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遊走于歷史的傳奇遷徙者
據傳,早年間美國的間諜衛星在中國福建西南部發現了一群或方或圓形的奇怪建築,認為這是中國的核武器基地,引起了美國社會上下的恐慌。
事後,經秘密調查才明白,那原來是福建客家人居住的土樓,雖然也帶著古代軍事防禦的味道,但與老美們所關心的那個「軍事設施」相差甚遠,美國人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雖然這個傳聞多少有點演繹的成分,但客家土樓和客家文化從此便走進了世人的視野。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説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説和客家土著説。
客家中原説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説則認為,客家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産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于這一地區的中原人。
但歷史學家似乎更贊成「中原説」,認為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
客家人的南遷,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彼時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係。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如此,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
有人説: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説:哪有陽光,哪就有客家人;哪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人們常常讚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係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她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産實際,她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係及社會人際關係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TOP
白色烏鴉
積分 1535
威望 0
2# 發表于 2010-12-10 15:03:08
一支穿越歷史的遷徙者
有史可考的記載顯示,客家人的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西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此後,經過其他五次大規模南遷,到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佈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佔漢族人口的5%。
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説,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TOP
白色烏鴉
積分 1535
威望 0
3# 發表于 2010-12-10 15:03:58
土樓:客家人智慧的凝結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便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而凝結了客家人超凡智慧的土樓,到現在已然成為客家文化的代名詞,成為其最著名的標記。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那套郵票裏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説,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裏分佈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土樓俗稱「生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它是以生土作為主要建築材料,摻上細沙、石灰、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過反復揉、舂、壓建造而成。樓頂覆以火燒瓦蓋,經久不損。土樓高可達四五層,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樓聚居。
土樓大多為方形或圓形,主要分佈在南靖和永定,尤以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富於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堪稱天下第一樓。它像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
這種圓樓都由二、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臥室;二圈兩層有三五十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一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施。土樓採用當地生土夯築,不需鋼筋水泥,墻的基礎寬達3米,底層墻厚1.5米,向上依次縮小,頂層墻厚也不小于0.9米。然後沿圓形外墻用木板分隔成眾多的房間,其內側為走廊。
土樓除具有防衛禦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采光好等特點。由於土墻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土樓閃爍著其先民的智慧,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傳統文化的可見、可觸、可感更吸引眾多的遊客的莫大興趣。
TOP
白色烏鴉
積分 1535
威望 0
4# 發表于 2010-12-10 15:05:47
客家美食與民俗風情
客家文化不僅創造了神奇的土樓,也創造了令人嚮往的飲食文化。
到土樓去,吃喝是豐富的。到客家故里嘗嘗最正宗的客家菜肴和特色的風味小吃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就榜上有名的客家招牌菜肴來説,有鹽焗雞、釀豆腐、紅炆肉,有滋陰補腎的麒麟投胎、造型奇特的孔明借箭、醇美香甜的亂石堆花、別具風味的八脆醉仙,還有特色的水蒸雞、全豬套餐、全牛套餐、豆腐套餐、新港湖鮮、五指毛桃湯等,樣樣都是色香味俱全,且大多客家菜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
當然,也還有一些風味小吃。
永定的風味小吃可謂是花樣百齣、應有盡有。光粄類就有10種,香甜可口的粑、香甜鬆軟的發粄、細膩爽口的禾米粄等,還有粉幹、牛肉兜湯、油炸子等在當地都久負盛名。
到永定土樓,不僅觀賞到巍然雄奇的土樓之都,吃到香甜可口的客家飯菜,還可觀賞到五彩繽紛的娛樂節目。
寓教于情,寓教于樂,本來就是客家文化的傳統。在永定可觀賞到民間的漢戲、木偶戲、十番、打獅、鳳城祭師公、大溪大鼓,具有節日氣息的「打新婚」、「走古事」、「鬧花燈」、「四月八」、「作大福」等這些傳統的文娛節目,也可以看到客家聖殿包括客家博物院、客家姓氏宗祠紀念堂、客家名人紀念館、客家楹聯館、客家文化研究院、客家五次遷徙雕塑群、客家建築微縮景觀區、客家民俗風情演藝中心等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建築群。
當我們觀罷土樓,領略了豐富的客家文化,我們不能不為客家人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同時,一個問題也隨之而生,那些聰明、勤勞的客家人,創造了這個世界上的偉大奇跡,他們的靈感在哪呢?
此時,只要你登高遠望,看那四面雲山,奔騰眼底;陣陣山風,吹拂胸膛。不禁就能有所感悟——這鐘靈毓秀的山水,這大氣磅薄的土樓,不正是在孕育一種天人合一的靈氣嗎?由於有了這種靈氣,才會「江山代有才人出」,才會創造出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