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無微福勝 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這是一個比喻,如恆河中所有沙數,那些沙已經夠多了,恆河裡面的沙不止是幾兆,不是幾十億、幾百億而已,是幾兆、沒辦法算的。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每一粒沙又代表一條恆河,現在假設印度恆河總共有一百兆粒的沙子,一百兆的沙子,現在你要再去理解像一百兆條的恆河,這樣多不多?「如沙等」,像一百兆粒的沙子,有這麼多條的恆河,你認為多不多呢?當然很多、很多。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用很多很多的財布施、種種七寶的布施,包括把你所有的家產全部都布施出來,這樣功德大不大呢?多不多呢?很多啊!很大啊!佛陀強調的就是,如果有人能夠了解、能夠受持這一部《金剛經》,包括能夠好好去理解,好好去體悟裡面重點的四句偈,而且又能夠為他人演說、為他人講解,所得的福德是比布施整個家產,所得來的福德都還大,當然這裡是強調你能夠理解《金剛經》,又能夠講述《金剛經》,福德是很大。
    尊重正教 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這一段一樣在強調《金剛經》的重要。他用什麼比喻?「須菩提,隨說是經」,如果你能夠理解《金剛經》,又能夠隨順因緣跟眾生講解,甚至只要裡面這麼簡短的四句偈經文,能理解又能夠跟人家講述的話,要知道「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這樣,當知一切世間、天界、人界的所有這些眾生,包括阿修羅道的皆應供養。這樣講經說法的人是很稀有難得,值得眾生來供養如佛、塔、廟,像這樣的人在講經說法,我們要尊重他如同佛陀一般的尊重他。「如尊重塔、廟」,以尊重一個道場的那一種心態、尊重佛陀那種心態,來尊敬這樣的人。「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何況有的人能夠受持整部《金剛經》,而且又能夠讀誦、為人講解呢?這都是在強調《金剛經》的重要跟殊勝。
  「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一個人能夠全部理解《金剛經》,又能夠讀誦、為人講解,這樣的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這裡不是依文解字講解《金剛經》就算,不是這樣,這樣很容易讓一般眾生認為這個功德很大,變成一種貪功德。貪功德你就會怎麼樣呢?我趕快、趕快去翻翻,看別人怎麼註解、怎麼講解《金剛經》?東家怎麼講、西家怎麼講?這個人怎麼講、那個人怎麼講?結果你會去參考很多家的註解之後,然後就認為我知道了、我理解了,結果開始要出來講解《金剛經》,像這樣就是依文解字。你這樣在講述,背後要檢驗我們自己有沒有在貪功德?有沒有名利心?如果有的話,這樣的功德反而不大。
  最重要的是要實際體悟、體證,所宣說的是來自於你的體悟、體證,不是為講經而講經,不是為說法而說法,你真的是體悟到了、體證到了,這樣才叫做值得尊敬。因為你本身體悟到法、為法做見證,你本身就是法身,你本身就是道場,因為你本身就是道場,所以你到哪裡,眾生了解的話,就會尊敬你,就是一個莊嚴的道場。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剛經》是個非常重要的寶典、非常重要的工具,《金剛經》在哪裡呈現、哪個地方,大家就要尊重說這裡就像有佛在這裡,我們要以弟子尊敬佛陀的那一種心,來尊敬《金剛經》。《金剛經》確實是非常的重要,所談的智慧也非常高,但是有一點也很容易被誤導,這不是佛陀本身的錯,而是後來在編輯《金剛經》的過程,太過強調《金剛經》的地位與重要,這樣很容易讓眾生又把重點鎖在《金剛經》上面,結果就在那裡拜經、抄經、寫經、誦經,而很少下功夫去理解《金剛經》、實踐金剛經的深義,這樣就很可惜。
  這不是《金剛經》的本意,我們真的要深入了解《金剛經》的深義,才能夠得到無上甚深微妙法,才能夠得到《金剛經》裡面很多殊勝的法寶。
    如法受持 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云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陀就問須菩提:依你的理解怎麼樣呢?我釋迦牟尼我有說法嗎?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就回答佛陀:世尊,如來無所說。很多人都會講說佛陀講經說法,事實上應該是四十五年,一般流傳說四十九年,應該是四十五年,因為佛陀是三十五歲成道,之後開始出來講經說法,祂是八十歲入大般涅槃,所以在這世間講經說法是四十五年。
  佛陀祂不是常常都在講經說法嗎?帶領大家禪修,一樣都有講經說法,怎麼說沒有說法呢?為什麼呢,這就是佛陀很實在的地方,因為佛陀了悟所講的這些說法、這些法則、這些真理,完全不是祂所創造、所發明的,沒有一樣是祂私人的密法,沒有什麼密而不可傳的,因為祂所講的這些也只是發現宇宙的真理實相。《阿含解脫道次第》裡面的262261頁兩節,大家仔細看看。
  佛陀說祂所宣說的這些法,都是法住法界、法界常住,所跟大家講的三法印,包括緣起法,都是法爾如斯存在,都是真理實相。我佛陀只是發現了之後,然後跟大家來解析、解釋而已。我不解釋這個大自然的運轉法則,有沒有因為我不解釋就不存在呢?不會,還是一樣自然在運轉,不是因為我解釋了之後,它才存在。佛陀只是以悲憫之心把它宣說出來幫助眾生,佛陀只是做個指月的手指,告訴眾生真理實相是怎麼樣,然後協助眾生去看、去了解。
  佛陀很謙虛,這些法不是祂個人所獨創的,不是祂發明的,祂沒有申請智慧財產權,沒有什麼密而不可傳的,所以叫做「如來無所說」,沒有說法。大家要好好去體悟。一定要去體悟活生生的佛法,你才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塵當然是很多,世尊又繼續問:「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像我以前看到這些佛經,很讚歎!因為我們在高中讀過物理、化學,也讀過原子、分子那些,後來我看佛經的時候,佛陀那時候就已經解析得這麼詳細,我們如果把那個微塵(在微塵兩個字旁邊寫上原子、原子或是夸克)。以前我們高中時代只有來到原子的世界-原子、核子、質子、中子,現在要補充到夸克。「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用現在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我說原子即非原子,是名原子。我說夸克即非夸克,是名夸克。這不是在繞口令。
  如果這兩句話在十幾年前講,一般人還是不容易理解,我現在用這樣講出來之後,大家如果有接觸到近代的高等化學、物理方面,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呢?以前牛頓的時代,他認為原子裡面的電子、原子,分子裡面的這些原子就像撞球檯裡面的那些球,撞來撞去、跑來跑去,以前的認知,認為原子它是好像固定的一個圓,固定的一個範圍,這是以前的認知。我們三十幾年前讀高中的時候,就是這樣認為,但是現在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尤其是高能物理學家他們發現很多都推翻掉過去的那些觀念,他們發現原子不是以前人類所理解的這樣固定不變。
  原子本身是一個很模糊的世界,而且它本身就是不斷的在質變、質變、量變,包括說到夸克也是一樣。物質所有現象界的一切,你可以看得到的這些物質,我們都可以把它解析,這是物理學家他們在解析的過程,把物質解析之後由什麼分子所組合而成,水分子、氧分子還有碳、氫、氧,我們都可以找到,物質就是由分子所組合而成。再把分子解析之後,分子是由原子組合而成,以前的理解認為這個原子就是一個滿堅實的一個範圍,原子裡面有電子在軌道上面跑,裡面有核子、質子、中子,以前的理解是這樣。
  現在的高等物理,因為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來到原子彈的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在原子彈的時代,但是二次大戰之後,慢慢人類又來到核子的世界,是核子彈的時代,就是繼續再深入解析質子、中子。我們國內的丁肇中博士就繼續再解析,發現了介子、J子、介子、更微細的粒子,現在的科學家又繼續深入的解析,來到夸克的時代。質子、中子、電子、介子這些,都是由夸克更微細的粒子所組合而成,而這個夸克本身,要知道連很微細的夸克本身,它都有陰陽之分,已經有帶正電、帶負電之分,很微細、很微細的粒子,很奧妙啊!
  科學家又發現一個新的事實,發現所有這些原子、電子、質子、中子、介子、夸克這些,竟然都是以一種波粒在存在。「波粒」就是原子它不是一個固定像撞球檯上那個球,這樣固定不變,它本身都在波動,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粒子,它是不斷在波動,而這個波動本身又不斷地在變化、變化、變化。科學家現在才發現「測不準定律」,這些都很深。這是近十幾年的科學家他們才發現到的實例,這個實際的情況,但是我們看看佛陀在《金剛經》裡面早就講了。
  「微塵,說微塵即非微塵」,就是這個意思,我說原子不是你那個固定不變的原子;我說夸克不是一個更微細、更微細不變的那個粒子,不是這樣而已,它本身就是不斷地在波動,不斷地在變化,這樣可以了解嗎?講這一段是要幫助大家理解「說微塵即非微塵」,這裡面都在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無常法印?當後來我有相當多的一些體悟之後,覺得如果是法印、真理,一定應該可以禁得起科學家的考驗、求證。
  所以,我又從科學家這個角度再去檢驗、再去求證,以前在高中時代、大專時代所讀的那些,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覺得那些資料已經不夠了,我又去找最近這幾年出來的科學界所發表最新的發明,結果發現佛陀真的厲害,今天頂尖的科學家,都沒有人能夠推翻佛陀的體悟,頂多都只是印證佛陀所講「三法印」的正確,大家好好去體會。如果你真能夠好好去體會,才會知道什麼叫做智慧型的佛教。佛教是智慧的,是禁得起考驗的,禁得起求真求證的。
  「三法印」是不管你從哪個角度,不管你從最嚴密的科學角度來求證,它都存在,如果你可以從科學角度來推翻它,可以證明「三法印」是錯誤的,這「三法印」就不存在,但是經過我很認真、很嚴格的去檢驗求證,我越求證越發現佛陀智慧之高,相當令人佩服。
  我去年到大陸弘法的時候,有一位退休的一位教授,他以前是在大學教化學的,因為他已經退休幾年了,當我們講到這些夸克的觀念,他訝異自己怎麼不知道呢?一個大學的化學老師,因為他幾年前退休,所以沒有接觸到夸克這方面。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求知、求新求證,要不斷地吸收學習,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去的觀念知見,你停留在過去的觀念知見,不去求真求證,然後就認為我懂了,或是這個沒什麼,或是佛法不科學,不是這樣的。我們要認真求真求證,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說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智慧者他們所體會的、所講出來的微塵,眾生很難正確的理解,你所體會的那個微塵,跟佛陀他們所要講的那個微塵有很大的落差,這樣知道嗎?像以前我們講一個原子,眾生就認為它是個圓圓的,一個球不變嘛!但是你所認識的原子,跟佛陀所認識的原子是有很大的落差。這就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也就是要否定掉你原來的理解觀念,到這裡大家可以慢慢歸納一個公式出來。後面有很多都是用這種表達方式。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陀講出一個境界出來、說一個世界出來,眾生就以為我懂了、我懂了,但是佛陀馬上又告訴你,不、不、不!不是你所理解的這樣,要再提醒你,不要粗心大意,不要被你的意識判斷所誤導,人常常都囿於自己很狹隘、侷限的觀念,就認為我都懂了、我都會了、我知道了,佛陀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沒有用生命好好去找真理,沒有用生命好好去修、去體悟,不是你現在所理解的這樣,包括佛陀講的『苦海』,大家都會講『苦海』,都知道什麼苦海,問題是你所理解的苦海,跟佛陀所講的苦海差了十萬八千里。佛陀所講的苦海,是我們的五蘊身心,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六識,你內心的心裡世界、你的種種反應啊!但是很多人都把苦海認為就是世間,認為這世間就是苦海,這是一個五濁惡世,娑婆世界就是五濁惡世,你所理解的苦海跟佛陀所講的苦海,差得太多太多了。
  結果該出離的,卻沒有出離;不該出離的,你卻拼命在那裡出離。佛陀所講的苦海,就是因為我們的顛倒錯誤認知,六根跟六塵接觸的時候,沒有明行、沒有明心,加上你對真理實相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你處在無明的世界,去構築一個跟實相背道而馳的世界,結果常常在自討苦吃,這就構成一個叫做苦海的夢幻世界。這個夢幻世界是因為沒有正確體會、正確了解,這就是佛陀所講的苦海。要出離苦海,你要把無明轉為明,如果你錯誤的認知,沒有針對這個核心,然後你卻是一直在怪外境,那就沒完沒了。
    【幻燈片】
  現在透過幻燈片的分享,解析《金剛經》裡面的深義,透過大家容易理解的這些實相跟大家分享。一提到實相,很多人、尤其學佛的人,都一直在很虛幻的裡面要去理解什麼是實相。結果從經文裡面去探討,這一本經怎麼講解實相?那一本經怎麼講解實相?結果參考了很多經典之後,還是不知道實相是什麼?實相就是實際存在的相貌,實際存在的,現在你所看得到摸得到、觸得到的這些,都是屬於實相,只是你有沒有正確理解而已,有沒有正確了解而已,所以實相不是虛幻、抽象的。
  現在就協助大家從實相方面來了解《金剛經》裡面的深義,我們今天有講到「說莊嚴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一般人看到這個,你覺得一個香蕉葉沒什麼,但是我們把它拍攝出來之後,在空海照相機的鏡頭拍攝之下,呈現出來法界的莊嚴,有看到嗎?它不是一個單純,你以前所理解的這個沒什麼,它在告訴我們「三法印」,在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無常法印?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緣起?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空?什麼叫做有?什麼叫做以有空義故,一切有才能存在?真的要體悟這些,要有相當的聞思基礎,如果你真的有相當聞思基礎,慢慢去體會的話,你會發現這裡面非常莊嚴,如果你看懂這部大地風雲經,就能夠看到活生生的佛法。
  在一個牆角,我們一樣可以發現到非常莊嚴法界的奧妙,大自然的奧妙。平常看起來沒什麼,這是籬笆上面的一些炮竹紅,有的稱為紫羅蘭,你看它們跟這整個虛空這樣配合起來,一樣看到法界的莊嚴,我們後面有幾張幻燈片,如果你會看就會發現這一幅畫的幻燈片,所呈現出來的比幾十萬、幾百萬的那些名畫,都還要更有價值。
  什麼叫做莊嚴?當無意中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很震憾,看到法界的莊嚴。一般人覺得這沒什麼,當你走過去,再走個千百回,也會不覺得它的奧妙,它有什麼特殊,但是當我看到一枝草,它竟然展現這麼莊嚴的生命,你看這附近都沒有草,柏油舖上去至少有兩三年了,這個柏油的厚度至少有五公分,如果柏油太薄的話,很容易就掀掉,所以至少要五公分以上的厚度,你看舖了幾年之後,那一枝小草竟然把柏油掀開,這不是我去把它撥開的,我怎麼知道裡面有一枝草,它沒有跑出來我怎麼知道。
  有一天,當我走過去的時候看到,這裡怎麼有一枝草這樣,然後這個柏油被掀得這樣,我那時候停在那裡很震憾,然後趕快到裡面去拿相機把它拍攝下來,一般眾生以為一枝草沒有什麼力量,以為植物它們沒有生命、沒有力量,用這一張幻燈片讓大家看看,連一枝草都展現出這麼強的力量,是這一枝草把這個柏油掀開、撐開。這有沒有像發粿裂開,這個柏油是掀開,這一片本來是蓋在上面合起來的,現在裂成三塊,這一片掀到這邊來,這一枝小草為了要突破出,你看它也一樣也是有一些受傷,但是它還是展現出很強的生命力,所以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讚歎、讚歎大自然的奧妙,看到大自然的莊嚴,不要小看一枝草啊!
  台灣話有一句話:「一枝草一點露」,不要低估自己、不要劃地自限,法界大自然讓你存在,就是有你的生命存在意義,要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不要這樣劃地自限。這又是另外一枝草,隔幾天後發現,以前沒有注意看,後來看到活生生佛法之後發現,這是另外一個地方,這一枝草依樣把柏油掀開,旁邊的柏油都是好好的,這一枝草把柏油掀開,然後長出來,這沒有任何人工的安排,都是實相。
  我們看看一枝草都是很莊嚴的存在,如果你看懂了活生生的佛法-大地風雲經,這一幅裡面比價值好幾十萬、好幾百萬的名畫國畫、山水畫都還更有價值,因為它都不斷地在跟我們宣說,什麼叫做緣起甚深?什麼叫做無常法印?什麼叫做無常法流?什麼叫做無常法印?法界的莊嚴讓各種生命蓬勃的發展,而且當下就是變化萬千。
  真正的解脫者是成為生命的藝術家、生活的藝術家,沒有虛假、沒有刻意造作,返璞歸真。當大家慢慢返璞歸真,就會體會到大自然的莊嚴,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真正的莊嚴。如果心沒有靜下來深入聞思,在這一張裡面也看不到什麼莊嚴,但是如果你的心慢慢靜下來,你看到這個之後,就會讚歎,讚歎大自然的莊嚴。
  像我們跟大家播放這一系列的幻燈片,都是以前拿著相機到處天南地北,有些真的就是要因緣具足才產生,不是刻意要去拍攝的,遇到這樣的因緣,趕快就把這些法界大自然的莊嚴,拍攝、捕捉下來讓各位來欣賞,讓各位體會以前你不認為莊嚴的,竟然它是非常的莊嚴,以前你不認為它有生命的,它卻是蘊藏著豐富的生命,大家要慢慢去體會什麼叫做莊嚴即非莊嚴。
  如果能夠好好去體會、好好去看,在最純樸的鄉下,鄉間小路旁邊是甘蔗園,有沒有看到整個法界的莊嚴?整個大自然的莊嚴,我們講的法界,就是整個大自然、整個宇宙。講宇宙太廣,我們講大自然,這裡的雲像什麼?像大鵬展翅。如果你真的看懂這部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你的心真的會是大鵬展翅。如果你真的看得懂,這是無價之寶、最深奧的藝術,幾十萬的國畫、山水畫,以前看還是這樣,現在看還是這樣,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沒有什麼生命,但是活生生的國畫、山水畫,它會跟你講經說法,而且是變化無窮。如果今天這一堂課大家能夠聽得懂,當真的是賺了很多錢,不只五百萬,因為你懂得欣賞這最深奧的藝術。
  什麼叫做非身?非身即是大身,人類一直在地球上的土地上,走來走去、走來走去,這是陽明山裡面的一景,我去年來陽明山,這一棵樹也在這裡,杜鵑花也一樣開花,今年也是在開花,覺得它們都沒有在動、沒有在變,你不覺得這有什麼在變化,而且去年踏在這個地上,覺得這個是無情的、沒有生命。人類就像身體裡面的紅血球,穿過骨頭、踢那個骨頭,也覺得它沒有生命。
  每天這樣上班下班,在馬路上、公路上這樣跑來跑去,你也認為是無情的土地,我們人類才是萬物之靈,我們是有生命的,這個是無情、沒有生命的,要我感恩這個地球幹什麼?要我感恩這個大地,是我的頭殼壞掉。跟你講說要懂得感恩,你認為這沒什麼。那是因為人類的智慧狹窄、視野狹窄,沒有真正去理解到什麼叫做非身?什麼是大身?
  這一張就是讓大家看血管裡面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它們都是我們身體裡面的眾生,裡面有很多的血液,就像那些水分、血液。白血球它會脫離血管出來外面,把外面我們身體裡面的那些細菌,包圍起來吞噬掉。如果以紅白血球來講,它認為:我出來吞噬這些,士出來運動、出來工作,它感覺不到血管有什麼生命存在。
  最嚴密的骨頭裡面,一樣都有血管跑進去,一樣有紅血球跑進去,昨天來,我也是從這骨頭進去,今天也是這樣,我都沒有看到你在動,沒有看到你什麼在變化,所以就不認為骨頭有生命。因為它的視野狹窄,看不到綜合體,看不到這整個大體,看不到我們這整個身體。
  人類的視野、人類的智慧,如果沒有開展、沒有打開,你的眼光就很狹窄,所以很多的判斷都是站在很狹窄的視野來看,結果很多的判斷都是錯誤的,我們學佛就是要把視野、視界打開。一般眾生就在這台北火車站前面,人類的高科技、高文明,自認我們很行,這些土地或是那些牆壁都是無情的生命,是無情、沒有生命。人類看不到整個地球在蘊育,看不到大身,所以人類就這樣一直的吃、吃、吃。以前是恐龍在吃,食量很大,今天的地球上,以前的恐龍轉變成人類這個更大的欲貪,人類的食量比恐龍還大。以前恐龍對這個地球不會破壞那麼嚴重,現代人類欲貪無窮,那個食量就是欲貪,你欲貪無窮,破壞就很大。
  這一棵菜上面有一隻蟲,這裡又有一條蟲,這個蟲認為說是我會動,現在大家稍微推理一下,這一棵菜就像地球,人類就像菜上的這個蟲,這個蟲認為說是我會動,我吃、吃、吃、一直吃,這一棵菜沒有在動,它沒有生命,我才有生命,但是卻不知道你的生命來自於這個地球,以及各種因緣具足的養育,也看不到,結果就這樣吃、吃、吃,吃到怎麼樣呢?把這個地球吃成這樣。
  人類無窮的欲貪,一直在啃蝕大自然的資源、破壞大自然,結果就一直吃、吃,把這個地球吃成這樣,如果我們再不好好的重視環保,不好好重視這個大自然,真的我們後代子孫就岌岌可危,我們不只要為我們自己設想,也要為後代子孫設想,要好好的保護,要懂得感恩,不要這樣一直吃、吃,把大地吃得那麼醜。
  如果你看懂了佛法,看懂大地風雲經,看懂什麼叫做非身是大身,這整個大自然是不是用地水火風空這些在養育這麼多的眾生?大家慢慢去體會,每一張幻燈片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如果你會看的話,這是大台北、台北縣市,這一張幻燈片裡面有好幾百萬人所喝的水,大部分是來自於新店溪上面的翡翠水庫放下來這些,你看這麼多的水,來養育這麼多的眾生,還有大地、有水、陽光、空氣,這就是一個大身在養育很多眾生,但是眾生不以為然、看不到。就像身體裡面的紅、白血球,你看不到整個身體的存在,你才能夠存在。
  現在跟大家介紹一個雙珠泉,這是我們到大陸弘法的時候,到過一個地方,在門口有雙珠泉,每天有很多人都來雙珠泉,它就是兩個泉,命名為雙珠泉。這個泉水很清澈、很甘醇,後面就是我們常常在那裡帶禪修的地方,我常常都會來到這裡舀那些泉水來喝,真的非常的甘醇,他們城裡面很多是有自來水,但卻是用來洗滌而已,他們所喝的水,是舀雙珠泉這裡的泉水,然後再來喝,直接就可以喝不用煮過,而且政府也有檢驗過,它的水質非常好、非常高,比一般的自來水都要好。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裡舀雙珠泉水。
  你看大家一直在舀,任憑你再怎麼舀都一樣源源不斷一直流出來。結果雙珠凝成愛心泉,清泉滋養壽者多。自然的養育,真的我們要好好去體會,當我們在舀水的時候,你有沒有體會到大自然的養育;當我們在喝水的時候,你有沒有體會到,非身、大身的養育。如果你能夠慢慢去體會,就算你躺在樹下,也是可以好好去見法、好好去體會,人就是這整個大自然裡面的一分子,慢慢地去體會、慢慢地去看,你會真的心花朵朵開,你的見法會越深,慢慢去體會。
  以前不以為然的,結果你竟然就是這整個大自然懷抱中的一個小孩,如果你能夠去體會這個小孩是靠著整個大自然的養育,當你在喝水的時候,就會像喝父母親的奶水,如果真的好好去體會,你的內心會充滿著感恩,每一張幻燈片,都在講經說法,你真的看得懂,你的我慢會很快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慈悲的心。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在此提出宇宙觀跟天文方面的知見來跟大家分享。以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以前古代的人,他們都認為這個地是方形的,天是圓的,所以稱為天圓地方,都認為地球是不動的而且是中心,包括到五百年以前,極少有人能夠體會到地球在轉動,也很少人體會到地球是圓的。五百年前,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有體會到這方面,然後他們去求真、求證,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地球在動,有日出、日落。
  關於日出、日落,以前的人都認為太陽是從東邊起來,然後西山落下去,以前都認為是太陽在轉、在動,如果沒有經過天文學家、科學家求真求證,以人類的直覺就認為不錯啊!認為所看到的太陽就是從東邊起來、西邊落下去,沒有看到地球在轉。從相對立場來講,人類站在地球上,因為你跟地球是一體,所以不知道地球在動,沒有一個對比的境界,你不知道。直到科學家他們求真求證之後,發現那是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知見,所以就大大的打破人類對世界觀的那種觀念。不是地球不動而太陽繞地球轉,不是這樣的。
  後來發現事實上是相反,而是地球繞著太陽在轉,這樣對世界觀,把眾生從狹小錯誤的觀念、知見,慢慢的提升上來。但是兩百年前的天文學家他們認為是可以證明地球繞著太陽轉,但是他們認為太陽是不動,太陽是定在那裡,所以把太陽取名為恆星,到現在天文學家還是把太陽、會發亮的星星都稱恆星,因為以前錯用的知見。認為太陽是不動,因為從人類那時候有限的那種立場、智慧理解的角度來講,認為是不錯,我們可以證明到是地球繞太陽轉,但是那時候人類還沒辦法體會到太陽也在動,所以那時候就認為太陽就是恆星。
  因為幾百年前、幾千年前,人類看的北斗七星也是這樣,他們沒有在動,什麼牛郎星、織女星,他們以前也都是這樣,人類觀察之後,認為這樣一兩千年來,他們都沒有在動,他們是恆星。我們這個太陽也是一樣,他也是都固定在那裡沒有在動。這是兩百年前天文學家的觀念知見,但是到近一百年來,近代的天文學就發現那是錯誤的認知,又把人類重新再打一棒,再喚醒人類。
  原來太陽也在動,這整個太陽系大家庭一樣都在動、都在動,為了協助人類從有限狹窄的這種智慧、這種視野,慢慢的覺醒過來,那些科學家、天文學家,他們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不過,我們以客觀來論,一般的天文學家、科學家,他們的智慧程度較一般人來講,要算是高一些了,他們就好像站在前面引導、站在前衛,站在前面在引導人類。但是很多的理論、很多的觀念、很多的學說、很多的原則,經過科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他們的設定、假設之後,經過他們的求真、求證之後,都成為能夠震憾世界的原則、原理,那些都是新的發明、新的發現。
  經過一段期間之後,人類智慧慢慢的成長,又會把他們以前所下的那些結論,所找出來的那些法則、原則又推翻掉,這是很好的現象。代表人類的智慧不斷的在成長,代表人類的宇宙觀、視野,漸漸的在成長。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很多人認為今天是末法時期,現在的眾生業障深重,空海卻不這樣認為,反而是今天的眾生,比起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時代來講,今天的眾生福報要多的很多,要大的多。兩千五百年前的眾生要受教育,談何容易?!要認識字,談何容易?!我們今天有因緣能夠認識字,能夠受高等教育,比起佛陀那時代的人民來講,福報多很多,我們今天的物質、各方面的享受,比以前大很多,只是人類能不能知足而已。如果不能知足,我們是浪費更多的福報,遺憾後代。所以我們要懂得惜福,今天真的各方面都已經很富裕,我們要懂得惜福,而且要懂得感恩。
  今天我們所生長的這個時代,不是大家業障深重、不是業報,都是大家、人類慢慢經過智慧者,包括佛陀、耶穌、老子、蘇格拉底、孔子、孟子這些智慧者,他們都默默的在教育,讓人類的智慧不斷的提升上來,讓人類的認知逐漸的提升,包括最近這一、二十年來,哈伯太空望遠鏡也幫人類大大的打開整個宇宙觀、宇宙的視野,帶領人類慢慢的脫離迷信跟信仰的層面,讓人類慢慢的可以來到跟智慧型的佛法相應。人類智慧已經慢慢在提升,如果宗教還停留在信仰、信的層面,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而佛法就是智慧型的,不是迷信、不是信仰。佛法本來講的都是宇宙的真理實相,只是在人類演變的過程,解脫道漸漸的荒蕪、被淹沒掉,然後慢慢的落入到迷信跟信仰的層面。
  今天只要解脫道能夠在這世間呈現,眾生以現代人類智慧的程度、知識的程度,可以證明佛法真的是非常的理智、高級,而且都是在開啟智慧。為什麼呢?我們現在跟大家做一個比較,就容易理解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他們的智慧,是走在一般人類的前面。他們理解、求真是走在一般人的前面,但他們還是一樣有很多的錯誤的地方;像牛頓是一個大科學家,他所下的定論,沒多久又被推翻掉了。包括以前認為絕對正確,但是到後來發現「測不準定理」,以前立的很多那些原則、法理公式,到後來沒多久就被推翻。就算在世間來講算是頂尖聰明的那些科學家、天文學家,他們的所知仍然是有偏頗、所知仍然是有限的,而且他們所立出來的法則,沒多久還是禁不起時代的考驗,沒辦法超越時空。
  空海很認真的去檢驗、求真求證,發現佛陀智慧之高,在兩千五百五十年前,佛陀就能夠講出宇宙的真理實相,講出來的真理實相-三法印,是超越時空。當你慢慢去求真、求證之後,發現那些科學家、天文學家他們所提出來的,沒多久就被推翻掉,但是佛陀所講這些,不管你怎麼求真求證,只怕你不求證而已。如果不求真、求證,你就不了解,如果你越求真、越求證、越去檢驗,會發現真的佛陀所提出來的這些三法印-無常、緣起、無我,是超越時空。
  今天的天文學家也逐漸在證明「三法印」都存在,而且沒辦法推翻。任何的星球都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包括廣大到整個的銀河系,還是一樣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大家慢慢去體會,佛陀所提出之『緣起』、『無常』,真的是超越一般人類的智慧,非常遠、非常高,不是一般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所能夠比擬的。而今天的科學家、天文學家他們慢慢在求真、求證,也只是在證明佛陀所提的正確。真的究竟真理實相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
  超越時間就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發現的如實這樣,兩千五百年後一樣可以發現是這樣的事實,五千年後一樣,這個真理實相它不會改變的,這就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他的覺悟是完全的正確、完全的客觀、完全的公正。正覺,在人類歷史上能夠來到正覺的證量,這種智慧的人不多,所以那些正覺的人跟天文學家、科學家有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一般的天文學家、科學家,雖然他們有所覺、有所覺悟、有所覺性,但還是偏於某部分,而且裡面有部份是正確、有部份是錯誤。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到來到究竟,所以後來的學者、天文學家、科學家又可以推翻掉他們的理論。
  以前人類對原則的認知,現在的化學家、物理學家發現是錯誤的。要了解佛教絕對不是迷信,它是非常的高級,而且非常的超越一般科學的那種視野,超越一般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的認知範圍,所以佛陀就講:我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陀講出來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一般眾生所理解的世界觀,這叫做「說世界非世界」,這個「非」就是否定你對世界的認知,那種世界觀不是你這樣的。在此可以理解那些智慧者、大徹大悟的人,他們的理解、他們的智慧跟一般眾生的智慧、理解程度,是有很大的落差。
  大家慢慢去理解整部《金剛經》,就是喚醒人類要跳脫原來的狹窄框框、知見,很多的判斷不是你現在所想的這樣,這就是為什麼:「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佛陀又繼續再說,《金剛經》後面很多很多都是這樣的公式-X即非X是名X,這個X是個代表、是個變數,你用什麼套進去,它可以說得通,而這個用什麼套進去呢?這就是因為那些智慧者、解脫者他們所體悟的實相是不可說。但是不說,眾生又沒辦法理解,所以用他們所了解的、所體悟的,然後用人類所能夠理解的這一種語言來跟大家講。問題是實相跟他們所講出來的,因為語言跟文字有很大的落差,又跟實相有很大的落差。不講,大家不了解,但是一講出來,眾生又從有限的角度,來理解智慧者他們所體悟的內容,結果錯誤而不知道。
  《金剛經》就是一直在喚醒大家,你這樣的認知不是佛陀他們所要講的。佛陀說三十二相,說出這三十二相,事實上只是個比喻,比喻一個人修行的莊嚴。如果你真的來到三妙行,會有什麼莊嚴的身相。但是本來只是個比喻,結果眾生又執著在外相上,所以佛陀就喚醒大家:我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大家不要執著在相上面。我們今天晚上會有一些幻燈片跟大家分享,讓大家比較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包括前面講過「莊嚴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陀的色身是金色身、金光閃閃,那也是個形容啊!
  結果眾生就一直在投射、想像佛陀的身體是黃金色的,形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佛像,大部份都是貼上金箔,但是南傳的佛像就沒有。事實上這些都只是一種形容,包括舌頭多長、手多長,那都只是個形容,很多事實上三十二相都是後來眾生的投射,就好像你覺得我只有兩隻手,有很多事情要做,手腳卻不夠,然後就幻想、想像,如果我多兩隻手多好,如果多個六隻手多好。慢慢的、慢慢的增加,就會想像我多好幾隻手,這樣不是很好嗎?
  但是事實上,如果你們在承擔法務,就是在推動解脫道的這些手,不是說我空海修行越高之後,在身上多裝幾個隻手、多裝幾個頭,不是這樣。那是形容很缺乏幫手,需要大家來幫忙,需要大家來承擔法務,很多人就是錯誤的解讀,說他欠缺幫手、能力,所以我們要修,修修到後來,就可以有很多手腳,本來都只是一些形容,但是大家很容易錯解那個名詞,錯解之後,就變成越脫離實相越遠。
    離相寂滅 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這一句話滿重要的,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密。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十四節最長也最精彩,可以說是《金剛經》相當重要的部分,含意非常的深。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包括須菩提他親近佛陀很多年,但是當他聽到《金剛經》的深義之後,「深解義趣」啊!深深的體會到原來什麼叫做無上甚深微妙法,他非常的震憾也非常的法喜,所以涕淚悲泣。
  須菩提就告訴佛陀:希有世尊。佛陀啊!您實在太希有、太偉大了。「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我跟著佛陀這麼多年了,您都很少講到這麼深的經,你都留一手啦!(事實上不是佛陀留一手),實在是因為你們的智慧還沒有開啟,跟你們講也聽不懂,鴨子聽雷、雞同鴨講,要等到大家慢慢的上來,慢慢上來之後,才能夠講到很深的經義。
  須菩提聽了就非常的震憾,然後說:「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啊!如果說以後有人聽聞到您所講這樣的經、這樣的深義,他馬上很快生信心、心清淨了,又能夠生實相。也就是很容易看到實相,很容易就透過佛陀這個指月的工具,透過這個手指而看到實相。他很快透過《金剛經》了悟了實相,了悟了第一義諦,像這樣的人,真的是「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在世間來講,他是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也就是如果你真的聽懂《金剛經》裡面的深義,比你去賺幾千萬都更有價值。如果你真的聽懂《金剛經》,比你當縣長、市長都更有價值。世間的一切成就,比不上你真的聽懂《金剛經》,因為世間的一切成就,還只是讓你在世間法裡面浮沈、打滾,浪起浪落,還是沒辦法讓你遠離顛倒夢想,如果你真的能夠聽懂《金剛經》,它會讓你遠離顛倒夢想,讓你出離苦海。而這樣的成就,絕對不是用世間的任何名利所能夠換得的,你用幾十億的財產也買不到這樣的智慧;如果你真的聽懂《金剛經》,你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一講到實相,眾生很容易又馬上抓個常恆不變、實實在在的一個相,佛陀馬上就推翻你的認知說:「我說實相即是非相」,為什麼非相呢?因為跟你現在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就算實相實際的存在,它也是一樣,現象界的一切存在,它都是不斷的在生、滅、變、異,當你聽到一個很好聽的『鳥叫聲』,你要說是什麼的時候呢?你說那個鳥叫聲很好聽,但是牠現在又不叫了,而剛才那個悅耳的鳥叫聲,已經是穿流而過,「說實相即非實相」。
  「說X即非X,是名X」,大家聯想《老子道德經》裡面有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含意都很深。我們現在來看:說X,這個「說」是智慧者、大徹大悟的人,大智慧者他們發現了宇宙的真理實相之後,他們設法把它講出來,所以這個說X,就是智慧者他們所理解之後,然後透過他們的語言,或是如果現在我們還可以透過文字來敘述、描述。但是不管我再怎麼說,不管我再怎麼描述、敘述,你所理解的跟那個很深奧、不可說的實相,還是會有很大的落差;你所理解的跟佛陀所要說的內容,還是會有很大的落差。
  就好像叫愛因斯坦跟幼稚園的小孩子、或是國小的小孩子,講相對論、講黑洞,跟幼稚園跟國小的小孩子講解高等微積分,就如同鴨子聽雷、聽不懂。你叫丁肇中來跟幼稚園的小孩子講解高等物理學,真的很難、很難,所以不是他們不慈悲,而是真的那個實相是很深奧的,人類的語言文字都是有限性、極有限的,我用盡各種方法來描述、敘述,我還是沒辦法形容玉蘭花香的真精髓,這樣知道嗎?玉蘭花香,不管我再怎麼說、再怎麼敘述,我用一本生物學大全來解釋,還是沒辦法真正把玉蘭花香,流露出來給你了解,你要真正體會到玉蘭花香,必須要你親自聞到,這個叫做親證。如果你沒有親自證到、親自聞到之前,不管我怎麼說,你所理解的跟我所講的內容,會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佛陀就否定你現在的認知,也就是要保留、保留,除非真的來到大徹大悟,除非沒有貪瞋癡,除非你能夠來到明心、來到如實觀,不然你帶著染污的心,沒辦法了解佛陀、大智慧者他們所講的內容,那些智慧者他們所講出來的只是一些名相,只是一些權說、方便說。
  大家不要一直在名相上面鑽研、抓取。剛才是講總則,現在再套一些進來讓大家理解,如果大家聽懂,你會一直處處會心微笑,因為會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說微塵即非微塵」、「說世界即非世界」,前面已經講解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