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02 Thu 2010 21:03 1990年~2003年 日本銀行危機
1990 年代日本銀行危機背景和美國目前的情形十分相像,都是在寬鬆貨幣政策及鬆散的金融監管機制下,助長了房市的泡沫。
日本股市從1989年10月泡沫時期最高點,到了1992年8月總共下跌了60%,而在商用不動產部份則是由1991 年高點連續下跌15 年,直到2006年才止穩,修正幅度達70%。在這段修正期間,伴隨著資產價格持續下跌,貨幣供給和銀行貸款的減少,以及銀行不良債權的快速攀升,導致1998-1999年銀行接連倒閉,引發經濟全面衰退,這些跡象和當前美國市場有不少的雷同。
1990年這10年之中,日本央行將利率水準由6%下調至0% ,日經225 指數則由35000點下滑至15000點,這10年的衰退可分為2個階段探討:
1991~1996年 日本經濟衰退初期:
日本央行將利率由1987 年2.5%連續升息至1990 年八月的6.0%,引發房市修正,伴隨企業存貨調整和家計單位緊縮支出,股市在1989 年底崩盤。日本央行從1991 年6 月至1993 年9 月連續降息4.25%,並推出3 次的財政刺激計畫(占當時GDP 6%) 以挽救經濟。
隨存貨調整和投資信心回復,日本股市再度上揚,但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持續下修,伴隨日幣大幅升值(1995/4/19 美元兌日幣為79.8) 及亞洲低廉生產成本造成進口物價下跌,通貨緊縮席捲日本。央行再度降息到1995 年的0.5%,使日經225 指數重回20000 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看似蓬勃發展的同時,日本銀行帳上不良債權(nonperforming loan)比重卻悄悄攀升,由1992 年底7 億美元上揚到1995 年底的44 億美元,使整體銀行業的體質逐漸惡化,然而日本政府卻忽視問題的嚴重性。
1997~1999年 金融機構倒閉風潮:
金融業的崩解來自銀行帳上不良債權比重攀升,間接影響到在短期貨幣市場的拆借能力。1997 年開始陸續有區域銀行和券商倒閉,主因為無法在短期貨幣市場上募得需要的資金,日本企業在海外借款的風險貼水也快速攀升。1998 年則發生日本史上最大金融機構倒閉案長期信用銀行以及日本債券信用銀行倒閉案,重挫金融市場信心。
民間自救機制:1993 年1 月曾有由162 家民間銀行成立的共同不良債權收買機構(Cooperative Credit Purchasing Company,CCPC),提出不良債權的揭露和呆帳沖銷指導原則,並且針對出資金融機構的債權人為擔保,但成效不彰。
政府介入機制:自1992 年日本陸續推動多項公共措施或是提供資金計劃,但成效有限,直到1998 年10 月推出金融再生法(Financial Revitalization Law),撥出約5200 億美元,且直接將資金挹注在問題金融公司,這樣的規模為歷代金融危機之最。
資料來源:網路(源頭無法追查)
日本與美國經濟泡沫化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房地產價格過度膨脹後,因為房地產價格突然大幅下跌而導致經濟衰退,以及銀行接連倒閉的連續衰退現象。
分享: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迴響(19) 引用(0) 人氣(904)
產生短網址 E-mail轉寄 轉寄至留言板
全站分類:財經企管
歷史上的今天
2009: 杜拜倒債風波後,海外基金的挑選原則
2008: 增加工作機會的方法
▲top
引用列表 (0)
迴響列表 (19)
發表迴響#1 webber 於 2010/12/02 22:19
明年年初wikileaks就要供佈金融界的祕密,不知這又會對美國造成什麼程度的衝擊。戲愈來愈好看了。
那就要看他們到底能公佈出什麼秘密了
jamesz於 2010/12/03 22:43 回覆
#2 louker 於 2010/12/02 22:27
louker剛好是1989-1993年在日本東銀座上班
日本大升值 讓我們領美金的上班族薪水急速縮水
看著日本的巔峰時期 離開後就開始嚴重泡沫
東京房價大跌 景氣一蹶不振
louker剛好在那裏,還真是蠻巧的~
jamesz於 2010/12/03 22:47 回覆
#3 經濟學中沒有土地學? 於 2010/12/03 21:24
怎都沒經濟學家想過,為什麼「房地產」這東西問題那麼多?? 常常泡沫化?
而且後果都很嚴重,多少國家被房地產三個字拖垮,長達數十年衰退讓全社會來承擔。
反觀其他炒作品,例如糖、麥等,就算泡沫化好像傷害也都很有限,很快就平定下去,唯有房地產死傷最大。
房地產說穿了就是「土地」因為地上物是不會漲價,也沒得炒,反而越久~越破越爛,只有折舊。漲和炒的其實是土地持分。
「土地」這東西在人類史上好像就是禍亂的根源,多少利益多少戰亂,都是跟土地政策衍生出的亂象有關 ?? 土地又製造了多少巨富豪門和多少貧苦大眾,至今經濟學還是對「土地」這特殊商品拿不出辦法和研究~放任亂象一次次上演?
最主要還是在人類聚集的地方,有工作的地方,這些土地是有限的,這也讓持有土地的人有炒作的空間。
jamesz於 2010/12/03 22:48 回覆
#4 Taiwantomato 於 2010/12/03 23:58
日本=>過去式
美國=>進行式
中國=>未來式
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通貨戰爭)。
日本與美國從房地產起飛,一直到泡沫泡裂,都要經過十幾二十年,相信中國也一樣差不多的時間進程。
jamesz於 2010/12/04 15:58 回覆
#5 經濟學中沒有土地學? 於 2010/12/04 17:46
所以經濟學拿「土地」沒辦法就對了?
所以資本主義最後的敗局 就是敗在無法處理土地這商品?
土地這東西為什麼問題那麼多? 常常泡沫化?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大財團經營很多行業,但是他們創業初始都是從地主開始,先靠土地資本創造了創業初始資本,才有錢開始投資其它產業。
所以說農業時代大家被地主吃死死,其實到了工商時代還是「幾乎」一樣,租房、買房、開店都是被地主拿走大部分錢,出去工作一看也發現很多老闆階級最初也是地主家庭的錢拿來創業,等於最初沒土地的人,這輩子被吃死死當奴隸一生??
這個世界的經濟運作就是這樣,現在物價高,生活成本高,都是因為大多數的人正在支付先前被人賺走的財富!
jamesz於 2010/12/04 19:19 回覆
#6 heroro 於 2010/12/05 08:45
美國是創新進行式,因為美國把房貸包裝成CDS等商品輸出到全世界,使的受害的不只限於美國。
日本是過去是,第一個受害的企業,造成企業的資產損益表鉅額虧損,使企業元氣大傷,台灣差一點也泡沫化,後來陳水扁政府推出數千億的住宅低率貸款,把建商手中的空屋轉手到一般民眾,救了建商和銀行。
現在進行式的還有愛爾蘭,愛爾蘭最大的原因也是銀行浮濫放款,造成房地產不合理高漲後泡沫化。
這些國家都不像美國這麼有影響力,可以把房地產泡沫化輸出到其他的國家。
受美國影響最大的就是歐洲國家,因為那邊的銀行買了不少美國的抵押貸款和債券商品。
jamesz於 2010/12/05 20:00 回覆
#7 NatTU 於 2010/12/06 09:43
不好意思,我不是專門科的,想問一下已目前台灣的狀況來說,會不會步上日本的後塵呢?
台灣早已步入日本的後塵,只不過程度沒像日本那麼嚴重,台灣民間經濟早在五六年前就一直處於停滯甚至衰退狀態。
jamesz於 2010/12/06 20:50 回覆
#8 小咪 於 2010/12/06 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