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高一生自殺
建中生跳樓前 曾告訴母會把成績趕回來
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
建國中學再傳學生自殺事件,甫考進建中二個月、就讀一年四班的游瑋國,上周六到中壢火車站附近大樓跳樓自殺,震驚全台。建國中學學務主任徐建國上午心痛的表示,學校迄今仍非常遺憾。游是新生,內向、不多言,直到上周五都一切正常,學校及家長迄今,還想不出這個孩子為什麼要自殺。
徐建國說,游瑋國是以291分考進建中,進入建中後雖然只有二個月,但在學校表現,是屬內向、沈默的學生,在班上成績屬中上,第一次段考國文考84分、英文82分、歷史78分,這三科都在平均分數之上,只有數學考62分、基礎化學82分在平均分之下。但上周五他在學校的表現一切正常。
徐建國表示,上周五,游還跟同學說,其第一次段考成績,沒有預期的差,放學後還有位同學跟他一起走到車站,當時的游並沒有心灰意冷現象。
此外,上周五晚上,游同學跟媽媽弟弟一起吃飯時,還告訴媽媽,他第一段考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他一定會努力追趕回來,媽媽聽了關心的問他說: 「要不要補習?」,他還說不用,整個過程也完全看不出游有任何難過或不滿。
至於游每天通勤,從中壢搭車到台北念書很辛苦一事,游同學也在上周五跟媽媽說了,「希望下學期能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媽媽也說好了。所以學校、游的父母迄今都想不出孩子為什麼要自殺。
不過,據了解,游在國中時情緒起伏大,看事情都是看負面的,國中從復旦中學轉學到治平中學時,因捨不得老同學而難過。考上高中後,其國中大部分同學都念武陵高中,才說念武陵可能會比較快樂。游是個很敏感、重感情的孩子。
徐建國說,游的父親是開電機行的,媽媽是家管,並幫爸爸看店,瑋國的自殺,父母兩人都很傷心,後悔為什麼沒有及早發現蛛絲馬跡,阻止孩子自殺。
對於外界認為這一屆孩子是九年一貫第一屆白老鼠,是國中與高中課程落差太大所致,徐建國表示,游念的是建中一年四普通班,這一屆都是九年一貫第一屆孩子,游自殺有沒有與九年一貫教育有關連,他不知道也不想猜測。
但他強調,學校在開學前後,對這批學生有做銜接教育,這個應該不是問題。校方昨天已針對游瑋國的自殺,做了兩節課的班級輔導,還在升旗時與全校學生講話,做心理輔導。
【記者鄭國樑/楊梅報導】
台北市建國國中一年級學生游瑋國日前跳樓自殺,他國中母校桃園縣治平高中附設國中部師生皆難置信,班導何嘉銓上午說,游是全國國中基測前1%成績最好的菁英,獨立、開朗有主見,很難和自殺連想,國中同班同學很難接受這麼殘酷的事實。
游瑋國22日清晨在中壢市跳樓自殺,何嘉銓接到警方電話告知此事,被要求協助調查時,「以為是同名同姓,警方應該弄錯了」,上午他描述當天情形,仍很難接受這位乖巧、聰明的學生會尋短,結果到現場,發現真的是瑋國,不啻晴天霹靂。
引用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2971181.shtml
家長震驚 我的孩子會是下一個?
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
補教老師李宜峰表示,從游瑋國自殺事件,可以看九年一貫教育,以及城鄉差距的嚴重問題。他說,今年是九年一貫第一屆畢業學生,許多北一女中、建中的新生程度,就比去年差,都市學生國中就開始補習,今年暑假還到補習班上銜接課程。偏遠地區如中壢,補習沒這麼發達,進入學校後課業自然拉不上來。
他說,游瑋國國中三年都是在鄉下念書,又沒有補習過,考上建中到台北念書,要通勤、要適應新環境,又要追趕功課,加上還沒找到貼心的同學,壓抑就放在心裡了。
李宜峰指出,政府教改,在九年一貫作文章,只調整國中課程,但沒有調整高中課程,只要求高中要有銜接教育,但高中的銜接教育,又都是高中老師來教,高中老師當然不知國中課程教到什麼程度,銜接還是有斷層。
他舉例說,如數學三角函數,以前是國中有學一點、高中還不見得學得好,但現在國中連聽都沒聽過,高中怎麼可能學得好。所以,現在北一女、建中孩子補習的很多。高一先補英文、數學,高二時,自然組的會加補物理、化學,到了高三全科補。這種補、補、補,是增加孩子的負擔。
【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
上周五跳樓自殺的建中一年級學生游瑋國,在遺書上寫著「…我最不喜歡的一件事:補習」,讓許多家長及老師難過外,還有更多的震驚。許多學生不喜歡補習,但為了功課、為了能趕上好成績,而強迫自己上補習班。家長心中像壓了顆大石頭,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若也想不開的話,將是一輩子的痛。
在台北市教育局工作的李小姐說,她一早看到這則新聞,先覺得游很辛苦,每天要花2個多小時,從中壢通勤到台北。
但,事後她冷靜下來思考,發現問題不全在通勤,而是在「我們的教育出狀況了」,九年一貫教育讓孩子除了學校,就是補習班,每天都在補、補、補;家長還是有濃厚的士大夫觀念,只要孩子念書,已成孩子的夢魘。
她說,她的孩子是九年一貫第一屆畢業的,念國中時都沒補習,成績不錯,但一考上高中,就發現高中課程無論深度、廣度都比國中難很多,不補習不行,最後只好乖乖上補習班。
引用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2971182.shtml
資優生 非萬能 多聽他們的心聲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桃園縣建中高一學生段考不理想自殺,引起社會震驚。林口長庚、聖保祿醫院兒童心智醫師認為,資優生心智年輕,尚未能自我處理壓力前,父母應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說出心裡話,鼓勵孩子多方面體驗生活,不要只注重學業成績。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說,青少年自殺一直是讓人痛心卻又無法完全預防的現象,尤其是資優生,自我期望高,承受的壓力大,在心智年齡仍輕,還沒有能力發展出良好處理壓力技巧前,非常需要大人協助。有時要當孩子的朋友,傾聽孩子心聲,讓他們面對危機時,願意尋求大人幫助。
她說,在此個案事件後,希望家長及學校都能更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建立更完善的求助及醫療管道,對自殺學生的家長、兄弟及同學,協助他們處理悲傷情緒,避免自責或掉入憂鬱情緒中。
專長兒童心智的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任王維蒂說,從建中資優生自殺個案看,可能他過去表現很好,功課表現與自信相連,生活圈較窄,思想較偏執完美傾向,一旦成績不夠好,會影響他自己建構的自信心,學習成就的榮譽感變成壓力,就很危險。
王維蒂說,尤其國中生進入高中新的生活,競爭性大,必須一段長的適應期,父母應協助他們適應,避免他們身心疲備和無力感,否則在學業的失落感,造成他們自信低落,反而雪上加霜,父母應從孩子的角度看,對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應鼓勵或是參與志工多方面體驗生活,人生不是只有考試、學業。
引用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2971184.shtml
建中生遺書 「留在武陵 可快樂一點」
【記者游文寶/桃園縣報導】
成為「建中人」不過兩個月就跳樓自殺的游瑋國,遺留現場的遺書寫滿四張稿紙,字裡行間有他對雙親、幼弟的不捨,及考上建中後的無奈。
游瑋國遺書全文如下:
爸媽:對不起…我要走上這條不歸路了,對您們十多年來的恩情,我無以回報,希望下輩子還能成為您的兒子。
這段時間,發生太多事了,先是,嗯,我又再度「受傷」了,接著考試不理想,然後,一定要我去做我最不喜歡的一件事:補習。
還有您們開始不相信我了,一直以為,考上建中後,我的人生將會收穫豐富,然而事實證明,我根本沒有這個實力進入建中,這所高中第一志願,同時,也沒有這個準備在建中度過高中三年,因為,我仍對過去的感情充滿牽掛。
國中的那次轉學,也許是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吧?雖然最後的結束,是我考上第一志願,可是卻也留下許多遺憾,我不怪您,那次是我的決定,只是,我常常想,假若那次沒有離開呢?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吧!
決定進入建中,可能也是這生最難的決定,我也常想,假如那時留在武陵(編按:桃園武陵高中)呢?現在我就可以快樂一點吧!我只能說,對不起,不過,我真的不想要成為那個「第一」,因為,那種壓力真的很大。
您可能不了解吧!因為您沒有那種感覺過,那種驀然失去、那種真正想要卻得不到,那種原以為…卻…。真的真的有好多話要說,可是越想全部寫出來,越不知道怎麼寫,而且寫出來後,我會更加悲傷、您會更加疑惑,嗯!就這樣吧,不要太悲傷,因為,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不要責怪任何人,除了我,何況,我不配讓人流淚。
請幫我把球拍送給柏瑋,希望走後能將我火葬,弟弟瑋傑不准哭,哥哥要去到一個遠的地方,可能很久都不會回來,以後你要自己起床,要聽爸爸媽媽的話,知道嗎?
引用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2970777.shtml
【中央日報 劉怡汝、陳恆光.臺北訊】
建國中學一名高一學生,疑似段考成績不理想,
上周六從中壢市火車站附近一幢大樓的九樓頂樓跳下,
留下寫滿四張稿紙的遺書,十五歲的年輕生命就此結束。
家住桃園縣新屋鄉的游瑋國,上周六天還沒亮就起床,告知家人要到學校念書,
隨後出門,從新屋搭車到中壢,
但他沒有轉搭火車到建中,而在清晨五時五十分,
從中壢市火車站附近一棟大樓的九樓頂跳樓,
大樓黃姓保全員聽到重物墜地聲音,被前去查看,發現游瑋國臉著地,倒臥地下道出入口處,
立刻送到附近新國民醫院急救,不過游瑋國傷勢過重,經過兩個小時的急救後仍宣告不治。
游瑋國的遺書上表示,
「一直以為考上建中後,我的人生將會收穫豐富,然而事實證明,
我根本沒有這個實力進入建中,決定進入建中,可能也是這生最難的決定,
我也常想,假如那時留在武陵呢?現在我就可以快樂一點吧。
我只能說,對不起,不過我真的不想要成為那個第一,
因為那種壓力真的很大,考試不理想,一定要去做最不喜歡的一件事就是補習,
最後他要爸媽不要太悲傷,因為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錯,並且希望家人可以將他火葬。」
游瑋國的父親接到兒子跳樓自殺噩耗,趕到醫院,白髮人送黑髮人,
游父痛失愛子,難過得幾乎昏厥。
建中學務主任徐建國表示,
游瑋國這次的段考成績只有數學及基礎化學在班上的平均分數以下,
其他科目都在八十分上下,不過段考過後游瑋國沒有跳樓的徵兆,也沒有向師長求助。
徐建國進一步指出,游瑋國跳樓讓大家難以相信,
由於高一生分數落差和國中相距太大,同儕間又有競爭壓力,加上非要第一名的自我要求,
每次段考後總會出現學生集體憂鬱的現象,
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在考後就要想辦法解除學生的壓力。
另外因為這起自殺事件,校方也為在校同學進行心理輔導。
建中四年來,就已經有四位同學,選擇以自殺結束自己,
其中三名學生都是因為課業壓力過大。面對建中再度傳出學生自殺事件,
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遺憾,他指出雖然學生自殺的真正原因還要再調查,
但社會也應該檢討,究竟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視野如此狹窄,只看到段考成績。
杜正勝昨日指出,此一事件充分反映外界對年輕人的過度期待,造成年輕人壓力太大,
根本之道還是要回歸教育本質,也更顯示教育改革仍是令人期待的。
家住桃園縣新屋鄉的建國中學高一學生游瑋國上週尋短,桃園縣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任王維蒂表示,孩子從國中進入高中時,都會面對適應不良問題,家長應協助生活適應,同時鼓勵孩子多參加志工等課外的生活體驗。
從國小、中起成績優異的游瑋國,在本學期進入建中後,因為成績不如自己預期理想,選擇跳樓尋短,面對這起悲劇,家人都不願對外再做說明。
游瑋國的國中導師何嘉銓表示,他從游瑋國發生不幸後,就幫忙安撫游家。他說,游瑋國對自己要求很高,很會做時間管理,和別的學生相當不一樣。至於建中的成績不佳,只是個人求好心切,其實他的成績仍在班上前三分之一。
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任王維蒂表示,從游瑋國自殺的個案中發現,國中生在進入高中生時會發生生活不適應問題,而且生活圈的改變,加上同儕課業上的競爭,難免會造成壓力。 王維蒂表示,學生從國中進入高中階段,一定會遇到心理調適問題,家長應該從旁輔助,不要以「課業成績」論斷小孩子的成就發展,有空時鼓勵小孩子多參加課外與志工活動,藉由開拓視野,沖淡內心的不安與焦慮。
第一段
爸媽:對不起…我要走上這條不歸路了,對您們十多年來的恩情,我無以回報,希望下輩子還能成為您的兒子。
這句是針對學校很多老師所敎的,自殺是種罪惡,很不孝,而用來乞求寬恕的,是用來交代給父母的。作用是安慰父母用。
第二段
這段時間,發生太多事了,先是,嗯,我又再度「受傷」了,接著考試不理想,然後,一定要我去做我最不喜歡的一件事:補習。
這句是來為他自殺合理化的理由,他有其他不想講出的理由,把這個次次要的理由寫出來。這句是用說話的語調,你可以模擬一下口氣,講一句話就"恩"一下,這叫顧左右而言他,就像老師上課問問題答不出來學生就開始"爐"就會恩來恩去的(恩..這個...恩...那個...所以..嗯...)。所以恩字是用來暗示這句只是藉口,要是我我就會這麼用。
第三段
還有您們開始不相信我了,一直以為,考上建中後,我的人生將會收穫豐富,然而事實證明,我根本沒有這個實力進入建中,這所高中第一志願,同時,也沒有這個準備在建中度過高中三年,因為,我仍對過去的感情充滿牽掛。
這句我一直以為頭一句和後面沒關西!!!!!!!!!!!!!!!!!!!!!!!!我看很多便才發現的,我重組一下句子,並插入你們兩個字,我想這才是他的意思!!!!!!!!!!
還有您們開始不相信我了,"你們"一直以為,"我"考上建中後,我的人生將會收穫豐富,然而事實證明,我根本沒有這個實力進入建中,這所高中第一志願,同時,也沒有這個準備在建中度過高中三年,因為,我仍對過去的感情充滿牽掛。
你開始不相信我了,顯然他和父母有意見不同過,他並不想讀建中,除了功課很累,他的另一個理由"感情充滿牽掛"有可能是他有喜歡的同伴or女朋友....更有有可能是他那天突然回憶過去的快樂時光,回憶過去是很痛苦的,特別是回憶越快樂。我能深深的體會,回憶時胸口會產生酸酸的、惆悵的、空虛的負面情緒。還有種可能,他有些難言之隱,說不定他喜歡男的,總之我覺得她還有可能在電腦或他的電子郵件信箱或手機裡留下訊息,如果能去查他的電腦,應該會有收穫!!!記得也要查他的及時通通訊記錄可能也有什麼重要線索,很有這裡隱含了他自殺動機的真原因。
第四段&第五段
國中的那次轉學,也許是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吧?雖然最後的結束,是我考上第一志願,可是卻也留下許多遺憾,我不怪您,那次是我的決定,只是,我常常想,假若那次沒有離開呢?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吧!
決定進入建中,可能也是這生最難的決定,我也常想,假如那時留在武陵(編按:桃園武陵高中)呢?現在我就可以快樂一點吧!我只能說,對不起,不過,我真的不想要成為那個「第一」,因為,那種壓力真的很大
我相信他家人應該看的懂,為何轉校?我只能用猜的。我的猜測是,"要是我沒有轉校(他可能是轉到好國中加強功課),可能今天就不會發生自殺的事了,我不怪你,因為是我最後答應你們去轉校的。這兩段繼續強化因功課自殺的理由。
第六段
您可能不了解吧!因為您沒有那種感覺過,那種驀然失去、那種真正想要卻得不到,那種原以為…卻…。真的真的有好多話要說,可是越想全部寫出來,越不知道怎麼寫,而且寫出來後,我會更加悲傷、您會更加疑惑,嗯!就這樣吧,不要太悲傷,因為,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不要責怪任何人,除了我,何況,我不配讓人流淚。
那種驀然失去、那種真正想要卻得不到,那種原以為…卻…。是用來形容"您可能不了解吧!因為您沒有那種感覺過"的感覺,如我所說那就是:胸口酸酸的、惆悵的、虛無的、無助的、茫茫的負面情緒,俗稱空虛感。至於他想得到的是什麼...我猜測是愛情...而且很可能他是喜歡男的,所以想要卻得不到,現在的社會還不能接受。總之去查他的電腦吧,查查看歷史紀錄。
第六段後半段也是用來安慰家人再加上能把他寫的更悲情(此時他應該寫的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強化他自殺的行動。
最後一段
請幫我把球拍送給柏瑋,希望走後能將我火葬,弟弟瑋傑不准哭,哥哥要去到一個遠的地方,可能很久都不會回來,以後你要自己起床,要聽爸爸媽媽的話,知道嗎?
效果同第六段後半,寫下最後交代的話,把自己的悲情寫到更極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