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主題:癲癇

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附18例報告)
【摘要】 目的 提高藥物難治性癲癇癲癇灶的精確定位和手術方法恰當選擇的水平。 方法 對22例顳葉癲癇患者應用頭顱CT、MRI、EEG(包括長程可視EEG、 顱內EEG)進行術前評估和皮層電極、深部電極進行術中定位;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包括腦室鏡)進行病灶+顳葉切除或顳葉+海馬杏仁核切除。 結果 16例患者通過EEG確定了致癇灶,12例通過MRI確定了致癇灶,4例根據顱內埋置電極定位了致癇灶。隨訪6~18個月,8 例曾出現短期并發癥,無永久性并發癥發生, 服用抗癲癇藥物減少, 術后6個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手術前相比明顯改善(P<0.05)。結論 各種類型的EEG和MRI對癲癇病人的綜合評估和癲癇灶的定位至關重要;癲癇的手術術后效果良好。 【關鍵詞】 顳葉癲癇;腦電圖;外科手術;預后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emporal lobe epilepsy in 18 cases   MENG Qing-heng, LIU Jian-jie, SUN Ming-li, et al.Neuroscience Institute of CNOOC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3004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accurate localization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surgeon of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underwent cryosurgical evaluation through cranial CT, MRI, EEG (including long-term video EEG and intracranial EEG) and inter-surgical localization by surgical electrode and deep electrode. By microsurgical technology (including ventricle endoscopy) the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temporal lobectomy and temporal lobectomy plus hippocampectomy) was performed. Results Among the total 26 patients, epileptogenic zones were localized by long-term video-EEG recording in 16 patients and MRI in 12 patients and intracranial electrodes in 4 patients. Follow-up for 6 to 18 months, there were eight patients who suffered temporary complications and there were no permanent complications. Dosage of anti-epilepsy drugs was reduc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and preoperativ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s.Conclusion It is tremendously crucial that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general preoperative and epileptogenic zones localization by a kind of EEG and MRI for epileptic patients. The operation of TLE is sophisticated for us.   【Key words】 temporal lobe epilepsy; EEG; surgery; prognosis   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較常見的一種癲癇綜合征, 在外科可治療的難治性癲癇中,顳葉癲癇占60%~70%。   在1950年Penfiled首次描述顳葉癲癇,目前國際上不同癲癇中心采用的手術方式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一些中心根據顱內電極監測、皮層刺激的結果選擇顳葉皮層的切除范圍,有的僅行選擇性杏仁核和海馬切除術,有的則僅實施標準的前顳葉切除術[1], 其外科治療技術也較理想,但尚不能證明哪種方法的效果更好。本文通過對我院2003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22例癲癇患者的完整資料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針對癲癇灶的精確定位和正確恰當的術式進行了總結。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標準:(1)抗癲癇藥物正規治療2年,病人癲癇發作未得到有效控制,1個月數次發作;(2)臨床表現和常規腦電圖已經確診為TLE。符合選擇標準病例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8~52歲,平均18.6歲;病程2~42年,平均16.7年。先天性發育不良2例,產傷2例,小兒驚厥1例,腦炎1例,顱腦外傷病史1例,不明原因15例,其中有2例有癲癇家族病史。22例病人中頭顱MR檢查16例陽性,陽性率72.7%。   1.2 術前評估   1.2.1 TLE分型 TLE可分為顳葉內側型癲癇(mesial temporallobeepilepsy,MTLN)和顳葉新皮層癲癇(neocortic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NTLE)。常用的 MTLE的診斷標準為:深部電極檢查表明癇性放電始于海馬和(或)杏仁核,行標準前顳葉切除術后,癲癇發作停止或顯著減少。NTLE 的定義尚無統一定論,一般認為癲癇發作始于側副溝以外的顳葉皮質、顱內EEG記錄應表明癇性放電起始于顳葉外側區域,而顳內側和顳葉以外皮質未見異常,即NTLE[2]。顳葉內側和顳葉新皮層均受累者歸為混合型TLE。   1.2.2 EEG檢查 這是癲癇的主要常規診斷方法。入院時常規應用32導動態腦電圖及128導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可根據發作期或發作間期異常放電判斷致癇灶部位。如果未捕捉到異常腦電圖,可以有計劃地減量或停用抗癲癇藥物,捕捉有意義的發作期EEG,必要時可行剝奪睡眠和藥物誘導發作。EEG檢查應注意兩點:(1)包括清醒和睡眠兩種狀態的EEG,以便相互比對,發現異常中的異常;(2)顳葉癲癇常規行蝶骨電極檢查。   1.2.3 常規CT、MRI檢查 這兩項無損傷的檢查主要是進一步查找癲癇發作的客觀病因,如腦實質的囊腫,海馬的硬化,動脈瘤等。有必要時可以選擇SPECT檢查、PET及MRS檢查,進一步明確發病的原因和性質。   1.2.4 顱內電極檢查 選擇經顳或經枕兩種方式:經顳部適用于向顳極、顳底、顳后語言區和額部放置硬膜下皮層電極和向杏仁核、海馬放置深部電極。而經枕部適用于沿海馬長軸放置深部電極和向顳枕部外側放置硬膜下皮層電極,重點監測顳葉內側面和顳后部異常放電。常規雙側對稱放置,術前需定位語言區者行骨瓣開顱埋置柵格式硬膜下電極[3,4]。   1.2.5 神經、心理評估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這項工作必不可少,有助于分析術前和術后病人的細小變化,對手術的效果做一個系統、規范、有利的反映,但目前國內的評估標準還不是很統一。   1.3 術式的選擇 迄今為止,顳葉癲癇手術的術式選擇還沒有統一的、被大家認可的金標準,究竟何種病人應該采取何種手術,不同經驗的臨床醫生會有不同的答案。下面是我科癲癇主要手術術式選擇的基本原則。   1.3.1 顳葉切除術 準確地說應該是單純前顳葉切除術,是一種經典且一般外科醫生最常用的外科治療顳葉癲癇的手術方式,也是治療效果最可靠的方式。這種手術方式僅適用于癲癇灶局限于一側顳葉之內,顳葉后外側皮質及額葉未有受累的常見顳葉癲癇。此手術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顳葉新皮質在優勢半球可切除顳極后5cm,在非優勢半球可切除顳極后6cm;(2)務必保護外側裂內的大小動靜脈,損傷后就會有相應的腦部癥狀,越靠近外側裂越要限制雙極電凝的應用,熱灼傷可刺激血管痙攣,甚至閉塞,所以盡量在顯微鏡下精心操作;(3)手術時尋找到側腦室顳角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所在,可以幫助術中定位和確定切除的范圍;(4)顳葉內側切除要謹小慎微,注意保護腦干表面的蛛網膜和腦干;(5)在確保手術效果的前提下,手術切除的范圍越小越好,重要結構周圍的腦組織可以局部保留。本組20例病人常規選擇了此術式為基礎。   1.3.2 顳葉前內側結構切除術 這是Spencer對顳葉切除術的改進,他只是切除顳葉的內側結構,保留了較多的顳葉外側新皮質和顳上回,但要注意保護顳葉的labbe’s靜脈。本組22例僅有2例實施此手術,術中皮層EEG確認異常放電消失。   1.3.3 立體定向選擇性海馬-杏仁核結構切除術 海馬和杏仁核包括于顳葉前內側結構之中,是縮小了的顳葉前內側結構切除術,但對術者的手術經驗和術中定位的要求相應增加了。我院針對于致癇灶明確在海馬和杏仁核中的患者主要采用Spencer提出的經顳極入路,首先尋找側腦室顳角,然后選擇性切除海馬-杏仁核結構,本組22例僅有1例年齡11歲的男孩(考慮到病人的神經發育問題)且術前MR證實海馬局部變性硬化的病人實施此手術,術中皮層EEG確認異常放電消失。   1.3.4 其他聯合術式 本組22例顳葉癲癇的病人有1例合并同側額葉皮層異常放電,施行病側額顳聯合入路部分額葉皮層切除;本組22例顳葉癲癇患者有1例合并對側顳葉異常放電,在確定對側為次側異常放電的基礎上,施行雙側顳葉入路主側顳葉切除次側立體定向選擇性海馬-杏仁核結構切除術。   2 結果   手術療效依據國內潭啟富標準分5級:Ⅰ級滿意:發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Ⅱ級顯著改善:發作減少75%以上;Ⅲ級良好:發作減少50%;Ⅳ級改善:發作減少小于50%;Ⅴ級無改善:發作減少<25%。術后隨訪6個月:Ⅰ級16例,Ⅱ級4例,Ⅲ級2例。1例病側顳葉切除的病人術后出現對側肢體軟癱,經應用尼莫地平治療3天,基本恢復,考慮過度刺激病側外側裂血管導致血管痙攣所致。1例病側顳葉切除病人,在14個月時過度飲酒后同側復發,分析后考慮與病人12個月時停藥及一次過度飲酒有關。   3 討論   3.1 術前評估 EEG在癲癇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判斷上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頭皮腦電圖是顳葉癲癇的診斷和定位的常規檢查,但發作間期的棘波與癲癇的發作沒有完全的等同關系,常需要發作期EEG進一步明確發作起源;(2)手術前常規做發作間期腦電圖及發作期視頻腦電圖,這樣將患者的發作表現與腦電信息同步記錄保存,是分析癲癇異常放電定位致癇灶一般方法;(3)顱內電極與數字視頻腦電結合,將患者的發作表現與腦電信息同步記錄保存,是分析癲癇異常放電定位致癇灶的最佳方法;(4)皮層或深部電極直接監測皮層或深部神經元的電活動,能夠準確定位早于或與臨床發作同步的異常放電起源[5]。各種類型的腦電圖在治療癲癇的同一個階段的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的同一時期內發揮著不同作用,各有各的特點和用途,不能等同對待。如果腦電圖顯示為雙側顳葉有癇樣放電,手術一定要慎重,一定看發作期腦電圖癲癇灶起源的準確定位在哪一側。   MRI、MRS檢查,可以發現顳葉的結構性異常,如腫瘤、血管畸形、腦發育不良、杏仁核和海馬硬化。只有臨床表現、腦電圖、影像學檢查一致時,定位才是最準確,手術效果也才是最好的。這種檢查必不可少,它有利于尋找癲癇的確切病因,對治療也有指導意義。   代表腦代謝的PET和代表腦血流灌注的SPECT可以發現腦的功能異常區,這些功能異常區可以是器質性損害的病灶,也可以是癲癇發作間期以及發作期腦功能異常的表現,其范圍相對大于實際病灶。常有一些病例難以區分哪個功能異常區是致癇灶,所以不能僅依據功能性檢查定位結果采取手術。今年的一些研究表明:發作期的 SPECT 表現出的局部腦區的高灌流、功能磁共振的MRS 檢查對TLE的定位具有更重要定位意義[6]。   3.2 TLE的手術   3.2.1 手術方式 手術常規采用擴大的額顳“問號”大切口開顱[7],骨瓣大小約12cm×12cm,暴露額顳區。采取此手術入路,原因有如下幾點:(1)有利于額葉、島葉和顳葉內側腦電監測,有利于區別異常放電來源和傳導方向,確定相對合理的切除方式;(2)可完成對額葉受累的癇灶切除;(3)顳葉內側重要結構顯露充分;(4)在切除的過程中有明顯的標準,可避免切除中損傷重要結構。對于額葉受累的病人,在不影響功能情況下可聯合切除額葉致癇灶。語言區、功能區可采取軟膜下橫纖維切斷術和皮層橫纖維熱灼術。一般認為,發病時間長的患者,額區常有受累。對一些致癇灶多發的難治性癲癇,希望一次手術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有時需要分期手術或放棄手術治療。   3.2.2 術后并發癥 癲癇手術的術后并發癥一般認為相對較少,但任何原因出現的并發癥,對于病人來說都是災難性的。顳葉癲癇的手術并發癥與所采取的手術方式有一定的關系。除了常規神經外科開顱手術的并發癥如出血、感染、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顱神經功能障礙等,還可見精神情緒異常、語言功能障礙、智力和記憶力下降等,發生率為0.5%~20.0%。少見術后死亡報道。出現上述并發癥的原因與患者個體因素以及手術醫師的技術操作水平有很大關系。   3.3 術后評估 經綜合分析能明確定位的癲癇患者,選擇適當的手術,多數TLE患者獲得了良好的療效,術后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改善。但目前,TLE術后缺乏有效、統一、規范的隨訪手段,對術后隨訪的時間、方式、內容沒有統一的標準,故使各個醫院的術后評估缺乏統一分析的基礎。尤其是癲癇病人重新投入社會,身心方面的健康更值得臨床醫生關注。2001 年國際抗癲癇聯盟在提出新的癲癇發作分類草案的同時,向全世界發出呼吁重視癲癇患者的發作及生活質量評估,參與新分類方案的修改[8]。 【參考文獻】   1 Mcintosh AM,Wilson SJ,Berkovic SF.Seizure outcome after temporallobeectomy: currentresearch practice and finding.Epilepsia,2001,42(10):1288-1307.   2 Schramm J,Kral T, Grunwald T,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neocortic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clinical and surgical aspects and seizure outcome.J Neurosurg, 2001,94:33-42.   3 Mckhann GMH,Schoenfeld-Mc neil J,Born DE,et al.Intraoperative hippocampal electrocoticography to predict the extent of hippocampal resection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surgery.J Neurosurg,2000,93:44-52.   4 Van Roost D,Solymosi L,Schramm J,et al.Depth electrode implanatation in the length axis of the hippocampus for the presurgical evaluation of 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a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stereotactic insertion teclrnique and its accuracy.J Neurosurgery,1998,43:819-827.   5 王玉平.癲癇外科治療的術前功能定位.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2,35(3):126-131.   6 Glliam F,Bowling S,Bilir E,et al.Association of combined MRI,interictal EEG,and ictal EEG results with outcome and pathology after temporal lobectomy.Epilepsia, 1997,38:1315-1320.   7 張國君,李勇杰,王玉平,等.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附34例分析).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04,17(2):65-69.   8 Wieser HG,Blume WT,Gish D,et al.Proposal for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outcome with respect to wpileptic seizure following epilepsy surgery. Epilepsia, 2001, 42(2):282-286.    作者單位:300452 天津,海洋石油總醫院神經外科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來自[2009年第8卷第10期]欄目 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1例報告 【關鍵詞】 非驚厥性 癲癇持續狀態   1 病例資料   患者,女,18歲,學生。發作性反應遲鈍,思維緩慢3年,于2008年4月13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無明顯誘因下突然出現反應遲鈍,思維緩慢,交流困難,發作期間,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有時伴有無意識的解鈕扣、翻書等動作。發作最短持續1天,最長持續6天。可以自行緩解,有時則于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后意識恢復正常。發作后部分或全部不能回憶發作期間的情景。最初3~4個月發作1次,1年前開始2個月發作3次。于2008年4月12日再次發作入院,癥狀持續2天后出現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發作終止后意識恢復正常。患者足月順產,2歲時有過一次高熱驚厥。無外傷、中毒、腦炎病史,月經史規律。學習成績優良。家族中無癲癇病病史及其他特殊疾病史。體檢:BP 140/80mmHg,HR 100次/min,反應遲鈍,思維緩慢,可以對答,查體合作,雙眼持續性不自主瞬目,兩眼上翻,余神經科查體正常。發作時腦電圖示:全程描記見兩半球各導聯同步、周期性發放的高幅棘波、多棘波、棘慢波;檢測中靜推安定20mg,1min后瞬目消失,癲癇波逐漸減少,3min后為低幅快波,50min后癲癇再次出現,睡眠腦電圖示:入睡期、輕睡期各導聯見陣發性發放的棘慢波,多棘慢波;發作間歇腦電圖示:兩半球以α波為主,偶見尖波,尖慢綜合波,以右中央區明顯。頭顱CT、MRI:均未見異常。   2 討論   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指那些以伴有EEG癲癇樣節律的行為和腦力活動遲緩、意識障礙,有時木僵或昏睡或昏迷為特征的狀態,癥狀持續最少30min,進一步又分為失神性癲癇持續狀態(absence status epilepticus,ASE)和復雜部分性癲癇持續狀態(complex partial status epilepticus,CPSE),后者較為多見。ASE可分為典型和非典型發作持續狀態。典型失神發作持續狀態的意識障礙源于中央腦,是由于原發性間腦或上腦干結構的功能不全造成,可呈頻繁連續性發作的失神持續狀態或由一次或多次延長的失神發作形成的。ASE最明顯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行為異常、意識障礙、精神改變。典型的失神性癲癇持續狀態的患者可以自己吃喝、穿衣、躲避疼痛、到處走動并回答簡單問題。有時患者還可能出現節律性瞬眼、面部和手臂的小振幅的肌陣攣、唇震顫、木呆、恐懼,甚至有嚴重的頭痛,或者嗜睡,覓食。許多患者可以出現自發或環境誘發的復雜的自動癥。對于發作期間的這些行為有部分和全部失憶。發作持續時間波動大,從數分鐘到數天。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可啟動、結束失神發作。典型失神癲癇發作狀態常見于神經系統無陽性體征,智力正常的病人。不典型失神癲癇持續狀態多發生于有智力障礙且有兩種以上原發性全身性發作的病人。ASE發作期EEG顯示長時間的廣泛性棘慢復合波節律,兩側同步,頻率常低于3Hz,有時為多棘波、多棘慢波伴0.5~1Hz的δ波節律性活動,發作間歇期則為兩側同步、對稱發放的3Hz 棘慢波,過度換氣易誘發。CPSE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非驚厥癲癇持續狀態。臨床類型較多,既有不斷持續發作型,又有周期發作型,容易和失神性癲癇持續狀態混淆。CPSE腦電圖為一側或兩側顳葉的局灶性棘慢波或彌漫性慢波。本病例的臨床表現以及部分腦電圖的表現和ASE持續狀態符合,但是發作期間歇期的腦電圖以及對于安定的療效不同。與既往的臨床報道相比,此病例的臨床表現復雜,發作類型多,不僅有失神發作,還有肌陣攣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和自動癥,診斷發作類型比較困難,容易造成漏診、誤診。本病例的確診信賴于腦電圖,視頻腦電圖不僅記錄到癲癇的發作形式,同時描記腦電表現,并且可以觀察藥物療效。總之,結合本病例,NCSE的診斷比較困難,需要仔細了解病史、發作形式,同時主要依賴于腦電圖監測,尤其視頻腦電監測有助于正確分型診斷。本患者給予得理多治療,目前尚無臨床發作,療效正在隨訪中。    作者單位:442700 湖北丹江口,丹江口市第一醫院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來自[2009年第8卷第10期]欄目 家庭干預對學齡期癲癇患兒自尊及自我概念的影響 【摘要】 目的 探討家庭干預對學齡期癲癇患兒自尊及自我概念的影響。方法 將112例癲癇學齡期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僅實施常規治療和護理,研究組實施為期1年的家庭干預,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訪視。于干預前及干預后1年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缺陷感量表(FIS) 及Piers-Harris兒童自我概念量表進行效果評價。結果 干預1年后,研究組患兒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6個分量表及總分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均P<0.05,P<0.01);研究組患兒自尊量表(SES)和缺陷感量表(FIS)評分明顯增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均<0.01)。結論 家庭干預有利于指導家長給患兒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可幫助患兒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我概念水平。 【關鍵詞】 兒童; 癲癇; 家庭干預;自我概念;自尊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社會屬性等方面的認識,它對人的心理活動、行為起著明顯的調節作用,是個體實現社會化目標,完善人格的重要保證[1]。資料表明:癲癇患兒存在嚴重的心理損傷及行為偏離,并有適應行為的低下,對癲癇患兒身心健康影響比發作本身更嚴重[2],患兒的自我概念較低[3]。癲癇患兒的家庭環境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矛盾沖突、親密度低、社會適應性差等[4],這對患兒的康復和家長自身的身心健康都產生消極影響[5]。由于家庭、社會及學校對疾病存有消極認識及偏見,患兒在學習及交往中常常受到排斥和嘲笑,自尊心受到傷害 [4]。因此,除進行積極的生物醫學干預外,還可以通過積極的健康促進以及對患兒和家庭的社會心理干預來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6]。鑒于此,筆者對56例癲癇患兒進行為期1年的家庭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來安康醫院就診的癲癇患兒112例,入選標準:(1)根據1989年癲癇協會的診斷依據[7],確診為癲癇或癲癇綜合征的4~18歲患兒;(2)病程≥1個月;(3)患兒及其父母均同意參加訓練。排除標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科疾病;服用其他影響神經系統藥物者;視力或聽力障礙者;已進行過癲癇手術治療者。112例中,男55例,女57例;年齡4~18歲,平均10.5±3.6歲;病程1個月~15年,平均36.4±7.8個月;病因:腦發育異常42例,顱內感染33例,腦外傷7例,中毒6例,原因不明者24例;發作形式:部分發作35例,全身發作38例,未分類的發作39例;藥物治療: 112例患兒中,單藥治療101例(其中單服苯巴比妥者23例,單服卡馬西平者34例,單服丙戊酸鈉者44例),聯合用藥者11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6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因、病程、發作形式及藥物治療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患兒家長112名,男54名,女58名,年齡29~42歲,平均33.15±2.34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22名,中專23名,高中22名,初中23名,小學22名;職業:干部20名,教師22名,工人26名,軍人22名,其他22名。兩組患兒父母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和護理,未實施家庭干預,僅囑患兒父母定期隨訪。研究組實施為期1年的家庭干預,具體如下。

  1.2.1.1 家庭教育 (1)每月由專業人員對患兒父母進行60~90min的癲癇知識專題講座,連續4個月。內容包括癲癇疾病知識、抗癲癇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維持治療時間,擅自停藥、換藥和私自減量對機體的嚴重危害程度,定時復診及時檢查血藥濃度對治療的影響,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和諧的家庭環境對控制癲癇的作用,如何正確管理和使用藥物,如何識別及處理藥物的不良反應,如何識別病情復發的先兆癥狀或癥狀的表現形式及處理措施。并贈給患兒父母《癲癇知識問答》一書,囑其在家閱讀。每次講座后,組織父母討論、相互交流,也可結合病情提問,由主講人當場解答,主講人也可提問,加深患兒父母的印象。(2)在門診癲癇教育中心設立癲癇熱線咨詢電話(開通時間為每周六8:30~11:30),由安康醫院癲癇研究所教授負責回答、解釋,患兒父母均可通過電話詢問有關癲癇的基本知識。

  1.2.1.2 家庭訪視 每位專科護士負責 8~10 例患兒,每月上門實施家庭訪視1次。內容主要包括:(1)調整家庭交流方式:了解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加強情感交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正確對待孩子學習的成敗;培養自控能力,采用“角色互換”等。(2)訓練識別藥物不良反應、復發先兆癥狀及相應處理方式,提高解決問題技巧;(3)耐心解答家長的提問,對患兒行為技能和社會功能康復提供針對性的指導;(4)遇重大應激事件如水災、親人傷亡或有復發征兆隨時進行家庭訪視干預;(5)干預期間安排兩次以上家庭集會(包過患兒在內),鼓勵家長積極討論各自成功的照顧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建立相互支持網絡。出院后囑兩組父母對患兒每日的健康行為進行記錄,專職護士每2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隨訪1年。

  1.2.2 評價量表和方法 (1)Piers-Harris兒童自我概念量表[8]。該量表1994年由湖南醫科大學蘇林雁等人修訂,適用范圍8~16歲。該量表含80項是非選擇項目,分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6個分量表,總分≥46分為自我概念水平較高,總分<46分為自我概念水平較低。(2)自尊量表(SES)和缺陷感量表(FIS)[9]。自尊量表(SES)是對自己的積極或消極感受的直接估計。由10個條目組成,分四級評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缺陷感量表(FIS)共33項,七級評分,低分值代表缺陷感強,即自尊心較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1年由1名副主任醫師和1名主治醫師進行評定,各評定工具和診斷標準的一致性檢驗,Kappa>0.85。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秩和檢驗或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FIS及SES評分 見表1。

  2.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自我概念評分比較 見表2。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FIS及SES評分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自我概念評分比較

  3 討論

  3.1 開展家庭干預的目的和意義 學齡兒童是人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8~12歲的孩子,不但可以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在各方面的競爭力,而且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作為人的自我價值觀,他們對于社會壓力非常敏感,學會了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10]。癲癇對于學齡期兒童的影響就顯得更為突出。由于疾病本身或長期服藥可使患兒的思維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有所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學習成績不佳使患兒受到的歧視更多,成就感和自尊心均受到傷害[11]。發作頻率高的患兒擔心在公眾場合發作會遭到別人的嘲笑,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父母擔心患兒突然發作造成意外傷害,限制患兒的活動,這樣導致患兒的身體狀況和社交能力雙重退步[12]。患兒在學校的失敗經驗以及同伴的歧視和不理解等,缺少肯定評價和成功經驗,容易形成負面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概念,從而導致一系列心理和行為問題,如焦慮、抑郁、易激惹、負罪感、自卑感、孤僻不合群和退縮等[11]。

  子女患病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較大的應激事件,由于對子女患病的內疚感、擔心患兒癲癇發作及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擔心癲癇對患兒智力的影響及對目前學習和將來就業的影響等而容易長期處于焦慮、抑郁或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中,對患兒的期望值降低,過分保護患兒,造成患兒依賴性增強[13]。因此,醫護人員有責任對癲癇患兒家長進行有效家庭支持教育,幫助家長盡快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及早對患兒進行正規治療,幫助家長盡快調整心態,提高家長自身的認識水平和自信心[14],改變他們對癲癇患兒的態度,使他們不再歧視、排斥或害怕患兒,學會如何對待患兒的病態行為。為其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全面提高患兒的家庭支持力度。

  3.2 家庭干預能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具有消除自卑,提高自尊及自我概念水平 實施為期1年的家庭干預后,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與干預前后自身及與對照組比較,SES及FIS評分明顯增高,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均P<0.01)。干預前兩組自我概念量表6個分量表及總分評分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6個分量表及總分評分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研究組患兒干預后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6個分量表及總分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均P<0.05,P<0.01)。說明家庭干預能顯著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具有消除自卑、提高自尊及自我概念水平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癲癇患兒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在外癲癇發作,受到別人的恥笑和傷害,往往限制患兒的行動,也使患兒的社會活動減少。患兒由于對發作的恐懼和受患病的羞辱感的影響,也把大量的時間消磨在家中。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患兒的社交、娛樂和戶外活動,造成患兒社會交往困難,甚至社交孤立[12]。家庭氣氛緊張和社交及娛樂活動減少是多數癲癇患兒家庭的主要變化[15]。對患兒家庭進行干預,消除了家長的消極心理,減少對患兒的過分保護及限制,避免責罵和批評,有利于患兒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促使患兒家長發揮家庭照顧的良好職能作用,對于患兒的照顧更加周到、有效。積極創造與患兒的年齡發展相適宜的環境,培養患兒自強自立精神,充分發揮患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擴大與人交往范圍,克服消極不良的心理及行為習慣,用健康的心理及思維去適應社會,避免異常行為的發生,從而提高自我概念水平,也更加強了自信,提高了自尊,減輕心理行為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鈔秋玲,郭祖儀.中學生自我概念與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3):147.

  2 劉智勝,楊立志,王芳琳,等.癲癇患兒視感知功能和個性及適應行為評估.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9):537-539.

  3 王小琴,劉明.對學齡期癲癇患兒自我概念水平的調查. 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183-184.

  4 劉殿勛,何任,朱友德,等. 精神運動性癲癇兒童行為問題及其家庭影響因素的研究.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13(3):298-299.

  5 朱友德,韓群英,何任.良性癲癇兒童的智力、社會適應能力及行為問題的研究. 中國行為醫學科,2001,10(1):21-23.

  6 王惠梅,何淑貞,李慶,等.急慢性軀體疾病患兒的主觀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8):545-547.

  7 孟家眉.神經內科臨床新進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451-454.

  8 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2(1):14-18.

  9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訂版),12:318-322.

  10 Dumas D, Pelletier L.Self-perception in hyperactive children. Maternal and Child Nursing,1999,24(1):12-14.

  11 李爾珍,許克銘,王立文,等.良性癲癇兒童的生活質量及其心理干預的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5):305-307 .

  12 陳華,洪黛玲,陳建軍.癲癇患兒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598-560.

  13 朱友德.良性癲癇兒童及其家長的個性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3):191-192.

  14 周雪梅,韋琴,王琳琳,等.開展家長健康教育提高癲癇患兒遵醫行為研究.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5,20(3):49-51.

  15 王雅芹,何任,丁福忠,等.癲癇失神發作兒童行為問題及家庭影響因素的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9):591-592.

  



作者單位:1 272035 山東濟寧,濟寧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272051 山東濟寧,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來自[2009年第8卷第10期]欄目
針刺治療癲癇40例臨床觀察

【關鍵詞】 針刺 癲癇 臨床觀察

癲癇是針灸臨床常見病,分為急性期、緩解期。筆者總結的40例觀察病例均為門診收治的癲癇緩解期患者,經針刺治療后,療效滿意,預后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0例均為2000年以來就診門診患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最小5例,最大55歲;病程最短10天,最長20年;原發性癲癇30例,繼發性癲癇10例;口服藥物者23例,未接受過治療者17例。

  2 治療方法

  取穴:雙側風池、曲池、足三里為主,配以百會穴。手法:本病多為本虛標實,即初病宜瀉,久病宜補。風池采用捻轉瀉法,曲池、足三里采用捻轉補法,百會穴采用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據病人體質胖瘦的差異而定。一般以人得氣為度(患者有酸、麻、重、脹感)。留針40min,如患兒不配合,行針片刻即可出針。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歇3天。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癥狀完全消失,與正常人無異常為痊愈;癥狀基本消失,發作頻率明顯降低為顯效;癥狀無變化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 痊愈28例,占70%;顯效10例,占25%;無效2例,占5%;總有效率為95%。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歲,中學教師。初診日期,2002年4月5日。主訴:一過性眩暈伴仆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反復發作10年。病史:10年前因情緒過于激動,突發一過性眩暈伴仆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3min后自行緩解。于當地醫院做頭顱CT、腦電圖等檢查,診斷為原發性癲癇,間斷口服苯妥英鈉治療,每遇情緒激動或勞累后常反復發作。為求針灸治療特來本院,患者癥見:神清,面色萎黃,舌體胖大、質暗淡、苔白膩,脈沉弦,此系肝郁脾虛,風痰閉阻。令其停止用藥,針刺風池用瀉法,曲池、足三里用補法,百會用平補平瀉法,留針40min,每日針1次。治療3個療程后,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且癥狀減輕,表現為一過性眩暈,不自主抽動,繼續治療2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追訪1年未復發,痊愈。

  5 討論

  癲癇病中醫學歸屬于“癇癥”、“羊癇風”范疇之內,是臨床多發病種之一。《三因極一病癥方論·癲癇敘論》說:夫癲癇病,皆由驚動,使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少小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于臟氣。《丹溪心法·癇》篇也指出本癥之發生“非無痰涎壅塞,迷悶孔竅”。在病因病機上,多歸為“風”、“痰”、“虛”。而機體的虛弱是風、痰而成之根源。治療癲癇病緩解期,只有標本兼顧為佳。古人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風癥多在陽經”,為此取諸陽之多氣多血之經—陽明經。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合主氣逆而泄,可加速血運,疏導經絡,故達理血之效。再從穴性來看,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屬金克木,有柔筋合血之功,大腸與肺相表里,針刺曲池不但能清散三焦之熱,也有利臟腑風邪外散。足陽明胃經,胃為水谷之海,屬土主生化氣血,運四旁而實四肢。胃與脾相表里,脾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針刺足三里可通調脾胃,促運化,滌除痰濁,為強壯補虛之要穴。風池,古人稱為開風路穴,屬足少陽膽經,膽與肝相表里,肝風入表走膽,上行于頭,瀉風池可平息肝風,風池又是陽維與督脈之交會穴,陽維上循于腦室。百會為督脈之穴,督脈總督諸陽,上由風府入腦中,故風池配百會可疏解平熄腦腑之風邪,健腦寧神,通調七竅。亦符合治療癲癇調治督脈之法[1]。

【參考文獻】
  1 石學敏.常見病實用針灸配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8.

  



作者單位:063000 河北唐山,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針灸科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來自[2009年第8卷第9期]欄目
二尖瓣置換術后并發癲癇大發作1例的搶救與護理體會

【關鍵詞】 二尖瓣置換術 癲癇大發作 搶救 護理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65歲。二尖瓣置換術后第10天,兩年前曾患腦梗死已治愈,留下后遺癥,現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有癲癇發作史,精神狀態可。于2008年4月7日晚8時晚飯后,臥床休息時突感喉部發緊,兩手亂抓,兩眼圓睜,面部表情驚恐萬分。家屬立即呼叫護士,醫護人員即刻奔向病房。查體:T 35.6℃,P 105 次/min,R 20次/min,BP 90/55mmHg,瞳孔5mm,患者意識不清,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四肢肌緊張抽搐,小便失禁,頭部大汗。立即給患者解開衣領,去枕平臥,頭偏向右側,吸氧、吸痰,心電監護,靜脈注射抗癲癇藥物等。經過搶救患者恢復了意識,精神狀態可,語言流利,3天后順利出院。

  2 癲癇大發作的護理

  2.1 控制抽搐的護理及配合 (1)立即鎮靜、止痙,控制抽搐發作。(2)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抽搐時的腦組織缺氧,這一點非常重要。(3)防止外傷,窒息,專人守護,使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放入開口器、壓舌板,詳細記錄發作始終的經過;抽搐時的意識和瞳孔的改變;抽搐開始的部位、癥狀及特發部位的順序、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等,以便提供診斷依據。

  2.2 發作停止后的護理 (1)應保證病人安靜睡眠,消除疲勞。(2)病人停止抽搐后,意識恢復過程中,可出現精神癥狀,應加強護理,防止自傷或他傷。(3)如果病人連續抽搐,體力會消耗很大,一 旦抽搐停止或無嘔吐,應盡早給予鼻飼飲食或靜脈補液,增加機體抵抗力。進食時觀察有無嗆咳。(4)如有大小便失禁,注意更換衣服、床單,加強皮膚護理,定期擦洗,2h翻身1次及按摩,避免發生褥瘡。(5)注意病人意識狀態,如果為昏迷狀態,按昏迷病人常規護理。

  2.3 心理護理 癲癇患者需要社會和家庭的關心,不能歧視病人,要與病人及家屬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加強宣傳教育,耐心解釋病情,使他們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便秘、睡眠不足和情感沖動,食物面積宜小、軟、清淡。

  3 討論

  病人有腦出血灶、腦血管畸形存在,極易誘發癲癇[1],護理人員在思想上應引起重視,并要熟悉癲癇大發作持續狀態的臨床表現:意識不清、口吐泡沫、呼吸急促,頭面、肢體強陣攣抽動,大小便失禁等。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對該病例密切觀察,避免發生嚴重后果,并詳細記錄每次發作的主要癥狀、持續時間、神志、精神狀態、面色,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的變化、每日發作的次數等。

  4 癲癇大發作的搶救

  (1)及時準確使用藥物是控制發作的關鍵。在發作時如在1min之內迅速靜脈推注安定10~20mg,病人的強直性痙攣立即松弛下來。安定抗癲癇作用靜脈推注優于靜脈點滴,靜脈點滴優于肌肉注射,與魯米那相比,其見效時間明顯優于后者。安定屬于苯二氮艸 卓類,可抑制來自大腦皮層、丘腦和邊緣系統癲癇灶異常放電的擴散,促進脊髓神經元的突觸前抑制,出現肌肉松弛作用,從藥理學角度來分析,安定主要是通過增強GABA (是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遞質)的抑制作用來實現的[2]。而魯米那是通過增加對苯二氮艸 卓類藥物的親和力來增強GABA 的抑制作用,所以作用弱于安定[3]。(2)當班護士各就各位,有條不紊,果斷采取措施,讓病人取側臥位,防止唾液和嘔吐物誤吸入氣管以免引起窒息。松解病人衣領以利于呼吸道通暢,立即給予氧氣吸入,每分鐘4~6L,以改善機體缺氧狀況。(3)分秒必爭,因地制宜。在來不及取壓舌板的情況下,可迅速用病人的筷子或勺子撬開上下牙齒,將手帕或其他軟物塞入病人張開的上下臼齒間,以防痙攣時舌部被咬傷。以上工作在1~2min之內完成,病人可在3min之內迅速好轉,然后建立靜脈通道,根據病情給予降壓、降溫、脫水、抗感染及針對原發病治療,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之變化。在此期間, 由于胸部的痙攣活動,氣體反復從口中沖出形成白沫,若舌或頰部被咬破,則口吐白沫,要協助病人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潔,病人仍處于昏迷狀態,全身肌肉松弛時括約肌也松弛,可能有尿便失禁的情況,要注意觀察及時清理二便,保持床鋪清潔干燥,給病人一個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74.

  2 史鐵蘩.協和內分泌和代謝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481.

  3 王維治,羅租明.神經病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45.

  



作者單位:300457 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來自[2009年第10卷第9期]欄目
線蟲揭示癲癇新療法
根據一篇發布在《Genetics》上的文章,亞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在線蟲C. elegans中識別一種關鍵的分子開關,其能控制γ氨基丁酸(GABA)的運輸。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加速癲癇遺傳因子的識別。同時,這項研究結果或有助于在未來開發出控制或預防癲癇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使用能影響神經元活性的藥物對線蟲進行試驗,并結合在人類和線蟲中共有的遺傳因子的DNA變異。結果表明,線蟲神經元活性的改變導致了反復的抽搐,這種現象和癲癇表現出的癥狀是相似的。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抽搐,并根據試驗視頻估計神經元改變的嚴重程度。
然后,研究人員使用綠色熒光蛋白來標記細胞位點,跟蹤GABA在神經元中的傳遞。標記物使得研究人員觀察到了一種特殊的遺傳因子,其能夠導致神經元出現異常的GABA移動,當線蟲表現出癲癇癥狀時。
盡管在新藥開發之前還有大量的工作要進行,但這項發現為患有該類疾病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日期:2009年12月15日 - 來自[神經科]欄目
朱良春治療癲癇效方的臨床應用和發揮

1、抓住痰氣郁 治癲扶正元


痰之為病,有緩慢發病者,有卒然而生者;有投劑即瘥者,有纏綿難愈者,究其病態萬千,故有“怪病多屬痰”之說。痰為水液所化,其性屬陰,其與熱合邪,或郁久化熱,亦成陽邪,故臨證必須首分陰陽。陰證者乃有口干不欲飲、納少不饑、痰粘不爽、口流涎水、喉中痰鳴、昏憒嗜睡、頭昏腦脹、心中悸動、口吐白沫、便粘如涕、眼神呆滯、面色暗晦(或眼眶周圍青暗)、形體豐腴、手足作脹、皮膚油垢異常或面色光亮如涂油、舌體胖大或淡嫩、苔白厚膩、脈象滑或弦滑等證。屬陽證者證見抽搐痙攣、煩急躁動、胡言亂語、便秘口苦、兩頰色紅、易驚悸、不寐、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或弦滑等證。以上辨痰之要,不必悉俱,只要見其一二,即可考慮治痰之法。吾師朱良春教授據金元以降,張子和、朱丹溪等前賢從“痰迷心竅”論癲之說,又贊賞張景岳著眼“痰氣”兩字之發揮。認為治癲宜理氣、解郁、化痰。可選“順氣導痰湯”加減。自擬“加減順氣導痰湯”藥用制半夏、陳皮、茯苓、白礬、郁金、石菖蒲、陳膽星、制香附、炒枳殼。病久心脾兩虛者,選“養心湯”加減。抓住痰、氣、郁治療癲證乃是朱師活用張景岳治癲之法,所擬“加減順氣導痰湯”是仿前賢之法而不拘泥其方,歷年來朱師用此方愈癲疾者甚眾,筆者仿朱師之法,結合臨床研究,在朱師的“加減順氣導痰湯”基礎上化裁,自擬“扶正醒癲散”藥由丹參、炒棗仁、柏子仁、茯苓、姜半夏、陳皮、石菖蒲、陳膽星、制香附、炒枳殼、白礬、郁金共粉組成,(每次服6~10g,日3次,蜜水或溫開水送服)歷年來治療癲證頗感應手,昔日曾治黃姓男,年屆不惑,患者因車禍驚恐加受刺激,精神失常已2年,平素憂郁不安,時有恐懼表現,精神呆滯,沉默寡言,又時言心中悸動,驚恐莫名,頭昏嗜睡。言語答非所問,或低頭不語,百問不答,常瞋目而視或有冷笑、暗泣之狀,甚至常有悲觀自盡之語,家人見狀,莫可奈何,2年來經多方求治,服中西藥數百劑,癥狀如舊,診見形體豐腴,面色黯晦、眼神呆滯,皮膚油垢異常,舌胖嫩、苔白厚膩、脈象弦滑。辨證:《素問·陰陽大氣論》云:“怒傷肝……恐傷腎……恐為腎志,大驚辛恐、恐則精氣內損,腎氣受傷……”患者因驚恐太過,氣機逆亂,加上精神刺激,肝氣受郁,痰氣兩結而發癲,張景岳認為癲癥多由“痰氣”而致,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阻塞心竅而發癲,蓋驚恐、郁怒、憂思導致肝木犯脾,脾失健運,痰涎內生,以致氣郁痰結,當察痰察氣,因其甚而先之。

筆者據前賢及朱師理氣、解郁、化痰之說綜合斟酌,考前醫曾多次用過豁痰開竅、鎮肝熄風、清心開竅、平肝熄風、疏肝解郁、順氣導痰等法,共用過中藥湯劑數百劑(除西藥之外)未效,辨屬病久心脾兩虛,因藥不對證,更傷脾胃,故痰涎內生終不得解,前醫運用上述諸法,乃均從“實”論治。張景岳指出:“憂郁病者,則全屬大虛”。設想,憂則氣沉,必傷脾肺;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必傷肝腎。故筆者自擬虛實同治,標本兼顧之“扶正醒癲散”。本案患者,經投用“扶正醒癲散”(每次10g,日3次),另囑配合心理疏導,2周后,諸證好轉,患者自說憂郁不安,時有恐懼感減少,納食增加,家人頗感患者比前清醒多了,囑續服“扶正醒癲散”60天,諸證基本消失,精神狀態完全恢復正常,語言禮貌一如常人。乃囑守服此散2~3個月予以恐固。并再囑配合心理疏導,追訪2年無復發。

實踐證明,治療癲癥因憂郁過度,加之驚恐發病的患者,僅以藥物治療是不能根治的,故必須結合心理疏導,精神療法。張景岳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其在女子必得愿遂而后可釋,或以怒勝思未可暫解;其在男子,使非有能屈能伸,達觀上智者,終不易邪也。”故治療癲癥和治療憂郁癥,深入了解患者發病之因,配合循循善誘,說理開導之法,是提高療效根治癲疾之萬全之策。傅青主說:“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生痰,痰迷心竅,遂成癲狂。”“扶正醒癲散”取平調脾胃之“二陳湯”加南星、枳殼,名曰“導痰湯”。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所能除者,可以理氣,可以除痰。方中南星助半夏除痰,則除痰之力大,枳殼助陳皮理氣,則理氣之功宏。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濕生痰,上注于肺。方中半夏、枳殼由上而導之使下,降之即所謂導之,故謂順氣導痰也。本方合用“白金丸”(白礬、郁金)加制香附,意在利膽、舒肝、解郁又能掃蕩凝結經竅之痰涎,《長沙藥解》云:“礬石酸澀燥烈,最收濕氣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飲、緣痰涎凝結,粘滯于上下竅隧之間,牢不可動,礬石收羅而掃蕩之”本方加菖蒲開竅化痰,用丹參、炒棗仁、柏子仁取其安神定志,養心和血,意在補虛扶正。近賢張錫純謂“柏子仁味微甘微辛,氣香性平,能補助心氣,治心虛驚悸怔忡;能涵肝木……滋腎水……且氣香味甘,實能有益脾胃。”調養心脾,滋潤肝腎,蓋正復邪自去。痰、氣、郁“三癥”分消,癲疾自能根治也。《醫學集成》說:“良醫用藥,必如良將用兵……心有主宰而不惑,兵有紀律而不亂……雖三軍之士,性情不同,而我駕馭有法,同心克敵則一也……如人病后不服補藥,營衛其無以固,元氣其何以復乎?”此乃癲癥久治不愈,取攻補兼施之理也。

前賢謂“治病不難,貴在善后。”亦是經驗之談,不可忽視。證有虛實之分,病有新久之別,正虛邪實之證亦多有偏重,故治法和用藥亦不可一成不變,中醫用“散劑”是最活的劑型,可按患者寒熱虛實所偏,證狀不同,治療過程的變化,隨時增減或調整一二味藥的劑量,即能平衡陰陽和寒熱。且“散劑”能緩緩圖功,頗合正虛邪實之難癥痼疾的治療規律。用“散劑”可節省3~10倍藥材,亦即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3~10倍,這就是中醫的廉驗優勢。可惜這個傳統優勢,和時醫的三規五戒格格不入。
2、定癇擬丸散 善用蟲類藥


古今醫家治療癇證多偏用重鎮之品,雖有一定療效,但久用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尤其對兒童患者久用多有不良反應。朱師擅用蟲類藥。80年代初自擬“滌痰定癇丸”由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蠶、廣地龍各60g,陳膽星、川石斛、天麻、青礞石、天竺黃各45g、炒白芥子、化橘紅、石菖蒲各30g,共粉碎,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5g日2次,臨床治愈者甚多。筆者仿朱師之法,歷年來用“滌痰定癇丸”改“散劑”,囑患者家屬自裝膠囊,每服3~5g,日2次,治療成人癇證發作期,屢屢應手。中醫對癇證的傳統治法為,發作期以熄風止痙,化痰開竅為主,緩解期(或間歇期)以扶正固本為要。但癇證的病因除腦外傷外,不越驚、痰、火、虛、瘀、食,治療須辨標本緩急,臨床發現癇證屬實者寡,屬虛者多,如癇證頻繁發作,更易耗傷氣陰,每多導致體質的虛弱狀態,此時單純使用熄風定痙,豁痰開竅之藥,往往療效不佳。所以筆者贊同前賢益氣健脾扶正用于治療癇證的全過程。更能取得理想的療效。實踐證明癇證發作期治愈后,多因外感發熱或飲食不慎復發,此屬土虛之象,故張景岳指出:“不得謂癲癇盡屬實邪,而概禁補劑”,《醫學入門·癇》論云:“化痰必先順氣,順氣必先調中。”蓋中氣虛弱,脾不運化,痰濕最易困脾;脾氣失升,胃失和降,氣機運行升降不利,必加重痰濁的滋生。“癇由痰致,痰自脾生”之理昭然也。張景岳治療癲癇失志,證見真陰大損,氣不歸根而時作時止,昏沉難愈者擅用“紫河車丸”(人參、當歸、紫河車)治本,即是治癇重虛的明證。筆者曾自擬“藥麥參蝎散”(由懷山藥、生麥芽、西洋參、紫河車、全蝎五藥共粉碎組成,每服3~8g,蜜水或開水送服)治療老年和兒童癇證多例,屢收理想效果,曾治陳姓老婦,年屆天命,因周期性發癇,發時意識全失,右半身或右上肢強直抽搐,牙關緊閉,兩眼上翻,口吐白沫,每次持續2~3分鐘,昏睡一小時左右,神志漸清醒后,頭昏痛,周身酸軟,疲乏無力。經大醫院腦電圖檢查,診為“癲癇”,2年來多方求治,服抗癲癇中西藥多種,均用時有效,停藥后易復發,筆者根據全身癥狀和舌脈互參,辨證屬中氣素弱,脾不運化,飲食精微不化營血而生痰,痰濕困脾,氣機不利,使脾不升清,胃不降濁,反復加重痰濁的滋生,形成惡性循環。故因虛致病,又因病致虛,是癇證久治不愈的原因。因此必須扶正氣,健脾胃,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即所謂增強免疫功能。如果只重視常規治法的鎮痙、熄風、豁痰開竅,忽視提高免疫功能,則根治癇證乃永無時日。

本案患者投“藥麥參蝎散”(每服5g日3次)守服2個月后,癇證發作消失,囑患者守服一年,逐漸減量乃至間日服藥,患者體質恢復較速,追訪5年無復發。“藥麥參蝎散”,方簡效宏,靈活變化寓于其中,山藥、麥芽、西洋參益氣健脾、固腎澀精、疏肝解郁,紫河車大補氣血,有返本還元之功。全蝎熄風定痙,藥性較蜈蚣平和,適合老、小、弱患者通用,五藥補、疏、通相伍,藥性平和,調和陰陽,燮理寒熱,虛實兼顧,久用無副作用,乃老、弱、小癇證患者之理想效方也。妙在5藥配伍的比率,隨癇證患者的體質、病史、年齡、證狀和服藥后病情、體質轉歸而靈活調整,這是丸散亦可隨證變化的巧用之法。讀者大可舉一反三,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按:癇證的病因病機復雜,臨床必須辨病和辨證相結合,分清癇證為原發性或繼發性,實踐證明以一方統治各型癇證療效往往不很滿意。筆者體會癲癇無論是因虛致癇或因癇而致虛,病程遷延者多為虛實夾雜,在治療中應不忘標本兼顧,既要注重熄風止痙以治標,又要益氣健脾,固本培元以治本。治療中一旦取效,不可隨意易藥或停藥,更不可單獨治標或單獨治本。前賢張景岳不囿舊說,獨抒己見,且見解精辟,足以啟人心智。其治療癲癇,主張藥宜清潤,治在心肝脾腎,治虛為本,虛實兼顧,治分緩急等學術創見,值得吾輩仿效和發揚。


日期:2009年12月12日 - 來自[名家醫案]欄目
研究發現吸煙女性易發生痙攣罹患癲癇
  美國波士頓研究人員發現,吸煙增加女性發生痙攣、罹患癲癇幾率。女煙民發生痙攣的幾率是不吸煙女性的兩三倍,有吸煙史的女性患癲癇的風險比從不吸煙的女性高近一半。

  增加發病幾率

  芭芭拉·德沃雷茨基博士帶領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里格姆婦科醫院的同事,以1989年一次護士健康調查數據為基礎,得出上述結論。

  當年的調查對象是11.6萬余名年齡介于25歲至42歲之間的女護士。研究人員向那些護士發放調查問卷,詢問她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癲癇或痙攣等病史。反饋顯示,95人曾經發生痙攣,151人被確診患有癲癇。

  路透社26日報道,研究人員綜合考慮中風、腦腫瘤、高血壓和其他相關因素以后發現,吸煙與痙攣幾率顯著相關,吸煙者發生痙攣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2.6倍;有吸煙史的人比從不吸煙者罹患癲癇的幾率高46%。

  “我們的分析顯示,煙民發生痙攣的幾率顯著增高,但這種幾率與每日吸煙數量無關,”德沃雷茨基說。

  無關咖啡和酒

  研究人員說,吸煙增加痙攣、癲癇風險具有生理原因。先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尼古丁會導致動物和人發生抽搐。此外,吸煙攝入的尼古丁令身體亢奮,會減少身體組織的氧氣供給,導致睡眠問題,也可能引起痙攣。

  先前一些專家認為,尼古丁、多量酒精和咖啡因都可能引起痙攣。但德沃雷茨基的研究發現,女性喝咖啡或飲酒不會增加痙攣或患上癲癇的風險。

  研究人員對比研究了平均每日攝取400毫克以上咖啡因或200毫克以下咖啡因的調查對象,沒有發現咖啡因與痙攣或癲癇發生幾率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還對比研究了從不飲酒者、每日攝取0.1克至15.9克酒精的適量飲酒者和每日攝取30克酒精以上的重度飲酒者,沒有發現酒精與痙攣或癲癇有關。

  一種預防途徑

  這項研究結果刊載于《癲癇》雜志網絡版。

  德沃雷茨基說,鑒于調查對象具有良好的健康知識,“我們的發現不適用于男性、年輕或年老人群”。

  她說,目前人們對如何預防癲癇幾乎一無所知,“如果這一研究結果正確,不吸煙可能是一種途徑”。

  她表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找到可以預防痙攣或癲癇的有效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現階段全球癲癇患者約5000萬人。癲癇是由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起的突然性、反復性和短暫性大腦功能失調,可以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精神等多方面功能障礙。路透社說,兩次以上無緣無故發生痙攣一般而言可確診為癲癇。(黃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