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聽不下去右派的「自由競爭論」很可笑,右派經濟學假設人人都是無時無刻理性的個體,且人人智商條件和財務知識、經濟知識都一樣,從沒受教育的攤販到大學教授都是,這是不是科幻小說??
「自由競爭論」說穿了就是羅馬競技場,叢林法則,大家為自己努力負責,但是它忽略一點~競技場可以,但是人人進場的武器裝備要一樣吧!!!!!!
有人生在帝寶,從3歲開始上每月10萬塊的啟蒙家教,老爸還幾億遺產和土地和人脈。有人生在攤販家從小沒受教育,還要打工。
好比進了「公平」羅馬競技場,結果有人初始裝備是開戰車,有人只有小刀
怎麼「自由競爭」? 到頭來還是被 既得優勢 資本階級屠殺
最後還可以講一句「你慘是自己不努力阿」~~ 小刀怎麼努力打戰車?
可笑的新自由主義。
起始點不公平,人人家庭環境沒有一樣,就沒有所謂公平競爭的社會。
在經濟剛起飛時,大家的競爭條件差異性還沒這麼大,但越到後面,經濟越發展,差異性就越大,那是因為土地壟斷,以及財富已集中化才造成這麼大的差異。
jamesz於 2010/12/17 22:59 回覆
#15 小咪 於 2010/12/23 16:21
小詹姆...
最近有沒有在炒匯啊??
荷包賺滿滿,對吧?!~@@
沒捏,匯率也跟股價一樣,上上下下的。
jamesz於 2010/12/23 20:13 回覆
#16 阿彌陀 於 2011/01/06 17:13
看了這很多文章和先進的討論,刺激我思考很多,打破習以為常的生活觀
隱約發現目前的全球資本主義~好像真有一套隱含的「巧門」
大量財富從這巧門漏到少數懂規則的人手裡!!
導致「正規系統」中的財富巨量減少,在正規系統中生活的我們普通人
只能去搶奪越來越少的財富
導致過著越來越激烈、沒人性的日子,而分到的份額要不停滯就是更少
而最大巧門就是土地,現代經濟學誤把土地當成一般商品處理
沒有考量到它特殊的金融特性和巨大影響性
等到問題爆發的時候,冰凍已經三尺,無法再扭轉。
難怪很多國家首富都是房產業者,他們預先提領了全社會未來的財富
讓自己能先享用,爛攤子丟給社會所有人來分攤
而妙的是;社會並不會馬上察覺,因為有時間差,等問題爆發要10年
到時候他們早已享用財富~且逃去外國不見蹤影
不可能再索討回他們的財富來補洞、或壓回房價。
人類世界的重點就是房地產,過去的歷史是如此,現今也是如此,過去是仕紳結合官府欺壓強奪土地,現今則是官商勾結,不斷的靠土地開發來牟利。
現今藉由金融體系,更能將一個人幾十年的工作收入一下子就移轉給土地開發者與持有者,使財富集中的速度更加快速,而房地產上漲的成本則最後全部轉嫁給社會負擔。
jamesz於 2011/01/08 20:06 回覆
#17 共產兵 於 2011/01/09 03:11
如果用一種法律,還是允許土地交易,但強定地價從此為一坪一萬元
永遠不准上漲,不管市中心還是山上的地都是永遠一萬元
用超過一萬開暗盤交易的人~檢舉到就重罰5億
這樣地價永遠不再有漲跌和暴利的世界,會不會更美好??還是問題更多?
這樣的做法,首要防止的就是暗盤交易,如何防止暗盤是一個困難的議題,砍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仿冒者常被重罰,但仿冒品一樣是充斥市面~
另一方面,永遠都一萬元,又沒禁止轉租,那有錢人就會大量屯積,用高價來轉租,問題會更嚴重。如果也禁止轉租,這些富人一樣會大量屯積,做他們的獨門生意,別人沒地也沒辦法做生意~
所以只能從根源,限制私人擁有數量,禁止屯積,利用人頭者就用高額檢舉獎金來減少人頭問題,當然實施的過程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
jamesz於 2011/01/10 10:06 回覆
#18 老毛 於 2011/01/10 22:05
所以這個部落格的論點是:
因為土地被提取利潤===>房價上漲===>店租廠租漲 物價跟漲
===>薪水也要漲===>產業和勞工要升級來補
===>越來越多人無法升級被淘汰===>M形社會===>房價泡沫化
===>經濟崩盤
但是你無法解釋,現在主流經濟學中對「大經濟體」=經濟強國 的定義
一些國家薪水和國民所得高,但當地物價和房價也高,勞務更貴得嚇人
所以「實質購買力」其實是不高的
然而這一些『大數字』加總起來會變成個超大數字,成為大經濟體
反而是強大的象徵?? 如果照你理論,其實 數字大 是悲哀的象徵?
如果再用你的理論推演,其實富國和窮國的窮人;慘狀其實一樣的
因此根本沒有所謂 經濟強國 的存在
因為「大數字薪水」被「大數字房價、物價」一除,購買力一樣爛
推演到最後是這結論嗎??!!
經濟強國最終走向智財來換取高額的利潤,弱國只能靠勞動來換取微薄的利潤,一來一往就相差甚多,你沒聽見溫家寶說他們用幾千萬件褲子才換到些許的利潤,強國就是靠這些來維持高生活費用和水準。
強國人民與弱國人民其生活差距最大的差別在於,強國的社會福利政策遠比弱國好太多,強國再怎麼弱勢的人也能有飯吃,能接受國民教育,能有收容的住所。而弱國可能連配給食物都會出現問題,更別說是其他的了,所以強國與弱國窮人最大的差異,在於被分配到的資源有多少,而強國的民眾其基本購買力也當然遠優於弱國民眾,因為光基本薪資就有很大的差異性~
所謂數字大是悲哀,是基於高房價下,眾人要背負眾多的債務才能生存,這才是悲哀,這跟你所做的推論有很大的差別~
jamesz於 2011/01/10 22:54 回覆
#19 老毛 於 2011/01/11 20:38
但是現在世界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外部因素」的未考慮
造成現實與理論的差距
並沒有照你的理論走
1.智慧產業最終的弱點就是,多數人無法參與!!
它只能造就少數的巨富和「新貴」
多數人因為種種因素;沒法升級足夠的知識技能來進入
等於沒用,分享不到
2.而智慧產業產生的財富,若能進入稅收,轉而支撐基層 救濟金
也算一套能運作的體制~~
然而現今「外部因素」就是在於世界上分成百多國,不是一國
誰都怕課稅造成產業外移、人才外移,只好推種種優惠稅率、免稅
再加上很多幫人逃稅當收入的小國小島;幫忙隱匿~
3.所以諸多「福利國」都淪落舉債,吃子孫的飯,撐現在的福利
舉債出高福利的假象
就因為財富入稅~~這一段出了事
再大的財富產生,沒進入稅收,就不能支撐福利,跟沒有財富是一樣的!!
科技越進步,卻越多人淪落中下階層,這是因為科技紅利只分配給少數人造成的結果。政府拿大眾的納稅錢去培養科技,新科技開發出來,龐大的科技紅利卻只分給那些投資開發的人,未分配給一般大眾,也未回饋給政府,雖說拿錢出來投資要承擔失敗的風險,但政府與民眾也算是間接的投資者,為何企業成功之後的巨大利潤,反而只有這些投資的企業才擁有?
這也是造成富者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有錢的人隨便拿出一些錢來投資,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影響多少,而成功了卻能獲得龐大利益,這中間不但政府拿錢出來補助,其間還享有稅額減免。而一般中產或窮人,要拿錢出來投資事業簡直是比登天還難,不是不願意投資,而是沒錢投資。
所以,上述的財富積累不斷的進行,才會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患貧,而是患不均,如何合理分配,讓眾人滿意,確實是難題。
jamesz於 2011/01/12 09:13 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