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當來之世」就是指未來世,尤其是指到末法時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假使有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受持金剛經的義理,讀誦其經文,這就是自利的功德,「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如來是得到大智慧的人,如來的眼能夠見到您,如來的心能夠知道您,其中「即為如來」之「為」字,心印疏上解釋為「得」,就是得到。「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部金剛經,您能夠受持其義,讀誦其文,一定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
  我們受持金剛經的義理,就是要把經中的道理了解清楚,這樣你才可以隨文作觀,來引導修行;這樣的修行,在一切時中,一切處所,般若妙理,就會湛然現前,如此的修行,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這種修持就比那個單誦金剛經,而不了解經中道理的人,所得的功德,是多得不可同日而語的。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戊二、校量聞經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段經文是較量得聞金剛經的功德。今先解釋「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梵語。經文上把一日分成三分,「初日分」指早晨,「中日分」指中午,「後日分」指晚上。現解釋經文: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一日之中,早晨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身命布施經過百千萬億劫之久,每天在這三個時分中,皆如此布施,這種福德就難以計算了。但是如果有人,得聞金剛經,生了清淨信心,而深信不疑,不違逆的去信受奉行,這種聞經生信的福德,勝過前面以身命布施的福德。這是出自佛金口所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這麼的較量,絕對是正確、真實、無誤的。

    戊三、況顯兼說功德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你聽了金剛經,能生清淨心,聽到那裏,信到那裏,不起疑惑,不起不信違逆之心,你這種聽經所得到的福德,尚且就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何況,你又能書寫、讀誦,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在「法華經」,「法師品」上說:有五種法師,一者書寫的法師,二者受持的法師,三者讀經的法師,四者誦經的法師,五者解經的法師。書寫的法師,是個什麼樣的法師呢?因為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釋迦佛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印刷術,所以佛經都是書寫的;以書寫經典的方式,把經典流通廣佈。這個書寫的法師,就是流通經典的法師。這種書寫經典流通,也是一種修行,以現在來說,你發心印金剛經流通,就等於書寫經典一樣。如果你寫的字體很好,又很工整,別人看見你的字,就生歡喜心,你這個字寫得特別好,有藝術價值,也可以引導眾生,聽金剛經。你能書寫這部金剛經流通,又能受持金剛經的義理,讀誦其文,又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這樣不但自己能明心見性,也能讓他人明心見性,這樣你所得的福德,就更遠遠地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丁二、釋義詳示(分四)
    戊一、約教理顯德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以要言之」,就是最切要的說,「是經」就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這句要是順著中國的文字來解釋,就是加重語氣,實際都是大數目,「不可思議」是個大數目,「不可稱量」、「無邊」也都是大數目,總而言之,這部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戊二、約行果顯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如來說法,是應機而說的。古德云:「說法不應機,猶如閒言語。」金剛經為什麼「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會產生那麼大的無量功德呢?因為這部般若經是「為發大乘者,為發最上乘者」而說的法門。因為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才是真正的在修成佛的因。發心很重要,心一發,一切行持都將隨著這個發心而起修。楞嚴經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維摩詰所說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才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隨你發心的不同,你所解的道理就有所不同。金剛經屬於大乘經典,你發了大乘心,你就是一個大乘行者;你發了最上乘的心,你就是一個最上乘的行者。這裏有二個「發」,一個是「為發大乘者說」──這個大乘者,是指權教大乘。依教下所說,佛陀一代演教,總歸納為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等五個教法的範圍。權教大乘,正是始教所攝;始教中有二部,一為空宗,二為相宗;這個空宗就是般若空宗。金剛經屬於般若部,這是對著始教空宗而說的,這正符合權教大乘法。金剛經也是「為發最上乘者說」──這個最上乘就是實教大乘。實教大乘通於終教、頓教、圓教。因為金剛經不只是講二諦的道理,他連中道第一義諦的道理都有。所以在解釋那個三連句的時候,「佛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如果用二諦的道理解釋,就是「為發大乘心」的弟子說的。如果解釋到中道第一義諦上,這種三諦的道理,就是「為發實教的大乘菩薩」說的。頓教比終教更高一步,金剛經最高深的道理講到頓教。因此中國禪宗的祖師,從四祖到五祖,從五祖到六祖,都用金剛經來印心。由此證明金剛經合乎中國頓教禪宗。另外新眼疏上,又說金剛經「密通圓教」,因為他有中道第一義諦修行之法,所以才說他「密通圓教」。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果你能依此經,如法的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發大乘心,發最上乘心,自利利他,如來心中會知道你這個人,如來眼中會見到你這個人。知道什麼?見到什麼呢?知道你,見到你,都能成就這「不可計量,不可稱數,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功德你一定都能成就。「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凡是「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的這個人,都叫「如是人等」。這個人呀!「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所說的法,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你能自「受持、讀誦」又「廣為人說」,以此因緣,將能夠引導一切眾生,趣入成佛之道。因為般若為佛母,能出生「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因「般若波羅密」而成等正覺。如來成佛後,亦受持「般若波羅密」。由此證實,「受持、讀誦、廣為人說。」金剛經,等同續佛慧命,傳播佛種,引度眾生成佛。所以說你即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按世間法上打個譬喻,你如果是個孝順父母的好兒子,就能夠荷擔父親的家業,你父親所遺留的這個家業,你能挑起責任給他負擔下來。你如果是佛的好弟子,就要把如來的家業荷擔下來。如來的家業,是什麼家業呢?就是「利生為事業,弘法為家務。」如來出世,是為了要來弘法利生的。我們是佛的弟子,什麼是我們的事業?什麼是我們的家務呢?「利生」是我們的事業,「弘法」是我們的家務。你發心弘法,一定要受持經典的義理,讀誦其文。你不能自利,又怎樣去利人呢?你受持、讀誦經典,一定要多多的深入經藏,多聽佛法。對佛法一定要深信不疑,然後才能再進一步去發心弘揚佛法。你這樣子做就能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這就如世間上的孝順好兒子,父親交給他的家務,他能夠主持,並發揚光大,這才是盡到作兒子的責任。所以我們身為佛弟子,就應該負起責任,來擔當起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並加以宏揚。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為什麼說,這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金剛經的人,就是荷擔如來的大乘家業,最上乘家業呢?因為「樂小法」的人,他著了我等四相之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我等四相,前面講過有三種。小乘中的聲聞、緣覺,他已把「我執」的四相空掉了;「法執」的四相沒有空。這裏的四相,就是指著「法執」的四相。他沒有空掉這個「法執」的四相,因此你叫他去度眾生,弘揚佛法,他不發心。「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你叫他聽,他也不喜歡聽。聞大乘經典,要深信不疑,需要有大乘善根的人,才能得聞。法華經上有明文記載,釋迦如來,要開講法華經,還沒有講,就先有五千退席,有五千個阿羅漢不要聽。他們說:「我們已經所作皆辦,具諸佛法,還聽啥!」都走了。「好樂小法者」他聞都不來聞;不來聞此經典,又怎麼能受持、讀誦呢?他自己不能受持讀誦,又怎麼能為別人解說呢?所以「好樂小法者」的人,對釋迦佛「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的金剛經,他聞都不聞,所以不能受持,亦不能為人解說。因此就可證明前面所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金剛經的這個人,他所得到的福德,是不可思議的;他就是荷擔如來大乘家業的一個好弟子。這就證明「好樂小法者」的人,做不到「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事業。下面再說金剛經所在之處的功德。

    戊三、約依處顯德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不論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有金剛經的這個處所,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應該要恭敬供養。當知此經所在之處,即等於是如來真舍利的寶塔,所在的地方。因此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讚嘆,應該帶香花來這個地方供養。
  對金剛經恭敬、供養、作禮、圍繞、讚嘆,必得開智慧,增福報。何以故?因為你恭敬、供養「般若波羅密」,即是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正是演說「般若波羅密」的法門,所以你恭敬供養此經,就有無量的功德。諸佛也是恭敬供養「般若波羅密」的。到此為止第十五分講完了。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戊四、約功用顯德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經文是在說明,金剛經能夠成就,消業障的功德力。佛再進一步告訴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若為人輕賤」,「輕賤」是個總名詞,裏面包括了很多被辱的逆境,也就是碰到這種逆境,你不要生退道的心。前文說過,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現在,這個末法時代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什麼不但不得人家的尊重,反而受到別人的「輕賤」呢?佛就給我們解開這個疑惑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所謂「罪業」就是身、口、意起了惡的行為,所造的業,叫「罪業」。「業」總括來說,分為二種;三界以外叫「無為業」,三界以內叫「有為業」。三界內的「有為業」又分為三種,即善業、惡業、不動業;上二界,他所修的「四禪八定」叫不動業,這是「禪定之業」;在欲界中有二種業,一是善業,一是惡業。這經文裏的「罪業」就是惡業。這是他前世造了罪業,本來應該去受罪業的果報,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受苦。因為他這個惡業還未成熟,這個業力暫時沒有牽引他去受三惡道的苦報,但是他前世也造過善業,所以就先轉生為人。剛好他又碰到金剛經,又發心受持讀誦,這是善業,是善因善果,據理來說應該得到好的果報才對。可是為什麼反而會受到人家的「輕賤」呢?「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這是由於你,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功用,給你消掉過去所造的罪業。因為你前世所造的罪業,馬上就要成熟了,接著就要去受苦報了。但是由於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起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才使你過去世的惡業,轉變為「重罪輕報」,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這個「輕賤」包括了,忌妒障礙,甚至欺負你,壓迫你,罵你,打你。但是這種苦,比那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中所受的苦,那真是算不了什麼啊!可是你受過了這個「重罪輕報」的苦頭後,就可以把「應墮三惡道」中受重報的苦果給他轉掉了,這叫做「重罪輕報」,所以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這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把那個罪業消掉了。你應受三惡道的果報可免掉了,反過來還會得個好的果報。得個什麼好的果報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得」就是當來要得到,當來就是未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果,這樣,你不就成佛也有份了嗎?這就是說,因為別人「輕賤」你,但是卻幫了你一個大忙。幫了什麼大忙呢?第一,他幫忙你,把過去所造應墮三惡道的罪業,給你消滅了。第二,你可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你受持讀誦金剛經,先得個「菩提法」,依之修行,以後再得個「菩提果」。這麼說這「輕賤」你的這個人,不是也幫了你一個大忙嗎?在佛法上講,「輕賤」你的這個人,他也是你的善知識;他是什麼樣的善知識呢?叫做「逆境的善知識」。就像提婆達多,處處障礙釋迦佛一樣;釋迦佛說:「他是成就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識」,但是卻是「逆境的善知識」。我們既然了解了這個道理,再看前面第十五分的道理:「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我們的心,一定要死心塌地,完全的相信佛語,不可以起懷疑。前面也有講過,只要你能生起「一念清淨的信心」,這個「一念」的功德,就超過你親近承事、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那個福德。「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但是這個清淨心,我們到底生了沒有,還不知道。所以那個超過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福德,有沒有得到,我們還不知道。可是這句「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是得到了這個功德。我們聽到這部經,能夠信心清淨,信受而不違逆,講到那裏,信到那裏,這個時候,我們馬上就得到無量恒河沙數的福德,這是絕對得到的。
  既然「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有那麼多的福德,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落在薄地凡夫位呢?整天都在苦苦惱惱呢?受持讀誦金剛經又受人「輕賤」呢?一想到這一連串的逆境和遭遇,信心難免就會有所動搖。現在就是要來分析這個道理,叫你絕對不要生懷疑。因為福跟罪,是對待而立的;有福就沒有罪,有罪就沒有福。有些人是福與罪,夾雜在一起,或者是福多罪少,或者是罪多福少。我們要相信,宿世一定有點善根,不然的話,沒有善根,你根本就遇不到金剛經,對金剛經也不會「信心不逆」。為什麼你會生到這個末法時代呢?一定是罪業深重,將來罪業成熟了,就會牽著你去受苦報。要怎麼樣來消掉這個罪業呢?你能「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能消掉這個罪業;你再進一步的去「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此金剛經,以此功德力,就可以把這個罪業消掉了。經文有明文為證:「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結果你就增加了福業,你在自利利他中,不但增加了「有為之福」,也增加了「無為之福」。有這個善因在,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成佛,這是佛說的話,有經文為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在十六分看到。釋迦佛說,我們凡夫,雖然還在苦惱裏面,但是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發心講金剛經,就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雖然你受到人家的「輕賤」,但是這是在給你消罪業,你不要因此而退失道心,慢慢的罪業消了,福業自然會增多,逆境就會轉好過來,漸漸的變成順境。這就是教導我們,遇到逆境現前時,不要「生心動念」。為什麼我天天唸金剛經,沒有一點感應呢?不是沒有感應,其實是有感應,你受到人家「輕賤」,嫉妒障礙,種種欺負,這些都是感應,但是你要這麼觀想:他就是在消我的罪業,這時候你一定要把十六分所說的道理用上去,你的道心就不會退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