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進
前面第一、二節,比較容易瞭解。【法義分享】「止觀雙運」才能開智慧,而定力(正定)要成就,來自精進不放逸。所謂「欲神足」就是要有正法欲、善法欲。只要你有正確的聞思過程上來,正確的善法欲就會出來。(第三節)【法義分享】「欲界」的欲與「欲神足」的欲,不要混為一談。如果沒有欲神足--「精進用功的善法欲」,你是離不開欲界的吸引力的。一些學禪的人,喜歡高談「起心欲精進,斯人行邪道」。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是已證無學位的阿羅漢,而說話的對象是已入聖者之流,而又勇猛精進向阿羅漢邁進的修行人。如果因緣、時機不成熟,那句話容易形成「自誤誤人」。
「欲神足」是一種善法欲,所謂「欲界」,一般眾生在欲界、名利堆裡面不斷打滾,你要離開欲界的吸引力,像是太空梭要飛上天空,必須要有一個離心力,「欲神足」是要離開欲界的滾滾紅塵,這個吸引必須要有一個離心力出來,如果沒有相當的決心,你離不開欲界的吸引力。有的人、尤其有些學禪的人,就說「起心欲精進,斯人行邪道」,誤認為若有想要修行的那些念頭,都是有為法、畫蛇添足……。如果沒有弄清楚解脫的次第--何謂世間法、出世間法,很容易越修、我慢越大。因此,欲神足要出來,唯有欲神足出來,才會勇猛精進的走在修行道上,才會把修行擺在第一順位。
當你真正能夠把修行擺在第一順位,身心會柔軟下來,包括到後來那個「自我」會放捨,都是要有欲神足。如果沒有欲神足的基礎,「自我」是放不掉、捨不下的。「欲神足」是要協助我們成長,從「有為」的過程到達「無為」,從「有修」的過程到達「無修」,從有為、有修、有證、有得的過程,到達無為、無修、無證的過程,是請善知識協助我們來到自依止、法依止。我們親近善知識是讓善知識協助我們怎麼樣去獨立,不要認為說我們本來要自依止、法依止,哪裡需要去找善知識?!要深思這裡面是不是有「我慢」在作祟,是不是有「我慢」在阻擋?如果你是阿羅漢,就不需要善知識。
如果你能夠看到整個法界的莊嚴、法界的玄妙,從大自然之中去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這時候以大自然為師,可以不需要其他善知識,但是當能夠到達這樣的人,就是阿羅漢--我慢、自我都消失的人,如果在還沒有成就阿羅漢以前,你是需要善知識來協助你,從「有為法」邁向「無為法」。所以,「欲神足」就是要讓我們精進、求知。像密勒日巴、六祖他們為法粉身碎骨,就是「欲神足」發露--求解脫之欲。
(第四節)「四正勤」就是:第一、已生惡不善法--要令斷,第二、未生惡不善法--(令)不起,第三、未生善法--(令)生起,第四、已生善法--令增廣。「四正勤」在十修方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修行人容易「知而不行」,或是「說得到、但卻做不到」,而「四正勤」就是要「劍及履及」--知道就要去做,說到就要做到,修行要有魄力啊!所以,很多人就會說「我知道啊!但是都沒辦法做到啊!」就是沒有配合「四正勤」。
修行要有魄力,修行是大丈夫相,但是大丈夫相並沒有男女之分,真正沒有男女之分,就是平等。前一段期間,當達賴喇嘛到國內,還有比丘尼在為這些問題爭論。我是覺得如果你要從戒律、制度上面去求平等,不容易啦!如果你能夠進入聞法、聞思、實修實證,這些是超越男女相、眾生是平等的。你就算在制度上去爭個平等,你的苦還是在啊!內心的不安還是在啊!所以,佛陀是要我們內心的祥和寧靜,透過我們的實修實證。
「已生惡不善法--令斷」,所謂「已生惡不善法」,對於過去、包括現在之前的、昨天的,我們起了一些不好的念頭、惡念,或是起瞋恨心,或是去罵人……,發現到我們的貪、瞋、癡這些,我們要令它能夠斷,不要讓瞋恨心繼續蔓延下去,就是「已生惡」。你要能夠看得到貪、瞋、癡,也是你身、口、意展現出來的法相,你能夠看到貪、瞋、癡,也是你能夠看到法相、見到法,這都是很重要。你要去見到那些法,然後不要讓那些繼續蔓延燃燒下去,這是「已生惡不善法--令斷」。
什麼叫做「未生惡不善法--(令)不起」呢?舉例來講,昨天你老公講了一句話,你聽起來很不爽,內心覺得很委屈;今天老公去上班了,結果不管你是在家裡、外出或是去上班,內心裡面就是一直在醞釀這一句話,內心裡就想:「晚上要怎樣好好的修理他?怎麼樣好好的報復?等你回來,我煮東西的時候就加個……,讓你知道我在生氣,讓你知道我很不高興……」今天的心裡面,你一方面沒有去看到瞋心,沒有去看到內心的不平衡,因此一直讓它這樣的延續著。「已生惡」,你沒有讓它令斷,再來「未生惡」,因為晚上即將爆發一些風雨,知道晚上等先生回來要發生,如果沒有覺察到你是等著晚上準備要報復。如果你有覺察到,看到我自己內心不斷地在醞釀--我的貪心、我的瞋心、我的報復之心,當你看到這些會反觀說:「到底我現在快不快樂?我這樣做我快樂嗎?我能夠帶給誰快樂呢?」如果你去看到這些,就會知道你這樣下去,只是讓自己苦,讓對方苦而已,只是在火上加油。
所以,當你去看到這些時,會讓你的「未生惡」--晚上會爆發的風雨,讓它「(令)不起」,一個念頭轉變之後,你會以很慈悲、微笑來善待先生。當先生回來的時候,他本來也可能有所準備,但是看到你這樣的一種慈心、一種柔軟心,他也會很慚愧、也會改變。如果你回來是要跟他用吵的,可能會讓事情更加惡化;如果你是以慈悲心、柔軟心回向世間,他也會以慚愧心、柔軟心回向世間。因此,以恨不能夠止恨,唯有愛才能夠止恨。這也是要去看到「名色的分界」,要去看到我們的念頭,是屬於瞋心在蔓延、燃燒,你要去見到法相--貪、瞋、癡,也是我們身、口、意,展現出來的法相,這就是現見法。
什麼叫見法?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見法?你天天在生氣,都是見法的好機會。所以,任何境界,當你在生氣,也是幫你在見法,瞋恨心、貪心、貪瞋癡這些,都是「法相」,你要去看到,這就是「見法」。
(第五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於二法依止多住。云何為二?於諸善法未曾知足,於斷未曾遠離」佛陀說我對兩種法是不斷的一直在修行的,覺得說越多越好啦!第一個就是對於各種善法未曾知足,包括善根福德這些,不用怕多啦!再來,聞思修、精進用功這些,也不用怕太多。「於諸善法未曾知足」不斷的虛心學習,除非你到達究竟解脫。我們在這個過程,都要不斷的虛心學習,不要得少為足。「於斷法未曾遠離」對於那十個結,內心裡面的貪、瞋、癡,清除那些污垢呢?也從來沒有懈怠過,對於應該斷除的十個結、那些苦、那些不安、貪瞋癡……污垢啊!都不斷的清除,未曾遠離斷。
「於善法不知足故,於諸斷法未曾遠離故」不斷的增加善緣,不斷的減少惡緣,不斷向解脫道--究竟解脫邁進。佛陀是這樣不斷的精進用功、虛心學習、求真求證,他的用功是怎麼樣呢?「乃至肌消肉盡,筋連骨立,終不捨離精勤方便」就是前胸貼後背,我在1989年到泰國去參訪,有看到他們佛寺旁邊就豎立一尊,佛陀修行、修行到後來,剩下就像一具骷髏的塑像,緊緊的包裹一層皮,骷髏是盤坐,而排骨都很清楚,肚子都內縮、都沒有了,都是空的了,就是這裡的描述--肌消肉盡,筋連骨立。佛陀為了要究竟解脫,他是用生命去修行。當然,佛陀走過來的路程之後,因為他是第一位走得很辛苦、走得很苦,後來當佛陀走過來之後,他就可以協助眾生,你可以不用走得那麼苦了,因為佛陀以前嚐試過很多的錯誤、失敗,可以讓你避免重蹈覆轍,可以讓你不必再繞那些冤枉路。
所以,善知識的協助,善知識的指導,可以協助我們避免走那些冤枉路,這樣你的成就就會更快。佛陀「不捨善法,不得未得,終不休息」所謂「不得未得」,雖然有證初果、二果這些,但是只要還沒有到達究竟解脫,「終不休息」未達究竟解脫、決不終止的決心。「未曾於劣心生歡喜」不會懈怠、不會消極。「常樂增進,昇上上道」不斷以修行解脫為第一順位,然後尋找離苦得樂之道。「如是精進住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因為有勇猛精進的道心,因此佛陀能夠那一生、那一世,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到達究竟解脫。當佛陀成就之後,返回來再協助眾生走解脫道就很快,只要按照著解脫道邁進,一樣可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比丘!當於二法依止多住……,如是修習不久,當得速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只要學習佛陀勇猛精進的心,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走,你就很快,「當速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很快就可以到達證果,初果、二果、、三果這樣,逐步的上來,到達究竟解脫。悉達多太子在29歲那年,看到生命的黑洞--「老、病、死」,而無比的震撼;為了找尋出離生死輪迴之道,而放下一切,用整個生命去修行,用功到「肌消肉盡,筋連骨立」,前胸貼後背啊!六年後,終於大徹大悟,而達不生不死的彼岸。要達究竟解脫的彼岸難不難?無易、也不難。
不容易,是因為願意腳踏實地、依解脫道次第而行的人,少之又少啊!而不困難,是因為只要依解脫道次第而行、精進用功,要開悟、解脫、斷結,並不困難。如果你能夠效法佛陀用生命去找尋真理,就能夠跟佛陀一樣速達究竟解脫的彼岸。所以,這都是佛陀本身走過來,告訴我們勇猛精進用功,有方法、有次第,很快就能夠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一路上來。
(第六節)有一個人很勇猛精進用功,就是二十億耳,「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禪思,而作是念;於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在佛陀弟子之中,精進用功有名的,我也算是很認真的人,「我在其數」我也算是很用功的人。「然我今日未盡諸漏」但是我修行了好幾年到現在,也還是這樣,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還是存在啊!還沒有到達究竟解脫,於是就想:「我是名族姓子,多饒財寶,我已經修行好幾年了,還沒有真正的超越突破,我家裡也是有錢、又有地位啊!我回去在家過個安樂的生活,這樣也很好啊!」變成說他的道心就漸漸地退失,說「我今寧可還受五欲」還是回去滾滾紅塵吧!「廣行施作福」回去滾滾紅塵裡面可以去佈施,作一些世間的功德、福田方面,反正就去做一些善事也好,不然到現在也都沒有成就解脫,等於說他要退失道心的情況。
佛陀就跟他做一個調整,就問:「你以前不是會彈琴嗎?」他說「是啊!」又問:「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以前你都有在彈琴,如果絃琴調的太緊、聲音會走掉,如果絃琴調的太鬆,聲音發不出來。所以,他說:「對啊!是這樣啊!」佛陀就告訴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如果用功方法不對,沒有建立正確的聞思,一直急著找法門,一門深入、精進用功,一個聞思不足、法門不對,一段期間精進用功之後,就很容易退失道心。所以「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如果太散漫、就容易懈怠。
「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你要有平等心,把修行擺在第一順位,但是也要有細水長流的決心,不要這樣「過與不及」,要走在中道上。所以「莫著、莫放逸、莫取相」你不要貪著快速啊!不要貪著一個法門,不要抓住一個善知識--依人、不依法,或是抓著一個法門、一個訣竅,然後就在那裡用功,但是整個法義聞思你卻不了解,這樣沒辦法突破的。當佛陀跟他講過之後,讓他的絃琴鬆緊度調的適當,精進用功走在中道上,這樣你的成就會很快。所以,用功方面要鬆緊得宜,走在中道上。
【法義分享】有不少修行人,尤其是道心勇猛的出家眾,常在佛門浸泡數十年後而退失道心或捨戒還俗。因為我自己也曾經看過這樣的人,覺得很可惜!但是,一個人勇猛精進用功數年而退失道心,有四大原因:第一、沒有找到正法、沒有找到真正的解脫道,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要遭遇到真正的解脫法,相當、相當不容易啊!除非你真的能夠不斷虛心學習,而且要有這些善根福德因緣。第二、急於找修行法門,但聞思不足,浮而無根,就拼命急著要修行;但是如果你的聞思不足,沒有正確的知解,沒有正確的見解,你怎麼樣正確的行呢?所以,那種行是很危險、很危險。第三、用功方法不當,又未得善知識的協助,這也是一知半解,用功方法不當,然後又未得善知識,有的是他有心要找、但沒有找到。
但是大多數的呢?第四點、我慢梗阻作祟,不願虛心求教、學習。這一點在修行路上常會讓一個人荒廢很多的生命,都是一種「我慢」梗阻作祟,不願心求教、學習。所以,只要你還沒有見法、還沒有證初果以上,都要不斷的虛心學習。再來,當你證初果之後,門路已經懂了,知道怎麼深入用功,但是在過程裡面,還是有很多的岔路,如果你能夠不斷地再虛心學習,可以省略掉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浪費,你都可以清楚分辨岔路。
(第七節)「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是說二邊。……」「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志、趣覺、趣涅槃者」就是佛陀所講的八正道,八正道就是走在中道上。「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有的人就一直在滾滾紅塵裡面打滾,放縱在欲樂上面,佛陀講這樣的是凡夫,一般凡夫在苦海裡面浮浮沉沉,「亦莫求自身苦行」有的人想要修行,誤認為修行很苦、很苦,於是就覺得一定要好好折磨自己,佛陀就講「自苦非聖行」,如果你是用一些苦來磨練、折磨自己,不是正確的解脫道。
「無義相應者」如果那些苦行,沒有幫助你去了悟宇宙人生、身心內外的實相,沒有用啊!「無義相應」就是沒有意義。「離此二邊,則有中道」要知道離此二邊,走在中道上,「成眼成智」有智慧,你就「自在成定」,走在八正道上,能夠逐步的「止觀雙運」而開智慧。【法義分享】放縱欲樂、此為凡夫;但無益的苦行折磨,也是無助於解脫。真正的解脫道是出世間法的八正道、是中道。但要到達能夠走在中道上,那都是要歷盡滄桑、吃足苦頭,歷經過很多的挫折與失敗後,才會有此智慧。有時候我會跟有些人講:「你要怎麼樣走到中道上啊?整個的修行過程,你要聞思具足啊!這樣有正知正見之後,才能夠導向正確的修行啊!」有的人就不相信,然後就認為「執著一個法門,就一門深入啊!這樣就好啦!」於是認為要按照他的方法去用功,有的當他修行之後、產生了很大的我慢,又是在比高比下、比長比短,但是看不到自己走偏差。這時候你要跟他講「要怎麼樣回來中道上面」因緣不成熟都很難、很難!也是要讓他去碰過很多的釘子之後,歷盡滄桑、吃足苦頭,這樣你再跟他講說怎麼樣回到正確的解脫道上、正確的聞思修,他才會很珍惜。
所以,真正能夠對原始佛法這一種純樸、樸實的解脫法,有興趣、有契入的人,大部分是很願意腳踏實地、求真求證的人,還有就是已經找過很多、吃過很多苦,繞過很多彎彎曲曲的路。當你聽到這些時,就會很珍惜。當然,過去那些都是你成長的助緣,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那些,也很難珍惜當下的因緣,因此我們也是感恩過去的種種因緣,像這本書背面上有兩個微笑,當初我在跟出版商的設計師,討論封面怎麼設計的時候,我跟他講說:上面擺放兩個微笑,後來他就問我:奇怪?這裡為什麼要放微笑在上面?我回答:修行到後來是很快樂啊!他就講說:奇怪!修行不是很苦嗎?他認為修行應該是很苦、很苦,怎麼會微笑呢?我就跟他講:在過程之中,吃苦是需要的,但是整個修行就是要離苦得樂、出離苦海。
所以,當你真正走在正道的解脫道上面,你已經是不斷的法喜產生了;當你能夠上到彼岸,成為究竟解脫者,更都是苦的消失。修行是要讓苦的止息,「苦諦」的消失、離苦得樂,當你跟他解釋之後,才對修行方面有比較深的了解,不然他以為說修行都很苦,談到修行就怕怕,不敢去接觸,因為他都認為要很拘謹、很嚴肅。
【幻燈片】
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X是由非X所組合而成,我們看到這一朵玫瑰花,要去看到它也是由什麼所組合而成,玫瑰是由非玫瑰所組合而成,講具體一點,有花瓣、花萼、花蕊,還要去看到這些是由地、水、火、風、空所組合而成。玫瑰是由花瓣、花萼、花蕊,還有葉子、梗這些所襯托、組合出來,沒有這些它不可能存在,一樣要有這些元素才能夠存在。再來就是更深入看到,這些都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而成,任何的花朵、任何的現象界,由各種因緣條件具足之後才形成。
再來,你能夠做什麼事情,那個「能」,記得!不是我能,是要很多的因緣條件具足,才能夠做啊!你要去看到那個原因,要去看到背後支撐的條件,這樣「我慢」才會漸漸減少。你有今天的成就,記得!也都是很多的因緣條件所促成,你慢慢去看到很多的促成條件,你就會有感恩的心。所以,我們要去看到「諸相非相」這些,都要有很深的啟示,這樣你就能夠見到緣起性空。所謂「則見如來」,就是見到緣起法、見到法性、見到空,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前景與背景,整個畫面會這麼漂亮,也是因為有背景的襯托,我們都要去看到大自然裡面的「無上甚深微妙法」。
透過看荷花、蓮花,一方面看它的整個生態過程,蓮花代表一個人,是佛教的花的代表,代表純潔,代表修行有成的整個過程。看到這些蓮花也是一樣,蓮花是由非蓮花的元素、因緣條件所組合而成。所以,看到每一樣事情,都要能夠看到它的緣起--緣起甚深,再來要去看到蓮花,它就是由地、水、還有太陽、陽光、還有風,所謂地、水、火、風、還有空間,讓它成長。有地、水、火、風、空這些組合,才能夠長出蓮花。因此,地、水、火、風、空這些組合,不斷的、很多的一直在巧妙變化,就能夠變化出萬事萬物。要慢慢從最平淡、平凡之中,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去看到玄之又玄,現在以一個欣賞的角度來看蓮花,整個生態的這些過程,一方面去體會法,一方面也去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因為這是代表修行的一個過程、修行的結果。
你要修行有成、要成佛,記得!也是有很多很多的因緣具足來支撐你,當你越去體會,感恩之心就會越來越增加。就像這一朵蓮花,你的存在,哪一天不需要地、水、火、風呢?每天每分每秒都需要地、水、火、風整個的支撐,要慢慢去看到「諸相非相」,要去看到X由非X組合而成。你能夠成佛,也都是整個大自然、整個法界--地、水、火、風的支撐,我們要慢慢去看得越深入,繼續看到它的緣起。當地、水、火、風、空具足,「識」就會產生。所以,你要看到整個的緣起,而且它在告訴你整個法界,都是不是有符合無常法印呢?要去求證,從各種角度就要去體悟無常法印,它都不斷的在生住異滅,不斷的在變化。現在從蓮花還沒有開以前,慢慢去看到整個的開放,就是逐漸的開放過程。
蓮蓬是蓮花開過花之後、所結的果,裡面就是蓮子,地下有蓮藕,可以供眾生使用。蓮子一樣可以食用,花又可以欣賞,荷葉又一樣可以當藥用,整個這些對眾生都有所貢獻。一方面欣賞大自然的美、看蓮花的美,這是在台南東山拍攝的,台南東山白河那邊,滿多的,當時那邊大概有兩三甲的蓮花田,整片都是很美,可以在那邊看、邊欣賞,全區都是。一方面我們去拍攝大自然的美,前面是蓮花、荷花方面的,後面有睡蓮,這一張就逐漸越來越是不同的花,但是我們就是從含苞這樣,然後逐步開放出來,都是在艷陽下拍攝的。
如果你會看,看到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法,然後慢慢再去問自己,我能夠創造得出來嗎?因為農夫有在種,它才會長,農夫的播種只是一個助緣,整個成長的過程,包括開花、結果,都是要仰賴大自然不斷的各種因緣累積,你自認為修行境界多高,我慢一生起,問自己:我能不能在唸佛、唸一唸回向,本來是一顆種子而已,然後變成一朵花出來?假如我很喜歡持咒,我的法力無邊、法力很行,好啊!當我持咒之後,這顆蓮子就不用種到土裡面,用持咒唸一唸之後,就把它變成一朵花出來?所以,我們要去看到整個現象界存在的這些,有哪一樣不需要依靠大自然這些?大自然所能夠做的,要問問我們自己哪一樣能夠取代?能夠做得到?我能夠無中生有、變化出一朵蓮花出來嗎?我能夠因為我的修行、持咒唸佛,然後這一朵蓮花它就會出來嗎?
像我看到這些的時候,就是讚嘆、讚嘆啊!「三法印」都具足啊!「緣起性空」這些都具足在裡面,要去看到緣起甚深,因為我捫心問自己:我沒辦法無中生有產生這些。當我做不到,我就讚嘆佩服整個法界的奧妙。這只是一個舉例,其它的是你把整個秧苗這樣,慢慢養育、化育成一大片的稻米出來,黃金遍野,看到這些真是讚嘆啊!讚嘆整個法界的奧妙啊!因為我問自己:我沒有辦法無中生有、變出一粒米出來,我縱然再怎麼神通具足,沒辦法變出一大堆的稻米出來啊!這些稻米就是要老實的播種,然後靠大自然的整個種種因緣。所以,你能夠去看到大自然的這些奧妙,就會知道你再怎麼神通具足,那些在大自然裡面都只是雕蟲小技。
從最平凡、平淡裡面,去看到深奧的法,這些都是協助大家慢慢越看越深,你看這個花越開越大,像前面這樣慢慢的一個過程,就越來越大,到後來因為它都會脫落、剝落下來,就會成為蓮蓬,裡面的蓮子就會漸漸長大,這個就是漸漸長大的蓮蓬。這就是類似像整個修行的過程,你不斷的成長聞思修證,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不斷的上來,這個過程一樣在宣說無常,無常有負面、也有正面,你要去看到雙方面,無常的正反面都要去看到。
有時候我們要多去接近大自然,然後從最平凡、平淡裡面,去體驗、去看到法的深義,深層的我慢,一定是要你去深觀大自然的這些玄奧之後,那個「我慢」才會斷。記得!這是必經的過程,大家有機緣要慢慢的接近大自然,然後多去深觀、多去體會,要把那個「自我」--很厲害的我慢,跟大自然來比,你就知道。再問問自己:你是不是需要仰賴大自然的因緣條件?這整區、整個地方,都是這樣心花朵朵開、心花怒放,這也是「花開見佛悟無生」,都是整個修行的過程。但是,不管你修行再怎麼有成、成就再高,都是一樣需要這整個法界的因緣來協助你。所以,體悟越深的人,我慢是越少的。
我們一樣欣賞大自然的奧妙,欣賞大自然的美,修行不是光看苦,不是光去看一些屍體,光是看到一些無常負面這些,當然那些也要看,但是美的方面我們也要看,都要能夠看。大自然處處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當我在拍這裡的時候,這一隻牠跑過來,一起莊嚴道場、共襄盛舉,如果你會欣賞大自然,看到這一幅你一樣會賞心悅目。有的人也許看了就說:這個沒什麼啊!我看不到什麼法啊!那是因為一方面聞思的基礎還不夠,第二是我們的心還太粗,你的心沒有寧靜、微細下來,所謂「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雄,至人只是常」,因為宇宙最深、最奧妙的法則,都毫無隱密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在你的身心之中,我們就是要停下來、靜下來,然後深度的去看、去體會。所以,法都是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像睡蓮是打開這樣,傍晚的時候它就會合起來,然後慢慢的整個又合得更緊密,睡蓮各種顏色,如果我問你:它為什麼會呈現這樣的顏色?你說因為它們的種子基因不一樣。我又可以再問你:它為什麼種子基因會不一樣?你要去看到竟然這些地、水、火、風、空,在大自然的這些演變,竟然能夠變化出這樣千變萬化的花朵,包括蓮花就有好幾種顏色,都是同樣從地、水、火、風、空、識這裡演變出來。
所以,要慢慢去看到那個玄,這裡是要讓大家看這裡有蓮花,但是它這個根已經浮起來了,就會變成「浮而無根」,它很快會凋謝,我們修行也是一樣,做人做事也是一樣,如果你那個根沒有紮穩,就會浮而無根,它慢慢一直很快的枯萎。我們要把根基打得穩、紮得穩,修行不要投機取巧,一步一腳印。
這是油麻菜仔的油菜花,整區的一樣欣賞,看這些、接近這些,你會心花怒放,看到整個大自然,蝴蝶就會在這邊飛舞,這是扶桑花,我是從別的地方摘來這裡的,最主要一方面是覺得大自然的奧妙,紅色這麼紅,黃色這麼黃,它的綠色,然後又變化這麼多,都要慢慢去看到緣起的奧妙、緣起的甚深,欣賞大自然的美。都在宣說無常法印,生滅啊!無常啊!就像一個人的過去,這是現在、這是未來,都是在告訴我們法,你有盛開的時候,但是不要驕傲,也要看到會有凋謝的時候。
一個人如果能夠了悟這些法、法則,了悟真理、了悟實相,不管我在哪一個階段,都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當我在花苞的時候,就是全然的在花苞的階段;當我盛開的時候、全然的開。當事情面臨這樣的情況,也不抗爭、完全的接受。所以,真正了悟大自然法則的人,他的苦消失,因為他完全的了解、完全的接受。我們要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所謂自依止、法依止,回到法界依止,經典文字裡面的蝴蝶,我們現在透過幻燈片,因為相片比文字已經更接近實相了,都是「指月的手指」,協助大家去看到月亮,看到法界的奧妙。再來我們又要從實際的法界裡面,在大自然中再去看到眼前在飛舞的蝴蝶,活生生不斷的生住異滅的這些法界,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只是我是覺得幻燈片,是一個相當好的「指月的工具」,協助大家去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幻燈片,這些幻燈片都是更具體的協助大家去看到法,也是一個指月的工具,但是它非常有效,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慢慢去體會。
我們今天一樣是緣聚而生,大家在這裡上課、聽課、講課這些,也是一個緣起,整個也都是法、法的展現。等一下下課之後,我們就是今天的緣盡,然後我們就回去。事實上,它也是整個法,如果我們要講這些,這裡法的展現,一張漂亮的畫面在這裡呈現,一樣有很多因緣,要有幻燈片、要有幻燈機、要有螢幕,要有種種的條件具足。所以,這裡一樣可以看到法,希望大家能夠進一步去看到活生生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大自然、法界中,也是協助大家再去看到更深的法義。當然,這已經很深啊!你每一個當下都是,也是協助大家回到每一個當下都能夠見到法。
這是什麼向日葵,有看過這麼漂亮的向日葵嗎?有這麼仔細去看過嗎?它中心裡面的這些花蕊,都有它的排列組合,像整個奧運的運動場這樣,都有它的排列組合,你看它能夠構造出這麼奧妙的這些,你說這是他們的種子所形成,如果你只是隨便找一個答案來說:你已經找到答案、你了解啊!要去看到很深奧的這些,去讚嘆整個大自然的奧妙。
這是天使魚,是在台北海洋館拍攝的,欣賞大自然的奧妙,牠在游動的時候就是像真的天使在翩翩飛舞,如果你站在另一個角度說:牠們實在好可憐、成為魚啊!牠們是這樣業力、業障,很多是我們去把它污染它、去指涉它,我們能不能看到這整個法界的奧妙?整個法界裡面,有這麼奧妙的眾生。這森羅萬象的法界,當然我們說看法,要去看到它的深度。
因為在九月底,準備有九天的禪修,希望大家儘量放下各方面的因緣,來參加這一次的禪修,因為當你有聞思之後,然後你再來禪修,效果就不一樣,等於說是一個聞思修證。我們這一次的禪修,會以「四念住」方面為主軸,我們的禪修「四念住」方面,跟一般所教的「四念住」方面的禪修方式,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希望能夠真正幫助有聞思之後,然後一、兩次的禪修,你就能夠真正見法,就真正能夠體悟到「三法印」,希望大家好好把握這樣的一個因緣,很感激各方面的因緣福報具足,對世間方面存著感恩的心,希望以我們的實修實證,以我們的為法做見證,來回饋這世間,?世間少苦離苦而聞思修證。佛法要久住,佛法要流傳,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唯有你真正的親證到才算;在你還沒有親證以前,都還只是知見。所以,真的佛法要流傳,你要為法做見證,一定要透過我們的實修親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