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總說】緣起論 VS. 緣起之前

【總說】緣起論 VS. 緣起之前

分類:佛教總說
2010/11/03 11:22
寄凡的條理分明說佛教-總說之2
佛教崛起的背景
佛陀所生長的時代,正是印度哲學思想大爆發的時代。
約四千多年前,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制伏了原住民族之後,先以流入阿拉伯海的印度河流域為主,他們以征服者的高姿態,建立起堅固的階級種姓制度:婆羅門(祭師階級)、剎帝利(皇室、貴族與武士)、吠舍(生產、生意與技術階級)、首陀羅(勞動奴隸)四種階級。
種姓制度成為對原住民奴役的社會制度,也僵化了社會的活力。其中婆羅門傳承著宗教典籍與熟悉的宗教流程訓練,使他們握有對生命宇宙哲學的詮釋權,也因此成為最尊貴的階級。
但是在佛陀出生之前的數百年,雅利安人發展的重心逐漸從印度河擴張到恆河,更發展到了印度洋邊,環境的改變、經濟的擴張、各方勢力的爭戰等等,都使得原有的社會勢力與結構產生變化。
擴張行動提供了快速的社會變遷與軍事行為,這使得擁有軍權的剎帝利階級實際上成為最高位階者;經濟的發展也提供給吠舍階級有了活躍的舞台。這些新興的社會菁英對生命意義有不同的體會與思維,他們敢於對僵化的宗教哲學提出新見解,也因此開展出不同的哲學面貌。
在那個哲學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對生命的意義有各種新舊派別的主張,然而眾說紛紜之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三種:
生命的三種解釋:神意、宿命、偶然
神意論認為人生的一切都是至高無上的造物主的安排;雖然可能是業力,可能有死後審判,可能是大梵的某種意念…….,總之一切唯是造物主的決定,所以若進行虔誠的祈禱、祭祀,以及盡力為造物主服務,那就能改變命運、提升生命、淨化生命………
這是印度最傳統的哲學,重祈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