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如何介入 聽障孩子的教學(96年11月5日)

◆如何介入 聽障孩子的教學(96年11月5日)
文/孫美鈴
  要了解聽障生,就必須知道聽障生的特質,藉由孩子的特質來拓展教學方法。例如剛戴上助聽器的聽障兒,並不習慣助聽器的吵雜,必須找出聽障兒所有喜歡的活動、食物以及遊戲,一邊玩一邊聽指令,以誘拐的方式,幫他在助聽器的世界中找到有用的線索,漸漸知道助聽器的用處,才能藉由助聽器幫助他聽到聲音。
 
  筆者在多年從事聽障巡迴教學中發現,聽障生的特質有:
 
  1.語言中常缺少連接詞,例如:和、因為……所以、或;聽障孩子說:「爸爸、汽車、哈密瓜」,是「要爸爸開汽車去買哈密瓜」,其中的連接詞「和」、動詞「開」及「買」都不見了。所以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師長都要使用完整的句子,必要時還要請孩子複誦一遍指令,待他了解整句話的意思後,再做動作。
 
  2.語言先備知識的不足: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不經意學來的,但是聽障孩子無法從不經意中習得,造成他們的語文能力比一般孩子落差大,但只要他們把語文學好,其他科目也會明顯的進步,因為他們之所以「不會」,通常是因為「讀不懂題目」所造成的。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歷程中,把主要關鍵性的落差補足,就能適時幫孩子一把。
 
  3.聽的時候不能寫,寫的時候不能聽:聽障生的坐位必須是優耳靠近聲源,課堂中的小幫手,則要提醒聽障生注意聽老師說話,必要時協助他們抄寫筆記。
 
  4.聽不懂雙關語:例如:臺南火車好多「節」,他們所想的只是「車廂好多節」,並未想到是配合其他的活動。類似的情況,至今只有解釋給他們聽,尚未想出更好的方法,但我想多閱讀應該可改善這種情形。
 
  5.對聲音沒有方向感,或聽不出語句中的關鍵詞:因為助聽器是放大環境中所有的聲音,所以他們對聲音沒有方向感,而且有時聽不懂語句中的關鍵詞,例如:這題要再更正一次,聽障生認為已經更正過了,不知道更正的還是錯誤,「再更正」是什麼意思就聽不懂,於是傻傻的看著老師,老師有時會覺得他們好像是故意聽不懂。類似情形就要訓練聽障孩子,聽不懂時要要求別人再說一遍。
 
  生活中看似簡單的辭彙,往往是聽障孩子聽不清楚的地方,教師能在課堂中清楚呈現上課單元、頁數及交代事項,他們就較能掌握教師上課的進度。
 
  6.人際關係不佳:聽障孩子大部分人際關係都不佳,所以他們常常說在班上都沒有朋友。教師可徵求班上幾個志願的同學,在下課時陪他聊天,一天一個,不僅增加其他孩子對聽障生的了解,聽障生也因此有可以說話談天的朋友。
 
  用孩子的已知拓展孩子的未知,多了解他們一些,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遇見這樣的孩子不用太擔心,一定是你有能力教他,他才會出現在你眼前。.
回上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