一)她不屈撓的
意志(二)她無限關愛別人的同情心,(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四)堅強的
台灣意識。應該是總結她一生最好的寫照。最後該寫東方白看到本刊
以前諸篇後的來信:「謝謝你為蔡阿信做了文學後面人生註解,太好
了!虧你為我說了一句公平話:在重男輕女的台灣,阿信之所以出
土,全靠東方白的<浪淘沙>,為我出了一口氣」。
---------------------------------------------------------------------------
《也參考陳君愷著「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
」(師大歷史研究所發行),卓邦宏主編的「寧願燒盡」(馬偕醫院創設
一百零五年週年紀念冊),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的「台灣醫學50年
」(前衛出版社),莊永明著「台灣醫療史」(遠流出版公司),創意力文
化有限公司出版的 「島國顯影」,李筱峰的「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
代表」等書的一些資料。》
再度懇請有資料的前輩、同事或朋友請用任何方法來聯絡。
地址及連絡方法請看前頁下作者通信處。也可用錄音帶、錄影帶。用
任何台灣通用語言如福老及客家台語,華語(北方話、國語),英語都
可以。日語雖有困難,也可找人幫助。我在此先謝謝大家,尤其希望
有人提供高敬遠、林德翰、郭松根、王通明(祖檀)、蔡愛禮、劉聰慧
、李晏、蔡陽昆、劉禎祥諸先輩的資料。
*********************************************************
*朱真一現任職於美Missouri州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科血液癌瘤組。通信地址:J.Y. Chu, P.O.Box 22,
Chestertield, MO 63006。傳真:314-268-4081。 電話﹕314-577-
5638(辦公室)。Email:chuj@slu.edu及alchu@i1.net(都可通中英
文,但請送一處再copy到 另一處因可方便不同版的Window)。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III)
1.《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物》 系列原載 《台灣醫界》,2000年六月開始連載
(一)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師: 前言
(二)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上)
(三) (1)拓荒者: 蔡阿信醫師(下/迴響及補遺)
(四) (2)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五)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上)
(六) (3)戰後首先留美並歷劫於中國的鄭翼宗教授(下)
(七) (4)第一位官派到歐美的杜聰明博士
(八) (5)早期留美醫師經驗談--記黃世惠先輩的演講及感想)
劉清風醫師:第一位美國醫學院畢業生
朱真一*
<前言>
最先聽到劉清風先生之名是從林宗義教授那裡,我們邀請林教授來St.
Louis演講,問他知不知道戰前有沒有台灣人畢業於美國醫學院。他告訴我劉清風
先生之大名。那時同學賴明哲醫師剛好要回台南,我還特地煩他去問問看。當時雖
沒結果,但從我在報紙登尋找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劉俊宏,女兒劉真真及女婿陳
紹紀都來聯絡供給資料。陳紹紀醫師後來還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
會會報上(第五卷三期八十四頁,一九八九年七月)。後來我去信Indiana大學醫學
院校友會,他們很熱心地將他仍可能健在同學名單給我,我寫信給十位同學,三位
還回我信。另外陳君愷寫的「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一書也有些劉醫師的資料。
<讀醫學院前的生平及教育>
劉醫師是一九○○年十月廿一日(農曆)生於台南市。其祖父劉光球是來台的清朝士
兵,後轉為市販經營雜貨鋪。其父錫五與叔端山兩兄弟繼承家業致富。劉家一向思
想開通前進,後來兩兄弟都受洗皈依基督教。他兄弟兩家子女出外求學很多,有十
九人畢業於島外的大學。
劉醫師早歲就讀台南太平境基督長老教會附屬小學,十一歲(另文十三歲)轉入日本
京都尋常小學校,第二年轉入京都同志社中學。轉入同志社中學是受林茂生先生影響
。同志社是西洋傳教士在京都所設立的學校。林茂生先生後來畢業於美Columbia大學
得Ph. D.學位,曾任台大文學院院長,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時被殺害。因林先生
就讀同志社,該校成為台灣教徒嚮往的學校。
因同志社是西洋教士所辦,以西方式教育為主,修習英文課程也多,所以會有嚮往
美國就讀的念頭。他的堂兄劉主龍也鼓勵他很多,劉主龍後來畢業於Columbia大學
。他在同志社就讀期間受洗入教。中學畢業後,就單身橫渡太平洋到美國,先入South
Dakata大學就讀。
<就讀醫學院>
South Dakota大學沒有醫學院,但有基礎醫學課程,讀完基礎醫學課程,可再
轉往其他醫學院(通常是Indiana大學,好像是學校間定好的慣例)再修臨床課程二
年就可畢業。所以劉醫師一九二四年畢業South Dakota即前往Indiana大學醫學院,
一九二六年即畢業於該大學的醫學院,得MD(Medical Doctor)的學位。
他在美留學期間情形如何,沒有記錄,他也沒有自傳或錄音傳世,但上述去信給他
的同學的回音都說他是很得大家喜歡的(well-liked),和藹可親的(affable),很被
尊敬的(well-respected)。(詳細登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會報第五卷二期,
一九八九年四月出版)。他的子女女婿感嘆他那時寫字之清秀整齊,人體畫描之優美
以及他基礎醫學知識之健實,可見他以前的確下過一番工夫,努力學問。
他在美期間除了在South Dakota及Indianapolis之外到其他地方活動的詳情我們不知
道。但在美出版的期刊台灣文化一九八六年六月號第六期,有張照片題目是最早的全
美台灣同鄉會。這照片是一九二六年二月廿一日在紐約太陽樓召開「台灣懇親會」所
合照,照片中劉清風醫師也在場。那照片另有杜聰明、黃朝琴及夫人佩雲、李昆玉、
郭馬西、馬萬仲、吳錫源。二月廿一日他學校應尚未畢業。這照片在日據時代「台
灣民報」也刊登過。在杜聰明的回憶錄也提及這次的聚會。
<畢業後的經歷>
畢業後就受聘赴上海復旦大學任生物系教授兼主任,二年後轉往北京協和醫學院研
究寄生蟲學。然後一九二九年六月回台南市懸壺開業青峰醫院。一九三一年與畢業
於日本東京女子醫專的莊采芳女士結婚,兩人繼續在青峰醫院開業。
他開業的同時也非常活躍於社區的活動,日據時代自上述陳君愷那本書提及的,有
他參加「南洲俱樂部」,並是南支部委員的記錄,又是「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的聯盟員。他沒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大概是因他一九二九年六月才回台,文化協
會在一九二七年就分裂,自文化協會退出的人士組「台灣民眾黨」。
他同時也對實業界積極參與,陳君愷那本書列舉劉醫師曾任「台南州地主會理事」
,「台南總商會理事」,以及「東亞信託株式會社取締役」,「台灣新民報社相談
役」等職務。當時醫師的收入高出其他行業甚多,參與實業界人士很多。他夫婦兩
人開業,又加上他的父親經商有術,早就是台南有數之大地主。
一九三六年他陪父親錫五出國做環球旅行,選擇從哈爾濱搭火車橫越Siberia前往
歐洲,還去參加那年的Olympic世界運動大會,再週遊歐美各國。當日本突擊珍珠港,
戰爭開始後,在台灣一向照顧痲瘋病的外籍醫務人員被日政府驅逐後,他受託出任
淡水樂山園的院長,悉心照顧痲瘋病患不遺餘力。戰後又再回到青峰醫院繼續行醫。
他戰後行醫漸漸減少,他女婿說他經營家業為主,以打高爾夫球及養家蓄種果樹為
樂。為懷念父親,在虎尾寮創設「錫五農場」。劉醫師戰後也仍熱中於社區活動,
他參加紅十字會、青年會、醫師公會、高爾球俱樂部等。一九五四年受託籌備創立
台南扶輪社並擔任創社社長。任內又輔導設立嘉義、屏東等扶輪社。
後因有子女在美國,經常來美,也曾參加海外台灣人活動,據其女婿之文,他不滿
政府腐敗,更懷恨執政者對台灣人之歧視,每次來美都鼓勵台灣人的建國運動。有
次參加美東夏令會發言驚動在坐同鄉。他於一九七八年到美訪問中,四月廿七日病
逝Seattle的Sweden醫院。遺體安葬於Seattle當地的陵園。
<來美留學對台灣的影響>
看其一生,什麼是他去美國的動機?他生在基督教的家庭,視野比一般人廣,深知
其他國家的情況,他先在西洋教士辦的中學,耳目所染又受堂哥及教會前輩的影響。
無論如何,他越洋去美讀醫的確是驚天動地之事。他這拓荒的事蹟有沒有影響以後
的學子去美國習醫呢?在一本台灣時人誌(章子惠編,國光出版社,1947年)列有位
林德翰(國棟)先生是美Pennsylvania醫科大學畢業。他那時四十歲,應生於1906-
08間,應也是戰前畢業,但去信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之校友會以及後來轉
去該校的檔案辦公室均查不出1930-1940期間有Lin或Lim畢業。假如有人知道林先
生英文名及正確畢業年及學校,敬請來告,目前美國並沒有一個名叫Pennsylvania
醫科大學的學校。
上面提到他後來經常來美,很鼓勵台灣人的建國運動。但是他美國一畢業卻不回台灣
而是到中國的上海及北京工作。他的美國醫學院畢業證書上寫的雖是「Seifu
Ryu」日式音的正式名字,但他大概要求學校當局加一括弧,括弧內用「Chin-feng
Liu」是用華語發音而不是用福老台語的「Lau」。相信他那時的祖國思想大概仍非
常強烈,不然不會在正式文件加華語拚音又到中國去貢獻所學。
日據時代的台灣士紳的祖國思想大概仍很濃厚,相信他到中國以及後來戰後看透了
中國政府腐敗,及對台灣人之歧視而有鼓勵台人建國之言論。台灣人到中國去服務
的在幾位早期留學歐美的先輩中有好幾位。相當普遍,以後會再提及。
說起台灣醫界我們該慚愧的是一些殘障或智障的病患及痲瘋病人一向都靠外國人在
替我們照顧。劉清風醫師打破這慣例,出任淡水樂山園的院長,照顧他們。這點相
信他影響了後輩,最近努力於照顧殘障或智障的台灣醫師漸漸多起來。
但對整個醫界來看,劉醫師對台灣的影響又卻不大。他在美國沒有當住院醫院,以
後中國的二年多是教生物及研究寄生蟲學。戰後從文章中看來很少行醫,自然難對
台灣的醫界有大影響,他留學美國讀醫對台灣沖擊不大的另一原因可能與台灣的醫
界在日本時代一向是德日派的天下有關。上幾期提到的蔡阿信的經驗以及以後會討
論的其他早期留學生也可以看到。
他對台灣貢獻可能是在其他方面,譬如上述開風氣之先照顧痲瘋病人,以及他在社
區的社會運動,尤其是反殖民體制運動。以及戰後參與紅十字會、青年會及扶輪社
等等,尤其是扶輪社,他不但是台南扶輪的創會會長,對其他地區扶輪社的設立是
居攻厥偉。他這種熱中於社區活動可能還是與他早期到美習醫以及後來環遊世界視
野較廣,思維新穎有關。
他一九七八才過世,他留美習醫行對戰後大量學子來美就讀雖無直接關係,但開啟
了一條路總會影響及幫忙些學子前來,尤其是他的子女、親友,以及他熟識的人。
----------------------
補充﹕
2001年三月劉清風醫師大女兒劉姃姃(Bettey)來電話,新竹蔡有義先生(3/02)來信
及其他幾本書讀到一些新資料補充如下﹕
劉清風在美國讀書時,雖是富家子弟,在暑假也去打工,餐廳洗碗,還曾去屠宰場
殺豬。她說劉醫師個性正直易得罪人,很勤儉對父母非常孝順,是孝子。也因此很
少看病執業。曾當亞洲航空公司的醫師。他曾設獎學金鼓勵人去美國留學,對鼓勵
早期留學美國有貢獻。
又另一留美醫師劉聰慧醫師2001年仍住在Seattle。她是劉清風的妹妹。早年到日本
讀中學然後留在日本讀醫學(?學校待查,醫專或醫大)。在1947-49年左右到美留
學過1-2年,不知何處也不知做何工作。返台後曾在斗南執業,後來到琉球的某地
(?醫院)上班。後來又到日本本州去。1980年左右移民美國,隱居Seattle。她在
杜聰明的藥理教室研究蛇毒,在台灣醫學會會誌曾發表6篇系列的蛇毒對家兔肝變
化的研究。1946得臺北帝大醫學博士,她大概是台灣第二位女醫學博士。她的資料
請詳知者來報。
另一有興趣的是,上面討論到劉清風的<祖國意識>,一畢業就到中國研究及工作。
劉清風他的弟弟劉青黎(Lau, Tsing-Lai) ( about 1903-1997), 也是同志社畢業
但在中國的嶺南大學畢業,後來先UUniversity Illinois,後來再到University of
Wisconsin 讀書,拿到Ph. D. 學位(主修化學),再回到中國謀職,娶廣東人為妻
一直在中國,戰後回台在國民政府當某單位主管(?),1951年移民美國, 長期在
U. California in Davis 工作,1990年代曾去參加台灣人夏令會。詳情待查,請曾
在Davis 工作的同鄉來補充資料。有幾個妹妹日據時代到中國留學,有畢業於嶺南大
學的,有位(劉快治)戰前曾來美讀教育,還當過屏東女中的校長。他們兄弟姐妹中
有親中國的,也有傾向台灣獨立的。
劉清風的伯父劉瑞山一家人,出國留學也很多,目前尚未收集足夠的資料報導,希望
有人去收集整理。
Betty 的先生葉瑞珍博士,1950就以李氏獎學金來美也是最早期留學生之一。
對上述人物有更多資料請來告。(請看下通訊方法)
----------------------------------------------------------------------
再度懇請有資料的前輩、同事或朋友請用任何方法來聯絡。
地址及連絡方法請看前頁下作者通信處。也可用錄音帶、錄影帶。用
任何台灣通用語言如福老及客家台語,華語(北方話、國語),英語都
可以。日語雖有困難,也可找人幫助。我在此先謝謝大家,尤其希望
有人提供高敬遠、林德翰、郭松根、王通明(祖檀)、蔡愛禮、劉聰慧
、李晏、蔡陽昆、劉禎祥、謝娥,王振明(James D. King、黃演燎、
黃雲裳(新島裳一),林安息(林炯東)諸先輩的資料。
*朱真一現任職於美Missouri州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兒童醫院小兒科血液癌瘤組。通信地址:J.Y. Chu, P.O.Box 22,
Chestertield, MO 63006。傳真:314-268-4081。 電話﹕314-577-
5638(辦公室)。Email:chuj@slu.edu及alchu@i1.net(都可通中英
文,但請送一處再copy到 另一處因可方便不同版的Window)。
---------------------------------------------------------------------
請 贊 助, 請 開 CHECK 分 ( PUN)NATPA,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 名 ﹕
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_______
住 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 寄 來 NATPA, P. O. BOX 22, CHESTERFIELD, MO
63006 或 E-mail : alchu@i1.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y comment and question,please send to Albert Chu
Link to:HAKKA TAIWANESE NEWSLETTER 客 台 語 專 刊 各 期
Link to:HAKKA TAIWANESE REFERENCE 客 台 語 資 料 庫
Link to:TAIWANESE HAKKA 台 灣 客 家
Link to:HAKKA TAIWANESE NEWSLETTER 客 家 台 灣 文 化 專 刊
Link to:TAIWAN MEDICAL HISTORY台 灣 醫 學 史 專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