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問:《阿彌陀經》中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及《地藏經》描述的地獄狀況,請問是否真實不虛,或是唯心所造?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問:《阿彌陀經》中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及《地藏經》描述的地獄狀況,請問是否真實不虛,或是唯心所造?
答:一切萬法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無有例外。所以,佛在大乘經中教導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即是真心、本性。為說明此事,佛在經典中使用了幾十種名詞。何以故?為了既能使我們明瞭真相,又不執著名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而真正明瞭佛說法之義理。此乃佛說法之善巧。
  若問國土是否真實,你先觀察我們生活的地球、現前的生活環境是否真實。如果認為此處是真實的,那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真實的,地獄也是真實的;你若認為此處是虛假的,那西方極樂世界、地獄也是虛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如此便無過失。如果認為我們現在是真實的,西方世界是虛假的,那就錯了。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何以說「一切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相是假的。但能變與所變,以及現象的相續,此乃事實真相。佛說一切經,皆是為了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使我們了解真相,恍然大悟,我們的生活便自在了。相有體空,相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今天我們在一切享受之中,為何有無盡的煩惱?因為執著!不執著便無煩惱,得大自在!
  你仔細觀察大海上飛翔的海鷗,觀察水中的游魚,我們不如牠們自在。牠們真自在,隨遇而安!我們何以有如此眾多的煩惱?因為有分別、執著,患得患失。若了解事實真相之後,得失之心便沒有了;無得失之心,你的苦惱就去除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必須明瞭事實真相,然後方能過超然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超凡入聖,遊戲神通,真正得大自在,真正離苦得樂。
問:古德往生後再來,請問是否有詳細的資料帶回?
答:事實上,詳細的資料已非常之多,不用再帶了。三藏十二部便是最詳盡的資料!何況古大德們的講解、著述,將事理解說得非常清楚、明白。西方再來之人是菩薩,是來此處示現的。眾生愈苦,佛菩薩愈慈悲,示現的數量就愈多。事實上,我們現前社會之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皆有菩薩的示現,只是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而已。仔細觀察,凡是佛菩薩再來之人,皆是如理如法地修學;他所表演的行為、生活皆合情、合理、合法,堪稱社會楷模,這便是再來之人。
問:《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請問此句經文真正的意義為何?
答:此句經文,佛教導我們,念佛法門不是普通法門,所謂「難信之法」。非但一切眾生難信,聲聞、緣覺、菩薩也難信。不單一般菩薩難信,許多法身大士亦難相信。何以故?實在不可思議!經典中介紹,從凡夫修行到佛的境界,所需時間之長是天文數字,即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從何時算起?並非從我們現在算起,而是從「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六道、十法界,進入一真法界的那天算起,即是圓教初住菩薩。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再修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上面才是等覺。在此過程中,此四十個位次的修學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好比上學讀書一般,大學要四年才畢業,自從進入大學這天算起,大學之前不算!若將以前的時間計算進來,學佛成就的時間需要無量劫!
  我們今天聽聞佛法,對佛法有興趣、生歡喜心,坐在此處聽經兩小時,不容易!外面街上的行人,你請他坐進來聽經,是否坐得住?他為何坐不住?沒有善根、福德、因緣。所以,經上講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是無量劫前就開始學佛累積的。但至今仍是如此程度,何以故?雖然天天念書,好像也在用功,但年年考試都不及格,生生世世都不及格。雖不及格,但是無量劫累積的善根、福德是真有的。否則,此生縱然因緣具足,遇此法門仍然不會信受,今生依舊不能成就。
  善根、福德究竟須累積多厚,才會相信念佛法門?《無量壽經》中介紹到,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皆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佛為其宣講《無量壽經》,其聽聞之後生歡喜心,並發願將來成佛也如阿彌陀佛一般。僅動此一念,歡喜阿彌陀佛,還未發心念佛求生,他們過去生中就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以此善根、福德、因緣,往生淨土的念頭還生不起來。換言之,今天遇到念佛法門,真正能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其過去生中供佛修積的善根福德,決定超過供養四百億佛。如此深厚的善根、福德,遇到因緣,方能成就!
  所以,往生之人絕非普通人。你勸別人,別人不相信,不相信是正常的,相信才是不尋常。何以故?此法門是作佛的法門,念佛往生即是成佛,一生成佛,而非成菩薩、成羅漢。所以,此乃決定一生成佛的法門,若無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決定不可能信受。所以,我們明暸此句經文的含義,自己遇到念佛法門生歡喜心,發此決定求生的願望,便明白自己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決定超過阿闍王子。
問:《四十二章經》中「施飯轉勝章」云:「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請問何謂「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答:此句經文講供養。供養再多的諸佛,比不上供養一位「無修無證之人」。何謂「無修無證之人」?大乘經告訴我們,如《華嚴經》的法身大士便是無修無證之人。心地清淨,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此人是真佛。你供養的那些佛是著相的佛,是十法界中的佛。十法界之中,六道以上,是聲聞、緣覺、菩薩、佛。
  天台宗所謂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十法界中的佛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皆未離開十法界。此佛確實是從菩薩證得佛果,但其無明未破。天台宗所謂「六即」,乃「相似即佛」,而非真佛。若達到無修無證的境界,就是真佛,如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為「分證位佛」。但其尚未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即無上正等正覺,這才是圓教的佛果。對此不可有誤解。
  圓教初住以上菩薩的修行境界,我們無法想像。何以故?他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已經契入所謂「無功用道」的境界了。此境界很難理解。從前李炳南老師講解到此處,舉個比喻說,好比帆船借風力行駛,即將到岸之時,先收帆,再用竹桿撐到岸邊。借風之力,有力就是有分別、執著,是有修有證;即將靠岸時,帆雖收下,還用竹桿撐行,還是有修有證;離岸一、二丈距離之時,撐桿也放下了,任船自然前行,那就是無修無證。此境界高明!十法界之中的菩薩、佛皆是有修有證,入一真法界方是無修無證。
  所以,應在此處比較功德的高深。此句經文真正的含義是教導我們用清淨心,不著相,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如此修供養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圓滿的。若有分別、執著,你的供養是有界限的、有範圍的,再大的功德也變得很小,何以故?你有分別、執著,你的心量跟虛空法界不相同。離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量跟虛空法界一樣廣大。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佛學座談會」21-58-01)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