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五十陰魔—色陰十魔(2)
2010/03/07 20:28:32 瀏覽237|回應0|推薦1
當住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當住此處」:阿難啊!你應該知道,修這種的定力,住在清淨、動靜不移、憶忘如一這種的境界上,「入三摩地」:得到一種定力。「如明目人」:就好像有眼睛的人,「處大幽暗」:居住到一個大幽暗的房子?頭。「精性妙淨」:雖然有這種精明的妙性,這種妙淨,而「心未發光」:心?沒有得到真正的智慧光明。「此則名為」:這個名為「色陰區宇」:就是色陰所管的一個地方。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若目明朗」:假設你這個人的目明朗,則「十方洞開」:十方世界都給洞開了。「無復幽黯」:再沒有幽暗的情形了,這個時候叫什麼名字呢?「名色陰盡」:這個名字叫色陰盡。這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色陰就沒有了。「是人則能超越劫濁」:這個人他還能超越過去劫濁這時候,「觀其所由」:觀看觀看他這個人這種行為、行動的所由。「堅固妄想」:他這種堅固妄想,「以為其本」:以做他這個根本。【註三】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現在講到這五陰魔上,文當五陰魔,五陰是什麼呢?是色、受、想、行、識。色有十種魔,受有十種魔,想有十種魔,行有十種魔,識有十種魔,合起來就是五十種陰魔。修道的人必須對這五十種陰魔認識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清楚這五十種陰魔,很容易就做了魔王的眷屬。等做了魔王的眷屬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做了魔王的眷屬呢!還不得其要領,還不知道。所以這要特別注意的。
「阿難,當在此中」:當在什麼中呢?就在這個色陰將盡的時候。在這個人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精研妙明」:因為這時候有一種光明,在精研這個妙明。「四大不織」:四大互相都不起作用了。
「少選之間,身能出礙」:在這個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就等了少選,就是沒有好久的一個時間,在很短的一個時間之內,這個身已經沒有障礙了,好像等於虛空一樣。這時候叫什麼?叫意生身。這個身能出礙,就是離開這個肉體,另外還有一個身。就像前面講的我那個徒弟,他到了天上去,這叫法身,又叫意生身。這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個意,是由意生出來的這個身,這叫出礙了。
「此名精明」:這個名字叫精明。「流溢前境」:這個精明,流溢前邊的這種境界。【註四】
「斯但功用」:這一種的境界,只不過是一種功用而已。不能常,它是偶爾的。如果你隨時可以自由出入,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就到什麼地方去,我願意回來就回來,操縱自由。「放之則瀰六合」,放開了滿三千大千世界,「卷之則退藏於密」,收回來呢,隨時可以收回來。你若不能這樣子,不能隨你自意,這叫什麼呢?這是暫時的一種功用,你用功用到這個地步了,就有這麼一個境界。「暫得如是」:暫時間得這麼一個境界,不是永遠的,不是常常都能這個樣子,不是常常能身出礙。「非為聖證」,這不是一種的證果,聖人證果不是這個樣子的。
「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果這樣的解法:「你看,我這修行真有了功夫囉,我簡直地又能怎麼樣出玄入牝!」你若這樣一自滿,怎麼樣啊?那就完了。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證聖、證果,這還算可以,這種境界還算沒有大的妨礙,沒有大的過錯。
「若作聖解」:假使你若說:「哦!我現在的功夫不得了了,我真了不起了,我現在就是出世的聖人,我就是阿羅漢了!」你若一這樣子,認為自己是阿羅漢,證了聖果,「即受群邪」:這時候一切的魔就都會來了。魔既然來了,那將來是墮地獄的。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五陰?色陰的第二種魔的境界。這種魔境為什麼來的?就因為你修行,你用功它才有的。如果你不用功,你想找這種魔的境界也找不著,他不理你的。因為什麼呢?因為你是個窮人,他到這兒來,也沒有什麼好處。現在你修行修到有寶貝了,你有了寶貝,所以他就來了,想要把你的寶貝給搶去。
那麼來的時候,你要怎麼樣子呢?你還要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要著相,不要生一種的執著心,也不要想:「啊!這種境界真好啊!再來一次吧!」不要去歡迎它,也不要不歡迎它,就像沒有那回事似的,非為聖證,這不是一種證果的境界。不作聖心,你要是不作證果這樣想,名善境界,這個還不錯的。
你若一作聖解說:「啊!我現在真是了不起了,連在我身?的蟲,我都能把牠拿出來。」這種認為自己得了神通自在,這就錯啦!你只要有這一念的貢高心,魔就來了,隨著你的貢高心,就鑽到你心?來。鑽到你的心?怎麼樣啊?就把你擺佈得搖搖盪盪,得不著定力了。
所以修道你一定要真正地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於墮坑落塹,不至於走錯路。你若不明白佛法,好容易就走錯路的。你沒有功夫,那不成問題;有功夫的時候,那個魔王時時刻刻都看著你的,看著你一有機會可趁,他就來惱亂你了。
「阿難,復以此心」:再用這個心,「精研妙明」:精研這種微妙而光明的情形。「其身內徹」:內?通徹光明了。這個人修行修行,啊!自己身體?邊,什麼東西都看見了。要是常常能看得見,那就可以;要是不是常常看得見,只是偶爾看見,這就是一種境界,這是五陰中色陰的一種境界。
「是人忽然」:這個人忽然間,「於其身內」:在他的身內,「拾出蟯蛔」:他可以在肚皮?面自己拿出蟲子來。這蟲子有長的、有短的、有大的、有小的,他都可以伸手就拿出來。拿出的蟲子,是清清楚楚、真實不虛的,但是肚皮也沒有壞,你說他怎麼拿出來的?你若伸手到肚皮?頭拿這蟲子,肚皮應該壞了,可是肚皮也沒有破裂。「身相宛然,亦無傷毀」:這個身相宛然,這個地方就有兩個解法:可以說這蟲子身相宛然,一點都沒有壞,是整個的,是完整的,是活的,是生動的,這是一個講法。又可以說,你自己的這個肚皮,也宛然沒有損壞,這也是一個解法。
「此名精明」:這叫什麼呢?這就叫精明。精到極處,也明到極點了,所以就其身內徹,「流溢形體」:這不是你用手到肚子?面去拿出來的,是從你身子?邊流溢出來的。
所以,「斯但精行」:這個就是你用功用得精微,得到一種奧妙,發生一種妙行。「暫得如是」:暫時間這個樣子,不是常常這個樣子,你若是常常這個樣子,那又另當別論了。「非為聖證」:這不是證果聖人的境界。
「不作聖心」:你若不是作證果聖人的想法,「名善境界」:這還可以,過得去,沒什麼大問題,沒有大的麻煩。
「若作聖解」:你要是說:「我現在證了聖果囉,我肚?邊的東西,我隨便可以拿得出來,你說這有多妙!這個境界,你是沒有的。」你若一有這種貢高我慢心,一有這種的執著心,「即受群邪」:就會被魔王拖去了。拖去,就變了魔王眷屬了。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那麼又以精研妙明這種的心。「內外精研」:精益求精,深造不已。「其時魂魄」:其時自己的魂魄——魂有三個,魄有七個。
以前我不是講在人身上有十兄弟嗎?有的就單單有耳朵;有的就單單有眼睛,沒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單單有個鼻子,沒有嘴,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這三魂七魄,各有一根,沒有其餘的五根,所以,它單獨的就不能成立,必須要大家來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幫忙我沒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幫忙我沒有眼晴的,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幫助,他們很合作的。【註五】
那麼在你的身上,和這個「意志精神」:意,就是意志。這個意,同你的志氣,和你的精神這種種的。「除執受身」:你除了這個身體,「餘皆涉入」:這個魂、魄、意、志、精、神,互相涉入,你到我這兒,我到你那兒,互相幫助,互相涉入。「互為賓主」:有的時候你做主人,我做客人;有的時候又他做主人,你做客人,這六種互相為賓主。
「忽於空中」:忽然在虛空?頭,「聞說法聲」:虛空?頭講經呢!說法呢!誰講的?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就聽見說法聲,但是看不見誰說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魂魄、意志、精神互為主賓去講的。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或者啊,聽到十方虛空?頭都講經說法呢!這是什麼道理?這個就是因為你在因地——所謂因地就是前生,前生你聽過經、聞過法,在你這魂魄、意志、精神?頭沒有忘了。所以今生你用功逼拶到極點,就把這個東西都拱出來了,都跑出來了,就聽到好像講經說法的聲音。
「此名精魄」:這個名字就是精魄。「遞相離合」:或者我和你合作了,或者你和我合作了,互相離合,互相結成一黨,做了一個團體。「成就善種」:或者說法,令你在不明白的時候,又提醒你,令你種善根的種子。
「暫得如是」:這也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果,你不要以為這個境界:「喔!又不得了了,你看我現在不用去聽經,隨時隨地我聽見虛空中都在說法呢!」你聽見說法,那是說法,也不是你自己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不生貢高心,不生自滿心,不生自己了不起的心,不生這種騙人的心,「啊!你看,我用功用得沒有人講經,我都聽到說法,你有沒有這樣子啊?」故意地去向人家講自己的這種境界,好叫人家相信自己。「你有沒有這個時候啊?」「沒有啊!」「哦!我是得過啊!」就這麼炫示自己的長處,這怎麼樣啊?「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這麼一自滿,一執著,一貢高,一我慢,一認為你自己不得了,一定著魔的,著魔幹什麼去呢?一定墮落的。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心,「澄露皎徹」:澄清而顯露出來,皎潔而明徹。「內光發明」:內?邊就發出一種光明來,發出光明怎麼樣子呢?「十方遍作,閻浮檀色」:十方的世界,都像閻浮檀金這樣的顏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所有胎卵濕化,無論什麼種類,都變成如來了。
「於時忽見」:在這時候,忽然間就見著了,見著誰呢?「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這是佛的名字。他無在無不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身體。忽見毘盧遮那遍一切處這一位佛。「踞天光臺」:他坐在天光臺上,現千丈毘盧遮那身,「千佛圍繞」:有一千位佛周圍圍繞著毘盧遮那佛。「百億國土」:國土也非常多。「及與蓮華」:和所有的青黃赤白的蓮華都有。「俱時出現」:同時都現出來了,佛就坐在蓮華上,蓮華就在佛的足下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這個你不要認為是真的,這是你的心和你的魂靈悟,互相這麼一種靈感的覺悟所染,這並不是真的。「心光研明」:你這個心光在研明了,在明白。「照諸世界」:這時候這個心光照諸世界。
「暫得如是」:這不是永遠這樣子,是暫時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不要作證聖果的想。「名善境界」:就是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若說:「哦!這又是個不得了的境界,這毘盧遮那佛我都看見了,你看見了嗎?你沒有我這麼功大深,我真夠功夫了!」你若這樣一想啊,魔王又來了,拖你到地獄?去了。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抑,就是把它壓抑著;按,是按住;降伏,來降伏它。「制止超越」:制止這種的心,不讓它有所偏激。
「於時忽然」:在這個時候,忽然間,「十方虛空」:所有的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成七寶的顏色,「或百寶色」:或百寶這種顏色,「同時遍滿」:在這一個時候遍滿虛空,「不相留礙」:互相誰也不妨礙誰,互不留礙。「青黃赤白」:青黃赤白各種顏色,「各各純現」:自己現自己的顏色。
「此名抑按」:這個也就是抑按著,修到你這個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東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的這種功力。逾分,就是超過平時應有的分了。
「暫得如是」:暫時間看到這七寶的顏色,「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想法,「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的,這個境界也不是不好。
「若作聖解」:你若是以為證了聖果,「即受群邪」:就受到群邪的包圍,就會墮落了。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睹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定的心,「研究澄徹」:研究清徹。「精光不亂」:這種澄徹的精光不亂,有一種定力。「忽於夜半」:忽然間在夜半,「在暗室內」:在那麼一個沒有光的房子?邊,「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看見種種的東西,不但房子?的東西看得見,而且房子外邊的東西,也看得見。不但房子外邊的東西,可以看得見;這個房子?邊本來有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不但本來有的東西,可以看得見,而且從這個房子外邊所來的東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細」:這個叫什麼名字呢?這個就是你心細到極點了,「密澄其見」:把你這個見也清淨到極點了,「所視洞幽」:因為你的見清淨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樣看得見的。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得這個境界,「非為聖證」:這不算證聖果的一種境界,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若不拿它作證聖果嘛,你不這樣想,「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算一個善的境界。
「若作聖解」:假設你自己生出貢高的心,自滿的心,驕傲的心,認為自己這功夫不得了了,「即受群邪」:這就會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這個淨極光通達,他清淨到極點了,啊!忽然間他就見一切物。見一切物,是什麼所見的呢?就是他開了佛眼所看見的。那麼這個佛眼,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的,也不是你開了,就永遠開了,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邊,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邊一切的物質,一切的東西。可是,方才我說從外邊來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從外邊來的什麼東西呢?好像在這一個房?頭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從外邊來個神,或者是來個鬼,或者來個菩薩,或者來個佛,這都沒有一定的。
以上所講的這種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沒有的,這也不一定是必經之路,這不過是修道有時會有這種境界。所以你不要以為,個個修道人都是一樣的境界,不是的。
談到這個佛眼,有的人開佛眼就可以永遠都開了,這叫報得通。什麼叫報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這個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開佛眼。有的開的是臨時的,暫時這麼一開,他不是永遠的,為什麼不是永遠的呢?就是因為你心哪,不是時時那麼清淨,如果你心時時清淨,你在前生修過大悲法,那就可以永遠開了,所以這有種種情形,是不同的。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圓滿而又虛融,你說它有,也不是有;你說它沒有,它又有。
「四肢忽然」:這兩隻胳膊、兩條腿,忽然間「同於草木」:像草木似的,沒有知覺了。「火燒刀斫」:用火燒它,用刀來砍它,「曾無所覺」:也是沒有知覺。用刀砍就砍,用火燒就燒,也不痛、也不癢了,沒有感覺。
「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用火燒它也燒不熱。「縱割其肉」:你就把胳膊、腿上的肉割下來,「猶如削木」:像什麼似的呢?就像削木頭似的,也不知道痛癢,這叫什麼呢?
「此名塵併」:這是所有的塵相都合併起來了。「排四大性」:排地、水、火、風四大的性,「一向入純」:都合而為一,都合成一個了。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這樣子,是偶爾的,或者一陣間的。「非為聖證」: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你不作證聖果的想,這個就是「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你若是以為是證果了,生一種大我慢,生了一種驕傲心、自滿的心,「即受群邪」:就要受群邪來交攻你,群邪就來包圍你了。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曰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又以這個修道、修三昧的心,「成就清淨」:他所成就的非常清淨,「淨心功極」:清淨的這個心,功夫到了極點。
「忽見大地」:忽然間就看見所有的大地。「十方山河」:所有十方一切的山河大地,「皆成佛國」:都變成佛國了。「具足七寶」:每一個地方都有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珊瑚這七種的寶貝。「光明遍滿」:這個七寶也放光,光明照徹十方。
「又見恆沙,諸佛如來」:又看見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遍滿空界」:遍滿在虛空?頭,「樓殿華麗」:樓閣和寶殿都非常華美的。「下見地獄」:往下一看,怎麼樣呢?就看見所有的一切地獄。「上觀天宮」:往上邊一看,天宮的境界也都看見了。「得無障礙」:他沒有一點的障礙,任何地方都看見了。
「此名欣厭」:為什麼看得見這些個東西呢?就因為平常你有歡喜和厭惡,歡喜或者上天,或者佛國,你厭惡地獄。那麼「凝想日深」:凝結你這麼想,就好像雞抱雞仔似的,又好像貓在那兒等著老鼠那麼樣子,又好像龍養牠的珠子那麼樣地注意。凝想,就是不想旁的東西了,專心致志,一心就想這個佛國怎麼樣好,地獄是怎麼樣痛苦。他的心就歡喜快樂的地方,厭惡苦惱的地方——特別苦的地方,心念專一,想得專一了,「想久化成」:想得久而久之,就化成這種境界了。
「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就是證了聖果,有了功夫了,不可以的。「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想法,「名善境界」:這個境界還不壞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若說是:「啊!這個境界可妙了,我現在和佛住在一起了,我甚至於也就是佛了。」若這樣一想,「即受群邪」:那一些個天魔外道就都陪著你來了,你說你和佛住在一起嗎?這會兒他們先親近親近你,和你做一做朋友再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看見遠方一切的情形,遠方什麼情形呢?看見賣東西的街市上,又看見井,就是取水的地方;街,就是大街;巷,就是小街道;「親族眷屬」:或者你的親戚,或者你的朋友、眷屬;「或聞其語」:或者聽到他們說話。
「此名迫心」:那麼這就是你修道修得逼拶這個心,逼迫到極點了。「逼極飛出」:你把你這個心壓制它,總不讓它打妄想,逼到極點了,這個心就飛出這種境界來。「故多隔見」:所以隔著多遠,他都看見了,因為你總也不想見東西,這回呀!它可一下子跑出去了,就什麼都看見了。
「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個境界,就是個好境界。「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的這種想法,「名善境界」:這個境界還可以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自己得了聖果,啊!未證言證,沒有證果,你說證果了;未得謂得,你沒有得道,就說得道了。這樣的話,「即受群邪」:就要受一切的魔來包圍你了。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消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色陰第十種的陰魔,叫妄見妄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研究到極點了。「見善知識」:他這時候看見那個善知識。什麼叫善知識呢?就是他過去跟著學法的這個善知識,怎麼樣呢?「形體變移」:看見這個善知識,咦!等一等又變成了一個老年人,等一等又變成一個中年人,等一等又變成一個少年的人。又看這個善知識,好像本來是個男人,又變成個女人。「唉!這個善知識,原來前生大約是個女人。」就生這一種邪知邪見。其實他所見的這個見,不是真正的見,這種改變,是由他的妄想變成的。
「少選無端,種種遷改」:少選就是時間不長,啊!什麼都變了,什麼都和平時不同樣了,這就和現在一般人所吃的那個 LSD (迷幻藥)差不多。吃了——哦!花花綠綠的,眼晴看什麼東西也看得不清楚了,看得紅紅綠綠。畫出來那個畫,也畫得古靈精怪的,也不知道是個什麼,就那麼亂畫。畫出來,這兒說:「啊!畫得真好。」有人還讚歎。你看!就是這種樣子。那麼說:「這個人是不是吃那個東西了呢?」這個不是,這是一種魔王的作用。你就吃 LSD ,那也是魔王的作用。你一吃那個藥,那魔王就幫你忙來了,叫你改變。【註六】
不過這個色陰的境界,有的時候會改變好的,有的時候會改變壞的。這個人善根充足,有善根的,他就變到好的那一邊去;那善根不夠的人就往下流,變得不好了。所以說種種遷改。
「此名邪心」:這個名字就叫邪心,心?不正當。「今受魑魅」:他心?有鬼。「或遭天魔」:或者是天上的魔王,「入其心腹」:入到他心竅?頭去了。「無端說法」:你說怎麼樣啊?就像某某人說他也會講經了,某某人他又會說法了,某某人他又開了悟了,某某人又成了長老了。所以他無端說法,自己也不知道是說的什麼。
「通達妙義」:這個通達妙義,不是真正通達妙義;這個說法也不是真正說法。他就拿這個不對的,認為對了,他說他說的法最妙了,就這麼自讚毀他,說他是最第一,是個長老了。
「非為聖證」:這種境界不是一種好境界,「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心來想,「魔事消歇」:這個魔事就沒有了,就消了。「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要是認為你自己證果了,那就快囉!快到什麼地方去了?就快到地獄去了,你證了地獄的果了。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像以上所說這十種的禪那,這種靜慮所現的境界,「皆是色陰」:這都是屬於色陰。「用心交互」:因為用心互相這麼研究它,到了極點,「故現斯事」:所以就有時會現出這樣的事情來,這樣的境界來。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眾生頑迷」:眾生頑固不化,愚迷不醒,「不自忖量」:也不自己忖量忖量自己,是在什麼程度上。「逢此因緣」:遇著這種的境界,這種的因緣,「迷不自識」:愚癡而不認識這種魔的境界,「謂言登聖」:自己就說,我現在已經成了佛,開了悟,證了果了。啊!你說怎麼樣啊?這「大妄語成」:這真是打大妄語,這就是打最大的妄語。打這種妄語,說自己就是成佛了,這決定下地獄的,「墮無間獄」:墮落到無間地獄?去。【註七】
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當依」:阿難,你們現在應該依照我所說的這個法去做。「如來滅後」:佛滅度之後,「於末法中」:在將來末法的時候,「宣示斯義」:一定要宣傳這種的道理。「無令天魔」:你不要令天魔,「得其方便」:令他得方便。「保持覆護」:你要保持覆護這真正的佛法,「成無上道」:得成無上的道果。
楞嚴經五十陰魔—色陰十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