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hisattvaKsitigarbha
古老的傳統中醫缺乏科學數據?
缺乏國際認可的標準?
歷史會證實中醫的存在和價值,就像幾千年來一樣,特別是在西洋醫學消失之後
DuoSuccess.com
未識紅塵,何以道紅塵?一個外行人有膽識去評論一個他完全不認識的行業、或學科,這本身就有待商榷。
這是他們不認識中醫,可能還加上少少偏見……,此乃積非成是的一個典型例子。
其實,中醫已經在占全世界 1/4 的人口中使用了長達幾千年,其體系的完整,系統的嚴慎以及良好的療效,都是西洋醫術望塵莫及的。中醫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的東西,西洋醫術現在才去想法學習、研究、發現,尋找試驗數據、証明和証據!很多東西現代科學都難以解釋(如金字塔問題),但也只能說明現代科學無法解釋,並不能說明什麼。或者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人家在幾千年前已完成的事情,有人還在那裡莫名其妙,抓耳撓腮……
中醫不少內容,與幾千年後今天的現代科學探討的結論不謀而合,西洋醫術理論越是向深化發展,幾乎越接近中醫的某些理論:
分子水平的生物研究中發現許多具有陰陽屬性的分子對,而在“黃帝內經”中已用陰陽概括了物質性質;
肺臟具有多樣性的內分泌功能,頗能解釋中醫的‘肺主一身之氣’說;
從垂體──腎上腺軸上反映出陰陽平衡的常閥問題;
五行學說,基本方面與控制論的反饋機制有許多類似;
中藥的復方配伍很可能與體內的綜合代謝調節過程──即整體免疫相關;
生物鐘節律與中醫的子午流注學說有很大一致性等等;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明白了才承認之或使用之,不是很容易,或是很幼稚的事情。或者說我們那些可愛的科學家在出生的時候,如果為了取得肺部擴張吸取第一口氣的科學數據,之後才呼吸,相信他們都無話可說,無言以告,因為必死無疑。
或像船長和水手之間,船長的命令水手不一定明白,但照辦/執行即可,船就會前進了。如果一位水手問很多問題,為什麼向左,為什麼滿帆,為什麼……,特別是颱風/颶風/旋風來臨的時候,船長會叫他下船艙休息,沒時間和他解釋。
事實上,不少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的製藥廠,就是乾脆將中醫的古方拿來生產售賣,不但利潤高,療效也高(目前中藥市場基本上被日本和南韓占領,2000年全球中藥市場總值 185億美元,日本和南韓從中國輸入中藥原料,再加工出口,壟斷了 90%的國際市場)。
那麼,古典中醫理論怎麼會有那麼高的水準呢?以至兩千年後的醫學發展不僅不離其宗,而且還自覺不自覺地都要向其靠攏?是不是古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明呢?既然古老的文化已有不少與幾千年後的現代科學結論不謀而合,那又說明瞭什麼呢?作為文明古國的傳人,沒理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傳統中醫:
以傳統文化為手段;
是整體的宏觀研究,把天地人密切結合起來,把氣候、物候、病候密切結合起來,把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條件密切結合,以及整體免疫;
強調疾病和罹病者的個體差異;
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辨證論治原則;
醫藥是合二為一的,醫師可以靈活地掌握和使用成千上萬的搭配(就這一點,也夠對方羨慕的了);
所以有人要增補本草,擔心其跟不上發展,實為多慮;
西洋醫術:
以現代科學(現代人們的知識或技術)為手段(往往顧此失彼);
在研究範圍上向具體,局部和微觀的方面發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強調疾病和罹病者的共性;
缺乏在宏觀、整體和動態等方面的研究;
醫藥是分離的,醫師根本無法決定藥物的選擇,只能坐觀其成,等待藥廠的出品;
或者說西洋醫生只是藥廠的推銷員,是藥廠的一個職員,為其打工而已;
對他們的要求只是根據標籤準確地使用這些毒藥;
因為對病菌最有效的份量,是在病人致死量之前的一點點;
他們不需要很高的思維,只要遵從即可;
這與傳統文化的“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差異,又何止十萬八千里!
有些原則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如中醫的真知灼見和療效。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位於中國長江支流岷江上游,以無壩引水、自動調洪、排沙、灌溉為特徵享譽全球,更造福了灌區千萬人民,從此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史稱“天府”。四川因此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存留、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古代水利系統工程。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已有2250多年的歷史,被全球水利界譽為“人類水利史上的豐碑”。
西元前250年,四川的地方長官即蜀郡守李冰為使岷江之水能長久穩定地滋潤成都平原,帶領沿岸百姓修了都江堰。為保證其水利系統曆久不衰,都江堰自修好之日起,就堅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節,在渠首用榪槎截流岷江,以對都江堰進行維修,到次年春天,再把榪槎拆掉,“放水”灌溉。北宋年間,官方正式將清明節定為“放水節”,並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既“祀水”又“祀李冰”,既乞求天佑豐年又彰顯當朝盛世。
李冰父子,用如此簡單的原理,就解決了供水防洪的問題,同時千秋萬世仍然可以使用,不但如此,如何維護還有明確/正確的教導。現代的科學家/專家們又有何感想?
曾幾何時,現代科學的代表者,英代爾已經在漸漸偏離摩爾定律。因為產品更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單獨依靠無限提高主頻已經不再能實現這一目的。電路設計越來越小,導致PC內部的散熱問題也越來越難解決,造成了成本的越來越高。“頻率提高所帶來的效益,已經被過熱問題所抵消。”技術永遠是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所在。數十年前,當半導體技術還更多的是一種發明創造的時候,以技術創新本身為中心的摩爾定律的確能夠最有效地刺激技術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數十年來,在摩爾定律的指引下,英代爾一次又一次地用主頻數字成就了自身的霸主地位,也把“主頻高就等於快”的概念根深蒂固地灌輸給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乃至有知名IT寫手在文章中不無諷刺地表示“甚至連我二大爺都說P4主頻高了上網就會快一點”。
此與西洋醫學又何曾相似,這可能這就是歷史,就是無情的歷史,就是歷史的檢驗。
有些東西是不能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的,如哲理,哲學;
易經是哲學,中醫也是哲學,是高層次的哲學,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學;
不同的事物應該用不同的標準去觀察和評估,中醫和西洋醫術雖然都是用來治病,但二者相距甚遠;
中醫可以帶兵打仗(用藥如用兵),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醫可以參朝問政(不為良醫為良相),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醫可以同時是金融專家,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醫可以提供商業決策,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醫可以提供旅行安全咨詢(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醫可以提供風水擇宅、建築設計,西洋醫術可以嗎……
中國古天文學如何?其成就/科學數據,不會比西洋醫術或現代科學差吧,可以令其令汗顏嗎?古天文學是可以用數字來表示的;
美麗,是一種很含糊的形容詞,並沒有定量,因為美麗有很多種:冷若冰霜、清新脫俗、天真無邪、刁蠻任性、聰慧狡黠、情深義重;
如沒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而又要形容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時,就只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國色天香和傾國傾城之類,至多加上六宮粉黛無顏色;
只是用此來形容美麗科學嗎?我們也希望美麗是可以公式計算或用儀器測量,但美麗畢竟只是美麗,美麗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笑聲,古人常用“黃鶯出穀”和“乳燕歸巢”來形容聲音的甜美。但用此來形容聲音又科學嗎? 因為亦沒有定量!
亞臨界流和超臨界流的分辨好說,但現實與夢境之分,又該用那條方程式去判斷才比較科學?
什麼都要科學數據者,是否總有些力不從心之處?很多東西是不能想當然,一廂情願的;
西洋醫術的所謂科學數據,多屬數字遊戲,其理論會不斷推陳出新,過幾年又會改一改的,這只能說明其不成熟;
就如同癌症要等到末期或拳頭大時才能發現一樣,這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科學數據;
同時,此時此刻,也只能是定期復查的科學數據,並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案;
定期復查,定期觀察,然後告訴你有多少改變;
看看什麼地方又長了出來,又去了什麼地方,只要看得見,就可以保證把它割除;
將有問題的器官切除,是極為不負責/或極愚昧的方法,一個人又有多少可以切呢?
為什麼不可以考慮修復之?預防之?
割除之後,止血縫好傷口,送離手術台,即表示手術成功(活著離開手術台=手術成功);
傷口癒合之後就可以出院了,醫生親切地送病人走出醫院大門,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說:不要緊,每半年檢查一次,如果又長了出來,再回來割;
我同意手術本身,對西洋醫生來說已不是問題,就像把箭桿鋸斷一樣,輕而易舉;
但箭桿鋸斷=箭頭取出=箭傷痊癒?當然,箭頭不取出傷口也是會好的,但箭頭在體內=芒刺在背?
同樣,骨髓移植手術成功=骨髓移植成功=治癒?答案是否定的!
你是否知道手術之後的問題?排斥和抗排斥的問題?免疫力廿年尚未恢復的問題?以及存活率的問題……
很多時候民眾都會被誤導,或者不少西洋醫生本身自己也不清楚,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手術成功=痊癒,絕不適用於癌症!可能僅僅是適用於一般的盲腸炎手術,甚至不適用於泥沙樣膽結石手術;
這是醫生所為嗎?既然是愛莫能助,為什麼不改良或檢討檢討?
如此大的缺陷,如此大的理論上的缺陷,如此大的臨床上的缺陷!
聽診器、血壓計、三大常規、心電圖、超音波、X-射線的數據準確嗎,是約值還是絕對值?設備多長時間校對一次?
先說三大常規中的血球計數:將用針筒抽出來的病人鮮血,按比例稀釋,在顯微鏡下數一定面積里該血球的數目,再按比例換算為相應的該血球的數目,寫在化驗單上,拿回給西洋醫 生,對比正常數據(有一定的跨度)以了解病人是否貧血或感染;
如要求較特別的檢查,尋找某一類型的細胞,亦是照本宣科,如此炮製,只是僅以此類型的細胞計數;
精確嗎,絕對不精確!除了人為的因素之外,流程本身的因素亦會影響計數;
測量的數字本身亦並不準確,只是一個比例,一個約數,而且差異極大"足以百萬之計" ;
心電圖:通過對體表電位的記錄,觀察其圖形相應波型在相應地方的出現,以決定正常與否;
其結果正如你所知,肯定不是精確的,也不是絕對的;如在一米多長的心電圖紙上看見一個波形異常,也只有一個,此時可能是問題所在,也可能是虛驚一場;
於是三梯試驗為此而出,即心電圖正常的不表示心臟正常,心電圖不正常的也不表示心臟不正常;
可憐不知的不知者;
所以說:輔助科室檢查異常的不一定是異常,輔助科室檢查正常的也不一定是正常(這是西洋醫學的診斷學所教的);
我們不說太專業的,說些輕鬆些的;
就說標準時間好嗎,格林威治時間是將地球劃分為不同的時區,時區基本是等分的,是規則的,但此標準的時區也有不等分的,亦有歪曲之處;
現代的標準都有一個校正的問題,如時間、重量、長度,或音叉等等,都需要用一個更標準的標準去校正,而且是定時進行的;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平時所說的科學的標準,或國際的標準不知是指什麼?是指平時所用的設備呢,或剛剛用世界標準校正之後剛送回來的設備,還是用用以校正用途的標準的標準設備?
現代科學家們用的設備是平時所用的設備呢,或剛剛用世界標準校正之後剛送回來的設備,還是用用以校正用途的標準的標準設備?
又還有沒有標準的標準的標準設備?即用以校正常用的設備的標準設備,是否有需要一個更精密或更標準的設備來校正呢?
在校正的地方是標準的,但在不同的海拔、氣溫、氣壓、經緯度又會否有參差?
中國有一典故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向我們揭示:某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被測量出來,對其中一個參數測量的越準,由於測量的干擾,另一個參數便會變得更不準;時間、空間和物質都不是可以被明確確定的,我們不可能完全準確的測量出宇宙現在的狀態。即測的本身就干擾了,就已經是干擾;
你認為用手數9粒芝麻和用天秤(一種測量物體重量的裝置。在桿子的兩端各掛一個小盤,一端放要稱的物品,一端放砝碼。當桿子平衡時,砝碼的重量就是物重)稱9克芝麻那種方式更精確?更能忠于原意?9粒芝麻就是9粒芝麻,不需要討論精確度;9克芝麻就傷腦筋了,9克芝麻就肯定不是9克芝麻,因為干擾的因素太多,需要知道允許精確度有多少誤差,正負20%?
一般情形如此,人的活體組織更甚;
太嚴肅了一些,說說對人體表面的描述或測量;
中醫是用同身寸法,即用人體本身的比例來描述“寸”的意義,如“內關”在腕橫紋上二寸;
此方法對高矮肥瘦的人都非常準確,肯定比用市面上買回來的尺子準確,即比現代的標準更準確,或比現代的標準更現代;
大家見過中國鄉下賣豬肉的嗎?他們可以準確的一刀切下你需要的重量,不多不少,也不知他們用什麼為標準,但肯定不是國際標準,只是同樣好用或更好用,多快好省,亦是說事無絕對;
如果如此的數據就是科學的數據,現代科學家們所說的就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因為他們的值本身就是約值,大約的值;
只是他們不稱之為約值,而稱為科學的數據(命名而已);
再隨時加上一句“國際公認”,足以唬住那些莫名其妙而又病急亂投醫的病者,於是西藥廠又有佣金獎勵,類似於保險經紀的佣金;
通過各種宣傳工具,讓人們以為這是好東西;
通過各種立法,排除其他的醫療方法,保其生意的利潤;
大家可否想起以前/現在收保護費的那些人,他們的地盤對他們的重要性,是否有會心的微笑;
西洋醫生可以用約值,中醫又為什麼不可以用約值?
西洋醫生用約值是科學,中醫用約值又為什麼是不科學?
西洋醫學的數據準確嗎?說穿了也會讓人啼笑皆非,誤差之大,足以令人目瞪口呆,如血白血球計數;
如交流電的電壓220v ±20%是正常的,這就是科學的誤差,正常的,可以接受的誤差,理所當然的誤差;
此數據就是他們動輒用以唬人的數據!科學的證據!當他們想要扼殺中醫的時候,想要抑制對他們的市場有威脅的中醫的時候,只需輕輕的一句沒數據證實即可,當然他們不會看/或有意無意地或刻意地忽略最終的療效,根本不提死亡率,真不知這是什麼當道;
中醫的嚴謹,中國傳統文化的嚴謹,是絕不允許如此粗枝大葉,粗手粗腳,粗製濫造的;
如中醫湯方的量和比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又豈能容忍±20%的誤差,這是現代的西洋醫生們難以理解的,或不可思議,不可想像的;
西洋醫學做不了的不表示中醫也做不了,西洋醫學治不了的也不表示中醫也治不了;現在市面上所謂的絕症,只是西洋醫學說的,並不表示這些真是絕症,也不表示中醫贊同之,更不表示病人應該相信之,甘心情願聽從此判決;
西洋醫生醫死人是合法的,只因他是合法的,有人質疑過如此高的死亡率嗎?這麼高的死亡率合理嗎?
是否其理論根據與其他的物理定律一樣,有修改或否定的可能或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當年在中國賣鴉片者,現在也不是在賊喊抓賊嗎;
科學家們開車時科學嗎?因為也是約數,對路邊距離也只是約數,大約大約而已;
何況是西洋醫學教出來的中醫,或是繼承了西洋醫學衣缽的中醫;
西洋醫術之所以能在社會上立足,壟斷在這一行業,只不過是政治因素,社會因素而已;
是他們的公關水平或手腕高明,鳩佔鵲巢,並懂得游說協助誘導立法去保護自己(就像病人手術前需要簽字一樣);
傳統文化的內涵,使中醫不會自吹自擂,但西洋醫術的奉行者則樂此不疲;
他們雄厚的資金,掌握了傳媒,誤導了患者;
他們的大言不慚,給社會造成了假象,給人們造成了假象;
他們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誤認為「科學」的層次是最高的(雖然其自我標榜的所謂「科學」,在傳統文化面前只不過是幼稚園的程度而已);
歷史會證實中醫的存在和價值,就像幾千年來一樣,特別是在西洋醫學消失之後;
只是很多人,包括中華民族的後嗣,中華民族的傳人已深受其害;
中醫的繼承人,已數典忘宗,被人所左右,已忘記和放棄了珍貴的承繼和承傳,以及責任和理念;
我們的前面是任重而道遠;
我們不希望等待西方的人士發現中醫的偉大之後,東方的人士才有同感,才會珍惜自己的傳統;
就像等到德國的先生們發現八卦圖中還有二進制的解釋方法,並且可發展和用於現代的高科技時,東方的有為者和決策者們仍然是無動於衷,不以為然;
事實上現代西方的先生們已經在全力探索中華的傳統文化了;
他們口上不說,但已經嘗到了甜頭;
他們的策略是你們去跟著高科技吧,他們的產品已經轉型;
所謂的科學數據,是保障西洋醫學/西藥廠的一種手段;
因為他們亦自知,眼見紙包不住火了,所以有些地方的西洋醫生以退為進,只看專科,讓中醫看普通科;
我們等著看這一逗人的場合出現;
當想到如果中醫把病人都治好了,西洋醫生不知找什麼事做的時候……
100年前的一個結論:
100年前,德國科學家費爾德“神經不可再生”的斷言使神經的研究領域經歷了近百年的空白!面對腦病的神經損傷,西洋醫生只能採用擴血管,溶血栓,活血通絡等方法針對“腦血管”進行治療,期望患者度過危險期後能自然恢復;
面對腦病的折磨,西洋醫學一直無能為力,成為歷史的困惑;
直到廿世紀後期,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對神經節苷脂(GM)成功提取和應用,才使西洋醫學認識到神經受損後真正缺乏的是神經節苷脂,從此才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洋醫學面對神經損傷棘手無策的僵局和“神經不可再生”的結論;
可恥?可悲?可笑?問題是笑得出嗎?
這裡有二件有趣的新聞:
一是現代科學的代表者,微軟的專家稱漏洞修補法不好 政府應資助軟體發展;
另一是尖端科學的代表者,美國的愛國者導彈 不分敵我就開火;
對科學的崇拜,盲目地跟隨,本身應該也是迷信,即迷迷糊糊地相信了;
自我標榜者的話是否需要想想?偽科學或假科學呢?
我們可以隨時與西洋醫生在公平的場合下打擂台的;
有位偉人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另一位偉人亦說過:不論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把病人治好了就是科學,就是真科學;
把病人治好了就是道理,就是硬道理;
否則,說得再好聽,也只說說而已,最終也是圖窮匕見,原形畢露的,就像非典一役;
那間西洋醫院,那位西洋醫生把他們誤診的科學數據,科學記錄公開過的?我沒見過,你見過嗎?
西洋醫學的做法/西方的法律是:讓西洋醫生自己管理西洋醫生;
這對公平嗎?對公眾、對病人、對社會、對中醫?
但,這就是現在的標準,是公認的標準,是國際的標準!問題是我們需要跟隨這樣的標準嗎?中醫需要跟從這樣的標準嗎?
有人認為,需要對中醫師進行再教育,以充分利用西洋醫術的成就和資料,然後研究西洋醫術的不足。或運用西方科學,分離出中藥的醫療特質,並且針對藥材的成分制定出一個標準;
大家見過非騾非馬嗎?坐井觀天,不知天高地厚;
最好不要讓此人說話算數,否則就是冰河時期的到來,因為他們太年幼了,西洋醫術太年幼了;
由於某種原因,有些/不少/所有的中醫學院、中醫院,中醫生都在使用聽診器、血壓計,甚至三大常規、超音波、X-射線、核磁共振……!中醫何存,悲矣;
更有甚者,有人為趕時髦,要與國際標準接軌,要用國際認可的形式反映中藥所含化學成分的種類和數量的現代分析技術去表白自己(如“指紋圖譜”之類),希望為長期受有效成分不清困擾的中藥辦上“身份證”;
而不去花時間在實際的研究上;
只知道中藥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少數幾個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之一,而對捧在手上的傳家寶又不明就裡,想打扮打扮又拿不定主意,所以只好眼巴巴地看人的臉色;
動輒就是科學,左一個科學,右一個科學。科學又有什麼了不起,拿著雞毛當令箭,十足的乏味。就算科學本身就是科學,誰又知道什麼是偽科學,什麼又是假科學呢。沒有科學之前的年代人們又是如何活過來的?
現代的市場經濟不知去那裡了?
一用“科學”的方法去管理和發展中醫,中醫就名存實亡的了,因為千年以來中醫就習慣了“長期缺乏科學規範的標準和質量控制手段”的環境!事實也證明了此法是可靠和可行的;
或者說神農嘗百草時候寫的書,現代的偉大的“科學”家們可否寫二本出來看看?要求不高,脫稿之後不改即可;
現代“科學”的定義或傾向是“用儀器打出的”或“顯示在顯示器上的”,彩色比黑白的更高科技,悲矣,簡直是胡弄百姓,層次太可憐了;
國際標準、國家行為、現行法律也不一定全面或正確,法律許可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要看立場而言:
香煙對人體的毒害不亞於毒品,但不少國家看在錢的份上,並沒有禁止,雖然其毒害是公認的!
當年英國人在中國售賣毒品,一樣亦是國家行為,是國家支持的;
很多地方的出租車,前後排座位間常有安裝鋼鐵制的欄柵,這是政府行為,國家行為,是合法的,是法律規定的!問題是什麼法律和正確與否。閣下想想,為什麼車上有安全氣囊,為什麼儀表板和方向盤是軟的?這是為了安全,為了乘客的安全!有關當局在加鐵欄柵的時候又有想到乘客的安全嗎?當急煞車或意外的時候,乘客的頭與鋼鐵的欄柵急遽相撞時的後果!同時這些出租車的門只能由司機操控開關,萬一司機在意外中開不了門,而車又起火了,乘客又該如何自處?這同樣是政府行為,是合法的,亦是說並非合法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司機的安全是需要考慮,乘客的安全又應該忽略嗎?街上行人又該如何?
戰爭亦是國家行為;
當西洋醫術(主流醫療)前路茫茫的時候,他們就自然會向中醫靠攏的;人們使用西洋醫術,只是一個習慣問題,已經不是會不會轉向中醫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轉的問題;他們現在已經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八方受敵,不能自圓其說,對種種疾病束手無策,絕病絕症譽塞天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
每隔幾天又有一新理論,每隔幾周又有一新藥;
每次推出的都會比之前的完善、完美,前所未有;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每次有新的出來時,以前的亦同時被推翻、被發現有數不清的問題或錯誤;
病人眼巴巴地,無數次的期望,無數次的希望,欲變成最後的絕望;
可憐的病人在這些眩耀的名詞下團團轉,直至到死都弄不明白,既然這麼高的科技都幫不了自己,是不是自己生的病不正確;
他們自己濫殺無辜,宰割毒殺無所不用其極,欲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以下的數據亦應是科學的(是他們自己發佈的):
截至2001年底,非洲共有2,800萬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在贊比亞,每年死於愛滋病的教師多達1,000人,死於愛滋病的教師多過此國每年新培育的教師人數;
南非總人口4,358萬,竟有470萬人感染HIV,即四分之一成年的南非人!而且每年有七萬新生嬰兒帶HIV病毒;
據用作評估及了解愛滋病對勞動力影響的李維(NMG-Lovy)年度調查報告(非常科學的科學數據)顯示,南非:
在2005年全國的勞動人口將有三成染上愛滋病;
在2010年將有100萬人患上愛滋病,而600萬人已因該病或與其有關的疾病導致死亡;
愛滋病將主要奪走20至50歲最具生產力的人口,故會使15歲以下及50歲以上的人口比率相對增高;
婦女平均壽命會因愛滋病而大幅減低:
1999年平均壽命為54歲;
2005年會降至43歲;
2010年更會低至37歲;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2002年5月公佈的統計報告,亞洲某些國家的愛滋病感染人數正大幅增加;
報告說,亞太地區人群中新近感染愛滋病的人數已達到一個“歷史性的比例”,其中柬埔寨、緬甸、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人群中愛滋病感染者的比例一直較高;
根據亞洲各國官方的統計,目前亞太地區愛滋病患者和愛滋病毒攜帶者的人數為700萬,僅印度就有350萬愛滋病毒攜帶者,感染人數僅次於南非,名列世界第二位;
據《洛杉磯時報》2002年3月報導,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說,美國大約100萬人感染愛滋病,其中一半沒有診斷出來或者沒有得到治療;
每年感染愛滋病毒的美國人仍然停留在四萬人;
每年攜帶愛滋病毒的人數增加25,000人,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已經達到最高紀錄;
根據疾病防治中心的隨機檢驗和統計分析,專家估計大約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不知道他們已經患病,這些人也成為傳播愛滋病的最大風險人群。
加州大學李其滿(Douglas Richman)發現,愛滋病毒外膜具有驚人的變異力。他說:我們在一個病人身上六個月的觀察所看到的變異等於全球感冒病毒十年的變異。
那種變異力對疫苗生產構成挑戰,因為疫苗生產商希望通過刺激抗體,將愛滋病毒限制在外膜之內從而中和病毒。愛滋病毒的快速變異裡對病毒構成強大的選擇壓力,強迫病毒不斷變化,逃過免疫系統的強大抗體;
如果一種疫苗能在愛滋病在人體站穩腳跟之前產生抗體,也許一個人就不會感染;
當然,如生產不出就只好閣下自理了。
這些是出於政治上和財務上考慮的科學數據呢?還是為了公眾利益的科學數據?
封建迷信一詞,是非褒貶至今尚未有定論。
封建迷信中的三代之內,同姓不應結婚,比起達爾文,他本身就身歷其境,身受其害!封建迷信是否比他的學問更高一些,或者如果他明白或早些相信封建迷信,就不會受其所累了。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中國的宗親族譜,源遠流長,本身就是遺傳學或基因學的楷模。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科學的失敗又如何解釋,如衛星爆炸,電腦死機,非典猖獗,又是否該慶幸?
感冒並不需要吃什麼藥,喝多些水,多些休息即可。有些發燒,有些咳嗽是好事,說明機體有反應,是人體抵抗力的體現/表現,因這是人體抗禦的功能。但西洋醫生將之停止了,強行停止了,不顧後果地停止了,無知和幼稚地停止了!這是人為的災難,天大的災難,多麼地可怕和可笑,以及多麼地滑稽和無奈!
西洋醫院本身集中了大量的病人,集中了大量的致病菌,其中有大量的耐藥菌,如金黃葡萄球菌,互相傳染,交叉傳染,成了萬惡的和致人於死地的傳染源,如非典!西洋醫生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家居治療──已被現代醫學所推薦。
既然醫生是用來治病的,有病治不了或越治越多,要他們來干什麼?同時,由於西洋醫術的學術水準,醫療水平的原因,拖延耽擱病人的病情、醫療事故、責任事故層出不窮。
儀器落後免病人訴訟,建議醫生說明診斷未必可信(加通社多倫多2001-03-17電)
紫藥水可致癌醫生震驚(01-05-30)
外國一項醫學研究指內地市民使用了七、八十年的紫藥水是一種潛在的致癌劑。英國衛生部發出通報,規定紫藥水只能用於局部未破損皮膚,嚴禁內服。消息傳出後,不少內地醫生都表示震驚;
紫藥水由於價格低和療效好,自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一直廣受普羅市民的喜愛。紫藥水主要用於皮膚和黏膜的擦傷、感染、潰瘍和癬症等,另還可口服治療蟯蟲病;
據國家廣播公司 (NBC) 新聞網站2002-05-10報導:美國各醫院中隱藏著危險,研究發現美國每年有 98,000 人死於醫療失誤,超過了車禍死亡人數;
加通社溫哥華2002-05-07電:加拿大將展開對醫院醫療事故的研究,部分專家指出,加國每年發生在醫院的醫療事故導致 10,000人死亡;
加通社多倫多2002-05-27電:目前加拿大每年約有 108,000名病人在醫院中死亡(是否意味著有約 1/10的在醫院中死亡的病人是死於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無奇不有,如手術時開錯了病人的身體部位、用錯藥物或作出錯誤診斷;
根據澳洲一項調查結果,因醫療事故而死亡或出現不良後果的病患者人數,佔醫院就診總人數的 2-3%。如果將此數據引用到加拿大,以每年 1,400萬名就診人數計算,意味著每年至少有 28萬名患者因醫療事故而死亡或致病;
新華社2001年5月報導:西洋醫院的臨床誤診率高達30%,疑難病例誤診率則超過40%;
有關專家指出,由醫生、護士或其他醫護人員造成的醫療事故,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那些自我管制的醫療協會害怕會被告上法庭,就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從而形成了醫院對待醫療事故特有的「沉默文化」;
美國目前只有一些州剛開始要求醫院和醫生報告醫療失誤。然而在醫院提出抱怨後,聯邦政府不再要求他們報告在醫療過程中死亡的病人所占的百分比;
醫療事故是全球範圍的問題,美國、澳洲、英國、紐西蘭及丹麥等國對這個問題做過調查,並建立起減少醫療事故、拯救生命的措施;
多倫多大學貝克教授和卡加利大學諾頓教授2002年年初在「健保論文」雜誌發表了一篇引人矚目的文章,披露了新斯高沙省四歲小女孩布朗德因醫療事故而慘死的事件。布朗德曾患有白血病,於九二年四月到醫院看牙病,但醫院一名醫生卻錯誤地在女孩的脊椎管注射了化療藥物長春新鹼(一種抗腫瘤藥)。女孩當晚便嚴重嘔吐,並痛苦尖叫,一週後不治身亡。文章稱:「驗屍報告顯示,女孩的白血病早已治癒,她身上沒有任何癌細胞。」
貝克和諾頓還在文章中呼籲,要求政府立即採取行動,保證加拿大民眾的健康和福利;
文章說:「最重要的是要減少由醫療事故導致的死亡和傷害事件。」
貝克和諾頓在文章中建議:
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將醫療事故數量減少 50%;
建立醫療事故報告系統;
提供更新設備和完善系統的資金,以減少藥物治療及其他程序中產生的錯誤;
加通社多倫多2002-05-24電:加拿大衛生部昨天在一份諮詢報告中說,新的臨床資料顯示,廣泛用於治療關節炎的處方藥 celebrex,其副作用並不像該藥上市時說的那麼小;
最初說 celebrex 與傳統的關節炎藥相比對病人胃的損害小得多。但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發現,celebrex 導致胃部潰瘍併發症的風險並不比 ibuprofen 或者 diclofenac 小。衛生部發言人貝克說,這三種治療關節炎藥物引發消化道疾病的風險幾乎一樣,為此該部已經發函給醫生,讓他們知道此事;
聯邦衛生部份諮詢報告勸告道,有高血壓病史、心絞痛、心臟病或心衰者,如正在或是打算服用 celebrex,應將自己的症狀告訴醫生;任何在服食這種藥物者,如果出現水腫、呼吸急促、虛弱、無力、體重急劇增加或者胸痛症狀,即須立刻通知醫生;
加通社多倫多2002-5-23電:由於批評一種極普遍的抗抑鬱藥,被多倫多大學教學醫院取消聘約的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專家仍然堅持原有言論;
希利醫生(DAVID HEALY)表示,仍然深信PROZAC及其同類藥物會令病人上癮,甚至令部份病人有自殺傾向。他最近已與多倫多大學及該大學的精神健康及成癮教學醫院達成庭外和解協議;
他表示,該類稱為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簡稱SSRI)會令服用者有自殺傾向,令病人對其產生倚賴,而且很難戒掉,極可能是無法完全停止服用;
他表示自己尚有其他問題要發表,希望引起公眾關注,包括藥廠選擇性地發布藥物的安全及有效資料,又找來捉刀人撰寫有關他們所生產藥物的專文,刊登科學期刊內等;
「自然遺傳學」期刊2002年5月在其網站中刊出了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華裔科學家楊向中(Xiangzhong Yang,譯音)的研究報告,凸顯了一些複製動物的畸形反常情形:大家擔心複製兒可能在嬰兒期即夭折,或注定一生要過著怪胎或殘障的生活;
在該小組就複製牛 X 染色體基因所作的研究中,10 個基因便有 9 個出毛病;
在複製牛中,這種缺陷頗像一台電腦接收到來自兩套軟體程式所發出的雜亂、互相衝突指令,這些複製牛製造蛋白質的機械作用發生故障,結果殃及複製牛的存活;
而那些偷偷試圖複製人類的實驗室用的複製法,基本上跟複製牛方法相同。
美聯社華盛頓2002年5月31日電:哈佛醫學院楊克納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通常存在於大部分腦細胞的一種蛋白質,可能與形成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有關。可能指出一些發展治療法的方向,包括設法防止alpha-synuclein 與涉及這種程序的其他蛋白質結合、防止這種蛋白質在神經細胞聚集,或是防止它與多巴胺接觸。
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指出發展治療方法的方向,可是也使現行療法受到質疑;
新發現令人懷疑目前使用多巴胺治療帕金森氏症,長期下來是否可能反而讓病情更為惡化。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 6月號的「自然醫學」期刊上。
加通社多倫多2002-6-11電:醫生動輒切除子宮療病,且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婦女,卵巢被不必要切除者達72%;
一項最近公布的研究報告說,加拿大婦女接受了過多不必要的子宮切除手術,醫生將這類手術作為良性子宮疾病的一線治療方法,而實際上是可以採用手術以外的方式治療的。
事實上,35歲以上的加拿大婦女中有22%接受了子宮切除手術,而其中大部分是沒有確定理由的。
比子宮切除比率更令人注意的現象是,醫生在切除病人的子宮時也連帶切除了病人的卵巢;
在40歲以下婦女接受子宮切除術的病人中,72%失去了卵巢;
在很多這類病例中,除了子宮內膜移位之外,很難想像為何所有人都將 40歲以下女病人的卵巢也一併摘除;
當你詢問婦科醫生為何如此行事時,他們會回答說,她們即將進入更年期,那時她們再也不需要這些卵巢了;
實際上以此為由將 40歲以下婦女的健康卵巢順便切除,無論如何是難圓其說的,因為加拿大婦女平均要到52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
這一數據令人震驚,甚至沒有醫學上的必要;
卵巢被切除後,不但促使婦女提前進入更年期,進入過早絕經階段,而且因雌性荷爾蒙分泌量劇減,又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甚至引發心臟疾病,及時常伴隨停經出現的失眠與潮熱;
撰寫這項研究報告的專家小組負責人說,在醫學科技已取得飛速發展、有更多治療手段可供選擇的今天,這種執著地以老式方法治療子宮疾病的現象,使她想起早年醫生在施行腹部手術時,往往自動順手將病人的闌尾也一併切掉。
上述統計數據是在安省蒐集的,但多倫多大學醫學網絡婦女健康事務負責人史圖華醫生推測,加拿大其它地區的情形也差不多;
報告中建議對病人及醫生加強教育,對於子宮肌瘤、異常子宮出血及骨盆疼痛等可以有不同的醫療選擇;
補充激素療法浪費超過一千億元,還損害了數百萬婦女的生命!
美國國家衛生總署 (NIH) 2002年7月9日宣布,經過八年半的研究後總結出,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補充激素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簡稱 HRT)的婦女,因長期服用混合雌激素(estrogen)與黃體脂酮(progestin)得乳癌、血栓塞、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會增加(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則早已周知,但國家衛生總署仍然如此),因此該署已終止對 16,600名婦女進行的Prempro藥物試驗,並向醫生與使用這種療法的婦女提出警告;
美國有 600萬名婦女服用這種混合荷爾蒙,有些是短期服用,以減輕更年期的燥熱與其他不適應症狀;但有些是長期使用,因為許多醫生相信 HRT 能預防心臟病、骨質疏鬆症,有助婦女維持健康;
根據NIH針對HRT效果所做的全美第一個大型研究「女性健康基礎」(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長期服用Prempro,使本來健康的婦女心臟病發作機率增29%,中風機率增41%,得乳癌機率增26%;
主持是項研究的美國全國心臟、肺及血液學會(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會長蘭芳醫生(Dr. Claude Lenfant)指出,同時服用荷爾蒙和孕激素對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程度大大超過任何可以藉此獲得的益處。
麥馬士達大學的雅楠醫生(Dr. Sonia Anand)和尤瑟夫醫生(Dr. Salim Yusuf)在2002年8月20日出版的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評論,指每年全球花在HRT的直接和非直接費用大概有數十億元,過去二十年來累積的支出超過一千億元。
上述數字綜合了幾百萬份HRT處方的藥費,醫治HRT藥物導致乳癌、心臟病、中風和血塊等併發症的費用。
雅楠和其他專家都認為聯邦政府所資助,綜合 16,600名美洲婦女臨床實驗資料的研究,具有最權威的結論。服用雌激素 (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in)綜合療法的危險太高,促使政府提早終止為期十五年的研究,剛過了五年就向醫生和病人發出警告。
該項研究發現一萬名婦女用HRT一年後,就會增加八宗乳癌,七宗心臟病,八宗中風,以及十八人的腿或肺部出現血塊。
雅楠說,這應該喚醒政府增撥研究經費。她感到把更年期當作疾病來處方醫治的責任應由醫生們來分擔。
「這是自然的老化過程,但醫學界人士卻說應該服藥治理。事實上,只在極特殊的情況下,女病人才需要補充激素療法,但我們促使部分婦女對這療法產生依賴性。」
加拿大癌症協會(2002年10月10日多倫多星島)促請婦女與她們的醫生討論荷爾蒙取代療法的利弊,和考慮到生活習慣及其家庭歷史。婦女使用荷爾蒙取代療法(HRT)來預防長期疾病,會增加患乳癌的機會 。
美國婦女健康初步計劃(American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在研究早期已停止,基本上是因為荷爾蒙取代療法被發現會增加約百分之二十五的機會患上乳癌,同時有跡象顯示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及肺積血的機會。
癌症協會卑詩及育空分會行政總監卡明斯基(Barbara Kaminsky) 表示,這項研究的重點,在於指出長期使用荷爾蒙取代療法是作為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用來紓緩更年期的癥狀。
「透過這研究的啟示,我們促請婦女與她們的醫生討論使用荷爾蒙取代療法的好處與壞處。雖然荷爾蒙取代療法在短期上可紓緩更年期的病癥,但婦女的生活習慣及其家庭歷史,也需要在作出決定前加以考慮。」
乳癌研究員格爾蒙教授(Dr. Karen Gelmon)稱,在所有情況,藥物應以最低有效劑量及使用最少的時間為有利。
加拿大癌症協會又建議,可以自然方法來紓緩更年期癥狀,遇上睡眠困擾,可定期運動來減輕壓力及改善整體的身心;練習瑜伽或冥想來鬆弛;服食維多命E補充品及嘗試在臨睡前飲用甘菊茶。
新結論不利激素替代療法(2003年3月19日)
一項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研究發現,這類治療方法並不會為絕經期婦女帶來更加健康的後果,或為她們帶來更多樂趣。
研究者對一萬六千六百零八名婦女分兩組進行比較,一組接受了激素替代療法,另一組只使用了無效安慰劑,結果發現,前者的睡眠並未見改善、心情更好或更少憂鬱,或更加容易獲得性生活滿足。這項研究的報告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加州大學葛蘭蒂為該報告所寫的編者按中指出,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非常明確,絕經期後婦女如果沒有出現徵狀,不應當接受激素替代行療法,而不得不進行這類治療者也應盡可能在短期內使用小劑量。
激素替代療法是對那些在子宮切除手術之後的婦女利用雌激素與孕激素綜合補充治療。在以往醫學界認為,這類治療有助預防心臟病、直腸癌、與年齡有關的心智下降。醫學界還相信,該療法可以減少潮熱、盜汗及憂鬱等絕經期徵狀。但這項研究發現,接受激素替代治療的婦女的心臟病、中風,以及危及生命的血栓形成的風險反而增高,儘管接受這類療法的婦女的髖關節骨折、直腸癌的比例下降。研究得出結論,激素替代療法弊大於利。
荷爾蒙替代療法增加乳癌危險,且讓乳癌更難檢測(路透芝加哥2003-06-25電)
根據一份週二發表的研究報告表示,最常用的荷爾蒙替代療法不但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危險,還會讓使用乳房造影檢測癌症變得更困難。
荷爾蒙替代療法結合雌激素和黃體激素,這兩種激素已證實具有改善骨質疏鬆症的功能,還可以降低髖部骨折和子宮癌的危險。然而由於研究結果顯示,惠氏藥廠(Wyeth)
結合雌激素與黃體激素的藥品Prempro會增加罹患卵巢癌、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因此美國在2002年夏季中止了一項政府的長期研究。
這份週二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報告,對一年前中止的研究作了進一步分析,證實了使用整合兩種激素藥物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26%。
此外,這項由加州托蘭斯(Torrance)的Harbor-UCLA研究與教育學會(Harbor-UCL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進行的研究還發現,癌症要發展到較嚴重的程度才能被診斷出來,而且會造成異常乳房X光攝影片數量大增。
在同一期刊的另一篇研究報告中,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即使沒有每天將黃體激素與雌激素結合使用,罹患乳癌的危險仍會增加。
其結論是在分析過此前發表的51篇研究報告後所得出。
復合型荷爾蒙補充療法將增加女性罹患乳癌機率 路透倫敦2003-8-9電
健康專家周五提出警告稱,使用復合型荷爾蒙補充療法(HRT)治療更年期症狀,將使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加倍。
補充女性體內荷爾蒙能減輕面部熱潮紅、情緒不穩等更年期不適症狀,同時還可減少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雖然單一的雌激素荷爾蒙補充已被證實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但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Cancer Research UK charity)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復合型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即同時補充雌激素和黃體激素(progestagen)卻是更加危險。
「與其它種類的荷爾蒙補充療法相比,復合型的療法危險性更高,」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貝羅(Valerie Beral)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講到。
通過對英國逾100萬名50-64歲婦女進行問卷及長達兩年的追蹤研究,貝羅及其研究小組發現復合型荷爾蒙補充療法引發乳癌的機率是單一雌激素補充療法的四倍。
發表在刺胳針(Lancet)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從未接受過荷爾蒙補充的婦女相比,那些接受該項治療的婦女因患乳癌死亡的機率高出了22%。
「接受治療時間越長,這一危險性就越高,最明顯的是在一至兩年間,」貝羅講到。
但是一旦患者停止接受治療,這一危險性便馬上下降。
聖安東尼奧美聯2006-12-18電:美國成千上萬婦女停用荷爾蒙替代療法之後,乳癌病人數日漸減少,2003年的減幅更是達到7%。
根據統計預測,2003年估計會有20萬人得乳癌,結果確實的病例比這個數目少1萬4000個左右。所有向聯邦政府呈報乳癌病例的機構都發現乳癌病人減少了。近期發表統計報告的美國癌症學會也發現了乳癌減少的趨勢。
乳癌是美國婦女最常見的癌症,從1990年至1998年,乳癌患者平均每一年增加近2%,後來才逐漸減少。
星報通訊社渥太華 2002-7-12電:加國科學家研究人體自然防禦系統取突破,醫學教科書需重寫,內質網為抗細菌大功臣;
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導致治療感染及對付致命的生物恐怖襲擊的新方法的誕生。這項新發現還將提供治療對抗菌素具有抵抗力的感染的新方法。
利用新的蛋白代謝科學,戴斯賈丁及同事發現,人體對感染的自然防禦有時依賴於一種「實用的內野手」而非以往倍受稱讚的大明星。當微生物入侵,大舉進攻並擊敗這類「內野手」時,感染便在體內傳播開來。
猶如為防止盜賊入屋行竊,在住家的前門裝上防盜警報系統,結果盜賊從後門乘虛而入。
需要了解細菌是如何躲避人體的防禦系統的,新研究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新發現集中在巨噬細胞(MACROPHAGE)上,這是一種白細胞,它是抵抗感染的前線哨兵。多年來,教科書上說,巨噬細胞的表面延伸,並將入侵的微生物包裹進去,然後吞噬。
但戴斯賈丁領導的科學家小組發現,教科書對一類重要的微生物的解釋是錯誤的,這些微生物包括:沙門氏菌、結核菌及布魯氏菌(恐怖分子可能利用作為襲擊的工具)。
在對抗這些細菌時,關鍵的角色屬於一種以往不被人重視的內膜袋狀管道系統,它被稱作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英文縮寫為ER)。內質網漂浮在巨噬細胞中。它與巨噬細胞的外膜融合,並形成囊袋,將入侵的微生物包裹起來運走,然後悠然自得地消化外來者。
美國著名科學家亞德雷姆(ALAN ADEREM)在同一期《細胞》雜誌上對戴斯賈丁等人研究的重要性作出肯定。他說,了解人體新的防衛系統有助於揭開細胞死亡的關鍵秘密。
芝加哥論壇報 (Chicago Tribune) 2002-7-20 報導,去年美國約有 103,000人在醫院中受感染死亡,比政府估計的數字高出 14%。其中近 75% 的感染致死事件應可避免。
據聯邦疾病控制暨預防中心 (CDC) 去年統計,約九萬人死於醫院感染。病人在醫院受感染僅次於心臟病、癌症、中風,為全美第四大死因。
芝加哥論壇報分析了全國 75 個聯邦與州醫療機構、醫院內部檔案、病人資料庫與法院文件,做出上述報導。
該報指出,不衛生的設施、沾染細菌的儀器和醫護人員未洗手是造成受感染病人死亡的主因。
自 1995年來,超過 75%的醫院被指出嚴重違反清潔衛生規定。政府並未規定醫院必須公布病人感染率,也沒有規定醫生須告訴病人暴露於醫院內細菌的危險性。
降膽固醇藥 statins可能傷害神經(2002-8-20 新聞):
丹麥研究人員(南丹麥大學,蓋斯特)發表在「神經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降膽固醇藥 statins 雖可減少心臟病發作與中風機率,但也可能傷害神經,引起衰弱、刺痛和走路困難等症狀。
這類藥物使病患神經受害的機率增加將近 15%,即在 50歲或年紀更大的病患中,每 2,200人會有一人神經受損。
這是第一個認為這類藥物和神經傷害有關的大型研究,美國目前約有 1,600萬民眾服用這類藥物。
這類藥物之一的 Baycol,在一年前,因健康官員認為它和導致全球一百多人產生一種罕見肌肉疾病死亡有關,而被召回;但目前尚無因神經傷害致死的報導。
服用己烯雌酚孕婦,所生女子易患乳癌(星報通訊社 2002-10-1電):
發表在癌症成因及控制(Cancer Cause and Control)期刊的新研究顯示,服用己烯雌酚(Diethylstilestrol, Des)的孕婦所生的女子患乳癌的風險高於他人;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以 5,000名曾受己烯雌酚藥物影響的婦女為對象,比較她們與他人的醫學紀錄,發現前者患乳癌的風險增加 40%,如果年過 40,風險更增加 250%;
己烯雌酚已被證明與罕見的陰道癌及男女不孕症有關而在 1971年被禁。
醫用藥物參考手冊錯誤百出(加通社多倫多2002-10-28電):
醫生診所與醫院急診室必備的《製藥及特製品概要》,簡稱為 CPS,是用於指導醫務人員治療用藥過量者的參考指南手冊,竟然存在著嚴重的錯誤,含有誤導性,甚至是危險性的治療用藥過量的建議;
卑詩藥物及毒藥資訊中心(British Columbia Drug And Poison Information Centre)的醫生們發現,藥物特性手冊(Compendium Of Pharmaceuticals And Specialties, Cps)的 119種藥物說明(Monograph)有半數的治療建議不當;
《加拿大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有數項藥品介紹提出的建議,即使不算離奇,也是非常陳舊。」;
這是由製藥商提供、得到衛生部批准的藥物簡介,概括地說明適用範圍、建議用藥量、潛在的副作用及在何種情形下須避免服用;
由魯布巴切率領的這個專家小組,將研究重點集中在十類經常因用藥過量造成病人死亡的藥物,如乙醯胺基酚(止痛退熱藥)、乙醯水揚酸(消炎解熱鎮痛劑)、毛地黃素(用於治療鬱血性心衰竭)等。專家們然後將這本 CPS 指南列舉的用藥過量治療建議與其它權威的同類手冊進行比較,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是,在 CPS 指南手冊中只有 21%的建議對醫生有幫助,有一半的藥物簡介不是危險就是誤導;
在溫哥華醫院擔任急診室醫生的布魯巴切推測,那些接受過毒物訓練的急診室醫生,應該能夠辨認出此指南中很多藥品簡介是錯誤的;
衛生部發言人貝克表示,該部已在設法確保藥品介紹準確和不斷得到更新,以儘量防止 CPS指南出現謬誤。
研究報告建議限用強加處方藥(2002年11月19日多倫多星島)
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聯邦政府必須收緊法例,限制健康的加拿大人服用強力處方藥,目的只為預防疾病;
報告書作者巴特(Sharon Batt)稱,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安全標準已被用以預防疾病的「神奇藥丸」取代。她認為現今社會染上服藥癮;
巴特指出,一個「神奇藥丸」能引致其他疾病的例子,就是近期備受爭議的賀爾蒙替代療法對長遠健康有好處的講法;
醫學界一直認為混合多種賀爾蒙的療法可以改善中年婦女的健康,以免出現各類因年齡產生的疾病。但本年初發表的一分重要研究發現,該療法有可能反而引致原以為它能預防的疾病;
報告中指出的另一例子是美國食品及藥物局九八年批准使用藥物協助減低高危婦女患乳癌機會,但臨床研究發現,該藥會引起其他嚴重疾病,包括子宮癌、血凝塊及白內障。
乳癌藥Tamoxifen有嚴重副作用(2002年11月27日加通社多倫多電)
加拿大衛生部昨天警告說,一種治療乳癌的藥Tamoxifen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
今年春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做出結論說,服用 Tamoxifen 的婦女有較高的機會中風、肺靜脈栓塞、及子宮癌。
衛生部發言人說,該部用了這樣多時間檢閱這項報告,終於在本月初向醫學界及公眾提出警告。
如果病人在服用這藥品之後,出現如下的症狀,應立即去看醫生:面部、手臂或腿部麻痺或肌肉無力、說話或是視覺突然間有問題,似乎有中風危險;腿部腫脹、胸部疼痛、或呼吸急促可能是血栓塞的先兆;腹痛、陰道出血則可能是子宮腫瘤。
醫療新趨勢,小病免服藥(2003年2月5日華爾街日報)
越來越多醫生在治療病患時採取「免服藥」(drug-free) 策略,認為像感冒、便秘等病,可以用多喝流質、多吃纖維食物來醫治,因此非必要不開處方;
越來越多醫學證據顯示,對付從鼻塞到便秘等普通疾病,不吃藥有時好得更快。有些研究還質疑藥房賣的成藥是否確有功效。譬如,英國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的結論是,市面許多有名的咳嗽藥,包括Robitussin、Dimetapp,效果並不比安慰藥 (placebo)好,但咳嗽藥廠商質疑這項研究的方法;
有些醫生認為人體有抵抗疾病機制,應該讓人體自動對抗疾病;譬如發燒是人體對抗發炎的方式,而用海綿擦身體和多喝流質要比服用阿斯匹靈安全。賓州美國內科醫師學會與美國內科醫學會醫生史諾說,感冒吃不吃藥,痊癒的時間是一樣的;
醫生擔心常用的處方藥與成藥常有副作用,雖然有些很輕微。醫生說,Sudafed 之類的鼻塞藥可能使病患血壓增高,Advil 之類的消炎藥若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痛和腸胃出血,而阿斯匹靈類的藥物可能導致出血,病患若有高血壓時也會較難控制;
在醫學證據改變用藥想法的同時,民眾受電視藥品廣告疲勞轟炸,以及看到藥房各類藥品充斥,也開始對藥物產生抵制心態;
但即使是不輕易開處方的醫生也說,病患不能對什麼藥都拒絕,像鏈球菌性喉炎 (strep throat) 或更嚴重的心臟病等就需要服藥治療;
同時,有些民眾服某些成藥是為其他原因,像有人服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
以下是醫生對某些病症建議的替代療法:洗熱水澡和多喝流質治鼻塞、喝加檸檬和蜂蜜的熱茶治咳嗽、少喝咖啡和巧克力治頭痛,以及多喝流質、多吃纖維食物和運動治便秘;
抗生素將加貼警語標籤(2003年2月5日美聯社華盛頓電)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表示,所有抗生素藥品在 2004年2月6日以後必須加貼服用過多會有抗藥性的警語標籤,以提醒醫師勿濫開不必要的抗生素處方箋;
警語標籤提醒醫生須確認病患遭細菌而非有相同症狀的病毒感染後,才開抗生素給患者。醫生常開抗生素給因病毒引發耳痛的兒童,或是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或咳嗽的成人患者;
抗生素只會殺死細菌,對病毒無效。但據疾病防治中心(CDC) 估計,全美醫師開具的約一億張抗生素處方箋中,約半數是無必要的。FDA要求抗生素藥物加貼的警語標籤,須提醒醫師告知患者確實按指示服藥的重要性。患者不應將抗生素拿給他人服用,或因為病情改善過早停藥;
事實上,細菌愈來愈不受抗生素影響。許多常見的感染已無法用傳統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治癒,有些細菌甚至無法以市面上任何抗生素對付。每當抗生素被使用,殘活的細菌會變得更強大且擴大蔓延。
德國研發生物感測晶片,不會導致細胞壽命縮短和限制研究時間,準確度提高(2003年2月11日世界日報舊金山電);
德國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表示,該公司研究人員已經發展出一種半導體技術,可讓科學家們研究活神經細胞中的電流信號;
該公司研究部資深主任泰威斯表示,在電腦的幫助下,對活神經細胞內電流信號的研究,將協助科學家們對於腦部運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並進一步發展出如老年癡呆症等神經性疾病的治療方式。泰威斯在一項訪談中說:「舉例來說,研究人員可以將腦神經細胞切片放在晶片上,再施以藥物來觀察神經發出信號的方式,以及細胞對某種特定藥物的反應。」這種新研發出的「生物感測晶片」(biosensor chip)代號為「神經晶片」(Neuro-Chip),是由英飛凌研究人員和位於慕尼黑郊外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科學家共同開發成功;
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泰威斯和同僚詳細描述了他們如何成功紀錄下蝸牛腦中的神經單位(nurons)所發出的電流信號。神經單位是組成生物體內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的專門細胞,透過電流脈衝彼此溝通。神經晶片只有約指甲般大小,內建 1 萬 6000 個負責監視電流脈衝的感測器。神經晶片表面並塗有一層電解質營養溶液,以確保神經單位能存活下來。神經晶片的電路中內建有強波器,讓感測器可以偵測並處理來自不同細胞層(cell layers)間的微弱電流訊號,所蒐集到的資料將再傳送到電腦上,並轉換成彩色影像供分析之用;
泰威斯指出,研究人員目前只能利用極微小的探針,測量細胞內的電流活動。這種測量方式,不僅會導致細胞壽命縮短且限制研究時間,準確度也沒有神經晶片高;
過量用醋氨酚,肝臟會壞死(加通社渥太華2003年2月13日電)
聯邦衛生部周四提醒公眾人士,服用醋氨酚(Acetaminophen)時,不可超過建議劑量,否則或會引起肝臟損壞甚或致死。Tylenol、Neo-Citran及Sinutab等藥物均含有醋氨酚;
衛生部表示,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文章指出,過量服用醋氨酚是美國方面急性肝臟衰竭個案的第一大原因。衛生部補充表示,若果用者根據指示服用,醋氨酚並無危險;
該項勸告提醒公眾人士服用止痛及感冒藥物前,必需仔細閱讀藥物標籤;
衛生部舉出例子:當子女患上感冒時,父母或會叫他們吃感冒藥,同時又給他們另一種藥物治理流鼻水。若果兩種藥物均含有醋氨酚,一起吃下便可能出現超過劑量的問題;
美保健具警示作用,支出多成效未必好(即西洋醫學是在幫倒忙)
對於美國醫療保健支出情況所作的大規模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多未必好;
此項研究發現,相較於得不到更多醫療保健服務的患者來說,那些得到更多醫療保健服務的患者並沒有活得更久,身體功能並未保持得更好,也不更愉快和幸福;
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斯圖柯(THERESE STUKEL)表示,美國醫療保健狀況的情況極具警示作用……。卑詩省大學著名學者伊文斯(ROBERT EVANS)也認為,此項研究告訴我們,加國可以向美國那樣對保健體系大撒金錢,但享用這一體系的人卻不一定會更健康和更幸福;
油與水特定條件下可混合(2003-02-21)
相信大多數人從小就被告知,油和水不能混合,但一位澳洲科學家最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今後中小學講授有關課程的時候,有必要改為「油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自動混合成乳液」;
《新科學家》雜誌最新一期報道,澳洲國立大學的學者帕什利,正在研究浮在水表面的油為何會自動積少成多,這種科學上稱為「遠程憎水力」(long-rangehydrophobicforce)作用的現象,是化學研究迄今未能解開的謎團之一;
他在觀察水面大片浮油散開時形態變化時,無意中發現憎水表面出現許多細微氣泡造成的微洞。人們早知道暴露在空氣中的水會吸收一定量氣體,帕什利因此猜測那些細微氣泡中氣體,可能是被「遠程憎水力」從水中抽出來的;
為證明這一猜測,他將表面有油的水反覆凍冰再融化,一次過將水中氣體幾乎完全抽出,結果得到水和油自動混合而成的乳液,它非常均勻而且穩定,靜止很久亦不曾分離沉澱;
許多學者同帕什利一樣對這一發現感到非常驚奇,但他們暫時都說不出其所以然,專門研究此類問題的化學家則希望知道這個現象能否重複;
對醫藥化工極重要:不少同行表示,如果此項發現經科學實驗重複證實,對醫藥和化學工業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意義,例如許多目前認為只能溶於油的藥物,將來可以改用不含氣體的淨水作溶劑,使藥品成本大大降低;乳漆這樣的化工產品,亦有望擺脫天拿水之類的易燃、有毒溶劑,既降低成本又減少污染;
美國抗藥病菌激增(據新華社華盛頓2003年3月10日電)
由於濫用抗生素,美國抗藥病原菌品種激增。美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專家預言,肺炎鏈球菌對抗常用抗生素的能力將出現"飛躍";
專家警告說,到2004年夏季,不論是青霉素還是紅霉素,對近40%的肺炎鏈球菌品系將失去作用。目前這種鏈球菌每年在美國都要導致幾千例的腦膜炎和肺炎等疾病。
專家們分析了來自美國8個州的數據後發現,1996年這種鏈球菌21.7%的品系能抗青霉素,到1999年這個數字就漲到了26.6%。同一時期,這種病菌抗紅霉素的品系比例從10.8%上升到了20.2%。
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裡普西奇說,上述結果為反對濫用抗生素的觀點提供了更多佐証。
多年來公共健康專家就指出,過度使用抗生素正使越來越多的病菌具有抗藥性。美國政府估計,每年開出的大約1億張抗生素處方中半數左右並無必要。
地球形成年代推早二千萬年(2003年6月7日東方日報綜合報道)
美國的科學家重新分析數據,發現地球形成年代較以往確認的更早,相信在太陽出現後約一千萬年已初步形成,而在太陽出現約三千萬年已成為如今的體積,較以往相信的五千萬年為早。
美國天文學家雅各布森指出,經科學家重新分析及計算一些流星物體及化學同位素後,發現地球應在太陽形成後約三千萬年形成,而非一般相信的五千萬年。
編者注:我們有些擔心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什麼時候再重新分析一次數據。
女性並非每月只排卵一次(2003年7月10日)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繁殖生物學研究小組發現,女性每月並非只排卵一次,而是兩至三次以上,換句話說,女性其實沒有可賴以避孕的「安全期」。
但過往的研究顯示,女性的卵巢在月經周期初段會長出十五至二十個卵泡囊,當中會有一粒成熟的卵子排出進入輸卵管,其餘全部死去。研究發現,婦女每月至少長出卵泡囊兩至三次,表示每月排卵的次數也不只一次。
領導研究的皮爾遜醫生稱,這發現徹底改變五十年來對月經、排卵及安全期等的認知,對避孕藥的應用或生育治療均有影響。在安全期性交無懼懷孕想法也要修正。
研究人員以六十三名月經正常的婦女作試驗,在一個月內,每天利用超聲波儀器探測生殖系統變化,結果發現,有十三人曾多次排卵,廿人的卵泡有多次活動。
編者注:如此先進的科學,怎麼總是朝秦暮楚?
腦部可自長新細胞抗病(2003年7月12日)
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的腦部在青少年時期已定型,之後隨年齡增長逐步退化。不過,新西蘭科學家最近否定了這套理論。
奧克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福爾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人類腦部在受到腦部疾病例如亨汀頓氏舞蹈病侵襲時,會自行製造新的腦細胞。這項發現可望為柏金遜症及老人癡呆症等目前無法醫治的腦部疾病找到治療方法。
目前,醫生只會對患了上述腦部疾病的病人說,他們的病情會逐步惡化。但福爾說:「我們初步發現患了腦部疾病的人是會長出新的腦細胞的,若能令這些新細胞生長得快些,可望為治療腦部疾病帶來曙光。」
科學家以往認為人的腦部到了十五歲便定型,接著逐年退化。這套理論在五年前被美國專家質疑,因為他們試驗一種治療腦癌的藥物時,為病人加入顯示器觀察是否有新細胞生長,藥物證實無效,但專家解剖屍體時,發現死者腦部長出新細胞。
福爾領導的小組研究腦部疾病死者時,進一步發現病人大腦皮質一個叫海馬的內褶區及基底神經節長出新細胞。
編者注:歷史是最無情的審判官。真理的發現和認定,常常是艱難而曲折的。類似的證實和發現,恆河之沙 ,枚不勝舉;
澳洲國立大學天文及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專家德賴弗2003-07-22在澳洲雪梨「國際天文聯盟」大會上宣布完成至今對宇宙間星體數目的最精確計算,望遠鏡範圍可及的星星有七十億兆顆(70,000,000,000,000,000,000,000),英文的單位是70個「sextillion」。
以全世界功能最強的望遠鏡,觀察接近地球的二十五萬個銀河系,計算每個銀河的光度後,再估計該區的星星數量,從而推算望遠鏡可及範圍的星星總數。
望遠鏡功能和現代宇宙學測量愈來愈進步,令人類得以更深入了解宇宙的結構。宇宙間的星星總數遠遠超過此數字,有人甚至認為是無限大。
編者注: 這就是嚴謹的國際認可的最精確計算?估計+推算+認為?宇宙就是如此去認識的?
現有大學教科書中高能及理論物理相關理論,將可能面臨改寫命運 臺灣《自由時報》2003-08-14報導
參與日本發起「B介子實驗跨國研究計畫(Belle)」的台大物理系研究團隊,於日前發現部分B介子衰變的測量值,無法用現有電荷宇稱不守恆「標準模型」解釋,其具有 99.99%的可信度。
這項計畫由日本於九年前發起,邀集十四個國家、三百多位學者參與,而在國科會資助下,包括台大物理系、中央大學、聯合大學、高雄大學都參與此計畫。該跨國研究團隊曾發現「B介子系統」具有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堪稱高能物理界最重大成就。台大物理系團隊在此基礎上持續探究,獲致此一研究成果,並於昨天在臺北、日本、美國同步發表。
報導說,物理學界對此高度重視,形容為「諾貝爾級發現」。
「B介子實驗」是利用大型高能對撞機,以不同能量的正負電子束對撞產生「B介子和反B介子(合稱為B介子系統或B介子對)」,這些介子對的壽命比一眨眼的時間還短,需要用超高精密的探測器去捕捉記錄它們的蹤跡,研究人員才能加以分析。而日本高能實驗室(KEK)為Belle建造的探測器就有三層樓高、一千多噸重,累積的B介子對紀錄約有一億五千萬對,供各國研究團隊觀察各種新現象和探究分析。
臺灣團隊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所率領,今年暑假並派遣六名學生到日本KEK實驗現場做儀器維修及物理分析報告;七月底台大物理所博士班學生陳凱風量測時發現,六十八個B介子衰變事件,其電荷宇稱破壞測量值和物理學界公認的「標準理論」測量值並不符合,預測應是「新物理」將浮現的初兆,並立即引起各國研究團隊注目。但因為累積的個案數仍偏少,必須要更多資料,才能嘗試建立新的「標準模型」。
侯維恕表示,一九七○年代所建立的「標準模型」,卅幾年間通過無數實驗考驗,幾乎成為高能物理屹立不搖的基石。但世界各國物理學家皆認為此「標準模型」並不完善,台大物理團隊能夠率先發現新的物理現象,挑戰現有理論。
編者注:怎麼總是前後矛盾的?
惠氏藥廠警告稱其抗憂鬱藥Effexor可能引發兒童自殺念頭 路透紐約2003-09-04電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周三報導稱,美國惠氏藥廠(Wyeth)已向醫生發出一份兩頁信函,警示該公司製作的抗憂鬱藥物Effexor很可能造成兒童產生自殺念頭。
華爾街日報報導,惠氏藥廠表示決定知會醫師為預防措施。
惠氏藥廠人士佩特科斯(Douglas Petkus)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安全資訊,我們認為此議題之重要已足以向醫療保健人員發出信函。」路透暫時無法取得惠氏藥廠人士對此發表評論。
惠氏藥廠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這項警訊是基於幾項研究得出的結果,其中部分研究仍在繼續進行。不過該公司並透露研究的具體數量和時間。
Effexor已證實比多種通用的抗憂鬱藥物更為有效,但該藥物並未獲準用於兒童病患,而且副作用也較多。
接受器官移植病患易出現腎衰竭--研究 路透波士頓2003-09-04電
研究人員周三警告稱,對於做過心、肺、肝臟或腸道移植的人來說,腎衰竭是一項重大威脅。
研究人員在檢視該項議題的最大型研究中發現,約有7%至21%做過器官移植的病患,會在五年內會出現腎衰竭。
這項風險在腸道和肝臟移植患者中最高,而在心肺移植的病患風險最低。
一旦出現腎衰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洗腎或進行肝臟移植。如果不進行腎臟移植,每過一年,其死亡率就會增長四倍。
此研究團隊係針對近7萬名曾在1990-2000年間進行過非腎臟器官移植的病患進行研究,該團隊表示,醫師應該警告將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他們手術後罹患腎衰竭的風險,甚至高過服用預防器官排斥而致癌的機率;醫師通常會警告患者後者的風險。
美減少使用測謊機,因為準確度欠佳 2003-09-06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使用測謊機偵查能源實驗室的僱員是否從事間諜活動並不可靠,或會因此冤枉好人,有見及此,能源部計畫減少進行測謊試驗,但仍會為接觸最高度敏感資料的大約四千五百名員工進行測謊。
國家科學院的研究發現,測謊機的準確度欠佳,並不是揪出間諜的有效方法,而且幾乎肯定會有無辜的實驗室僱員被誤以為從事間諜活動。反對測謊試驗的參議員賓加曼更謂,根據研究顯示,如果二萬人接受測謊試驗,便會有三千人「肥佬」,這或會損害實驗室員工的士氣,令到頂尖科學家對於在能源實驗室工作卻步。
透過測謊試驗分辨出確實或潛在妨礙安全的僱員的準確程度,不足以作為聯邦機構依賴這個方法審查僱員的理據。
編者注:
這也算是現代科學的代表,一脈相承;
美國二戰時期的王牌武器就是土族居民的語言編成的密碼,絕密,絕對的國家機密,從未公開,就是如此簡單!
人雲亦雲,偏聽偏信,知其一不知其二,可憐矣。
兩種糖尿病藥物可能會造成病人體液聚積和心臟衰竭 路透華盛頓2003-09-09電
這兩種品名為Avandia和Actos的藥物,使六名腎臟或心臟功能不佳的男子出現心臟衰竭和肺部體液聚積。
主持研究的達拉斯德州西南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加格(Abhimanyu Garg)博士說道:「在我看來,這些藥物可能對這些病人不安全,」
此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面,這對新類型的糖尿病藥物胰島素增敏劑thiazolidinediones或稱glitazones是一個潛在的打擊。
「這樣的副作用以前從未在如此多的病人身上出現過。我們都知道,這些藥物會導致足部腫脹,但足部腫脹可不是充血性心臟衰竭和肺水腫,」加格說。
他還表示,此項研究顯示,腎臟有問題的病人如果使用這些藥物,面臨的危險會更大。
葛蘭素史克美佔(Glaxo Smith Kline)的發言人金恩(Bernadette King)表示,Avandia標簽上的說明很清楚,我們己盡力讓醫生清楚地了解標簽上的內容,」金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
非類固醇抗炎藥可能會增加女性罹患淋巴瘤血癌的危險 路透紐約2003-09-15電
經常服用異丁苯丙酸(ibuprofen)或阿司匹林等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通常是為了治療關節炎--的女性,罹患一種名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的血癌危險性可能會升高。
任職於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Rochester)馬約醫院(Mayo Clinic)的采爾漢和同僚們在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的文章說,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的研究顯示,非類固醇抗炎藥能夠預防結腸癌,但可能會增加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危險。
為了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小組使用了愛荷華州婦女健康研究(Iowa Women's Health Study)對2.7萬多名停經後女性進行問卷調查後得到的數據資料和該州的癌症記錄,對患癌的危險性進行了分析。在後來的七年裡共有131人患上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和完全沒有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人相比,僅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可能性要高71%;而那些只使用阿司匹林以外的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人,罹患這種病的危險性更高出139%。
心臟病人服藥多不見有好處(2003-10-28)
醫學專家在周一舉行的加拿大心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上報告,心臟病人每日所服用的藥物愈來愈多,然而這並未為病人帶來更多好處。
哈里法斯的專家小組發現,在2000年,心臟病病人在發作治療出院後每日平均需要服用8粒藥物,到了2002年,這個數目上升為9粒。研究小組負責人、達豪西大學內科醫生吳丹尼(DANIEL WOO,音譯)說,心臟病病人通常具有其他併發症,例如糖尿病。伴有其他疾病的心臟病人需要每日服用20至30粒藥丸。
這是否符合病人最大利益值得懷疑,是否確實為病人帶來好處。
對心臟病人的追蹤研究發現,大量服藥並不如預期的那樣可以明顯降低死亡率。
結果顯示,一方面病人服用愈來愈多的藥物,另一方面,死亡率並未明顯下降。
試探礦穴安全的金絲雀(2003-11-12)
在周二出版的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一些藥物專家指出,長久以來,兒童被當作“試探礦穴安全的金絲雀”,當局在沒有證實處方藥物是否安全之前,就讓兒童服用。
一貫的做法是,新藥先以動物試驗,然後由成年人來試用。一旦被批准出售,醫生就會處方給兒童,並沒有數據告訴他們,對兒童是否生效,或者甚麼是適當的劑量,所以他們大多依賴猜測,而且不一定對。賴德醫生舉一個例子:有一種普遍用來治療哮喘的藥THEOPHYLLINE,醫生們開方給兒童服用了一段時期才發覺無效,後來發現,以體重作準,兒童所需份量比成年人更多,但其他的藥物,成人劑量對兒童而言是危險的,必須減少份量。
編者注:藥物試驗對病人公平嗎?科學嗎?人道嗎?
處方藥物只對少數病人有效(2003-12-09)
英國最大藥品公司Glaxo Smith Kline一名高層人員最近承認,大部分處方藥物只對少數病人有效。這是首次有藥品公司高層發表如此具震撼性的言論。
執掌GSK基因部業務的副總裁羅塞斯,早前在出席倫敦一個科學會議時表示,大部分昂貴藥物只對不到一半病人有療效。在GSK身居要職的羅塞斯,是一名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的基因專家。
不少藥物對大部分病人無效已是公開的秘密,惟這番言論出自業界高層人士之口,則屬首次。
羅塞斯表示,針對老人癡呆症的藥物只對不足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效,治療藥方只對兩成五病人具療效;治療偏頭痛、骨質疏鬆或關節炎的藥物只對五成病人具療效。整體而言,超過九成的藥物只對三成或五成病人有效。
微軟升級沒完沒了,Win XP SP2測試版也升級(2004年04月11日訊)
微軟的升級真是沒完沒了!該公司不久前發佈了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的測試版,以對Windows XP進行升級,但是當用戶安裝了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RC1之後,他們會發現,微軟在網站上又為他們列出了三個重要升級。為了彌補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RC1中存在的漏洞,微軟這次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措施。在這三個重要升級中,有兩個與Windows防火牆有關,另外一個升級與Linksys閘道設備上的個人虛擬網路連接不正常斷開有關;
微軟一位發言人日前表示,該公司推出這三個升級有著雙重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修補Windows XP中已經發現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要檢驗一下Windows Update升級管道是否通暢。據悉,在微軟發佈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後,Windows Update本身也有很大的改進,除了介面更加簡潔以外,打補丁的技術也有了提高。
編者注:此乃現代科學的泰斗/代表;
血壓正常標準 可能應該更低(2004-04-11)
許多人都以為/目前的醫學標準:130/85mmHg以下為正常的血壓範圍,就符合健康標準,140/90mmHg以上屬高血壓;
但醫學界已質疑這個標準,認為要避免心臟病、腎衰竭等和高血壓相關的疾病,須確保病人的血壓比標準更低;
根據美國醫療機構最新標準,血壓介於120/80mmHg至140/90mmHg屬於高血壓徵兆期;
罄竹難書!請問還有什麼可以自圓其說的呢?
西洋醫學的方向和方式是“一個災難性的失敗”,其後果逐漸就會表露無疑。
現行社會制度和法律允許使用西洋醫術的從業人員合法地出現醫療事故,允許使用西洋醫術的從業人員合法地出錯,更允許政府相關部門不知所以;而這些事情只要有0.01%出現在中醫身上,則是不會被理解、體諒,或留情的。同樣都是醫學,只是彼此的境遇不同而已。
現實中,中醫必須遵守西洋醫生定下的標準或遊戲規則。就像中國加入WTO後所面對的反傾銷,即中國必須遵守西方國家定下的經濟貿易遊戲規則(反傾銷是許多國家用來保護本國產品及民族工業的銳利武器)。
廿五年前,我在西洋醫學院上藥理課的時候,教授就告誡我們,一個很普遍的胃藥,就會對人體的所有系統,包括神經系統、肌肉系統、骨骼系統、血液系統、運動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等,產生極其嚴重的毒副作用!當時觸目驚心,現在則比比皆是!我不是希望什麼,更不是希望得到什麼。我是中醫生,同時也是西洋醫生,那方的輸贏對我都沒有什麼關聯,我只是希望病人可以公平地得到他們應得的好一些的處理和治療,特別是這些更好的方法已經現成地存在的時候,又何必暴殄天物呢。
西洋醫術的研究方式存在著不少問題:
缺乏完整、嚴謹的理論體系,此一時彼一時,需不斷修正;
缺乏基本理論,見到什麼是什麼;
思維局限在戰術層次,太著重於微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顧此失彼;
現代偉大的科學和技術在不斷地遭遇尷尬;
2003年是傳染病向人類挑戰的一年。從年初開始,“非典”就侵擾了30多個國家;夏季美國又爆發了西尼祿熱和神秘的猴痘傳染病;埃博拉病毒也再次出現於非洲。據統計,全球有約1500萬人每年因傳染病死亡。
面對傳染病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衛生官員、專家學者和醫護人員付出了艱巨努力。在“非典”出現一年之內,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研究人員就先後確定了“非典”病毒及其入侵人體細胞的途徑,測定了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序列。這在傳染病防治史上前所未有。但是,傳染病也給人們帶來許多反思:世界各國亟待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機制、醫療和科研體系,現代人應充分認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於傳染病肆虐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現代醫療體系的無能則更是關鍵所在。
有專家預言,隨著經濟全球化、人與人的交流日益密切,病原體傳播也更加容易,新型傳染病還會不斷出現,這預示著人類在制服傳染病之路上還將面臨許多險阻。
以下所列亦是新聞:
去勢或增末期癌患者生機,似乎能提高末期病人的存活率: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泌尿外科醫生沃爾什(Patrick Walsh)研究九十八名前列線癌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在手術後接受去勢治療,與另一組作對照。七年後,去勢治療組別有三人死亡,對照組為十六人。
前列線癌患者可藉「去勢」減輕癌症痛楚,其原理是清除體內的雄激素。但由於去勢療法會引起陽痿、骨骼疏鬆和性格改變等副作用,故以前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
十七歲的高中學生突破醫學界一直苦無對策的早老性痴呆症:
加通社多倫多2002-6-9電:醫學界一直苦無對策的早老性痴呆症,最近在尋找治療法方面有了突破,但鑽研有成的不是具備專業知識和多年研究經驗的專家,而是一名十七歲的高中學生。
當她在實驗室經過多項測試創造了一種複合物阻止腦細胞死亡後,這名就讀第十一班的學生已被認定是在尋找治療加國37萬名65歲以上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的方法上踏出了一大步。
大海航行無舵手,不免會有夜半臨深池的感覺,你說呢?
目前,回歸自然、綠色消費意識的興起,使天然藥物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人們寄希望于天然藥物或非藥物治療來解決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抗藥性以及藥源性疾病的問題。
另外,對將要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廿一世紀來說,安全、無副作用、有效、具適應多樣性的中藥製劑是患有多種疾病,特別是多種臟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藥物。因為他們身上已沒什麼好切割,或早已承受不起各種毒藥了。
病人不是沒思維的,使用中藥治病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具有充足的天然藥物資源,只要社會同仁及各方面通力合作,中藥將會大規模佔領國際市場。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保留自己的本色,不要邯鄲學步,失其故步。
不少人認為“中醫很玄”,當然,這個“玄”字在他們眼中是虛幻之意(不是高明之意)。這些人包括了絕大多數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們,甚至包括了我們相當一部份的中醫從業人員,以至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事實上中醫是很玄的,沒錯,醫源於易,即中醫是從易經中產生出來的,如果不玄就說明我們沒學好,沒繼承好,就應該從骨頭里去檢討和思維。千萬不要將中醫科學化或現代化了,否則就不是中醫了!這個“玄”字就是五千年的文明所在,亦是我們的自豪所在。我們有如此文明的文化,為什麼不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而是見異思遷呢。繼承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
國際認可的標準,說穿了,也不過是西洋醫學的標準 ,確切地說是西藥廠的標準,即有效量和致死量的標準。
西洋醫生和中醫生的本質是不同的,我們不應將之同日而語(人們可以區分或明白二者不同之日,即是民眾幸運/健康之時):
西洋醫生:
不需獨立思維,類似於培養一個電話推銷員,責任是將不同性能的電話賣給顧客;
無法進一步研究,無法提高,大不了為西藥廠取得些數據,為西藥廠做多些工作;
西藥廠是不可能讓他將藥物免費送人的,除非為了推廣宣傳,因為西洋醫生只是西藥廠的一個雇員而已,無權作主;
中醫生:
需獨立思維,需很高的個人修養和修為,十年寒窗再加十年寒暑;
海闊天空,源遠流長,完整的系統,精緻的學說,窮畢生之力亦難以學完,或可以說是無底的,即學海無涯;
贈醫是很普通的事情,因為中醫生所受的教育即包含此項;
從此可看出,讓西洋醫生考核管理中醫,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古老的傳統中醫其實已經是在現代科學之前!很多西洋醫學不理解的東西,並不表示不存在或不合理。
這個世界需要哲人,而不太需要這些短視或自以為是的科學家來管理,更不需要他們來作出決策,否則就是悲劇。事實已證明了這一點。科學家們喜歡看到失敗,習慣了失敗,不介意失敗,因為在失敗中他們可以接近成功,即失敗是成功之母。問題是我們不喜歡失敗!人們不喜歡失敗!病人不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就是意味著死亡。
2003年美國《科學》雜誌宣佈03年美國10大科學突破,其中「暗能量」(dark energy)的科學證明成為該年最重要的科學發展。科學家證明瞭「暗能量」是推動宇宙永無止境地加速擴張的神秘力量(即某種不明力量存在於宇宙中,令宇宙抗拒萬有引力及使星系以加速度互相移離)。科學家現在不用再嘗試證實暗能量的存在,而是嘗試找出暗能量由甚麽組成,以及它能告訴我們多少有關宇宙誕生和演變的事。
暗能量的概念由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也被稱為「負引力」。「暗能量」據認為更接近能量,而非物質。科學家認為,與暗物質一樣,「暗能量」構成了宇宙中不可見的一部分。愛因斯坦提出「暗能量」時自己都不相信其合理性,但如今科學家估計,「暗能量」可能佔據了宇宙成分的3分之2,對它的瞭解對於理解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具有關鍵作用(「威爾金森微波異向探測器」望遠鏡分析了宇宙微波輻射背景及確定了宇宙的年齡和組成。該項研究證實,宇宙只有4%是平日常見的普通物質,23%是由不明粒子組成的冷暗物質,其餘約73%則是暗能量)。
也就是說充其量現代科學所認識的不過是宇宙之中的4%,這4%之外的現代科學家們不明白的科學又是什麼科學呢,這就是人們沾沾自喜,躊躇滿志的科學了!其實這與中國傳統上站在北極星看問題的宇宙觀仍相去甚遠。
中國古代的嫦娥奔月,如果現代科學家們沒上過月球的話,一定是認為封建迷信騙人的東西,因為他們說不出也不明白其中道理。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去了火星之後,中國人上北極星相信他們也不敢提了,否則中國人就是先驅了。
該《科學》雜誌亦選出了另外9項科研突破,其中一項是:證明老鼠胚胎幹細胞可演變成精子和卵子。關於這一點,曾幾何時中醫認為懷孕之後還可改變胎兒性別的觀點,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盡管動物界中不乏之舉,甚至成年的動物隨時可自動改變性別,但那時的西洋醫學並不是如此認為,他們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卵子在受精的那時已決定了性別(此足以說明西洋醫學或現代科學的現代化程度)。
中國武術所謂的“千里之外取人頭”,在現代科學家的戰略導彈或核武器問世之前一樣是不可理喻的。每天看西洋醫生的人了解 西洋醫學嗎?不也照吃毒藥(西藥就是毒藥)照被人宰割不誤嗎;為什麼看中醫就非得學會了中醫才看中醫呢?閣下真是以為中醫師沒事可做嗎?大不了是愛莫能助而已。
有人自稱,不了解或不明白的事情,他一定不做,也不信。這本身只能說明此君有待提高。
現代西洋醫學與傳統中醫相比,無論從方法上、理論上或療效上都顯得不夠成熟。事實上中醫有著深遠的根基和遼闊的市場,盡管現在的中醫是用西洋醫學的模式教導出來的,以及中醫的內核或精髓已遺失的七七八八,所剩無幾。
2003年2月11日,廣東省衛生廳證實省內 6個市發現 305宗“非典型肺炎”個案,導致 5人死亡,全部都是死於呼吸衰竭,死者年齡由 5至 69歲不等,最早的個案早在去年 11月中於佛山發現。未能確定病毒種類,可能是一種新型的病毒。此陰影籠罩整個廣東,並且蔓延到遠至北京的多個省市,以至全國的其他地方:
在省衛生廳發布用煮酸醋來消毒的消息後,全省各地以至香港掀起一股白醋搶購潮;
中新社報導坦承:廣州抗病毒藥品如板藍根沖劑,目前已由原來的每盒六、七元人民幣漲至二十多元,有的甚至賣到四十元;抗病毒口服液每盒原來只賣十元,現在漲至二十多元,有的甚至達一百多元;食用醋平日只賣兩三元一瓶,現在也漲至每瓶十二元以上,一些地方甚至漲至每瓶上百元人民幣;
香港的「醋價」亦直線飆升,大埔有士多開價一百元兩樽,市民在爭購期間出現混亂;
上海和北京兩地抗病毒藥物板藍根和食醋亦都被搶購一空;
截至11日下午,北京市內各大小藥店的板藍根製品大都已脫銷;
北京金象大藥房總部稱,總部庫存的板藍根製品已全面售完,持續兩天的熱銷量遠超過以往幾個月銷量的總和;
中關村養生堂藥店僅11日下午就銷出兩千多盒板藍根,該店工作人員表示,最多的一名顧客一口氣買了一千多盒板藍根,大多顧客一次購買五六十盒,有些顧客是準備帶往外地的;
北京地區最大的板藍根製品生產廠家同仁堂表示,廣州發現非典型性肺炎後,該公司已將庫存的三十多萬盒板藍根製品空運到廣州,目前同仁堂公司正24小時加班加點生產板藍根;
上海各藥店的板藍根沖劑異常走俏,眾多藥店的櫃檯前掛起了“板藍根售完”的告示;
海南省市場上的板藍根中藥沖劑和醋製品都遭搶購。報導說,在海口市,板藍根等普通藥品漲到100多元人民幣一包,醋精賣到200多元一瓶;
江西南昌的板藍根和醋製品也遭到搶購;
在中醫的地位如此的時候,這無疑是提醒人們公平地正視中醫,並希望人們從此能客觀公道地重新認識和評估中醫。是時候重新認識中醫了。我們從此可以看到中醫的曙光和她存在的價值。
2003-05-23 最先認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為衣原體”的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學首席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洪濤對記者說,自己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作為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數是失敗,很少遇到成功。他推測,他觀察的非典患者,由於發病後免疫力下降,引發了衣原性繼發感染。當時,通過電子顯微鏡,沒看到冠狀病毒,而分離到了衣原體。他承認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結論有局限性,為“一孔之見”。 媒體質疑,非典時期,醫學研究成果將影響臨床實踐,人命關天,風險加大,醫學研究是否允許“出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學界人士告訴記者:科學家的本職就是從事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一個從謬誤走向真理的過程,而不必為公共衛生決策負責。科研沒有止境,今天認為對的,明天可能就是錯的,應該對科學家多一分寬容。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科學在走到真理之前的過程本身就是錯誤的,並非所有的當代科學都是成熟的,或出自污泥?科學今天認為對的,明天可能就是錯的!如此的科學,人們啊,還值得你們去追隨或向往嗎?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某西洋醫學學會會長稱:“可透過注射預防流感疫苗來預防肺炎,也可考慮注射預防肺炎鏈球菌的疫苗,尤其是老人、居於院舍人士及切除了脾臟的人士應接受注射……”。信口雌黃,連病因都不知道,何為疫苗?而且疫苗是有極強的針對性的,這個也可以,那個也可以,究竟那一個可以?需要加點鴨毛或白鼠毛酒嗎。請注意,此君為專業學會的官方人士,即是既科學又權威的人士。
西洋醫學在目前,以及可見的將來,根本無法對抗病毒!其在抗細菌之後,百來年間仍然未前進一步,這也難怪,他們根本沒此資質。病毒變種不變種,都是無可奈何,只能是許諾:新的疫苗,新的藥物在加緊研究之中!可憐的病人只能是癡癡地等待(如果仍然還在)。
中西醫對治療疾病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西洋醫學是毒殺性,對抗性,當病毒入侵病人的細胞內,西洋醫學的治療會同時把細胞殺死,即所謂的“同歸於盡”。
中醫療法是整體免疫,提高患者身體的抵抗能力,使之能有效對抗病毒,對抗細菌,對抗愛滋病,對抗 SARS。
有人認為中醫缺乏科學性,尤其是對付如SARS般變種病毒所引起的病症,不過中醫在過去幾千年來為中國廣大人民治療了多種病症,証明確有其可行性。而西洋醫學則是幾百年來才有的事。
《傷寒論》1600-1700年了,但直至現在,只要方對症,是那個症了,就可以藥到病除(不需理會是什麼癌症,什麼愛滋病,什麼SASA)。對中醫生來說,能掌握《傷寒論》就是一個好醫生,但《傷寒論》在中醫學來說,只是一部中等水平的論著,普及易學大眾化的,亦是說還有更高層之的。
雖然一般認為中藥的藥性不比西藥強,需要較久的治療時間,不過中藥會比西藥更能治標治本,且所引起的副作用較少(當然我們亦可以將之認為中藥的毒性不比西藥強)。我們已經就此點作了合適於現代人的改良(這是我們為之驕傲但又無地自容的傑作)。
西洋醫學近年來已大不如前,有每況愈下、黔驢技窮、成為歷史、成為絕唱之勢。愛滋病和非典型肺炎令西洋醫生束手無策,風聲鶴唳即是一斑。西洋醫學的式微正好給了中醫崛起的良機,由於西洋醫學前景暗淡,西洋醫學不力所造成的種種不利情況下,中醫在健康保健和衛生系統的獨特經驗與知識將變得相當重要。我們挑戰西洋醫學,不光要用理論說話,用技術說話,還要用療效說話,用產品以及市場實力來說話。事實上,我們(包括西洋醫生自己本身亦)正在重構人們對西洋醫學的看法,或許有一天,你已找不到西洋醫院,市場上出現的將是中醫,而不是西洋醫學。
我們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與西洋醫學/西方科學無關,亦不需要他們承認或認可,更談不上什麼接軌不接軌的問題,因為根本的基本理論是不相同的。我們學習和研究我們的傳統文化,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文化。現在的中醫學習方法,是西洋醫學的學習方法,用的是西洋醫學的教學方法,甚至於是西洋醫學的思維方法和處理方法。中醫,已經被西洋醫生教導很久了,學會了很多西洋醫生的方法!在西洋醫學考試和指導及格下成長起來的中醫,並不是中醫,充其量只是西洋醫生承認/許可下的中醫,已經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了。我們應該清醒和清楚地知道,應該仔細地思考和反省,什麼是中醫!雖然他山之玉可攻石,但不能學步邯鄲,更不能人雲亦雲,別人說賣抗生素,我們也去找些柴胡丹參來賣,別人賣中藥賺了 300億美元,我們也要奮起直追。西洋醫生用化學元素和有效成份分析西藥,中醫亦用化學元素和有效成份規管中藥(美其名曰:國際認可的標準)!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講華語比講英語,使用較多大腦部位(倫敦路透2003-7-1電)
科研人員昨日說,一項對大腦如何處理語言有新發現的研究指出,說華語的人所使用的大腦部位比說英語的人多。
英國“Wellcome Trust”慈善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發現,說英語人士只使用大腦的一邊來瞭解英語,而說華語人士則需要運用大腦的兩邊來詮釋華語中的不同聲調。
該機構的心理學家斯考特說:“我們很驚訝地發現說不同語言的人士,以不同的方法使用大腦來為語言解碼。這推翻了人們長久以來相信的一些理論。”
斯考特為義務研究物件進行腦部掃描後發現,他們使用大腦的不同部位詮釋語言及聲調。
說英語的人在聽到英語時,其大腦左邊的顳部會開始活躍,而說華語人士則使用大腦的左右兩葉。大腦右葉通常用來處理音樂中的旋律及語言。
在華語中,聲調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賦予同樣的發音不同的含意。例如同樣是讀“ma”,但是卻可以表示媽媽、罵人、馬兒或是大麻,這完全視聲調而定。
斯考特在聲明中說:“我們認為說華語的人士使用大腦右葉來詮釋聲調及旋律,以賦予每個字正確的含意。”
說說反傾銷,此與中醫的處境有異曲同工之嘆,反傾銷在很長一段時間將是一個很熱的話題,關稅貿易壁壘的減少使國家自主控制貿易的手段越來越少,因此一些國家開始利用反傾銷訴訟的手段來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一種產品正常的關稅很低,但是加上反傾銷稅就很高了,這個產品將被擋在國門外。據國際金融報報導,目前以反傾銷案件為表現形式的貿易爭端正在成為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式。世界各國一方面在通過推進公平貿易發展經濟,另一方面也在使用反傾銷來建立新的貿易壁壘。根據中國入世承諾,中國面臨15年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待遇,因此WTO成員方當局有權否認中國出口企業經濟制度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的。中國的企業和出口產品在面臨進口方成員的反傾銷訴訟時實際處於一種極為不公平和不利的地位。即中醫和中國的企業和出口產品在現時實際上同處於一種極為不公平和不利的地位。
中國人對自己極有價值的中醫不屑一顧,而致力去倡導本身尚未完善、漏洞百出、以及難以自圓其說的西洋醫學,並希望與虎謀皮,冀望西洋醫生可以承認、同情或給予小小的立錐之地,仰人鼻息、寄人籬下、依人作嫁,並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這本身也是一個笑話。中醫現在的地位問題,事實上也是對人民的疾苦關心的問題,相信在可見的將來,有關當局會正視和解決這一問題。因為現行的衛生管理架構對中醫並不公平,對民眾的健康並不公平。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我們要恢復中醫的千古美譽,中醫就是中醫,不需要西洋醫生的首肯和認可。
當今,代表世界醫療先進水平的已經不是西洋醫學的雙螺旋 CT機或核磁共振掃描儀,而是有五千年歷史的中醫,天然食物與綠色健康!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醫可以為人類帶來健康,為世界帶來歡樂!
西洋醫學如此昌盛,與西方人的習性有關,一件事情不論懂不懂,西方人都會拍胸口 No Problem(沒問題);東方人則謙遜地說可以試試。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分別,也是中醫目前地位的原因之一。其實東方人的胸骨和西方人的胸骨都是相同的(起碼西洋醫學解剖學的教科書都是那樣寫的),西方人能/敢拍胸口,東方人也能/敢拍胸口。
用於診斷的X光會使罹患癌症的危險上升!
[路透倫敦2004-01-31電] 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牛津大學的伯林頓德岡薩雷斯(Amy Berrington de Gonzalez)及其同事達比(Sarah Darby)使用了來自14個工業化國家的數據,對使用X光的次數、種類以及輻射劑量進行分析,並估算了與X光檢查相關的癌症病例數量。研究者發現:
日本X光導致的患病率最高,達到3%;
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的患病率是1.8%;
而在英國和波蘭,這個比率僅有0.6%;
美國因診斷用X光造成的癌症比例為0.9%(1981年的測算數字顯示,美國有0.5%的癌症死亡病例是診斷用X光造成的);
除了研究各國患病增加的比例,研究人員還分析了與X光相關的癌症種類:
在男性身上,膀胱癌是(與X射線相關)患病危險最高的,部分原因是許多不同種類的X光都會照射到膀胱;
而女性患肺癌和結腸癌的危險比較高。
診斷用X光廣泛應用,是20世紀最重要的西洋醫學發展之一。不過,接受電離輻射會造成罹患癌症危險增高,也是眾所皆知的!
我們談談大腸癌(colon cancer),這是現代人最常患上的癌症。引發大腸癌的因素是複雜的,除了飲食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吃少動、精神壓力、環境素質等因素,也會相互“交差”,引發大腸癌。症狀包括糞便帶血、糞便變小塊、體重下降、便秘、腹瀉等。西洋醫學認為,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應儘快讓做結腸鏡檢查。問題是此時已晚矣!發現患病時往往已經屬於末期階段(西洋醫學的做法是讓人們瞭解防癌得從自行檢驗做起。你們自己去發現吧,之後才把你們的發現告訴西洋醫生)。
所謂潛血,是指肉眼看不見的血。如果糞便潛血檢驗的結果是陽性的,估計患大腸癌的幾率是5到18%,而大多是屬於初期的。此時,西洋醫生會讓病人接受結腸鏡檢查,以獲知導致糞便潛血的病因,這可能是內痔(痔瘡)、結腸發炎、息肉或初期的腸癌。
糞便潛血陽性,發現糞便帶血,和結腸鏡檢查陽性,是很接近的一個相同的概念,已經沒有什麼初期晚期的分別,都是一樣的,早幾天和晚幾天而已。糞便潛血陽性為腸癌初期,只是相對糞便帶血,和結腸鏡檢查陽性而言。此時已經成形了,癌腫已經長成,已是晚期了!只是在填寫死亡原因時方便一些,可以提前幾天知道,不致於死因不明,死了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狼狽不堪。可以打發患者家屬,讓他們啞口無言。
大腸癌病人可以常常檢察糞便潛血(盡管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但其他的癌症又如何呢,又如何檢察?這只能說明西洋醫學是一個不完善或不合格的醫療方式,大部份的疾病都莫不如此。有良知的同行們,可否想想。
廿八年前曾經教我們西洋醫學診斷學的一位著名內科教授,就是下鄉在野外解手時發現糞便帶血,驚覺已罹患腸癌,很快便離我們而去。這樣的診斷學似乎有待商榷。
西洋醫學的凡此種種讓我們更加堅定的建議患者轉向中醫,使用中醫,否則使用西洋醫學就像在玩一場俄羅斯輪盤賭,他能做的只有祈禱這是一顆失效的子彈,是一顆臭彈。
《紐約時報》的一名科技專欄作者波格在他的專欄中寫道,一名婦女向他徵詢購買60英寸等離子電視機(Plasma TV)的意見,當他知道她家?的沙發與電視機的距離只有8英尺時,好言勸她這麼近距離對著60英寸的電視機會傷眼神,在視覺上也無法達到觀賞大螢幕電影般的效果。但是這名婦女還是堅持要買,因為她迷信這是時下最時尚的產物。
聯邦德國慕尼黑大學的著名中醫專家波克特稱中醫是“獨具一格的科學”,他說“傳統的中醫學最具有綜合性、連貫性和實際效果,但是迄今為止,真正發掘出來的治療潛力卻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正是由於這種發掘,使它的科學核心和精華有被丟棄的危險。原因在於混淆了科學標准與科學方法。以西方醫學中產生的只适用西洋醫學的方法來重新評價中醫學,這是不合理的,必然導致失敗,這種試圖等於在白天觀察星星,在無月光的黑夜觀察烏云。尊重和應用中醫學方法來証實和應用這門科學中的合理資料,并不是覆古,而是基本邏輯的必然需要。”
如果要堂而皇之,我們大可謂中醫的標準是宇宙標準,事實上易理是包含宇宙萬物的。
或者可以說西洋醫學現在的水準充其量也就能趕上中醫五千年前的水準,即西洋醫學在技術上和理論上落後於中醫五千年的時間。西洋醫學抄襲中醫的理論和成果隨處可見。
科普教育,科學普及是扼殺傳統文化的罪魁禍首。就像只教育和灌輸粗俗的流行曲給青少年,而不教導他們古典音樂。將錯漏百出未經考驗的不成熟理論和粗製濫造的商業產品,不負責任地推銷給青少年,告訴他們這是最先進的,在青少年學生中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低劣氛圍,只字不提傳統文化,道德人品,人生目標和追求,不提四書五經,中醫當然就更不足掛齒了。
總而言之,治不了病的科學本身就不科學,能治病的不科學本身就是科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