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會怎樣?
在《楞嚴經》卷八提及:人在剛剛死時(身體還暖)是『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這或者就是死後的大審判,一生所做的所有善事惡事,突然間在面前同時一起顯現出來,互相對決。而死了後會去那裡,就要看個人的修為及當時的心境,如果當時的心境是禪定清淨(想)比較多則向上升,如果當時的心境是煩惱仇恨(情)比較多則會向下墮。這粗略可分為:
天:『純想即飛必生天上』
淨土:『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仙/鬼王:『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
護法神:『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人:『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畜:『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
餓鬼:『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地獄:『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阿鼻(無間)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張貼者: 平山 於 15:20 0 意見
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佛怎樣來接引
阿彌陀佛是怎樣來接引眾生,可以看看第十九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十九
佛是與聖眾「現」其前,而不是「來」其前;如果用「來」,就很主動了,佛主動來了來接引,那可以不用修,或不用吃力修;而佛是用了「現」其前,佛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上至天堂下至地獄佛都在照,只是現不出來,而要現佛出來,無一定的功夫,心境不平凈是無法現的。
所以這接引的主動還是落在眾生的身上,不是等佛來,而是感(感應)佛來,所以要『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張貼者: 平山 於 10:07 0 意見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佛教是科學的
佛教是科學的,這不單是個人的見解,連近代最聰明的科學家也是這麼說。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The religion which based on experience, which refuses dogmatic. If there'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the scientific needs it will be Buddhism...." -Einstein
然而佛教除了注重“信”,更重要的是注重“證”(實驗);所謂“信解行證”,信只是開始,不信就沒有可能開始學習而進一步去證。
為何這古老的宗教是科學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佛教就是真理”!因為只有真理(事實真相),才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證驗(客觀-不同的人看到唯一的結果有相同的解釋,可驗證及重製-不同的人依著相同的方法能得出相同的結果)。佛陀在佛經中已說出了佛理,也陳列了不同的修行方法,只要學人能依著某一個方法修行,就能自證佛理,而無論那個人,只要能證到,那證到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而今個個人都只信科學,而卻又不信至排斥佛教,真是莫名其妙!
張貼者: 平山 於 09:35 0 意見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憨山大師費閒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規難,信願全無總是閒,淨戒不持空費力,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閒,自作聰明空費力,盲瞎修鍊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閒,情性攀緣空費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侮慢師尊總是閒,自大貢高空費力,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工夫總是閒,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閒,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閒,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張貼者: 平山 於 12:59 0 意見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憨山大師開示
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日逐現行,交錯於前,如沸湯滾滾,安能得一念清涼。縱發心修行,難下手做工夫。有聰明看教,不過學些知見,資談柄絕無實用。念佛,又把作尋常看,不肯下死心。縱肯,亦不得力,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實藏識中習氣潛流,全不看見,故念佛從來不見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豈可別求玄妙耶。今有一等好高慕異的,聞參禪頓悟,就以上根自負,不要修行,恐落漸次。在古德機緣上,記幾則合頭語,稱口亂談,只圖快便為機鋒,此等最可憐愍者。看來,若是真實發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門,以先用一片懇切心,故易得力耳。譚生福征,問在家修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觀者切莫作沒道理會,以道理誤人太多。故此法門,尤勝參柏樹子、干屎橛也。
張貼者: 平山 於 10:46 0 意見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六根的形成: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我們的眼根是因為自己的心不安,在極凈中生起「見」的念頭,發起見明暗相對的各樣事物的心,在本來清淨的四大物質中,生出了能看東西的眼珠,由此開始,長時被色塵所牽引,不得自主。其他五根也類似。而在這重要的是,如何脫離眼(及其他五)根的牽制,如何見色而不被色所牽,聞聲而不被聲所引...遇到不如意事、不被不如意事牽引等等。
個人來看,這從自己的心不安、生起見以致生出眼來,並不是一步一步的進行,而且鈍時發生的;就是在起念的同時,色相及眼等同時出現。只要我們能將自己連續不斷的念中斷,就能體會自己妙圓中的根元目清淨四大。
張貼者: 平山 於 15:00 0 意見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成佛後會落成眾生?
如果眾生修行成就,成了佛還會再落為眾生嗎?佛陀在《楞嚴經》第四卷答富樓那的發問:『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即是成了佛,就不會再落為眾生。
不過我們經常聽到,我們本來是佛,因為無明而忘記了自己的佛性,現在修行完成,恢復自己的佛性,那會不會再起無明,再忘記自己的佛性?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聽“我們本來是佛”這句聽得不完整,這句應該有兩部份:“我們本來是佛”及“我們無此來已被無明所閉”,我們一直被無明所遮,從來沒有正正式式的的成佛,所以只要我們修學成就,就不會再落為眾生。
張貼者: 平山 於 17:38 0 意見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佛要我們持楞嚴咒的原因
佛要我們持楞嚴咒是用來保護初修學佛法的人,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時,以持咒遠離諸魔。『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持楞嚴咒更可以:
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成就出世間智。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不生惡處。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常與諸佛同生一處。
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求生男女生者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速得長命。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
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
如果不能持楞嚴咒,只要全城人民都供奉歡迎這咒,即『寫此神咒安城四門。并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也可以:
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
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
張貼者: 平山 於 15:08 0 意見
2010年2月6日星期六
二十五圓通
大菩薩,大阿羅漢,最初發心悟十八界,入三摩地,法門示範。佛在楞嚴經大致以「六塵、六根、六識、七大」為序,加起來共二十五種圓通法門,總括了多種法門均不離這二十五圓通的變化,並要我們只選擇一門合適自己的,一門深入。
(以經文列序)
六塵
02憍陳那五比丘-聲
01優波尼沙陀-色
03香嚴童子-香
0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味
05跋陀婆羅-觸
06摩訶迦葉-法
六根
07阿那律陀-眼見
09周利槃特迦-觀息
10憍梵砵提-味知
11畢陵伽婆蹉-覺身
12須菩提-法無
六識
13舍利弗-心見
14普賢菩薩-心聞
15孫陀羅難陀-銷息
16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法音
17優波離-執身
18大目犍連-旋湛
七大
21烏芻瑟摩-火光
19持地菩薩-平地
20月光童子-水性
22琉璃光法王子-風力
23虛空藏菩薩-虛空
25彌勒菩薩-唯識
24大勢至法王子-念佛心
六根
08觀世音菩薩-反聞
這排序好像是寫或傳佛經時出現了差誤,不過有很多祖師認為這是故意的,這些不順序的法門正埋藏了佛陀的意旨。不順序的特別法門包括:聽佛說法-聲、破除淫慾-火、大勢至法王子-念佛心、觀世音菩薩-反聞。開頭的兩法門還能理解為:學佛要先聽佛經,然後是除淫慾;不過,後面的兩法門為何會是特別法門?會是學佛最終的兩個法門?即是念佛成佛,然後以三十二應入諸國土、十四種無畏功德、四不思議無作妙德度眾生?
張貼者: 平山 於 10:27 2 意見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維度空間
我們這個世界是三維空間,即是古人說的四方上下。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裡,我們能理解三維是立體的物件,兩維是沒有厚度平面影像,一維是一條沒有厚度的線。
我們平常接觸得最多的兩維平面影像,相信是電視或電腦的屏幕。在屏幕顯示物件的影像:
並沒有物件的作用,例如錢幣的影像,是虛無不實,不可以取得,也不能用;
屏幕影像只是顯示出來,並沒有走動;
影像是沒有乾淨或污穢分別;
影像是虛無,不是實質,所有沒有增多或減少。
生活在三維空間裡的人知道低維度,如兩維空間是虛無的;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人,看三維空間裡的人也是虛無飄渺的影像。現代科學家霍金指出,我們的世界是十一維空間;這樣推斷,真正的世界是十一維空間,我們一般人所認識的世界只是三維空間,所以這三維空間對十一維空間的世界來說,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的影像世界,即是我們一般人所認識世界的所有物件都是不可得,無所有,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話說回來,既然這個世界是虛無不實,我們為何又會覺得那麼真呢?
張貼者: 平山 於 00:23 0 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