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物理個人的小建議
霧裡?悟理!物理 :)
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李查德、費曼曾說:
『科學是一種方法,它教導我們 :自然界的事物(是霧?)是如何被瞭解的。
哪些事情是已知的,現在瞭解到怎樣的程度(沒有事情是絕對已知的)。
如何對待疑問和不確定性,證據服從怎樣的法則。
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斷。
如何去區別真偽和表面與實際的現象。』
學習物理學 不能只是記憶書本的資料、定律和公式,或者埋首於解題能力與技巧。
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並需自己建構 物理的內容架構,
瞭解學說的基本假設,分析概念間的關連。
能應用知識於實際操作中,體認科學的精神與方法。
如何學好物理? 重點在於『勤於思考』
初學者對於 新的概念 理解其緣由,定義或經驗公式注意其 含意與假設條件。
重要的是 能夠用自己的話,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就好像看完報紙時,你會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討論新聞上的主題。
而不會完全照 報紙的內容重述而已。
對於初學的定理、證明或公式的推導,不能光靠閱讀。物理不是用讀的。
閱讀瞭解其思路與關連後,必須蓋起書本,親自演算一遍(完整的一遍也就夠了)。
如果自己做時,寫不下去。想一想,關鍵在那裡。重新閱覽後再繼續試做。
這樣你對於成立的條件、適用的狀況、關鍵的步驟、推算的技巧會有較深入的體會。
學習物理一定要作習題,但不是要作很多習題,而是親自作基本精要的題目。
如果做完題目,對於是否作對了都沒有把握。
即使與參考答案一致,並不表示你對於題目的概念理解了。 習題的功能在於檢驗自己對於 概念的認識是否清楚。不是為了準備考試!
最可怕的不是自己尚未理解,而是自己尚未理解而卻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
當解一個物理題目時,通常需要先思考的是:
題目裡提供了哪些資訊,各代表哪些物理含意與情境。
符合哪些物理的狀況。
例如:當物體不受外力時,則物體的動量守恆。
物體不受外力時可能是直接說明,也可能是隱含的狀況(如碰撞)。
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未知的物理量,是否有足夠的條件(方程式)。
當列出 適當的物理關係式後,所剩的就是數學的解題(偶而需技巧)而已。
如果自己對於所列的 關係式 都知道 為何可以適用於所提供的情境。
而不是思索符合參數的方程式而已。 除非 數學計算粗心,否則應該對於自己的答案會有信心。
與參考答案不一致,並不代表你的是錯誤的。(我不喜歡用標準答案的字眼) 當做完題目時,應該先 從 題目以物理的觀點 想一想答案所反應的情境是否合理。
物理量的數量級是否適當。
例如:在某次的自然科物理能力競賽時,某生解出我的第一小題題目後
得到 電子的速度是 x.x × 1014 公尺/秒(x.x確實數字不記得)
但仍然很努力的繼續往下一小題算下去。
一點都沒有想到 因為粗心的失誤而得到 超過光速的數值。
做完題目後重要的不是對答案,而是思索 題目所 關連的是哪些物理概念。
是否自己都清楚了。 每一個物理小單元所欲傳達的只不過是少數的 一二十個 概念。
而 出題者可以根據 不同概念的排列組合,而產生各種變化的題目。
15 個不同的概念,可組合 215 -1= 32*1024 -1 個題目,做得完嗎?
重要的不是多做題目,而是能 整理出 每個單元的物理概念,
理解概念間的關連與情境(適用條件/狀況)。 利用少數的題目 幫忙自己檢驗已經理解了哪些概念。
當看到題目時,能分析出 題目是在檢驗哪些概念,表示已經入門了!
因此當初學閱讀物理的單元每一段時,在書本旁或用紙標明該段落試圖表明的物理概念。
當初學閱讀完物理的整個單元時,想一想!(不看書本完成以下動作)
這一章 試圖在說明哪些物理概念,概念間的結構關連性如何!並 畫一張概念結構圖。
瞭解主要架構後,將每一個概念的 基本假設(適用狀況)
描述的意義寫下來。然後和課本比對。 如果能做到以上功夫,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做練習題時,對於解題最初所寫下的式子前先寫一段為何可以寫該式子的原因。
例如:因為系統無外力作功,故能量守恆。
多作幾次,你就知道那些題目不過是不同概念的隨意組合吧了!
也清楚哪些是較重要的概念。
而且這樣做也可以在思考不出解題方式時,幫助你 思考的方向。
讓你瞭解已知的條件,以及尚缺少哪些資料。
閱讀 物理相關 資料時,想一想:
哪些是在說明事實!哪些是在做推論!包含哪些假設!
對於 物理量 的數值 有約略數量級的概念!
如果可能 自己練習 由已知的資料推論可能的結果。
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只是缺乏練習而已。
歡迎批評指教!電子郵件 : 請按 hwang@phy03.phy.ntnu.edu.tw
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物理系 黃福坤
最後修訂時間: 07/05/2011 10:31:02 since 2011/06/20 phpMyVisi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