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育部函
貳、課程目標
本課程綱要針對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之智能障礙身心發展狀況,並參酌部頒高級職業學校課
程標準而訂定。本綱要以職業教育為核心,透過適性的教學,以期達成下列之目標:
一、 鍛鍊身心,充實生活知能,發展健全人格,以提昇個人及家庭生活適應能力。 二、
了解環境,順應社會變遷,擴展人際關係,以培養學校及社區生活適應能力。 三、 認識職業,培養職業道德,建立工作技能,以增進就業及社會服務能力。
參、實施通則
一、課程編制原則
﹝一﹞發展理念 通常經濟效能、公民責任、良好的人際關係及自我實現是教育的總目標,成功的職業生活能使
個人從作中得到回饋,達成自我實現的滿足感,也由於經濟獨立,使智能障礙者不致成為社會的負
擔,反而如常人般享有納稅與參與各種公民活動的權利與義務,更進而促進其人際互動,終而成為
獨立的、有主見的、並具生產力的國民。所以實施職業教育培養經濟效能的目標可以說是智能障礙 教育的主要目標。
未達成智能障礙者最終的職業生活適應目標,本課程綱要的發展強調下列數項理念:
1. 個別化原則
「因材施教」是傳統教育的一種理想目標,更是特殊教育所強調的教育原則,每位特殊學生依
個別評量結束,在最少限制的學習環境中,接受適合其需要與能力的教學。本課程綱要在教學設計
上強調教師除應參考各領域課程內容外,更必須針對學生的特性與能力狀況,編寫個別化教育計
劃,彈性運用教材及教法,讓學生能依自己的能力進行學習,教學一段時間後,再檢核是否達成先
前所設定的各項目標;若否,則調整目標與學習過程,再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之初,應先評
量學生能力,找出起點行為,然後再參考本課程綱要,設計適合其個別學習的內容。
2. 社區本位原則 傳統的高職訓練是以廣大市場需求及學校現有設備做為選擇職教教學內容的依據。而智能障礙
者的高職課程必須與社區資源緊密結合,除職業相關技能的培養外,另外如社區資源的使用、休閒
生活的安排、參與社區公民活動等,都需納入教學內容中切實與所處的環境相配合,以幫助學生能 將學習結果立即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3. 功能性課程設計原則 一般教育將課程分成許多學科進行教學,各學科又依其特定發展編排,較不注重課程的統整性
與功能性,因此和生活上實際需求不盡相符,無法令智障學生將所習得的知識立即運用到日常生活
中。為避免學生學習失敗或學後無法順利類化與應用,設計課程時有必要加入部分功能性學科、配
合獨立生活技能的學習,從各方面強化智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在教學時,應依學生職業生 活能力,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社區生活能力等三大領域進行教學,各領域、次領域可彈性配合, 不必分科授課。
4. 課程轉銜原則 本課程綱要強調轉銜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各階段如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職﹞間課程的銜
接、各階段的課程領域內容的連貫,期使學生能在已有就經驗的學習基礎上,逐漸發展與建立新的
知識與經驗。除階段與階段間的銜接外,本課程綱要也特別重視學校到社會工作場所的轉銜教育,
使學生能將學校所學的職業技能,很快地融合到工作世界中。為了達成上述觀點,本課程綱要除逐
年加重校外實習的時數比例外,另採用支持性就業觀點設計職業教育課程,一般高職採取的教學模
式為先在校進行單一職種訓練,再安置,最後若可能則進行追蹤輔導。支持性就業觀點是採取個案
先經過職前評估,進行職業試探,並因應社區資源的需求,將智能障礙者先安置在適當職業場所,
再就近利用當地的情境與設施進行職業訓練,使學生能在實際工作場所習得所需經驗與技能,訓練
後再進行就業及支持性輔導措施。由於廠商再職業訓練時就已經與學生接觸,使其對智障學生的認
同與接納大幅提昇,故較可能在學生畢業後即予以僱用,以智障學生順利就業。此種就業模式尤其 適合中重度智障學生。
5. 職群設計原則 從國外的文獻中常可發現許多智能障礙者並非從事單一職業直至退休,通常需要面對轉業的考
驗,因此若再高職階段僅就某一職種進行技能訓練,則很有可能再學生畢業三、五年後無法順利轉
業而需在接受另一技能訓練,是以對於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應強調職群的教學,即針對某一職群
共通的技能進行訓練。以餐飲服務業為例,以此一職群所共同必要的能力,做為教學訓練內容,而 非僅就某特定速食店所需的能力進行教學。
6. 彈性時數原則 由於智能障礙學生為一異質性頗大的團體,成員的智能障礙程度從輕度到重度不等,其個別適
應能力亦差異極大。因此設計課程時,各校不應統一規定時數,應視學生障礙程度、學習情況與需
要隨時調整時數。以家庭 / 個人生活技能領域中的各項教學為例,高中﹝職﹞的輕度智障學生第
一學年每週教學的時數需十二至十八節,而重度智障者則可能需十八至二十二節的上課時間。同樣 地,輕度智障學生在第三學年時,家庭 /
個人生活技能領域的教學時間可能僅需六至時節,而中 重度智障學生卻仍需十到十四節的教學時數來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因此,各項教學的每週上課時數
應由教師視對象學習程度與實際狀況彈性調整,而非固定的單一時數。故本課程綱要特別在時數安
排上,列出各領域所佔的百分比,建議授課教師依學生能力與需要,自行調整各教學領域之時數。
7. 生態評量原則 本課程綱要發展之重點,除一般啟智教育必備的各項原則外,更注重生態評量與分析,以瞭解
學生居家生活的能力、社區生活的能力,探索其職業工作的技巧、工作能力的評估、家長的期望、
及社區可能提供的資源或工作,以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及轉銜計劃。
8. 活動設計原則 依據生態評量、家長期望、學生特質、學生工作能力、社區所能提供的資源、社區工作機會,
及學生目前與未來所需養成的生活技能,擬定多項重點活動。安排其教學先後序列,並進行教學活 動,以培養學生以職業教育為核心的各種生活適應能力。
9. 統整教學原則 為避免學生的學習太過瑣碎,無法連結應用於生活中,故本課程綱要各細目,教學內容排列謹
守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具體的而抽象的原則,並強調各領域間的彼此銜接與橫向的聯繫,期使
學生獲致全面統整的生活經驗,以達職業核心生活適應能力的養成。
﹝二﹞課程架構 本課程綱要以職業核心生活適應能力為主軸,依職業生活能力、家庭及個人生活能力、社區生
活能力組成三個核心領域。再發展成十四個次領域,每個次領域又分為若干綱目,全課程共有四十
四個綱目。每個綱目又依所需養成的能力,列出若干項目,本課程共計有一百七十五個項目。每個
項目之後,又詳細列出應養成的能力「細目」,因應學生實際需求,編製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教學。
職業生活能力領域之工作技能次領域,其中的專精職業技能綱目分四部分,提供農業類、工業
類、家事類、服務類等四類專精職業技能,包含之項目計有作物栽培、畜牧經營、腳踏車裝配、電
風扇裝配、簡易汽機車修護、美容、美髮、服飾、縫紉、資源回收、包裝工作、清潔工作、洗依工
作、超商服務、洗車工作、油漆工作、土木工作……等二十四項,使用時請依各校教學環境,社區
資源狀況、及學生能力與特殊需求,由各校決定授與何種職類項目與細目,或是另行開發新的職類 項目與細目,以符合學生職業適應的需求。
本課程綱要依學習者自然成長和生活需要,提供統整性的課程,並隨其心智、生理、社區生活
經驗的增長逐漸調整課程中各教學領域之比例,以職業核心生活適應能力為重點,與日常生活經驗 相結合,期使學生能逐步獲致各項能力,以立足社會。
下列圖一說明本課程綱要之架構
二、課程運作模式
﹝一﹞一般運作 本課程綱要之發展係依據社區本位與功能性原則,因此較適用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唯輕度
智能障礙學生之課程除職業生活領域可依各校所設值種及特色自行規劃課程內容外,家庭 / 個人
生活能力以及社區生活能力的培養仍可直接參考本課程綱要之內容加以規劃。其運作模式如圖二之 流程所示。
以下即根據圖二之流程圖,說明本課程綱要之運用:
1. 瀏覽本課程綱要內容 瀏覽課程綱要中各領域、次領域綱目、項目以了解整個課程綱要的架構。
2. 參閱本課程綱要所提供之各類領域活動名稱目錄﹝見活動附錄﹞ 參閱本課程綱要之活動名稱目錄,以做為尋找重要活動時之參考。
3. 進行生態分析,找出學生目前與未來所需習得之重要活動 以訪談家長、調查學生生活環境、觀察與評量學生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社會技巧等能力,以
找出學生所需習得之重要活動。
4. 評量學生在各重要活動目前之表現水準 將學生所需習得之重要活動按優先順序與活動所需技能分別列出。在自然環境﹝非教學環境,
即學生參與重要活動的環境﹞中進行評量以找出學生在各重要活動目前的表現水準。
5. 發展個別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與轉銜計劃﹝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rogram﹞ 按學生目前在各重要活動中的表現程度來訂定教學目標與轉銜計劃,並設定評量標準,以發展 年度教育目標。
6. 發展該學期之課表及教學進度 根據個別化教育計劃排定課表﹝包括教學時數、配課比例等﹞及教學進度以利教學的進行。
7. 設計教學活動步驟及教學策略 按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步驟及教學策略。
8. 進行教學與評量 根據課程的設計進行教學並隨時評量學生的本性,根據評量結果簡事課程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 真正需要。
9. 視需要修改個別化教育計劃於轉銜計劃並調整教學活動與教學步驟 視評量結果適度修改個別化教育計劃與轉銜計劃,並調整教學活動與步驟。
10. 評鑑個別化教育計劃與轉銜計劃之成效 定期評量學生是否已達到教學目標,若成效不佳,則探討原因,並進行目標與課程的修改或調
整,以符合學生的需求能力。
﹝二﹞課程綱要運作模式說明: 以下列詳細說明依各校需求所發展之課程運作模式
三、教材編選原則
本課程綱要僅提供教學內容及活動,不另行發展各領域教材,而需由教師自行編選,茲建議下列編 選原則:
﹝一﹞、 生動原則 教材的編選宜力求淺顯生動,並兼顧學生興趣的考慮,以收有效教學之功效。
﹝二﹞、 彈性原則 教材的編選應有彈性,並顧及學生個別差異,逐步引導學生學習,使能成功學習。
﹝三﹞、 社區化原則
以職業教育為核心,配合學生生活能力、工作、體能、工作經驗、社區特質、工作 機會、家庭狀況、工商經濟發展等條件,並透過支持性就業輔導,以養成其適應社區的
職業能力。
﹝四﹞、 功能性原則
教材的編選應把握學生的學習能立及生活功能需求,顧及社區當前及未來就業的需 求,編選在日常生活及職業生活中能實際應用的題材,以引導學生學有所用。
﹝五﹞、 重要活動原則 就學生適用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及職業生活等所需發展的能力,及學生
個別的身心發展特質,結合家庭、社區所能提供的資源、支援,並依本課程綱要各領域、
各細目,進行縱向與橫貫的連接,編選各項重要教學活動。以學生角度而言,重要活動 是統整性的、具體性的,它應統整結合多項學習內容及教學目標。
四、教學原則
﹝一﹞、 個別化教學原則 教師應評量學生個別優點及需求,並參考本課程綱要之內容,以擬定適合學生能力、
學習特性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以利教學。
﹝二﹞、 協同教學原則 為落實個別化教學,應依據各種不同之活動內容,由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教師共同合
作指導教學。
﹝三﹞、 診療教學原則 結合評量結果與教學策略,依評量設計教學目標、教材、教法,兼顧學生、學習工
作、學習環境三者的互動。
﹝四﹞、 增強原則 教師宜適當提供教學提示與師生互動,發展與感盡學生的學習潛能,並鼓勵其正確
表現,以增強其學習動機。
﹝五﹞、 實作原則 在實際工作及生活情境中,鼓勵學生手腦並用,藉由角色扮演或實物操作等方法實
際演練解決問題,以提昇其學習效果。
﹝六﹞、 多元化活動原則 教學活動設計儘量多元化,除講述外,可包括討論、角色扮演、參觀、訪問等以學
生為主的動態活動方式,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
﹝七﹞、 合作原則 結合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職業復健等專業人員,以科技整合團隊整合團隊合作方
式達成教育訓練目標。
﹝八﹞、 支持性就業原則
教學能銜接學校與校外工作世界,以期在適當的協助與輔導下,使學生最後能在實 際工作環境中與一般人一同從事有薪資的職業工作。
五、教學評量原則
﹝一﹞、 目標均衡原則 評量範圍應力求認知、技能、情意等領域的目標之均衡,不宜偏重或篇廢,提供學
生正確、愉快、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與技能,並進而養成愛好學習、 樂於學習、主動自信等情操。
﹝二﹞、 多元化評量原則 應用行為觀察、晤談、非正式測驗、標準化測驗等多種方法評量,在教學過程分別
採用診斷性評量、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等多種方式評量。
﹝三﹞、 動態評量原則
採評量 ─ 教學 ─ 評量的方式注重中學生的可塑性。強調教師的主動介入及與學
生合作互動,精心引導學生改變,而非只是被動的觀察紀錄。不僅評量學生當前的表現, 亦評量其潛能,不僅教以具體工作表現,亦教導後設認知策略。
﹝四﹞、 生態評量原則 評量個別學生及其環境的互動。個別學生是評量的核心,環境則包括家庭、社區、
般及、學校等的環境及物的環境。以總體行為、環境系統評量行為、及其環境評量因素,
發展學生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職業生活等領域的目標,依個別需要排 列重要活動的順序。
﹝五﹞、 檔案評量原則 有目的、有組織地蒐集及紀錄個別學生在各領域的工作樣本、軼事紀錄、評定量表、
測驗結果、晤談紀錄、轉銜計劃等資料。所有資料依課程領域及日期分類排列,不與他
人做比較,比較個別學生目前的與過去的表現以顯示其進步的情形。強調過程重於結果、 成長重於失敗、具體重於抽象。
﹝六﹞、 個別化評量原則 為落實個別化教學,應為每一學生做學習能力的個別評量,學習成就的個別評鑑,
以期能使教材的設計與提供,滿足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發揮其最大的學習潛能。
肆、教學時數分配原則
本職業核心課程之教學時數分配應以學生之障礙程度或職業功能缺損程度的多寡為參考,以為 個別化教育計劃設計之依據。
本時數分配係根據下列原則為安排之參考:
1. 本時數係以學生每週上課時數為設計之考量,而非教師之教學時數。
2. 本時數分配係以本課程三大領域之廣域課程為架構,而不採傳統的分科課程,因此學校在
教學時,需考量學生之職業興趣、性向與類科,以職業核心方式,參考本課程綱要之內容 實施教學。
3. 由於啟智學校高職部與一般高職特教﹝啟智﹞班受教的對象不盡相同,且學習之類科亦不
同,同時學生職業之能力並不一定與其障礙程度箱符合,因此為適應不分類或不分功能缺
損程度、輕度智障或功能缺損輕微,與中度智障或功能缺損嚴重三種不同學生與班及型態
的需要,分別設計時數之非配原則,俾使各校依學生所需,以為課程安排之參考。
4. 為因應學生的需要,輕度智障與功能缺損輕微者部分的時數,一年級以家庭 / 個人生活能
力所佔的比重與時數較多,其他二領域相當;唯隨著年級的增長,職業生活所佔比率逐漸 增加,而其他領域的時數則逐漸減少。
5. 對中度智障與功能嚴重缺損者,一年級仍以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所佔的比重與時數較多,
社區生活次之,職業生活最少;隨年級的增長,職業生活所佔的比率雖逐漸增加,家庭 / 個
人生活領域的時數亦逐漸減少,唯社區生活仍維持適當的比重,以配合學生實際需要。
6. 再不分類與功能缺損程度的十數安排上,一年級仍以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所佔的比重與時
數較多,其他領域則相當;隨著年級的增長,職業生活所佔的比率逐漸增加,而其他領域
的時數亦逐漸減少,但各領域高低時數所佔比率的彈性較大,俾因應各學生的需要。
7. 本課程係以每日上課七節,一週上課五日為基準,以配合週休二日制。雖如遇不休之週六, 可彈性增加所需領域之時數,或安排週會、班會等共同活動。
8. 本課程三大領域之時數,可依學生之能力與需要,再高低時數的百分比與每週時數內作彈
性調整。唯為符合學生之學習需要,每週時數應不得少於三十五節,並不得安排自習課。
9. 職業生活能力之實習數應隨學生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加,且每學年至少應有三分之一比率為 工作現場實習或實際工作經驗之時數。
10. 有關學生學習時數分配原則,請見圖三。
一、不分障礙與功能缺損程度之時數安排
領 域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職業生活能力 30─40 10─14 35─45 12─18 45─60 16─22
家庭 / 個人 40─55 12─20 30─50 10─14 25─40 8─14
生活能力
社區生活能力 30─40 10─14 25─40 8─12 25─40 8─14
合 計 100 35 100 35
100 35
二、輕度智能障礙或功能缺損輕微者
領 域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職業生活能力 30─40 10─14 35─45 12─16 50─60 18─22
家庭 / 個人 40─50 12─18 30─40 10─14 20─30 6─10
生活能力
社區生活能力 30─40 10─14 25─35 8─12 20─30 6─10
合 計 100 35 100 35
100 35
三、中度智能障礙或功能缺損嚴重者
領 域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 每週時數
職業生活能力 20─30 10─14 30─40 10─14 40─50 14─18
家庭 / 個人 50─60 18─22 40─50 14─18 30─40
10─14
生活能力
社區生活能力 30─40 10─14 30─40 10─14 30─40 10─14
合 計 100 35 100 35
100 35
伍、課程綱要
領域:職業生活能力 次領域:工作知識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工作 一、職業與生活 1. 了解工作的意義﹝例:賺錢、自我實現、服
職種 務人群、貢獻社會﹞
2. 了解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例:工作能改 善生活中的基本需要與水準;工作能獲取生 活中的基本需要;生活方式會影響工作成
果;工作增加,休閒會相對減少…等﹞
二、職種的認識 1. 了解各種工作類別的一般資料﹝例:工作性
質、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工作 待遇等﹞
2. 認識各種工作類別所包括的職種 家事類﹝例:家事佐理員、清潔工…等﹞ 工業類﹝例:零件裝配工、成衣整燙工、車衣 工…等﹞
農業類﹝例:農田幫工、家禽幫工、園藝幫工… 等﹞ 服務類﹝例:自助餐助手、洗車工、送報生… 等﹞
3. 從客觀資料中,找出個人性向﹝例:職業性 向測驗、興趣測驗﹞
4. 從主觀資料中,找出個人性向﹝例:老師觀 感、家長觀感、實作表現…等﹞
5. 個人在工作中重視的需求﹝例:薪資環境、 自我實現…等﹞
6. 綜合性向和個人期盼,列舉希望及可能從事 的職業﹝或職種﹞
工作 一、安全守則 1. 放置與取用工具
安全 2. 放置與取用物料
註:依 學生可
能從事
3. 正確使用安全配備﹝例:安全帽、制服、口 的職業
作選擇
罩等﹞
4. 辨認工作場所中的安全標誌﹝例:警示燈、 高壓勿進等…﹞
5. 遵守工作場所的安全規則﹝例:禁止吸煙、 非請勿進等﹞
6. 使用工作場所的逃生設備﹝例:太平梯、緩 降機、太平門﹞
7. 使用工作場所中的消防設備﹝例:滅火器、
消防栓﹞
二、工作意外事故處理 1. 處理割、刺傷事故的簡單方法
2. 處理撞傷事故的簡單方法
3. 處理燙傷事故的檢當方法
4. 處理燒傷事故的簡單方法
5. 利用電話、尋求協助﹝例:撥 119、110 等﹞
6. 火災時的應變方法
7. 地震時的應變方法
8. 觸電時的應變方法
9. 瓦斯外洩的應變方法
三、職業病防治 1. 防治長期反覆動作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2. 防治噪音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3. 防治空氣污染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4. 防治光線刺激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5. 防治化學物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6. 防治高溫、低溫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7. 防治水污染導致的職業病的方法
四、衛生安全 1. 養成工作場所的衛生習慣
2. 遵守工作場守的衛生法令
3. 了解疾病與工作場所衛生安全的關係
工作 一、行政組織 1. 了解組織架構
環境 2. 辨認各單位名稱
3. 辨認各單位功能
二、工作區域 1. 到簽到 / 退地點
2. 到作業區
3. 到倉儲區
4. 到餐廳
5. 到員工交誼聽
6. 到福利社
7. 到醫務室
8. 到其他辦公室﹝例:警衛室、會客廳等﹞
求職 一、就業資訊來源 1. 取得學校實習輔導處就業資訊
技巧 2. 取得親戚朋友介紹就業資訊
3. 取得就業服務中心就業資訊
4. 取得工業區管理中心就業資訊
5. 取得街頭廣告就業資訊
6. 取得報章雜誌就業資訊
7. 取得電視就業資訊
8. 取得網路中就業資訊
二、就業資訊的理解與 1. 了解就業資訊中,某種的工作性質、內容、
運用 條件、作息時間、薪資待遇、工作環境
2. 從就業資訊中,進一步取得職業的資訊
﹝例:管理方式、交通狀況等﹞
3. 配合個人的期望,在就業資訊中,選擇合適 的職種配合個人的性向資料,在就業資訊 中,選擇合適的職種
三、面談技巧 1. 填寫履歷表
2. 聯絡雇主,安排面談的時間
3. 保持個人服裝儀容整潔
4. 依規定時間,準時到達面談場所
5. 表現良好的應對態度
6. 理解在面談中,雇主常問的問題﹝例:基本 資料、工作目的、工作經驗等﹞
7. 表達個人對該項工作的期盼,並詢問該項工 作進一步資料﹝例:雇主對工作的要求、何 時上班、試用期等﹞
勞工 一、勞工權利與義務 1.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工時的基本權益
福利 2.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假期的基本權益
3.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有關薪資的基本權益
4.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女工的本權益
5.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其他的重要權益﹝例: 健康檢查等﹞
6.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工作合約的基本義 務
7. 列舉勞動基準法中,其他重要義務
二、勞工保險 1. 了解勞工保險的目的
2. 了解勞工保險中,普通事故的項目﹝例:生 育、傷病、醫療、失業、養老、死亡等﹞
3. 了解勞工保險中,職業事故的項目﹝例:傷 病、殘障、醫療、死亡等﹞
4. 了解參加勞工保險的資格與申請手續
5. 辦理領取勞工保險給付
三、參加工會 1. 了解工會得基本功能﹝保障工人權益﹞
2. 辦理加入工會的手續
3. 了解所屬工會的基本義務與權務
4. 了解權益申訴之手續﹝例:傷病、殘障、醫 療、死亡等﹞
四、參與相關團體組織 1. 了解相關協會的基本功能
2. 了解辦理加入相關協會的手續
3. 所屬相關協會會員的基本權益及義務
4. 了解權益申訴之手續
領域:職業生活能力 次領域:工作知識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基本 一、體能 1. 具有足夠的持久力﹝例:久坐、反覆動作 應與實
際工作
職業 等﹞
結合
技能 2. 具有足夠的肌耐力應付工作﹝例:推、拉、
舉等﹞
3. 具有足夠的柔軟度應付工作﹝例:彎腰、 爬、攀登等﹞
4. 具有足夠的協調性應付工作﹝例:上肢協 調、手眼協調等﹞
5. 具有足夠瞬發力應付工作﹝例:操作機器 等﹞
6. 具有足夠的平衡性應付工作﹝例:平衡等﹞
7. 具有其他的體能應付工作﹝例:心肺功能 等﹞
二、操作能力 1. 從摺疊物品的工作﹝例:摺毛巾、舖床單 選擇或
配合與
等﹞ 學生可
2. 從事組合物品的工作﹝例:組合玩具、電子 能從事
的有關
零件裝配等﹞
職稱訓
3. 從事分類物品的工作﹝例:水果分級、垃圾 練
分類等﹞
4. 從事排列物品的工作﹝例:擺桌椅等﹞
5. 從事配對物品的工作﹝例:一對一等﹞
6. 從事包裝物品的工作﹝例:裝訂、裝箱等﹞
7. 從事運送物品的工作﹝例:送文件、搬運 貨物﹞
8. 從事清洗物品的工作﹝例:洗菜、擦桌子 等﹞
9. 從事其他操作物品的工作﹝例:穿、插等﹞
三、運算能力 1. 計算數量﹝例:計件、記次等﹞
2. 使用計算工具﹝例:電子計算機等﹞
選擇或 配合與
學生可
3. 使用度量工具﹝例:電子磅秤、收銀機等﹞ 能從事
的有關
4. 兌換錢幣
職稱訓
5. 核對金額﹝例:收帳、薪資、找回金額等﹞ 練
6. 計算工作時間
四、溝通能力 1. 理解工作指示
2. 傳遞工作指示
3. 描述個人工作狀況﹝例:數量、困難等﹞
4. 回答工作相關的問題﹝例:組長是誰等﹞
5. 表達需求、請求協助
6. 閱讀與工作有關文件﹝例:加班通知單等﹞
7. 填寫工作中表格
可配合 特定職 稱訓練
五、社交禮儀 1. 穿戴合宜的服飾與裝扮
2. 展現與顧客相處的禮儀
3. 展現接聽電話的禮儀
4. 展現和同事相處的禮儀
專精 一、作物栽培
職業 ﹝一﹞根莖類栽培
技能
:農 業類
1. 整地
2. 作畦
3. 播種
4. 澆水
5. 間拔
6. 施肥
7. 中耕除草
8. 噴藥
9. 採收
10. 分級
11. 裝箱
12. 貯藏
13. 銷售
14. 清理工具
配合學 生 性 向、興 趣、家 長 期 望、市 場 需 求、區 域 特 色,選 擇或自 行添加 之,此 處只列 舉
而 已。另 不同蔬 果種植 方法與 步驟可 能略有 變更, 實際需 求,變 更細目 內容。
﹝二﹞果菜類栽培 1. 整地
2. 育苗
3. 定植
4. 立支柱
5. 整枝
6. 施肥
7. 除草
8. 灌排水
9. 噴灑生長素
10. 摘心蔬果
11. 採收
12. 處理
﹝三﹞芽菜栽培 1. 選種
2. 浸種
3. 培育﹝例:木箱培育、水缸培育等﹞
4. 澆水
5. 採收
﹝四﹞食用菇栽培 1. 製作堆肥
2. 執行後發酵
3. 用太空包裝培養土
4. 領取菌種
5. 執行下種接種
6. 排放太空包
7. 開太空包
8. 灑水
9. 採收
10. 烘乾﹝洋菇不需要﹞
11. 貯藏
﹝五﹞其他蔬菜栽培 1. 播種
2. 育苗﹝例:苗床育苗、穴盤育苗等﹞
3. 消毒土壤﹝例:高溫殺菌、化學藥劑殺菌 等﹞
4. 管理幼苗﹝例:澆水、施肥、病蟲害防除等﹞
5. 假植幼苗
6. 定植幼苗
7. 整地﹝例:翻土犁田、碎土耕平、作畦等﹞
8. 中耕除草
9. 灌溉
10. 排水
11. 施肥﹝例:土壤施肥、葉面施肥等﹞
12. 防治病蟲害
13.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14. 採收
15. 洗滌
16. 修整
17. 選別
18. 分級
19. 包裝
20. 貯存
﹝六﹞盆花栽培 1. 浸水或清洗盆器
2. 覆蓋盆底瓦片
3. 配培養土
4. 裝填培養土
5. 栽植苗木
6. 鎮壓
7. 澆水
8. 管理﹝例:苗期管理、花期中管理、開花後 管理等﹞
9. 換盆
﹝七﹞菊花栽培﹝切 1. 整地
花﹞ 2. 作畦
3. 架設電照處理設施
4. 定植
5. 摘心
6. 摘蕾
7. 立支柱
8. 採收
9. 集貨
10. 預措
11. 選別切莖
12. 分級
13. 除吋成把
14. 保鮮包紮
15. 裝箱
16. 預冷
17. 燻蒸或浸藥
18. 裝櫃
19. 運送
﹝八﹞草花栽培 1. 認識草花種類
2. 播種
3. 育苗
4. 定植
5. 澆水
6. 施肥
7. 中耕除草
8. 防治病蟲害
9. 採種
﹝九﹞蘭花栽培 1. 準備材料
2. 裝花盆提耳
3. 放入墊底物
4. 掩蓋墊底物
5. 處理根群
6. 裝填蛇木屑
7. 固定株身
8. 掛牌
9. 換盆分株
﹝十﹞苗木育苗 1. 育苗
2. 中耕除草
3. 灌溉
4. 施肥
5. 消毒土壤
6. 防治機械傷害
7. 執行高壓繁殖技術
8. 執行扦插繁殖技術
9. 修剪苗木
10. 綑縛
11. 防治病蟲害
12. 分級
13. 包裝﹝例:草裝、步裝、箱裝、籃裝等﹞
14. 貯藏
﹝十一﹞蟹爪仙人掌 1. 準備盆器、栽培材料
栽培 2. 裝花盆提耳
3. 裝填蛇木屑
4. 摘取插穗
5. 插穗植入
6. 銷售
﹝十二﹞水耕蔬菜栽 1. 植種
培 2. 育苗
3. 移植
4. 調配及更換養液
5. 防治病蟲害
6. 採收
7. 清洗
8. 包裝
﹝十三﹞食品加工 1. 採新鮮花蕾
﹝金針菜加工乾製﹞
2. 殺青
3. 乾燥
4. 燻硫
5. 除硫
6. 再乾燥
7. 包裝貯藏
二、乳牛經營
﹝一﹞牧草經營
1. 整地
2. 種植牧草
3. 中耕、除草、陪土
﹝二﹞青貯料製造 1. 認識貯青容器
2. 調製貯青料
3. 處理貯青料
4. 鑑定
﹝三﹞乾草調製 1. 割草
2. 翻草
3. 集草
4. 打包
5. 搬運堆積
6. 儲藏
7. 鑑定
﹝四﹞牛體各部名稱 認識牛體外貌各部名稱
認識
﹝五﹞牛乳處理 1. 榨乳﹝例:人工、機械榨乳﹞
2. 消毒
3. 稱重
4. 裝瓶
5. 冷藏
﹝六﹞乳牛生產紀錄 1. 登記牛藉
2. 飼養乳牛
3. 產乳
4. 育種
5. 保健
6. 發育
三、養豬經營
﹝一﹞母豬的分娩管 理
1. 準備分娩﹝例:消毒分娩、洗滌豬體、保溫、
準備器材、準備藥品﹞
2. 處理出生仔豬
3. 處理產後母豬﹝例:排除胎衣、協助哺乳 等﹞
﹝二﹞仔豬吮乳期管 1. 保溫
理 2. 防風
3. 乾爽
4. 注射鐵劑
5. 供應飼料
6. 去勢
7. 注射疫苗
8. 離乳
﹝三﹞畜體洗刷與藥 1. 刷拭
浴 2. 調配噴藥
3. 噴藥除蟲
﹝四﹞家畜健康觀察 1. 辨識健康家畜外觀
2. 觀察各部位象徵
3. 觸摸身體皮毛
4. 觀察大小便
5. 紀錄問題家畜
﹝五﹞糞尿處理 1. 清理畜舍及水溝
2. 製作堆肥
3. 處理廢水
四、養雞經營
﹝一﹞雞體各部名稱 認識
認識雞體外貌各部名稱
﹝二﹞育雛 1. 清掃、消毒
2. 檢修保溫燈
3. 準備飼料
4. 清潔消毒器具
5. 餵食
6. 防疫
7. 紀錄
﹝三﹞雞舍清潔消毒 1. 清潔消毒雞舍
2. 清洗消毒器具
專精 一、鉗公
職業 ﹝一﹞劃線
技
能: 工業
1. 使用劃線工具
2. 使用相對基準面平行線劃線工具
3. 使用相對基準面角度線條劃線工具
4. 使用工件之中心點及圓弧劃線器具
5. 應用常用精密劃具結構原理
類 ﹝二﹞物件夾持 1. 銼削夾持
2. 鑽削夾持
3. 鏨削夾持
4. 精密製程之平行面、角度面加工夾持
﹝三﹞鑽孔 1. 了解鑽孔
2. 了解鑽頭
3. 研磨鑽頭
4. 夾持鑽削
5. 注意鑽削要領
6. 計算鑽削速度
﹝四﹞鋸切 1. 選用鋸條
2. 注意鋸削工作要領及安全
﹝五﹞鏨切 1. 使用鏨子
2. 認識鏨子角度與工件材質之關係
3. 研磨鏨子
4. 夾持鏨削
5. 注意鏨削要領及安全事項
﹝六﹞攻鉸螺絲 1. 區別攻牙、鉸絲工作法
2. 了解螺絲攻種類及用途
3. 了解螺絲攻各部位名稱、規格
4. 選用攻絲鑽頭
5. 了解攻絲要領
6. 了解螺絲模種類及用途
7. 了解鉸絲要領
8. 裝配螺絲、螺帽
﹝七﹞銼光、砂光 1. 認識銼刀種類
2. 認識銼刀各部位名稱
3. 注意銼削要領
4. 了解砂布規格及砂光要領
﹝八﹞工作物之檢驗 1. 認識量具的種類、用途
2. 使用游標卡尺
3. 使用分厘卡
4. 使用複合角尺
5. 使用量錶
6. 使用角度量具
7. 使用平面度量儀器
8. 使用光學儀器
9. 使用量規
﹝九﹞機具保養 1. 認識保養機具的重要性
2. 注意機具保養的要領
﹝十﹞工作安全與衛 1. 了解工場發生事故的原因
生 2. 防止工場事故的方法
3. 遵守工場環境衛生
二、鑄造
1. 注意造模安全
﹝一﹞鑄造工場作業 2. 鎔解澆鑄安全
安全 3. 清理鑄件安全
4. 注意使用噴燈安全
﹝二﹞鑄件材質的認 1. 認識鐵系金屬﹝例:灰口鑄鐵、合金鑄鐵、
識 合金剛等﹞
2. 認識非鐵系金屬﹝例:鋁、鎂、銅、鋅、錫、 鉛、銻等﹞
﹝三﹞鑄件提取方法 1. 了解起重機懸吊方法及安全措施
及安全措施
2. 了解徒手搬運姿勢及安全防護
3. 了解鑄件安全堆放方式
﹝四﹞滾輪去除毛邊 1. 使用鐵鎚敲擊
2. 使用火焰切割──氧乙炔切割
3. 使用機械性切割﹝例:手鋸、切斷磨輪、鋸 床等﹞
4. 使用電弧切斷
﹝五﹞不良品的判別 1. 執行非破壞性檢查﹝例:尺寸、外觀、重量、
打音、浸透探傷、放射線透過、超音波探傷、 電磁探傷、耐壓、鍍品等﹞
2. 執行破性試驗﹝例:腐蝕、切削、破斷面、 組織、材質等﹞
﹝六﹞成品裝箱送驗 1. 執行裝箱安全步驟
2. 注意裝箱緊密度
3. 控制溼度
4. 執行裝箱之防潮步驟
三、水電裝配
1. 辨識樹膠管之種類及其用途
﹝一﹞認識配管材質 2. 辨識金屬導線管之種類及其用途
與規格
﹝二﹞管之切斷鉸牙 1. 操作配管工具與設備
2. 切斷與修整塑膠管
3. 切斷金屬導線管及處理管端
﹝三﹞管的彎曲接合 1. 彎曲塑膠管
2. 擴管及連接塑膠管
3. 製作塑膠管喇叭口
4. 鉸牙金屬導線管
5. 彎曲金屬導線管
6. 固定與連接金屬導線管
四、電風扇裝配
1. 辨識直流與交流電源
﹝一﹞電源的相關概 2. 認識家用交流 110V 及 220V 電源
念
﹝二﹞電風扇的種類 1. 辨識電風扇的種類
及構造
2. 辨識電風扇的各部位元件
﹝三﹞電風扇裝配 1. 拆裝電風扇各部分的元件
2. 組合電風扇各部分元件
﹝四﹞生產工廠實務 1. 了解產品生產的流程
介紹 2. 檢驗成品
3. 了解工廠的安全與組織
五、汽車修護
﹝一﹞引擎簡易維修
1. 更換機油
2. 更換火星塞
3. 更換空氣濾清器
4. 更換汽油濾清器
5. 更換冷卻水
﹝二﹞電系簡易維修 1. 保養電瓶
2. 更換燈泡及燈殼﹝例:頭燈、方向燈、煞車 燈、倒車燈、尾燈等﹞
3. 更換雨刷片
4. 更換喇叭
5. 更換啟動馬達
6. 更換發電機
﹝三﹞底盤簡易維修 1. 檢查胎壓
2. 輪胎試漏
3. 補胎
4. 車輪打氣
5. 拆裝車輪
6. 平衡車輪
7. 底盤加注黃油﹝例:手煞車操縱、轉向、前 懸吊、後懸吊等機構﹞
8. 更換車輪軸承
9. 更換潤滑油﹝例:手動變速箱、差速器等﹞
10. 檢查煞車油量﹝含離合器液壓油﹞
11. 排放煞車系統的空氣﹝含離合器液壓系 統﹞
12. 調整煞車
﹝四﹞汽車美容 1. 洗車
2. 清潔車箱內部
3. 打蠟﹝例:手工、機器打蠟等﹞
六、機車修護
﹝一﹞底盤基本維修
1. 更換機車外部零件﹝例:椅墊、車殼、後照
鏡等﹞
2. 拆裝車輪
3. 補胎
4. 車輪打氣
5. 拆裝避震器
6. 拆裝煞車線
﹝二﹞引擎基本維修 1. 更換潤滑油﹝例:引擎機油、變速箱齒輪油
等﹞
2. 更換點火系列主件﹝例:高壓線、火星塞、 點火線圈拆裝等﹞
3. 調整﹝例:引擎轉速﹝r.p.m﹞、調整燃油
混合比等﹞
﹝三﹞電器基本維修 更換電器主件﹝例:頭燈、方向燈、煞車燈、
尾燈、喇叭等﹞
七、腳踏車修護 1. 車輪拆裝
2. 補胎
3. 車輪打氣
4. 裝拆煞車系主件
5. 拆裝變速器
6. 其他配件拆裝﹝例:椅墊、後座總成、鏈條 等﹞
專精 一、美容工作
職業 ﹝一﹞清潔與衛生
技
能: 家事 類
1. 準備用品
2. 清潔手部
3. 清潔與消毒毛巾
4. 清潔與消毒機具
5. 存放機具
6. 清理地面
7. 清理桌椅
8. 清理櫥櫃
9. 清理玻璃
10. 清理浴廁
11. 清理垃圾
12. 清理物品
﹝二﹞美容與服飾 1. 認識顏色
2. 穿著合宜
3. 搭配色彩
4. 認識美容保養品
5. 認識美容用具
6. 學習化妝紙的折法
7. 學習化妝棉的持法
8. 學習面霜沾取的方法
9. 學習化妝水使用方法
10. 學習彩妝、上指甲油
11. 學習頭巾的包法
12. 學習肩巾的使用
13. 學習飾品的搭配
﹝三﹞美膚與保健 1. 準備用具
2. 清潔臉部
3. 按摩臉部
4. 敷臉
5. 蒸臉
6. 清潔手足
7. 軟化皮膚
8. 刷洗指甲
9. 接磨指甲
10. 修剪指甲
11. 清潔皮膚
12. 按摩皮膚
13. 保養皮膚
﹝四﹞美髮 1. 認識美髮用品
2. 了解美髮用具與方法
3. 準備用具、用品
4. 圍上毛巾
5. 刷髮
6. 倒洗髮精加水起泡
7. 按摩
8. 沖洗
9. 護髮
10. 梳理
11. 分髮
12. 吹髮
13. 剪髮
14. 理髮
15. 編髮
16. 染髮
二、縫紉工作
﹝一﹞基本縫
1. 穿針打結
2. 學會平針縫
3. 學會回針縫
4. 學會交叉縫
5. 學會毛毯邊縫
6. 學會縫鈕扣
7. 學會縫裙鉤、凹凸扣
﹝二﹞基本車縫 1. 車直線
2. 車轉角縫
3. 學會弧線車縫
4. 學會合縫回針
5. 車縫花行縫
﹝三﹞基本製圖 1. 認識製圖用具
2. 丈量平面實物
3. 丈量人體部位
4. 練習繪線﹝例:直線、矩形、弧線、直線 2
等分、3 等分﹞
﹝四﹞枕頭套 1. 量取枕頭尺寸
2. 描繪圖案
3. 裁布
4. 拷克
5. 完成成品
﹝五﹞隔熱手套 1. 描繪手套紙型
2. 裁布
3. 繪製車縫記號線
4. 車縫
5. 滾邊縫製
6. 合縫手套
7. 修剪縫份與翻面
﹝六﹞小提袋 1. 描繪紙型
2. 裁布與預留縫份
3. 拷克
4. 合縫
5. 穿繩
﹝七﹞側肩袋、海灘 1. 描繪紙型
褲、工作服、四片裙
2. 裁布
3. 拷克
4. 襯布
5. 合縫
6. 完成整燙
專精 一、資源回收工作 1. 分辨可回收資源
職業 2. 整理分類可回收資源
技 3. 存放可回收資源
能: 4. 選擇銷售管道
服務 5. 交易
類 6. 存款
7. 紀錄
二、包裝工作 1. 認識常用的包裝材料
2. 包裝形狀規則的商品
3. 包裝形狀不規則的商品
4. 包裝百貨公司禮品
5. 包裝超商貨品
三、清潔工作 1. 準備清潔用具及用品
2. 使用清潔用具及用品
3. 掃地
4. 拖地
5. 刷洗地板
6. 拭除灰塵
7. 擦拭乾淨
8. 吸塵
9. 處理特別髒物
10. 清理用具
11. 清理垃圾
四、洗衣工作 1. 分辨衣物的質料與顏色
2. 分類不同批次的衣物
3. 操作洗衣機
4. 操作烘衣機
5. 操作乾洗衣機
6. 收集晒妥衣物
7. 分類晒妥衣物
8. 操作電熨斗及燙衣檯
9. 分類摺疊衣物
10. 包裝衣物
11. 運送
五、銷售服務 1. 拆卸貨品
2. 分裝、整理
3. 標價
4. 補貨
5. 分類商品
6. 清理環境
六、洗車工作 1. 沖水
2. 抹清潔劑
3. 沖刷清洗
4. 擦乾
5. 上蠟
6. 磨亮
7. 車內清潔
七、油漆工作 1. 清潔待漆面
2. 補土、保護設備
3. 調配油漆
4. 刷漆、底漆、面漆、亮光刷
5. 這意衛生安全
八、水電工作 1. 彎管
2. 配管
3. 配線
4. 裝修開關
5. 裝修燈具、電扇、冷氣機
6. 裝修馬桶、浴盆、洗手盆
7. 裝修水龍頭
8. 裝置排水口
九、電腦文書處理工作 1. 使用電腦設備
2. 使用中文輸入
3. 使用英文輸入
4. 使用電腦繪圖
5. 應用電腦網路
6. 操作電腦割字設備
十、土木工作 1. 攪拌水泥
2. 砌磚
3. 切割磁磚
4. 擊切磚塊
5. 貼磁磚
十一、辦公室工作 1. 清潔工作
2. 準備茶水
3. 分送資料公文
4. 影印、裁紙、裝訂
5. 接聽電話
領域:職業生活能力 次領域:工作態度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工作 一、工作指示的服從 1. 準時到工作場所
紀律 2. 準時返回工作崗位
3. 完成工作規定動作
4. 完成工作規定程序
5. 使用規定的工具、材料完成工作
6. 接受所安排的工作
7. 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
8. 接受臨時安排的工作
9. 協助完成夥伴要求配合之工作
二、指定工作的完成 1. 記住所安排的工作項目
2. 工作遇困難時請求協助
3. 工作未能完成時有所交代
4. 有始有終的完成工作
5.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6. 對承諾的工作如期完成
7. 工作中,常檢核工作成果
8. 修正不合標準的工作成果
9. 工作後,將工具用品放回原處
10. 工作後,歸還借用物,並收拾清潔工作現場
工作 一、工作意願的表現 1. 準時上、下班
習慣 2. 依規定辦理請假手續
3. 請假獲准後,才缺席
4. 保有既有的工作
5. 改善工作習慣﹝例:增進工作速度、提高工 作品質等﹞
6. 努力專注的完成工作
7. 樂於嚐試新的﹝或困難的﹞工作
二、謹慎的工作態度 1. 保持衣著儀容整潔
2.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3. 消除影響人際關係和習慣性動作語言
4. 與人會面時,對他人表示問候,並以微笑待 人
5. 需要時﹝做錯事﹞,對人表示歉意
6. 與他人分享個人經驗
7. 工作中,保持愉快心情
8. 遇困難時,請求並接受他人協助
9. 坦誠承認個人過失
10. 需要時,主動協助他人完成工作
11. 與工作夥伴保持溝通
三、謹慎的工作態度 1. 工作安排時,預估是否能依規定完成工作
2. 以最省時,省力、省材料的方法,完成工作
3. 工作中,表現安全的動作
4. 察覺他人的表情、語言、動作,加以反應
5. 工作後,自行檢核工作成果,是否合乎規定
6. 工作後,主動收拾歸位用具及用品
四、獨立完成工作 單獨工作時,自動自發、有始有終地完成工作
工作調適
工作 一、工作困難的克服 1. 工作要求增加時,保持工作效率
調適 2. 工作要求增加時,保持情緒穩定
3. 工作要求增加時,保持正常生理機能
4. 變更工作時,保持工作效率
5. 變更工作時,保持情緒穩定
6. 變更工作時,保持正常心理機能
7. 工作挫折時,保持工作效率
8. 工作挫折時,保持情緒穩定
9. 工作挫折時,保持正常生理、心理機能
二、他人批評的接受 1. 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評
2. 對他人不合理的批評,能保持情緒穩定
3. 對他人不合理的批評,適當的說明並表示個 人的感受
三、作息時間的適應 1. 能從事日、夜間的工作
2. 能從事輪班制的工作
3. 能從事隨時待命的工作
4. 能從事季節性的工作
四、工作場所的適應 1. 能在不同亮度、溫度、溼度、音量的工作場
所中工作
2. 能在室內、室外的工作場所中工作
五、管理方式的適應 1. 在各自負責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2. 在相互合作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3. 在分層管理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六、工作氣氛的適應 1. 能適應在友善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2. 能適應在冷漠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3. 能適應在忙碌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4. 能適應在清閒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5. 能適應在雜亂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6. 能適應在有壓迫感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7. 能適應在有組織的工作氣氛中工作
七、生產業型態的適應 1. 能適應在固定程序的工作場所中工作
2. 能適應在用輸送帶的工作場所中工作
八、服務型態的適應 1. 能從事打雜的工作
2. 能從事單調的工作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食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食物 一、生鮮食品的選購 1. 選購肉類
的保 2. 選購魚類
存 3. 選購蝦類
4. 選購蛋類
5. 選購奶類
6. 選購蔬菜
7. 選購水果類
8. 選購油脂類
9. 選購素食類
二、食品保存方法 1. 使用冷凍法
2. 使用冷藏法
3. 使用醃漬法
4. 乾燥
5. 發酵
三、各類食品的保存 1. 保存魚類
2. 保存肉類
3. 保存蛋類
4. 保存奶類
5. 保存豆類
6. 保存水果類
7. 保存蔬菜類
8. 保存榖類
9. 保存油脂類
四、各類食品的冷藏期 1. 冷藏肉類
限 2. 冷藏海鮮類
3. 冷藏乳品類
4. 冷藏蔬果類
5. 冷藏罐頭類
五、加工食品的保存 1. 加工肉類
2. 加工蔬菜類
3. 加工榖類
餐前 一、烹調前的處理 1. 清洗魚類、肉類、蔬菜類、水果類
的準 2. 切割肉、魚類、菜葉類、水果類
備 3. 分配營養素
4. 分配數量
5. 熟悉烹調技巧
二、廚房的使用 1. 執行每日的例行清潔工作
2. 擺設調味料
3. 避免蚊蠅、蟑螂感染
4. 使用烹調器具
5. 使用廚具及水電
三、餐廳的佈置 1. 鋪餐巾
2. 擺設碗筷及紙巾
3. 盛飯端菜
4. 安排座位
5. 美化餐桌
四、餐飲服務工作 1. 倒水
2. 使用托盤
3. 上菜
4. 分菜
簡易 一、烹調器的使用 1. 使用各類的烹煮器﹝例:瓦斯爐、烤箱、電
的烹 郭、微波爐、炒菜鍋、湯鍋、果菜機、牌油
調 煙機等﹞
2. 使用菜刀﹝例:切片、切絲、切條、切塊、 切丁、切末、切花、拍平等﹞
二、烹調方法 1. 煎
2. 煮
3. 炒
4. 滷
5. 燉
6. 蒸
7. 燴
8. 炸
9. 烤
10. 紅燒
11. 涼拌
12. 沖泡
13. 淹漬
三、中餐烹飪 1. 控制份量
2. 洗滌食物
3. 正確使用刀工
4. 熟練基本的烹調方法﹝如:炒、煮、燉、蒸、 燴﹞
5. 開火、關火及用火安全
6. 正確使用調味料
7. 熟練火侯
8. 搭配菜色與形狀
9. 使用簡易盤飾
10. 清洗收拾餐具
11. 整理廚房衛生﹝環境﹞
12. 畜理廚餘
四、西餐烹飪 1. 正確操作西餐器具設備
2. 具有西餐實習場所衛生與安全的知識
3. 具有西餐食材及調味料、香料的知識
4. 熟練基本切工
5. 具有西餐烹煮的基本知識
6. 正確地稱量材料,並妥善處理材料
7. 具有份量的概念
8. 能正確使用菜單
9. 正確地製作出沙拉、湯類、主菜、以及甜點 等西餐餐食
10. 具有擺盤、裝飾以及食物搭配的能力
五、烘焙 1. 能正確地採購與保存烘焙料
2. 具有操作烘焙器具設備的知識
3. 具有實習場所衛生與安全的概念
4. 具有烘焙材料、調味料知識
5. 正確使用磅秤稱重材料
6. 正確控制烤箱溫度
7. 看得懂菜單及配方,並依照正確程序製作成 正確的成品
8. 正確地攪拌材料,並能正確判斷是否達到所 需的步驟與程度
9. 判斷成品的熟度好壞及其原因
10. 具有份量的概念
11. 具有分工合作的概念及方法
12. 獨立操作每一步驟
13. 具有善後處理以及邊做邊收的觀念
餐飲 一、餐飲的禮儀 1. 招呼大家入坐
禮儀 2. 安排座位
與衛 3. 選擇適當的食物和份量
生 4. 招呼大家用菜
5. 表現正確的個人用餐姿勢
6. 降低與同桌人說話的聲調
7. 整理餐後個人餐具與桌面
8. 離桌
二、餐飲的衛生 1. 洗手
2. 使用公筷母匙
3. 辨別食物的新鮮
4. 保持用餐環境和餐具的衛生
5. 選用營養均衡的食物
6. 以愉快的心情用餐
7. 清潔臉及雙手
8. 在餐桌上保持衛生的談話
9. 拿取適量的食物
餐後 一、餐具與餐廳的收拾 1. 處理剩餘食物
的處 2. 收拾碗筷、盤子或飯盒
理 3. 收拾餐巾
4. 擦拭餐桌
5. 清潔地面
6. 歸位桌椅
7. 處理垃圾或殘渣
8. 收拾並保存使用剩餘的蔬菜及肉類
9. 收拾調味料
10. 收拾並保存剩餘的水果、甜點或飲料
11. 正確處理剩飯菜
二、餐具的清洗 1. 清洗髒污的碗盤或飯盒
2. 清洗使用過的烹煮用具
3. 清洗抹布
4. 擦乾餐具或使用烘乾機
三、廚房的整理 1. 清洗廚台、爐灶
2. 歸位餐具
3. 歸位烹煮用具
4. 清理冰箱
5. 關緊瓦斯
四、垃圾的處理 1. 辨認可燃性垃圾
2. 辨認不可燃性垃圾
3. 辨認可回收的資源
4. 分類與包紮垃圾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衣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衣物 一、衣物的尺寸辨識 1. 辨別衣物尺寸符號
的選 2. 辨別衣物各種標籤
擇 3. 辨別自己內衣﹝褲、裙﹞的尺寸大小
4. 辨別自己外衣﹝褲、裙﹞的尺寸大小
5. 辨識自己鞋襪的尺寸號碼
二、衣物質料的辨識 1. 辨識棉織品
2. 辨識麻製品
3. 辨識毛織品
4. 辨識絲織品
5. 辨識纖維織品
三、衣物選購的注意事 1. 試穿衣物
項 2. 檢視選購的衣物
3. 依照預算選購衣物
4. 依年齡、身份、季節選購適當衣物
5. 購買換季折扣衣物
衣物 一、服裝種類的辨識 1. 辨別家居服
的穿 2. 辨別制服、上班服
著 3. 辨別運動服、休閒服
4. 辨別外出服
5. 辨別禮服
6. 辨別泳裝
二、適當衣物的選擇 1. 配合季節、氣溫選擇穿著衣物的種類與件數
2. 配合體型、個性選擇適當的穿著衣物
3. 配合身份、職業選擇適當的穿著衣物
4. 配合時間場合,選擇適當的穿著衣物禮服的 款式與種類
三、服裝的穿著與搭配 1. 正確穿著各式服裝
2. 選擇服裝色彩
3. 搭配服裝質料
4. 選擇與搭配服裝款式
5. 分辨各類服飾配件
6. 搭配各式配件
7. 選擇適當的配件搭配服裝
四、儀容修飾 1. 清潔與保養臉部
2. 清潔與保養牙齒
3. 梳洗與整理頭髮
4. 修剪頭髮
5. 修剪指甲與鬍子
6. 擦粉
7. 擦口紅
8. 使用其他基礎的化妝品
9. 清除化妝用品
衣物 一、衣物的洗滌 1. 辨識洗標符號
的整 2. 檢查與分類欲洗的衣物
理 3. 選擇適合、適量的洗劑
4. 正確操作洗衣的步驟
5. 處理特殊污垢
6. 漂白衣物
7. 操作洗衣機與烘衣機
8. 晾曬衣物
9. 送洗衣物
二、衣物的縫補 1. 使用針線簡易修補衣物
2. 縫補掉落的釦子
3. 將綻線或破洞的衣物送修
三、衣物的整燙 1. 正確使用熨斗﹝例:資料與溫度的配合、注
意安全等﹞
2. 分辨各式衣物
3. 整燙裙子
4. 整燙褲子
5. 整燙襯衫
6. 整燙外套
四、衣物的收藏 1. 分類衣物
2. 摺疊、吊掛衣物
3. 將衣物裝箱收藏
4. 使用簡單的防蟲與防潮方法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住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設備 一、家電的使用與維護 1. 使用與維護電﹝子﹞鍋
的使 2. 使用與維護電冰箱
用與 3. 使用與維護烤麵包機
維護 4. 使用與維護電磁爐
5. 使用與維護微波盧
6. 使用與維護牌油煙機
7. 使用與維護電熱水壺
8. 使用與維護烘碗機
9. 使用與維護果汁機
10. 使用與維護開飲機
11. 使用與維護吸塵器
12. 使用與維護電燈
13. 使用與維護電風扇
14. 使用與維護冷氣機
15. 使用與維護洗衣機
16. 使用與維護烘乾機
17. 使用與維護洗碗機
二、視聽器材的使用與 1. 使用與維護電視機
維護 2. 使用與維護錄放影機
3. 使用與維護收錄音機
4. 使用與維護 CD 音響
5. 使用與維護伴唱機
6. 使用與維護攝影機
7. 使用與維護碟影機
8. 使用與維護隨身聽
三、其他設備的使用與 1. 使用與維護電梯
維護 2. 使用與維護對講機
3. 使用與維護電話機、行動電話、呼叫器
4. 使用與維護電捲門
5. 使用與維護電動玩具
環境 一、環境的整潔 1. 清理地面
的整 2. 清理桌椅
潔與 3. 清理櫥櫃
安排 4. 清理鞋櫃
5. 清理寢具
6. 清理浴廁
7. 清理門窗
8. 清理天花板
9. 清理牆面
10. 清理家用物品﹝例:檯燈電器物器、電話 機、報章雜誌、廣告單、其他擺飾物等﹞
11. 清理垃圾﹝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等﹞
12. 使用殺蟲劑
二、環境的保護 1. 節約用水
2. 節約用電
3. 慎用瓦斯
4. 回收可用資源
5. 選用低污染性清潔用品
6. 控制音響、避免噪音
7. 愛護花草樹木
三、環境的美化 1. 製作或選購藤製品
2. 製作或選購陶製品
3. 製作或選購手工藝品
4. 栽培易生長的花草
5. 栽培盆景
6. 修剪花草樹木
7. 變換花木位置
8. 變換花木的造型
公共 一、人為及天然災害的 1. 安全用火
安全 防範
2. 安全用電
3. 安全使用瓦斯
4. 謹慎使用尖銳物品
5. 謹慎使用易碎物品
6. 謹慎使用化學物品﹝例:鹽酸、殺蟲劑、清 潔用品等﹞
7. 辨識危險情境﹝例:疊高物、維修場所、高 壓電、陽台、工地等﹞
二、人為及天然災害的 1. 處理火災意外事故
處理 2. 處理瓦斯中毒意外事故
3. 處理電擊意外事故
4. 處理輕微傷害﹝例:使用急救箱、冰敷、熱 敷、止血等﹞
5. 使用電話求救﹝例:110、119﹞
6. 向他人求助
7. 具有逃生的知能﹝例:逃生路線、逃生安全 門、逃生設備、逃生技能、逃生守則、緩降 梯等﹞
8. 防範地震
9. 防範颱風等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行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交通 一、社區交通工具的選 1. 分辨與選擇社區的交通工具
工具 擇
的選
2. 分辨各種社區的交通服務人員
3. 分辨社區的交通網
擇 二、長途交通工具的選 1. 認識與選擇長途交通工具
擇 2. 分辨各種長途交通服務人員
3. 分辨長途的交通網
交通 一、社區交通工具的使 1. 騎腳踏車
工具 用
的使 用
2. 騎機車
3. 搭公車
4. 搭計程車
二、長途交通工具的使 1. 搭乘火車搭乘大型客車
用 2. 搭乘輪船
3. 搭乘飛機
交通 一、交通標誌與號誌 1. 辨認禁制標誌
安全 2. 辨認警告標誌
3. 辨認指示標誌
4. 辨認交通標誌
5. 辨認燈光號誌
6. 辨認音響號誌
7. 辨認特種車的優先行使權
8. 辨認交通手勢
二、步行的安全規則 1. 具有道路步行安全的知能
2. 具有雨天步行安全的知能
3. 具有夜間步行安全的知能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健康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醫療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健 2. 安排適當的運動
3. 具有正確的飲食習慣
4. 具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二、醫療常識 1. 辨識社區中的醫療院所
2. 定期檢查健康
3. 處理意外事件
4. 具有煙酒、檳榔、毒品等對人體影響的常識
三、疾病的治療 1. 辨認健保卡
2. 展現掛號的技能
3. 具有求診的技巧
4. 具有正確的服藥知識﹝例:區別藥品、適 時、適量服藥等﹞
5. 處理簡易的病痛
6. 具有適度修養的知能
7. 使用體溫計
心理 一、認識自我 1. 分辨自己的需求
衛生 2. 分辨自己的興趣
3. 分辨自己的能力
4. 分辨自己的情緒
5. 正視並接受身心障礙的事實
二、健全自我 1. 具有自信心
2. 展現負責行為
3. 具有良好人際關係
4. 開發適性的休閒娛樂
5. 展現正確的溝通能力
三、調適自我 1. 尋求抒解不穩定情緒的方法
2. 辨認提供協助的對想
3. 辨認諮詢的機構
性教 一、性生理的發展與保 1. 辨認生殖器官
育 健 2. 具有生殖器官清潔的常識
3. 維護生理期清潔
4. 防治性疾病
5. 具有青春期性生理方面的知識﹝例:夢遺、 自慰等﹞
6. 處理青春期的性慾望
二、兩性的交往 1. 分辨結交異性朋友的適當方法
2. 具有正確邀約異性朋友的知能
3. 具有正確受拒絕時調適的知能
4. 了解約會時表達合宜行為的方法
5. 發展對異性朋友表達內心情感的技巧
6. 參與正當的男女聯誼活動
7. 分辨兩性性別角色的差異
三、婚姻生活 1. 了解家庭在個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2. 分辨家中每一分子的責任
3. 具有組織家庭必備條件的知能
4. 具有正確的婚姻觀念
5. 認識家庭生活
6. 具有夫妻和睦相處的知能
7. 具有新生代的養育常識
8. 具有避孕的正確知能
9. 具有家庭問題諮詢和處理的知能
四、性安全防衛 1. 分辨各種性騷擾的方式﹝例:性別騷擾、性
挑逗、性賄賂、性脅迫、性攻擊等﹞
2. 防範與應變性騷擾
3. 具有遭受性騷擾的心理調適的知識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溝通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溝通 一、基本溝通能力 1. 展現對環境的注意力
技能 2. 具有模仿力
3. 具有溝通行為動機
4. 分辨動作的因果關係
5. 具有聽知覺能力
6. 具有視知覺能力
7. 具有構音器官功能的知識
8. 使用肢體語言
9. 使用單字詞仿說能力
10. 使用文法結構
11. 分辨口語與文字的差異
二、良好之溝通內容 1. 表達簡單生理 / 感官需求
2. 表達短時間內之具體經驗
3. 表達長時間前之具體經驗
4. 表達抽象的感覺﹝例:幽默感、自信心﹞
5. 利用單字詞溝通
6. 利用完整的句型溝通
三、溝通之目的 1. 表達需求
2. 表達感情
3. 回答問題
4. 聊天
5. 引起溝通
6. 結束溝通
7. 敘述
8. 傳達
9. 對話
10. 介紹
11. 答辯問題
四、良好溝通之禮儀 1. 有互相溝通之概念
2. 展現適當引起話題的禮節
3. 展現適當結束話題的禮節
4. 展現適當改變話題的禮節
5. 展現適當插入話題的禮節
6. 使用合於情境之話題
7. 分辨場合表達需求
8. 使用禮貌用語﹝例:請、謝謝、對不起﹞
9. 使用合於身份用語
溝通 一、肢體語言之使用 1. 使用表情溝通
工具 2. 使用肢體語言溝通
的使 3. 使用手勢溝通
用 4. 使用手語溝通
二、圖像之使用 1. 使用圖片溝通
2. 使用圖片式溝通輔具
3. 使用電腦溝通
4. 使用當面溝通
5. 使用通訊溝通
三、符號之使用 1. 使用符號溝通
2. 使用符號式溝通輔具
3. 使用電腦溝通
4. 使用當面溝通
5. 使用通訊溝通
四、文字之使用 1. 使用文字溝通
2. 使用文字式溝通輔具
3. 使用電腦溝通
4. 使用當面溝通
5. 使用通訊溝通﹝例:傳真機、留言條、書信、 答錄機﹞
五、聲音之使用 1. 使用聲音溝通
2. 控制音量
3. 控制音調
六、口語之使用 1. 使用口語溝通
2. 使用面對面溝通
3. 使用非面對面溝通
實用 一、常用標誌之閱讀 1. 辯讀常用指示標誌
閱讀 2. 辯讀常用交通標誌
與寫 3. 辯讀常用警告標誌
作 4. 辯讀常用廣告標誌
二、生活中簡短文句之 1. 認讀日常生活中之常用簡短文具﹝例:標誌
閱讀 上的文字、說明書、證明資料、單據資料、
時刻表、價目表等﹞
2. 認讀重要的個人基本資料﹝例:身分證、護 照等﹞
3. 認讀工作上的常用簡短文具﹝例:作息表、
行事曆等﹞
三、生活中複雜文句之 1. 認讀便條中的內容
閱讀 2. 認讀日記中的內容
3. 認讀書信中的內容
4. 認讀圖書中的內容
5. 認讀報紙中的內容
6. 認讀雜誌中的內容
7. 認讀字典中的內容
四、簡單表格之填寫 1. 填寫個人資料表
﹝蓋印﹞
2. 填寫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表格
3. 填寫工作上的簡易表格
五、生活中複雜文句之 1. 書寫簡單文句﹝單段﹞
書寫 2. 書寫較複雜文句﹝多段﹞
3. 創作文藝作品
六、閱讀或寫作困難之 1. 使用字典
解決 2. 尋求他人協助
3. 充分練習新學的字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時間管理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計時 一、時鐘及手錶的使用 1. 分辨上下午
工具 2. 分辨現在時刻
的使 3. 對時
用 4. 依時間作息
5. 計算做某事所耗的時間
6. 分辨早到、遲到、準時
7. 計算到特定時間還要多久
8. 使用鬧鐘
二、日曆、月曆的使用 1. 分辨今日日期
2. 分辨今日星期
3. 分辨陰曆
4. 指出昨日
5. 指出明日
6. 指出特定日期
7. 依行事曆作息
8. 計算到特定日期還有幾天
9. 在日曆上做記號備忘
10. 指出假日
三、記事本的使用 1. 找到當天日期
2. 找到指定日期
3. 紀錄當天重要行事
4. 預計某日之重要行事
5. 查閱自己的記事本
6. 紀錄親友生日
7. 紀錄親友聯絡電話
時間 一、不同活動所需時間 1. 估算盥洗時間
的安 之估算
排
2. 估算上課或上班時間
3. 估算休息時間
4. 估算三餐時間
5. 估算交通時間
6. 估算加班或代班時間
7. 估算休閒時間
二、一天作息之安排 1. 擬定一天作息時間
2. 安排日課表
3. 安排一天內重要行事
4. 安排休閒活動
5. 安排家事活動
三、一週作息之安排 1. 擬定功課表
2. 安排工作進度表
3. 擬定一週中重要行事
4. 安排休閒活動
5. 安排家事活動
四、一個月作息之安排 1. 擬定學習計劃
2. 擬定工作計劃
3. 擬定休閒計劃
4. 擬定月內重要行事
五、一年作息之安排 1. 擬定學習計劃
2. 擬定工作計劃
3. 擬定休閒計劃
4. 擬定年內重要行事
六、工作時間之安排 1. 安排工作之順序
2. 估計每項工作所需之時間
3. 控制工作時間
七、遵循所安排之時間 1. 準時上下班
2. 依時間休息
3. 不曠工、曠課
4. 準時赴約
5. 祝賀親友之生日
領域:家庭 / 個人生活能力 次領域:財務管理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預算 一、基本計算能力之培 1. 辨認幣值
能力 養
2. 辨認錢數
3. 點數鈔票
4. 點數零錢
5. 點數出定額之錢數
6. 兌換錢數
7. 比較錢數
8. 認讀數字
9. 判斷數字與實際財務之關係
10. 筆算二筆錢數之和
11. 筆算二筆錢數之差
12. 電算數筆錢數之和
13. 電算一筆錢數連減數筆錢之差
二、個人帳務之登記 1. 核對個人所得
2. 核對存款金額
3. 紀錄每日流水帳
4. 列出每月開銷項目
5. 計算每種開銷總額
6. 計算每日結餘
7. 計算每月結餘
8. 填寫收支帳本
三、金錢運用 / 管理 1. 擬定每月儲蓄計劃
計劃之擬定
2. 擬定每月生活消費計劃
3. 擬定每月休閒消費計劃
4. 擬定每月雜項消費計劃
5. 擬定每月整體之消費計劃
消費 一、現金消費方式 1. 訂定適當的消費目的
技能 2. 找尋合於目的之消費場所
3. 找到所需之物品
4. 找到可提供服務之人員
5. 表達自己所要的物品
6. 具有預估常用商品價格之正確概念
7. 選擇合於預算的商品
8. 選擇保存期限內的商品
9. 依付款規定付現﹝先付、後付、櫃檯付﹞
10. 付款時給最接近的錢數
11. 計算找回的錢數
12. 會等候及排隊
二、郵購方式消費 1. 使用產品目錄找到所需物品
2. 使用以郵政劃撥方式購物
3. 利用以郵局開戶方式繳水、電、電話費
三、分期付款方式消費 1. 具有分期付款概念
2. 分辨分期付款的必要性
3. 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條件之產品
4. 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條件之付款方式
5. 和親友商議分期付款的方式
6. 請親友陪同簽署分期付款合約
7. 依合約定期付款
8. 保留各項收據
9. 依合約到期停止付款
四、妥善處理帳單 1. 索取帳單﹝收據、發票﹞
2. 定點保管帳單
3. 分類保管
4. 定期整理帳單
五、經濟合理的消費 1. 列購物清單
2. 依購物單消費
3. 預估常用物品之價格
4. 選擇價格合理之物品
5. 分辨物品之品質﹝新鮮、期限﹞
6. 更換不良產品
7. 正確處理故障產品
8. 會使用申訴管道
財物 一、大額金錢之保管 1. 利用銀行開戶
保管 2. 利用郵局開戶
3. 存款
4. 提款
5. 使用提款機提款
6. 使用其他金錢保管方式
二、小額金錢之保管 1. 使用錢包、皮夾
2. 利用儲蓄筒存錢
3. 將錢放置在適當位置
4. 不輕易露出個人財物
三、貴重物品之保管 1. 將財物放在隱密保存處
2. 使用保險櫃
3. 使用有鎖之抽屜
4. 利用公共置物櫃
5. 登錄外借的物品
6. 保管個人主要證件﹝例:身分證、印章、存 摺、提款卡等﹞
7. 具有隨身重要物品的保管知識
8. 具有對保管處保密的概念
領域:社區生活能力 次領域:社會能力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社區 一、設施的類別與功能 1. 認識設施的類別﹝餐飲類、百貨類、交通設
資源 施、販賣機、公共廁所、醫院、郵局、消防
的使 隊、警察局、娛樂類、行政機關、勞政就業
用 單位等﹞
2. 了解各種設施的功能﹝食、衣、住、行、休 閒、通訊、醫療、諮詢、消費、福利救助等﹞
二、社區資源使用的方 1. 獲取社區中各種不同的資訊
法 2. 使用社區中各種不同設施
三、社區資源使用的規 1. 遵守餐飲設施之使用規則
則 2. 遵守百貨公司之使用規則
3. 遵守交通設施之使用規則
4. 遵守休閒設施之使用規則
5. 遵守醫療設施之使用規則
6. 遵守郵電設施之使用規則
7. 遵守公家機構之使用規則
四、社區資源使用安全 1. 瞭解活動中的危險性
2. 運用有效求援方法
3. 找尋適當逃生途徑
五、愛護社區資源 1. 理解愛護設施的重要
2. 運用各種不同愛護資源的方法
社交 一、一般禮節 1. 遵守日常相見禮﹝打招呼、寒喧、禮貌用
禮儀 語﹞
2. 遵守公共場所的禮節﹝排隊、守秩序、等 候﹞
3. 遵守參加集會的禮儀
4. 使用適當的讚美、祝賀詞
二、作客與接待 1. 遵守作客前、作客中、作客後等的禮節
2. 遵守接待前、接待中、接待後等的禮節
三、婚喪喜慶 1. 遵守參加婚禮的禮貌
2. 遵守參加喪禮的禮貌
3. 遵守參加慶生宴會的禮貌
4. 遵守參加節慶活動的禮貌
人際 一、應對進退 1. 懂得在家庭中與家人相處的技巧
關係 2. 懂得在學校中與人相處的技巧
3. 懂得在社區中與人相處的技巧﹝如鄰居、商 家﹞
二、結交朋友 1. 能與人建立初步關係
2. 能與人維持良好關係
3. 能解決交友的困難
三、與異性交往 1. 遵守與異性約會的禮儀
2. 遵守與異性相處的禮儀
3. 認識婚姻的基本概念
4. 認識婚姻的責任
領域:社區生活能力 次領域:公民責任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國民 一、國民應盡的基本義 1. 納稅
的義 務
務
2. 服兵役
3. 接受國民教育
二、法令規章的遵守 1. 瞭解服從法律的原因﹝守法﹞
2. 了解不守法的後果
社區 一、社區活動的認識 1. 認識民俗節慶活動
參與 2. 認識社區的宗教活動
3. 認識社區的休閒活動
4. 認識社區的服務﹝義工﹞性活動
5. 認識社區的政治活動
二、社區活動的參與 1. 選擇社區活動
2. 計劃安排社區活動
3. 熱心參與社區活動
國民 一、國民權利 1. 認識平等權
的權 2. 認識自由權
利 3. 認識受益權
4. 認識參政權
二、權利的維護 1. 維護自己與他人權益的方法﹝自己的、他人
的﹞
2. 了解求助的方法
三、身心障礙者的權益 1. 認識身心障礙者的權益種類及內容
2. 認識身心障礙者的機關團體
3. 爭取身心障礙者應有的權益
四、公民權利的特殊限 1. 了解參政權的限制
制 2. 了解財產權的限制
3. 了解其他的限制
道德 一、家庭倫理和社會倫 1. 遵守家庭倫理
倫理 理
2. 遵守社會倫理
二、社會秩序和社會規 1. 遵守家庭的規範﹝如家中工作分配、作息的
範 時間等﹞
2. 遵守學校的規範﹝如上下學時間、校規等﹞
3. 遵守社區的規範
4. 遵守國家的法律
5. 遵守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之規範
﹝衣著不可暴露、走路靠邊﹞
6. 認識遵守秩序與規範之重要
領域:社區生活能力 次領域:休閒生活
綱目 項目 細目
備註
休閒 一、休閒活動類別 1. 認識靜態活動
活動 2. 認識動態活動
的選 3. 辨識戶內活動
擇 4. 辨識戶外活動
5. 了解個人活動
6. 了解小組活動
7. 了解大團體活動
8. 辨認適合白天的活動
9. 辨認適合夜晚的活動
二、休閒活動安排 1. 注意休閒活動之訊息
2. 依自己之時間條件,安排休閒活動
3. 依自己之空間條件,安排休閒活動
4. 依自己之經濟條件,安排休閒活動
5. 依自己的興趣,安排休閒活動
休閒 一、基本休閒活動技能 1. 熟練球類活動
活動 2. 參與團體遊戲
技能 3. 熟練肢體活動
4. 熟練操作活動
5. 參與益智活動
6. 養成收集活動
7. 參與民俗活動
8. 參與美術活動
9. 參與音樂活動
10. 參與戲劇活動
11. 養成閱讀活動
12. 享受視聽活動
13. 熟練烹飪活動
14. 參與手工藝活動
15. 逛街
16. 旅遊
17. 野餐、露營、散步、爬山
18. 釣魚
19. 參加水上活動
20. 參與電動、電腦遊戲
21. 參與其他各類有益身心之活動
可依學 生個人 能力與 興趣, 以及家 庭、學 校、社 區之條 件,選 擇適當 之休閒 和活動 技能訓 練之。
二、休閒活動之基本規 1. 遵守各項比賽規則
則與安全
2. 遵守遊戲規則
3. 瞭解活動中的指令
4. 運用有效求援的方法
5. 找尋適當逃生途徑
附錄: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修正經
過
我國啟智教育自民國五十一年,在台北市中山國民小學設立「中山班」收容智能障礙兒童施予
特殊教育起,歷經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使智能障礙教育延伸至國中部,及於民國七
十八年台北市立啟智學校高職部開始招生為止,國內的啟智教育已發展至一新的里程碑,更符合特
殊教育法第一章第一條提到「為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均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充分發 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之能力」。
特殊教育秉持著零拒絕的理念,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充分學習的機會,並給予最少限制的環境,
雖然教育部於民國七十七年重新修訂「啟智學校課程綱要」,且於民國七十八年擬定啟智學校高級
職業部暫行課程標準,惟未來十二年過教的實施,將使就讀高中﹝職﹞的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的領
域、教材及需求方面重新加以定位,因此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年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組成課程綱要研發小組,負責研擬出一套適合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者的課程綱要,並針對課程
目標、實施通則、學時數分配原則、課程綱要、教學活動內容等逐一制定之,進而進行教學實驗, 以作為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的依據。
本課程綱要的發展主要依據智能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社區本位需求、功能性課程、彈性授課
時數及職業轉銜等理念設計,期望所發展的課程綱要的內容能符合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所需。再
發展課程綱要架構及內容時,也不斷藉由與專家學者、家長及具實務教學經驗之高職階段啟智教育
教師討論與實際教學回饋,修正原有架構與內容。整個課程綱要分為五階段,歷時近五年才得以完 成,以下說明各階段執行重點:
一、 第一階段﹝82.07 ─ 83.06﹞
研究國內外有關之啟智課程,提出我國高中﹝職﹞階段智能障礙者之課程架構草案;本研究採
用問卷調查法,並舉七場公聽會,及徵詢十六位專家學者、資深啟智教師、高職教師、家長及福利
工作人員的意見進行修訂,經完成資料整理與分析,再發展城智能障礙之課程架構。
二、 第二階段﹝83.07 ─ 84.06﹞
根據課程架構,延聘大專校院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專家學者、高中﹝職﹞教師、國中職業陶冶
科教師共同研擬各領域的課程綱要,經專家學者審閱後定稿,編印成正式課程綱要。研究小組並根 據所擬定的綱要,試行編製各領域之活動內容。
三、 第三階段﹝84.07 ─ 85.06﹞
選取桃園、彰化、台南、高雄四所設有高職部的啟智學校,以所設計之課程綱要進行實驗教學,
以便從實驗中瞭解課程綱要的可行性。實驗結束時,參與實驗的各校高職部教師,再依據所使用之
心得,檢核與修正課程綱要及各領域、次領域、綱要、項目及細目內容。
四、 第四階段﹝85.07 ─ 86.12﹞
根據實驗教學結果修訂原設計之課程綱要,此課程綱要在相關的專家學者審閱後,編撰成國內
高中﹝職﹞啟智學校﹝班﹞可用之課程綱要。
五、 第五階段﹝86.12 ─ 87.06﹞
修正各領域活動內容,並依據專家學者審查報告結果修正課程綱要相關內容。
結語
本課程綱要研發計劃係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周台傑教授主持,並承蒙邱上真教
授、吳天元教授、周天賜教授、林千惠教授、陳靜江教授、葉瓊華教授、盧台華教授等多位學者專
家協助規劃,方使歷時多年之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得以順利完成。本計劃
執行過程中,在教育部歷任部長郭為藩先生、吳京先生、林清江先生、楊朝祥先生、次長楊國賜先
生、及教育司前司長何進財先生、特教工作小組執行秘書韓繼綏先生之先後主導下,使能有充裕之
時間與經費作最妥善周延之規劃與推行,並感謝許天威教授、林幸台教授、何東墀教授、林惠芬教
授、林寶貴教授、陸莉教授、莊妙芬教授、何素華教授、鄭麗月教授、陳東陞教授、張昇鵬教授、
林素貞教授、林宏熾教授、邱紹春教授、馮丹白教授、陳陹堃教授等多位學者專家協助課程膏藥內 容之審查並提供個人寶貴意見。
本課程綱要在教學設計上除強調教師應參考各類領域課程內容外,更必須針對學生的特性與能
力狀況,彈性運用教材及教法,讓學生能依自己的能力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設計之初,應先評量
學生能力,找出起點行為,然後再參考本課程綱要,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在此,深盼本課程
綱要之公佈,能提供相關教育工作同仁教學上之參考,使我國特殊教育在高中﹝職﹞教育階段能獲 得進一步之革新與發展,達成預期之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