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與趨勢
一、 近十年來,青少男在身高與體重方面有增加趨勢,青少女在體重方面略有增加趨勢。不論男女青少年,在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方面有下滑趨勢
根據體委會與衛生署於九十一年的調查(參見表7-1),台灣12歲青少男之平均身高為154.06公分,青少女為152.47公分;20-25歲青少男平均身高為174.36公分,青少女為159.77公分。12歲青少男之平均體重為47.92公斤,青少女為44.86公斤;20-25歲青少男平均體重為69.80公斤,青少女為52.86公斤。與八十三年度的資料相比(參見表7-2),20歲以上的男性身高增加約4公分,體重增加約6公斤,20歲以上的女性在身高變化不大,但在體重方面約增加2公斤。
在身體質量指數 (BMI) 方面,男性、女性自12歲以後都呈顯上升的趨勢,青少男增加得比青少女要快。
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用以衡量肌力與肌耐力)方面,男性明顯優於女性。男性在十六歲至二十歲間、女性在十三歲至二十歲間呈高原期。與八十三年度的資料相比,不分男女青少年的各個年齡層,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都出現下滑的趨勢。
在坐姿體前彎(用以測量柔軟度)方面,女性明顯優於男性。與八十三年度的資料相比,不分男女青少年的各個年齡層,在坐姿體前彎方面都出現下滑的趨勢。
在心肺耐力指數方面,男性的心肺耐力指數優於女性,但自15歲開始出現下滑的情形(八十三年度無比較資料)。
表7-1:九十一年台灣青少年體適能基本資料
二、 青少年大約二至三成有體重過重的情形,約一成有體重過輕的情形
台北市九十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國中一年級學生,體重大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31.17%,小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10.37%,總計有41.54%同學的體重不合乎理想。高中、職一年級學生,體重大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25.6%,小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12.49%,共計有38.10%的學生體重不合乎理想。教育部的調查則發現,在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男生過重、肥胖比率約三成、女生約二成四,另有二十一萬五千多人體重過輕、約一成三。據保守推估,青少年約二至三成有體重過重情形,約一成有有體重過輕情形。
三、 恆齒齲齒率接近九成;18歲的恆齒齲齒指數為6.01;15至18歲人口中,罹患牙周病的比率達八成
根據衛生署八十九年的調查結果,12歲青少年之恆齒齲齒率為六成六,而13-18歲青少年之恆齒齲齒率在八成至九成之間。12-18歲青少年之填補率在五成至六成左右。十二歲的恆齒齲齒指數(DMFT,意指平均壞牙數)已從八十四年的4.22降低為八十九年的3.31,而到了18歲則增為6.01(參見表7-3)。在15至18歲人口中,罹患牙周病的比率則達到81.78%。
表7-3:青少年之口腔健康情形
四、 國中到高中階段的視力不良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國中階段的青少年視力不良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根據教育部九十一、九十二學年度的統計報告,青少男的視力不良率從國一的五成上升到高三的八成四,而青少女的視力不良率則從國一的六成上升到高三的七成五(參見圖7-1)。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國中階段的青少年視力不良率有增加的趨勢,而在高中職階段則改變不大(參見表7-4)。
圖7-1:國一至高三之青少年視力不良率變化情形
表7-4:歷年12-18歲青少年之近視比率
五、 睡眠時間在高中職階段急遽減少
根據中研院、教育部與國科會九十三年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結果,平均晚上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高中職生(19.2%)遠多於國中生(7.5%),而在高中職、五專中,普通高中學程學生(21.0%)比例為最高,其次是高職(19.1%),接著才是綜合高中學程(17.6%)。再者,晚上就寢時間在12點以後,國中生有9.6%,高中職、五專(普通學程、綜合學程、高職、五專)依序為36.4%、23.9%、25.8%、24.3%。大部分青少年在國中階段,平均晚上睡眠時間都超過六小時,然而當他們進入到以升學為主的高中,平均晚上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比例就有遽增的現象。
六、 國內青少年抽菸及喝酒盛行率約為10%-12%及15%,青少年濫用毒品的盛行率約為1%-1.5%
衛生署於八十八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男、女學生的吸菸率分別為3.31%、1.56%,而高中職男、女學生的吸菸率則分別為16.76%、4.46%。九十一年的調查顯示,15-17歲男、女青少年之吸菸率分別為17%與4%。陽明大學的研究指出,國內青少年抽菸及喝酒盛行率各為12.5%以及15.2%。另有研究發現,在九十一年時每個月至少喝酒1-2次之國中學生,一年級有13.8%、二年級有15.6%、三年級有16.3%。男生平均為18.4%、女生平均為12.1%。不同的研究指出,目前台灣青少年濫用毒品的盛行率約為1%-1.5%,而每個月至少吸食1-2次安非他命的國中學生,一年級有0.6%、二年級有0.5%、三年級有0.4%。
七、 事故傷害為青少年的最主要死因
青少年的前三大死亡原因分別為事故傷害 (占全部死亡人數的51.86%)、自殺 (占10.78%)、惡性腫瘤 (占9.28%)。(參見表7-5)
表7-5:九十二年台灣地區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
八、 青少年事故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趨勢
15-19歲青少年的事故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49.34人下降到九十二年的每十萬人23.02人;20-24歲的事故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39.31人下降到九十二年的每十萬人22.85人。
九、 青少年自殺及自傷死亡率有上升趨勢
15-19歲青少年的自殺及自傷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2.74人上升為九十二年的每十萬人3.25人;20-24歲的自殺及自傷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6.17人增加為九十二年的每十萬人8.49人。
十、 不能專心、焦慮擔心是青少年由壓力所引起的主要心理狀況
就壓力引起的心理狀況而言,在國中部分,比例最高的依序為不能專心(5.3%)、焦慮擔心(5.1%)、想要大叫摔東西(5.1%),而在高中職五專部分,則依序為不能專心(16.3%)、鬱卒(11.4%)、焦慮擔心(9.3%)。至於在身心狀況上,「經常有」的比例最高的是肌肉酸痛(國中生4.0%、高中職五專6.5%)、不明原因的頭痛、胃痛(國中生3.9%、高中職五專5.5%)。
十一、 自我概念發展在高一時期較明顯,但存在性別差異
根據黃朗文(2002)針對國一至高三(從1996年至2002年)固定樣本進行的縱貫性追蹤研究分析結果(參見表7-6、圖7-2),發現從國一至國三大致維持在相似的程度,到高一出現了一個高峰,然後到高二、高三又回復到國一、國二階段。然而,自我概念出現了性別上的差異,女性的自我概念總是較男性為低,這種差異在國一就開始存在了,並且持續到了高二之後,這種差異才漸漸縮小,到了高三,這種差異反而沒有差異。基本上,男生自我概念的發展模式大致與女生一致。
表7-6:國一到高三自我概念之發展與性別差異
圖7-2: 國一到高三自我概念之發展-依性別分
十二、 青少年在異性交往大致抱持正面態度,但僅有不到二成的國高中生有固定交往的男女朋友
根據黃朗文(2002)針對國一至高三(從1996年至2002年)固定樣本進行的縱貫性追蹤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台灣青少年在異性交往的觀念上大致抱持著正面的態度,有高達76%的國中生認為可以交男、女朋友。但是在實際的交往上,國二學生中,有13%青少年有固定交往的男女朋友,國三時升為15%,到高一時降為13%,高二時再升為16.5%。隨著網際網路使用的頻率增加(交通部,2001),網路交友是同儕交往的另一個新議題。根據台北市少輔會、教育局與蕃薯藤(2000)進行的台北市少年網路交友行為之研究調查,結果指出有59.43%青少年曾有網路交友之經驗,交往的網友年齡12-14歲有16.94%、15-17歲有47.72%、18歲以上有26.74%。
十三、 絕大部分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良好
根據九十一年對台北市青少年的調查發現,有88.8%青少年認為家庭的氣氛是溫暖的。同時,分別有76.1%、78.4%的青少年覺得父親、母親對他們的管教方式寬嚴適中,並且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父母的管教方式也作了適當的改變。青少年在家庭中和父母相處的情形,絕大部分都是覺得相處的愉快(91.0%)。
十四、 考試作弊是最常見的偏差行為,不過大多數的偏差行為都是偶發性的
根據中研院、教育部與國科會九十三年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結果,發現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上,考試作弊是比例最高的偏差行為,其中國中有14.8%、高中職五專有49.0%。其次是看黃色書刊、光碟或上色情網站,國中有3.4%、高中職五專有25.1%。其他的依序為逃學或翹課(國中3.4%、高中職五專21.6%)、在學校發生打架、或和老師起衝突(國中6.5%、高中職五專9.6%)。在整體上,高中職五專生的偏差行為之發生比例,均高於國中生,大都會區如台北市也發現有相同的趨勢;不過,大多數的偏差行為表現都是屬於偶爾發生的,而有時發生與經常發生的比例都是相當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