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的癥結在哪?
高二建中生之死…孩子,為什麼?
【聯合晚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2010.12.31 06:48 pm
國中母校驚訝:他曾是班上開心果
「國中時成績一直在前段 以402分衝上建中」
建國中學底姓學生發生墜樓意外,他過去就讀的基隆二信高中上午得知此事後,感到很驚訝。校方表示,去年畢業的底姓學生,就讀該校國中部時,課業成績一直在前段,由於個性活潑外向,人緣好,也是班上的開心果,不曾跟同學發生不愉快,所以無法聯想到他會發生墜樓意外。
校方說,底姓學生也很貼心,每年的教師節、耶誕節都會寫卡片給老師,同學生日時,也會收到他的生日卡。校方聽到他墜樓的意外,教過他的老師都大吃一驚。
據校方透露,底姓學生去年考基測時第一次是392分,第二次再衝上402分,最後以建中最低門檻分數402分登記分發上了建中。
據了解,底姓學生的家裡從事貿易,父親擔任公司董事長,母親是總經理,他還有一個哥哥就讀南部的私立學院。
建中代理校長:師長已定期輔導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高一開始被列為學校輔導對象,這個月10日轉介給精神科醫師輔導治療。
建中底姓學生上午在校墜樓死亡,建中代理校長徐建國表示,這名學生在校成績屬中後段,平時即有憂鬱傾向,是學校輔導室長期輔導的對象,也接受學校駐診精神科醫師輔導。
徐建國表示,底姓學生家住基隆,過去曾在學校周記上反映,自己成績不好,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成績都不甚理想,因此覺得懊惱,班導師看過周記後,立即高度關注。
因此高一開始,底姓學生便被列為建中輔導室的輔導對象,由班導師與輔導老師定期輔導並深入瞭解。
曾說自己國中時成績很好,但到建中以後,發現高手如雲。
徐建國說,該生也曾直接向輔導老師表示,國中成績很好,但到建中以後,發現高手如雲,他的成績卻變成中後段;尤其是一些主科的成績都不太理想,功課壓力大,挫折感比較重。疑似有憂鬱、焦慮傾向。
此外,建中有校外精神科醫師長期到校駐診,今年12月10日學校將底姓學生轉介給精神科醫師輔導治療,精神科醫師除了與他面談,解決同學的困擾,也開了藥物。校方表示,這幾天底姓同學作息一切正常,但最後輔導、治療,卻仍然無法阻止墜樓悲劇發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聯合晚報關心您。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2010/12/31 聯合晚報】
底爸爸 曾在部落格留下「愛與關心」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12.31 05:33 pm
今天在建國中學發生墜樓意外的底姓學生,今年8月還代表學校樂儀旗隊到德國波茨坦參加世界樂旗大賽,他的父親更是建中樂旗隊後援會成員;當時建中拿下冠軍回國後,底爸爸還在部落格上寫到「菁英是須要全方位學習,非僅課業或能力」。
在「建中樂旗隊第27屆後援會」的網頁上,底爸爸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從比賽前的行前後援會,以及教練對孩子的照顧安排與叮嚀,旅行社行程、抵達目的地後駐德代表處長官們的探訪與問候,無處不是愛與關心,而孩子傳回的簡訊,除了開心還是開心。
底爸爸還寫下,希望孩子在這些事情中看到與學習到「愛與付出」,更強調「菁英是必須全方面學習,不僅止於課業或能力」。文中完全展露出底爸爸對孩子的愛與關心,對於兒子能與隊員拿下冠軍更是驕傲。在樂旗隊後援會網頁上,還留有他們一家三口開心的合照;在在顯現對孩子的關愛。
另外,底姓學生不但在建中是樂旗隊成員,從建中圖書館公布的9至10月個人借閱排行榜中,他還是全校第六名,兩個月的借書本數多達 32本,名列「 愛閱十強 」。
很明顯也是大家老生常談的〔壓力〕問題,但相信他不是班上最後一名,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有壓力,為什麼別人不選擇想不開?所以精神上的問題,最多就是導火線,真正的癥結在於生理問題,以及可能有怪力亂神的靈體問題。
最近幾年各種年齡、性別、階層、職業、職務的人,用各種各樣的壓力理由選擇自殺解決問題,但自殺不但沒有解決問題,更增加問題,我說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死後必須面對的問題。不管什麼宗教信仰,我們從瀕臨死亡而復活的人的陳述(可以上網搜查),如果是一般正常死亡(突發不可抗拒意外和病亡),他們的敘述死亡算是很美的情境。
但自殺和可以預防而不預防的瀕臨死亡復活,他們的敘述是非常恐怖的情景,所以這類人不會再次選擇自殺,也會特別尊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在這裡我還是要請想不開的朋友多加考慮,不是考慮你的親人友人,而是為你自己死後靈魂著相。
為什麼我要說生理有問題?確實是100%存在的,每個人生理不同,對於承受各種外界影響的能力也不同,而外界對人的影響不只是心理上的壓力,更多是心理壓力造成以前,就存在的生理問題影響。如同前面說的〔最近幾年各種年齡、性別、階層、職業、職務的人,用各種各樣的壓力理由選擇自殺解決問題〕,為什麼?經濟大蕭條?為什麼以前的經濟蕭條沒有造成嚴重自殺問題?我們小時候,甚至戰爭的年代,多少人苟延殘喘就是不願意自殺,所以這些種種的理由都不是造成自殺的理由。
自殺率高發生在飲食精緻化和飲食西化之後,相同的疾病多樣化、多元化、普遍化、年齡下降化也都產生在這個時期,所以,飲食錯誤引起生理無形的病變(影響腦部思維),造成心理上承受力相對降低(想不開),所以一旦有個引爆點(自殺理由),就會用不理智的手段解決問題(暴力、殺人和自殺)。
這位學生家住基隆,每天通車到臺北上課,父母親經營貿易事業,以我的經驗來看,小孩三餐都是外食解決,甚至宵夜都是泡麵果腹。太多的精緻食品和化學添加物,尤其外食和泡麵的大量味精,更是傷害腦細胞的首惡。當然有人會說別人也這樣吃,為什麼別人不自殺?這就是每個人承受的能力不一樣,我是按照社會自殺比率來推定,明顯的自殺比率升高,以前年代和現在不一樣的,就是食物、空氣和飲水,現在這些必須物質除了污染外,就是精緻化和化學化。
回歸老祖宗的飲食,拒絕全部化學添加物,我並不鼓吹遙不可及和無聊的〔生機飲食〕,至少要拒絕味精和防腐劑,拒絕巨毒的西式飲食,讓自己的生理找回生物原始本能的自療能力,多一點老祖宗的養生食品,自療能力是很容易找回來,不但大病沒有,甚至感冒也沒有。更重要的是不管來自什麼方向的任何壓力,你都可以非常坦然的面對解決,這才是人性,也是人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